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大鼠论文-钱梦,谢鸣,张媛凤,李聪,刘碧原

雌雄大鼠论文-钱梦,谢鸣,张媛凤,李聪,刘碧原

导读:本文包含了雌雄大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郁证,雌雄大鼠,肾上腺轴,性腺轴

雌雄大鼠论文文献综述

钱梦,谢鸣,张媛凤,李聪,刘碧原[1](2019)在《肝郁证雌雄大鼠神经-内分泌变化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肝郁证模型雌、雄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以探讨肝郁证现代内涵的性别差异。方法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雄鼠与动情周期稳定的雌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复制肝郁证模型,连续28 d。实验29~30 d处杀取材,测定各组大鼠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单胺类递质,血浆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皮质轴(HPA),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肾上腺酮(CORT);性腺轴(HPG),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雌二醇(E2);甲状腺轴(HPT),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叁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结果与正常组雄鼠比较,模型组雄鼠血浆5-HT、NE及E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CRH与血清CORT显着升高(P<0.05),血清ACTH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FSH、LH、T显着降低(P<0.05,P<0.01),PRL、E2显着升高(P<0.05,P<0.01);TSH显着升高(P<0.05),T3、T4显着降低(P<0.05),下丘脑TRH无明显变化(P>0.05)。与正常组雌鼠比较,模型组雌鼠血浆E显着升高(P<0.05),5-HT、NE显着降低(P<0.05,P<0.01);下丘脑CRH与血清ACTH、CORT显着升高(P<0.01);下丘脑GnRH和血清FSH、LH、PRL、T及E2均显着升高(P<0.01);下丘脑TRH与血清T3、T4显着升高(P<0.01),TSH显着降低(P<0.01)。表明肝郁模型雌、雄大鼠均存在HPA轴的亢进,雌性还存在外周单胺类递质的代谢紊乱,HPT轴和HPG轴功能的亢进;雄性存在交感神经功能亢进,HPT轴和HPG轴功能的抑制。结论慢性束缚法肝郁证模型雌、雄大鼠均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异常,但两者各有特点,推测中医肝郁证的现代病生理学内涵因性别而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柴勇[2](2019)在《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观察去卵巢大鼠与去睾丸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异同点、以及右归丸对其干预作用的异同点,并从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的角度,部分揭示差异产生的机制。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并进一步丰富“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选用同月龄(3月龄)SD大鼠156只,SPF级,雌雄各半。先将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是:雌性基础组与雄性基础组,雌性空白对照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雌性假手术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雌性造模组与雄性造模组,每组各42只。使用3%的戊巴比妥钠按照0.15ml/100g体重的剂量对雌、雄造模组大鼠进行麻醉,之后分别施以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或睾丸切除手术(去势);手术过程中,雌性造模组死亡5只,雄性造模组死亡4只;雌、雄假手术组大鼠的手术过程与雌、雄造模组大鼠相同,但是不切除卵巢或睾丸,仅切除卵巢或睾丸周围少许的脂肪组织。在进行上述手术的前一天,将雌、雄基础组大鼠麻醉后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将测得的数据作为其它各分组实施处理因素之前的基础值。手术3个月后,将雌性造模组37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卵巢切除组(OVX组)13只,OVX+戊酸雌二醇组(雌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2只,OVX+右归丸组(雌性右归丸组)12只;将雄性造模组38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睾丸切除组(ORX组)13只,ORX+甲睾酮组(雄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3只,ORX+右归丸组(雄性右归丸组)12只。分组结束后,对各给药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雌性右归丸组与雄性右归丸组给予右归丸水煎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1.024g生药/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0.24g生药/kg体重(此剂量是以往研究已被证实的有效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6.5倍);雌激素组大鼠给予戊酸雌二醇(E2)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0.184mg/kg体重;雄激素组大鼠给予甲睾酮(T)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84mg/kg体重。以上各组给药,一天一次,连续6天,休息1天后,再连续给药6天,如此连续给药3个月。雌、雄空白对照组,雌、雄假手术组,OVX组与ORX组则按照上述方法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进行灌胃。灌胃期间,每周对大鼠进行一次体重称量,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体积。给药结束后,将实验各组大鼠麻醉后迅速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取胫骨,制作脱钙骨冰冻切片,用于MAPK(Erk1/2)、c-Fos、AP-1叁者蛋白表达的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呈正态分布,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方差齐性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Dunnett's T3(3)检验。若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k样本)(W)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其项下的Stepwise step-down检验。结果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1.