导读:本文包含了微造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光学,激光冲击,微造型,表面质量
微造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泽,王帅,曹宇鹏,花国然,杨聪[1](2019)在《激光冲击微造型材料表面质量变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冲击微造型是利用激光冲击波的力学效应在材料表面制备微凹坑的一种新型表面织构加工方法。从激光冲击微造型与材料表面形貌变化、材料表面力学性能变化、材料摩擦学性能变化方面简述了近些年来激光冲击微造型材料表面质量变化的最新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激光冲击微造型技术调控材料表面质量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2期)
权秀敏[2](2019)在《微造型面积占有率对滑动轴承轴颈表面涂层摩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打标系统平台在滑动轴承轴颈表面涂层制备了微造型,探讨了微造型面积占有率与轴颈表面涂层摩擦磨损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微造型面积占有率的增大,轴颈表面涂层的摩擦系数、温升及磨损量均先减小后增大,当微造型面积占有率为15%时,其值均为最小值,微造型化轴颈表面涂层的耐磨性能最优,磨损机理均为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新余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丁林,权秀敏[3](2019)在《微造型面积占有率对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打标系统配合标准旋转工作台在滑动轴承轴颈圆周表面制备了微造型,研究了表面微造型面积占有率对滑动轴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IS025178表面形貌叁维表征参数与摩擦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表面微造型面积占有率的增大,摩擦副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温升及磨损量均先减小后增大,在表面微造型面积占有率为10%时均为最小值。随表面偏态和表面峰态增加,不同表面微造型面积占有率摩擦副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分别逐渐增大和减小;随表面谷处平均空体体积和表面中心处平均空体体积增加,不同表面微造型面积占有率摩擦副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权秀敏,丁林[4](2019)在《微造型化对滑动轴承轴颈表面涂层摩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光打标系统平台在滑动轴承轴颈涂层表面制备了微造型,随着微造型尺寸增大,滑动轴承轴颈涂层的摩擦系数、温升及磨损量均先减小后增大,当微造型尺寸为50×200μm时,摩擦系数、温升和磨损失重量最低。与未造型滑动动轴承轴颈表面涂层相比,微造型化滑动轴承轴颈表面涂层具有更优良的耐磨性能,滑动轴承轴颈表面涂层的磨损机理均为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光润[5](2019)在《非配合表面激光微造型矢量增摩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具产业在当今工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智能制造2025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模具产品的质量与降低生产成本,是决定企业如存亡的重要因素。提高模具加工产品的质量与降低废品率是当今模具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采用模具专用有限元仿真软件Dynaform,对拉伸过程进行仿真,得出其成型极限图与危险断裂位置的应力应变图、厚度图等参数,对其拉爆原因进行分析,在得出与拉伸实物一致的结果后,进行了凸模表面的摩擦设计,参考设计前后数据的对比得到最佳加工摩擦参数,相对其他参数应力有所减小且厚度变化比较稳定。针对模具非配合表面的摩擦表面特性要求,采用激光矢量微造型技术对表面增减摩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对模具试件进行加工速度、加工功率与入射角度等参数条件下的加工,使用叁维形貌仪测量出其形貌参数,将其形貌参数与激光加工参数建立数据库与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激光加工的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微凹坑的形貌。根据表面摩擦特性,设计了摩擦试验方案,使用旋转摩擦试验机对激光试件进行摩擦试验,得出其矢量性摩擦性能相关性,根据摩擦学机理将形貌的参数与摩擦性能建立相关性,试验表明微凹坑凸起的高度对摩擦系数影响较大,且通过减少激光的入射角能使材料形成两边效果相差较大的矢量型摩擦性能。(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期刊2019-06-01)