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V/TV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V/TV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onn.Dn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onn.Dn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Conn.Dn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b.C呈现负增长,即减少;而OVX组和ORX组的增加,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b.C也增加,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增加的程度要明显小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与ORX组比较,OVX组Cb.C的增加程度明显要大;雌性右归丸组的Cb.C较雄性右归丸组虽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1.4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大鼠股骨松质骨DA显着低于雌性假手术组;而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DA显着高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DA明显降低;而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DA均显着提高。ORX组的DA明显高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1.5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 比较,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皆明显提高;而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Tb.Pf皆显着降低。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雄性假手术组的均明显提高,而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ORX组的均明显降低。ORX组的Tb.Pf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大鼠股骨最大载荷(ML)、断裂强度(BS)和弹性模量(EM)变化率能够反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情况。2.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ML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ML虽也有增加,但增加的程度要显着小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VX组,而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RX组,但明显小于雄性假手术组。OVX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ORX组;雌性右归丸组的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2.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BS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着。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S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S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EM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EM呈现负增长,即减少,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EM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而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EM减少的程度与ORX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性右归丸组EM增加的程度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3.1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l/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雄性假手术组的相比,明显增加,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与之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减少。ORX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OVX组的比较,明显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高于雌性右归丸组。3.2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增加,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无显着性变化;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雄性假手术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皆明显减少。ORX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OVX组显着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较雌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3.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OR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均明显减少。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则显着高于雌性右归丸组。以上指标,雌性假手术组与雌性空白对照组比较以及雄性假手术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从而排除了手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论(1)雌、雄大鼠去势后,均发生了骨质疏松症;但两者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Conn.Dn的减少程度以及Cb.C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去势大鼠;DA明显低于而Tb.Pf明显高于雄性去势大鼠。右归丸对去势所致的雌、雄大鼠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在微观结构的改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BV/TV、Conn.Dn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改善程度;而对DA、Cb.C、Tb.Pf的改善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2)雌、雄大鼠去势后,皮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明显下降,但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大鼠最大载荷、断裂强度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大鼠,而弹性模量雌、雄之间无明显差异。右归丸对此均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雄性去势大鼠最大载荷的增加程度要明显大于雌性去势大鼠;而对断裂强度、弹性模量的增加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3)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雌、雄大鼠去势后,骨髓(松质骨部分)中的MAPK(Erk1/2)、c-Fos和A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雌性去势大鼠的这叁个关键因子的表达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去势所致雌、雄大鼠松质骨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的机制之一。右归丸能通过抑制这一通路达到治疗去势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对雌性去势大鼠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松质骨微观结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5-21)

沈天爱,吴霄汉,冯佳伟,张忠楠,汪萌芽[3](2019)在《异性接触与隔离抑郁/焦虑症模型的雌雄大鼠同步造模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异性接触与隔离(OSCI)抑郁/焦虑症模型的雌雄鼠同步造模方法。方法:取雄性和雌性SD大鼠各37只,按性别均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OSCI组(n=54),OSCI组大鼠通过每天更改雌鼠与雄鼠相互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的时间,进行为期7 d的造模,造模后进行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检测。结果:(1)OSCI组的雄鼠和雌鼠(n=27)分别对应地与对照组的雄鼠和雌鼠(n=10)相比均呈现糖水偏爱百分比、旷场实验总路程均减少(P<0.01)、垂直站立总时间缩短(P<0.05)。(2)与对照组大鼠(n=20)相比,OSCI组大鼠(n=54)的糖水偏爱百分比、旷场实验总路程、垂直站立总时间均下降(P<0.01),且跨格数减少(P<0.05)。(3)OSCI组雌、雄鼠进行两组间对比,糖水偏爱百分比及旷场实验相关指标均相似(P>0.05)。结论:异性接触与隔离造模方法可有效地同步制备雌雄鼠抑郁/焦虑症模型,且两种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宋彩云,苏宁,林锐珊,吴绍锋,李树根[4](2018)在《雌雄SD大鼠血脂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脂饲养雌性、雄性SD大鼠的血脂变化规律。方法:正常雄性、雌性6周龄大鼠各3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雄性对照组、雄性模型组、雌性对照组、雌性模型组,每组15只。两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两模型组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不限饮水。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饮食、饮水量变化,分别在第6、8、12周末每组处死5只大鼠,检测血清TC、TG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体质量方面,在造模第6、8、12周末,雄性、雌性模型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体质量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雄性模型组的体质量比雌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雄性对照组的体质量比雌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脂TC方面,在第6、8、12周末,两模型组TC与两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且雌性SD大鼠的TC水平较同时期雄性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对照组之间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TG方面,第6周末时两模型组大鼠TG均高于两对照组,且雌性模型组高于雄性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8周后差异不明显;在6周、8周、12周末,两对照组之间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12周的动态实验可以看出,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高脂血证模型的方法是成立的。相同实验周期内,雄性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高于雌性大鼠,但雌性SD大鼠的血脂水平较雄性更高,更易形成高脂血症模型。同时,无论雌性还是雄性SD大鼠,在高脂饲料喂养期间,约8周时间开始出现血脂相对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8年10期)

王珏,黄丽丽,马临川,韩芳[5](2018)在《雌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和MR的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雌雄性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差异及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单一延长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应用水迷宫、旷场实验、高架十字实验叁种行为学方法检测SPS刺激后雌雄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和焦虑水平,应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海马神经元GR和M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PS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焦虑水平升高及空间记忆受损;而且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相比,焦虑水平升高及空间记忆受损更为明显。SPS组雌雄大鼠海马神经元GR、MR表达都低于对照组,而且雌性大鼠GR和MR相较于雄性大鼠降低更为显着。结论 SPS刺激引起雌雄大鼠之间的行为学差异,可能与雌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和MR的表达变化有关。(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王珏[6](2018)在《PTSD雌雄大鼠海马神经元GR和MR表达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由于交通肇事、毁灭性灾害、家庭暴力、恐怖事件、战乱等引起的严重悲怆或者是遭受惊吓引起的躯体、心理、精神症状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疾病。PTSD的特殊临床表现包括回避,麻木和负面情绪以及应激事件再体验。调查研究表明,虽然男性比女性暴露在应激事件的机会多,但是患病率上女性患PTSD的概率比男性的高。女性由于受到更强烈的心理刺激,同男性相比在经历创伤应激事件后患PTSD的概率大约为男性的2倍。