陈传刚[6](2019)在《摩擦副界面微造型序列干气密封稳态流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气密封作为一种新型非接触式气体密封,因为具有泄漏量少、适用性好、寿命长、功耗低、故障率低等优势,被广泛推广和使用于各种工农业旋转设备中。随着干气密封的发展日趋成熟,也存在着在非稳定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摩擦磨损,受外界条件影响导致气膜不稳定以及在现有的干气密封常规模型下,仅仅通过改变槽型结构参数来提高干气密封性能的效果越来越微弱的问题。通过研究表明,在相对滑动的摩擦副表界面的微型结构可以起到减少摩擦磨损、提高润滑性以及改善密封性能的作用。课题采用在密封环端面开设微型结构的思想,在静环表面开设微孔,同时在动环表面开设螺旋槽。根据干气密封动、静环的运动规律,抽取端面密封环间隙的气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具备跨尺度微型结构的微造型复合润滑气膜和单螺旋槽润滑气膜计算域模型,利用独有block映射技术的ICEM软件进行润滑气膜结构化网格划分,并采用CFD流场仿真软件Fluent对流场进行仿真模拟计算。通过对微造型复合润滑气膜和单螺旋槽润滑气膜进行仿真模拟所得出的润滑气膜压力、速度和壁面剪切力云图对比分析可知:微造型复合密封端面能够对提高干气密封性能产生积极作用。采用以干气密封的工况条件介质压力和转速为出发点,同时改变微孔的覆盖比与微孔的结构参数密度、深度和直径,从气膜开启力、泄漏量、润滑气膜摩擦系数及壁面剪切力四个影响干气密封性能的参数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孔覆盖比相同时,随着介质压力和转速的增大,影响干气密封性能的四种参数也随之增大;在介质压力和转速相同时,微孔的覆盖比对干气密封性能影响较大,增幅为5%~8%,并且当微孔的覆盖比为50%时干气密封的性能可达到最佳水平。在保持最佳微孔覆盖比为50%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该计算域模型微孔的结构参数密度、深度和直径,通过研究影响干气密封性能的四种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与微孔的深度相比微孔的密度和直径对干气密封的性能提升较大,增幅为7%~8%,并且当微孔密度为12.5%,深度为10μm,直径为400μm时干气密封性能可达到最佳水平。在保持最佳微孔覆盖比为50%,微孔密度为12.5%,深度为10μm,直径为400μm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气膜厚度、螺旋槽结构参数槽深、槽数和螺旋角,通过对仿真模拟计算所得的数据进行气膜刚度方程式的拟合,通过对比气膜刚度的变化规律发现:螺旋槽结构参数对气膜刚度的提升幅度为1.2%~2%,并且当螺旋槽槽深为16μm,槽数为12,螺旋角为60°时干气密封性能够达到最佳水平。(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6)
王传礼,周大伟,何涛,郝飞,马丁[7](2019)在《阀芯微造型动压承载力的交互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压叁用阀阀芯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阀芯表面加工微造型以改善其润滑和抗磨性能。采用CFD方法建立阀芯微造型的动压润滑模型,研究阀芯表面的压力分布和承载力特性,然后选择L_(27)(3~5)交互试验表,开展动压承载力的交互试验分析,研究分析液膜厚度、微造型深度、半径、形貌、阀芯移动速度以及液膜厚度与微造型深度、半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阀芯承载力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在阀芯表面设置微造型能够在阀芯与阀套之间产生承载力,各因素中对液膜承载力的影响由强至弱依次是液膜厚度、阀芯移动速度、微造型半径、形貌以及深度,最终分析得到的最优模型A_3B_3C_3D_1E_3,比方案中的最大承载力提高了14.5%。(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3期)
张红欣,阿达依·谢尔亚孜旦,张建杰[8](2019)在《微造型在机械密封作用机理研究中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端面微造型在机械密封中的作用机理,以形成动压效应的几何楔空间为切入点,分析了端面微造型在摩擦副表面中的几何构成。分析结果表明:端面微造型使摩擦副表面几何形貌不平,并借助压差流和剪切流形成动压效应,而表面微观几何形貌是一种特殊的微造型。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表面微观几何形貌不平可影响动压效应,经电化学光整加工的表面微观几何形貌使润滑膜增厚。机械密封中的摩擦副表面微造型不仅具有润滑与密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速度式泵送与容积式泵送的效应。表面微造型的不平度、分布密度以及形状等因素对润滑膜厚度及其稳定性等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机械密封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3期)