但还没有研究对其详细的性别差异(性差)机制做深入研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axis)是与应激反应最为紧密的轴。应激通过激活HPA axis,一方面造成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另一方面,升高的糖皮质激素可以反馈调节位于HPA轴上游的海马。海马对HPA轴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对记忆、学习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海马高表达,是糖皮质激素调节海马神经元至关重要的两个受体。PTSD患者海马形态发生改变,皮质醇反应性降低,HPA轴的反馈调节异常。据研究发现,男性PTSD患者海马中G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女性。为了研究PTSD患者发病出现性差,本研究采取模仿PTSD的大鼠模型—单一连续刺激模型(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通过比较正常雌雄大鼠与SPS雌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海马神经元MR、GR的表达变化差异探索由PTSD引起性别差异可能的机制及MR、GR是否参与调节PTSD发病的性别差异。方法:选用单一连续刺激(SPS)方法构建PTSD动物模型,包括旷场实验(Open Field Maze Test)、高架十字迷宫(Plus Maze Test)和Morris水迷宫测试(Morris Water Maze Test,MWM)等方法检测雌雄大鼠在SPS应激前后的行为变化差异。高架十字迷宫(Plus Maze Test)和旷场实验(Open Field Maze Test)检测雌雄大鼠探索,焦虑水平的变化,Morris水迷宫判断雌雄大鼠的记忆、学习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PS应激后大鼠海马GR、MR蛋白的表达变化差异。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SPS应激前后雌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GR、MR的细胞分布变化,二者的共表达及免疫反应性。结果:高架十字和旷场实验结果揭示,SPS组雌性大鼠及雄性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同性大鼠相比自主探索能力降低,而且雌性大鼠比雄性大鼠自主探索能力下降地更为明显。Morris水迷宫提示,SPS刺激后雌性大鼠和雄性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受损严重,与正常组大鼠相比空间记忆能力明显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正常组雌性大鼠海马神经元中,GR主要聚集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细胞核中,而雄性大鼠,GR呈现弥散性分布,主要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细胞质中,少量分布在细胞核中。MR的分布在雌雄大鼠没有显着差异,主要分布在神经细胞的细胞质中。SPS雌性大鼠海马的GR与正常对照组同性大鼠相比呈现弥散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而MR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同性大鼠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结果显示SPS组雌性雄性大鼠海马的GR、MR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同性大鼠相比都显着降低且GR在SPS雌雄大鼠之间有显着差异。结论:雌雄大鼠海马GR的亚细胞分布的差异及SPS雌雄大鼠之间海马GR蛋白水平的差异可能是SPS引起雌雄大鼠行为学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4)

罗丹妮[7](2018)在《针刺对雌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效应差异及与性激素相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效应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并探究该差异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的相关性。方法: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通过适应性饲养并进行基线评估剔除后,雌雄分开进行分组,各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IBS-D模型组,针刺干预组。模型组与针刺组大鼠采用番泻叶浸液灌胃与慢性非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相结合的方式造模,造模14天。造模结束后,进行模型判定,并通过对比雌性模型大鼠与雄性模型大鼠IBS-D症状相关指标,验证IBS-D发病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然后开始针刺干预,雌雄均选取天枢、足叁里、叁阴交、太冲穴左右交替针刺,每天1次,每次留针20min,连续干预14天。针刺干预结束后,对比雌性模型大鼠与雄性模型大鼠IBS-D症状相关指标,包括一般情况,大鼠肠道情况以及焦虑抑郁行为表现的改善情况。并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空白、模型、针刺组大鼠外周血中性激素含量浓度,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空白、模型、针刺组大鼠肠道性激素受体阳性率,并进行与IBS-D症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基线期雌雄健康大鼠在进食量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雄鼠的体重明显高于雌鼠(P<0.05)。健康大鼠在内脏敏感性、腹泻程度以及情绪方面也不具有性别差异(P>0.05)。2.造模后,与空白组对比,雌雄大鼠腹泻指数均升高(P<0.05),内脏敏感性也明显升高(P<0.05),开臂时间比值(open arm time percent,OT%)与糖水偏嗜指数(sucrose preference,SP)明显降低(P<0.05),表明存在焦虑和抑郁行为。雌雄大鼠间比较发现雌性模型大鼠进食量及体重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0.05),在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实验中疼痛阈值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0.05)。雌性模型大鼠的SP明显高于雄性模型大鼠的SP(P<0.05)。3.针刺干预后,针刺组的腹泻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AWR阈值明显高于模型组,OT%与SP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雌鼠进食量和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雌鼠(P<0.05)。雌雄大鼠间的比较发现虽在进食量方面已无性别差异,但雄鼠体重仍然高于雌鼠体重(P<0.05);针刺干预对雄鼠内脏敏性感的改善优于雌鼠(P<0.05),腹泻指数及焦虑抑郁行为改善方面并无性别差异(P>0.05)。4.模型组雌鼠血中雌激素(estradiol,E2)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针刺组雌鼠(P<0.05),模型组雄鼠血中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针刺组雄鼠(P<0.05)。模型组雌鼠肠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空白组及针刺组雌鼠(P<0.05),模型组雄鼠肠道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阳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空白组及针刺组雄鼠(P<0.05),且针刺组与空白组雄鼠肠道AR阳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5.雌鼠血中E2浓度与内脏敏感性呈显着正相关(P<0.05),雄鼠血中T浓度与内脏敏感性也呈显着正相关(P<0.05);雌鼠肠道ER阳性细胞计数与内脏敏感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雄鼠肠道AR阳性细胞计数与内脏敏感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1.IBS-D模型大鼠在症状严重程度上存在性别差异。2.针刺对IBS-D模型大鼠的干预效应较为确切,且在对内脏敏感性的改善方面具有性别差异,雄性优于雌性。3.IBS-D病症的性别差异与性激素及其受体关系密切,且针刺效应的性别差异与性激素及其受体也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方浩泰(Fong,Hou,Tai)[8](2018)在《针刺对BPH大鼠血清雌雄激素及其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困扰中老年男性的疾病,是由于前列腺组织的细胞增生而引起如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一系列泌尿道症状。愈来愈多男性受到此病带来生理及精神上的影响,及时有效地对此病作出治疗对改善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是此病发生的重点,而现今在治疗BPH的手段中以西药、手术为主,另外中医学多以中药、针灸、推拿等内治或外治法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以达到改善BPH的目的。其中针灸疗法拥有简便、无毒服作用等优点,而且临床效果显着。但针灸对BPH作用机制的理论却少有研究,现今对BPH的发生机制的研究学说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从体内性激素水平以及生长因子关系入手,另一方面是细胞的凋亡功能。当中针刺治疗BPH的作用与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以影响前列腺细胞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通过运用靳叁针疗法中尿叁针作为干预手段来治疗BPH,从性激素水平方面入手讨论,从而为针刺治疗BPH提供更多科学依据。目的:靳叁针疗法中治疗泌尿系统疾病选用的主要穴组是尿叁针(关元、中极、叁阴交),临床上以尿叁针为主穴、结合辨证来配穴治疗BPH,疗效明显。但针刺尿叁针来治疗BPH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对其机制进行研究。现今,对与BPH的认识多为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所以,本实验通过研究对BPH模型大鼠针刺尿叁针后,计算前列腺指数;检测其血清中双氢睾酮、雌二醇以及相关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2表达的影响,以明确针刺尿叁针治疗BPH的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尿叁针治疗BPH提供科学的理论和依据。方法:本研究实验将18只雄性SD大鼠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各6只。为求更接近现实情况,模型组与针刺组采用不去势连续皮下注射丙酸睾酮28天的方法建立BPH模型,正常组同一时间皮下注射给予相应量的橄榄油。从第29天开始,针刺组进行针刺干预,而模型组与正常组在同一时间进行空抓,连续21天。在末次干预结束后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称重后剖腹取腹主动脉血,离心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酶免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双氢睾酮、雌二醇、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2水平的表达。另手术取出完整前列腺组织称重以计算前列腺指数(PI)。结果:一、前列腺指数(PI)的计算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针刺组前列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前列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二、酶联免疫法/酶免法(ELISA)检测结果(一)双氢睾酮:针刺组的双氢睾酮表达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雌二醇:针刺组的雌二醇表达率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0.05);各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叁)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针刺组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达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转化生长因子β2:针刺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2表达率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0.05);各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在本实验研究结果中,BPH大鼠在针刺尿叁针后可降低BPH大鼠血清双氢睾酮以及其相关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表达,但对雌二醇及转化生长因子β2作用不明显。从上述可认为针刺尿叁针治疗BPH主要是通过降低双氢睾酮与其相关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前列腺细胞增生情况,改善因其引起的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为临床使用尿叁针治疗BPH提供基础理论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01)

王东[9](2017)在《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雌雄大鼠的急性毒性和毒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属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适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但是注射用两性霉素B毒性较大,尤其是肾毒性,长期使用会导致肾及循环系统损害,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故人们考虑将其制成脂质体制剂,以改变其在体内的分布来降低毒性。脂质体两性霉素B(Liposomal Amphotericin B,L-AmB)是两性霉素B的一种独特的脂质制剂,已使用近二十年来治疗广泛的真菌感染。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活性在其掺入脂质体双层后保留,但其毒性显着降低。在前期的新药研发中我们发现,在雌雄大鼠静脉注射L-AmB引发的急性毒性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表现为雌性大鼠的毒性反应较雄性明显严重,这种毒性反应的性别差异原因不明,迄今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选取不同来源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来验证雌雄大鼠的急性毒性反应的性别差异,并建立在生物样品中两性霉素B的HPLC-MS测定方法,研究L-AmB在雌雄大鼠毒代动力学特征,以期阐明急性毒性的性别差异,为两性霉素B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信息。