胡琼,王衍,戴嵘,孙见君,郑小清[9](2019)在《基于有序微造型的圆弧线槽干气密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激光技术的干气密封开槽方法,提出在圆弧线槽干气密封(A-DGS)槽底开设粗糙度量级的有序微造型,以提高开槽效率、降低成本。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无微造型圆弧线槽干气密封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与现有文献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对微造型结构进行分析和筛选,获得偏移迎风侧与偏移背风侧结构对密封性能影响基本无差,本研究基于偏移背风侧微造型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与无微造型圆弧线槽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和工况参数下的开启力和泄漏量变化情况;最后对各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工况下,具微造型圆弧线槽干气密封(MA-DGS)的开启力较A-DGS有一定提升,在低速高压及小槽深时提升效果最好;微造型深度和微造型宽间比对干气密封开启力的影响在给定情况下甚于膜厚与转速的影响;密封端面槽型结构优化参数不受槽底微造型设计的影响;基于Taguchi实验设计方法,可以便捷准确地获得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帮助工程设计。(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传刚,丁雪兴,陆俊杰,张伟政,陈金林[10](2019)在《摩擦副界面微造型序列对气体密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摩擦副表-界面的微型结构具有减少摩损、提高润滑性能等作用。在动、静环摩擦端面开设微槽与微孔的复合微造型跨尺度润滑气膜计算域模型,利用独有block映射技术的ICEM软件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并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密封的工况条件为出发点,结合微造型结构尺寸,从气膜开启力、泄漏量、润滑气膜摩擦系数及壁面剪切力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结果表明:在介质压力和转速相同时,微孔的覆盖比对气体密封性能影响较大,增幅为5%~8%,并且当覆盖比为50%时气体密封的性能可达到最佳。之后以此为基准改变该模型微孔的密度、深度、直径,通过研究四种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微孔的密度和直径对密封性能提升较大,增幅为7%~8%,并且微孔密度为12.5%,深度为10μm,直径为400μm时气体密封性能可达到最佳水平。(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微造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激光打标系统平台在滑动轴承轴颈表面涂层制备了微造型,探讨了微造型面积占有率与轴颈表面涂层摩擦磨损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微造型面积占有率的增大,轴颈表面涂层的摩擦系数、温升及磨损量均先减小后增大,当微造型面积占有率为15%时,其值均为最小值,微造型化轴颈表面涂层的耐磨性能最优,磨损机理均为磨粒磨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造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泽,王帅,曹宇鹏,花国然,杨聪.激光冲击微造型材料表面质量变化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9
[2].权秀敏.微造型面积占有率对滑动轴承轴颈表面涂层摩擦行为的影响[J].新余学院学报.2019
[3].丁林,权秀敏.微造型面积占有率对滑动轴承摩擦性能的影响[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
[4].权秀敏,丁林.微造型化对滑动轴承轴颈表面涂层摩擦行为的影响[J].钦州学院学报.2019
[5].黄光润.非配合表面激光微造型矢量增摩特性的试验研究[D].五邑大学.2019
[6].陈传刚.摩擦副界面微造型序列干气密封稳态流场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7].王传礼,周大伟,何涛,郝飞,马丁.阀芯微造型动压承载力的交互试验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9
[8].张红欣,阿达依·谢尔亚孜旦,张建杰.微造型在机械密封作用机理研究中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9].胡琼,王衍,戴嵘,孙见君,郑小清.基于有序微造型的圆弧线槽干气密封性能分析[J].化工学报.2019
[10].陈传刚,丁雪兴,陆俊杰,张伟政,陈金林.摩擦副界面微造型序列对气体密封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