第一部分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雌雄大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目的:1比较不同来源的两种两性霉素B脂质体急性毒性反应的性别差异。2比较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急性毒性反应的性别差异。方法:1 L-AmB急性毒性:SD大鼠分为四个剂量组,分别为0.5、1.0、2.0和4.0 mg·kg~(-1),每个剂量组大鼠各30只,雌雄各半。按每1 kg体重给予1毫升由华北制药厂提供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为1号,即L-AmB-1)进行单次尾静脉注射给药,尾静脉注射完成后观察并记录大鼠出现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个剂量组2.0和4.0 mg·kg~(-1),每组12只,雌雄各半,按每1 kg体重给予1毫升自上海新先锋药业购买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为2号,即l-amb-2)进行单次尾静脉注射给药,尾静脉注射完成后观察并记录大鼠出现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2amb普通制剂急性毒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个剂量组0.5、1.0、2.0和4.0mg·kg~(-1),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按每1kg体重给予1mlamb普通制剂单次尾静脉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并记录sd大鼠出现的毒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结果:1脂质体急性毒性:1.1l-amb-1:大鼠单次静脉注射l-amb-1葡萄糖注射液后,在0.5mg·kg~(-1)剂量组雌雄大鼠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在1mg·kg~(-1)剂量组内15只雌性大鼠中有5只出现中毒反应,15只雄性大鼠有3只出现中毒反应,且雌性动物的中毒反应明显重于雄性动物,毒性症状于给药后20-30分钟出现,包括轻微的痉挛、俯卧、呼吸困难,在给药后60分钟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在2mg·kg~(-1)剂量组内,雌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15只雌性受试动物中3只在给药后2-4小时死亡,表现为痉挛抽搐、俯卧、呼吸困难、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雄性反应症状表现为痉挛抽搐、俯卧、呼吸困难,但毒性反应程度较雌性动物稍轻,并未出现死亡,其他动物的毒性反应症状在给药4小时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在4mg·kg~(-1)剂量组内,雌雄大鼠均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15只雌性受试动物中11只在给药后0.5-1小时死亡,15只雄性受试动物中5只在给药后0.5-2小时死亡,其他动物的毒性反应症状在给药4-6小时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每个剂量组中雌雄大鼠各30只,分叁批,每一批每个剂量下雌雄各5只动物。对叁组动物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雌雄大鼠死亡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雌性大鼠死亡率明显高于雄性。1.2l-amb-2:大鼠单次静脉注射l-amb-2葡萄糖注射液后,在2mg·kg~(-1)剂量组内,雌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症状于给药后20-30分钟出现,包括痉挛抽搐、俯卧、呼吸困难,雌性动物的中毒反应重于雄性。在4mg·kg~(-1)剂量组内,雌雄大鼠均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6只雌性受试动物中4只在给药后0.5-1小时死亡,6只雄性受试动物中2只在给药后0.5-2小时死亡,其他动物的毒性反应症状在给药4小时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2amb普通制剂:大鼠单次静脉注射amb普通制剂葡萄糖注射液后,在0.5mg·kg~(-1)剂量内,雌雄大鼠均出现毒性反应,症状包括痉挛抽搐、俯卧、呼吸困难,雌雄大鼠的毒性反应相似,于给药后20-30分钟出现,给药后4小时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在1mg·kg~(-1)剂量组内,雌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表现与脂质体相似,雌性与雄性各有3只在给药后2-4小时死亡。在2、4mg·kg~(-1)剂量组内,实验动物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所有受试动物在给药后0.5-2小时全部死亡。小结:1不同来源的l-amb在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其急性毒性均表现出性别差异,即雌性的毒性反应明显重于雄性。急性毒性的主要反应表现是神经毒性,据此推测其急性毒性的靶器官是中枢神经。2单次尾静脉注射amb普通制剂在雌雄大鼠体内急性毒性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第二部分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雌雄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血液及组织中两性霉素b的hplc-ms测定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测定药物在血浆和组织中的分布,为动物毒性反应的性别差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分别取相应的生物基质,进行hplc-ms测定两性霉素b的方法学验证,包括特异性、检测限与定量限、基质效应、精密度与准确度、提取率与回收率。2血浆样品处理:sd大鼠48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1、2和4mg·kg~(-1),每组16只,雌雄各半。叁组大鼠按1ml/1kg分别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l-amb-1葡萄糖注射液。分别在给药后的0.08、0.16、0.25、0.5、1.0、2.0、4.0、8.0、24和48小时进行内眦取血,分离血浆,-20℃保存备用。按照hplc-ms方法测定血浆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3组织样品处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叁组大鼠均以2mg·kg~(-1)的剂量按1ml/1kg单次尾静脉注射给予l-amb-1葡萄糖注射液。分别在给药后的0.5、1.0和2.0小时麻醉动物,取心、肝、肾、脑组织,用生理盐水洗净表面血污,滤纸拭干,称重,-20℃保存备用。hplc-ms法测定组织中盐两性霉素b的浓度。结果:1 HPLC-MS方法学建立和验证:成功建立并验证了两性霉素B在血浆和组织中的HPLC-MS毒代动力学分析方法。2血药浓度:静脉注射L-AmB-1后,拟合的药-时曲线,1 mg·kg~(-1)剂量组为二房室模型,2和4 mg·kg~(-1)剂量组为非房室模型。毒代动力学参数中雌性受试动物的AUC、T1/2明显高于雄性,同时雌性受试动物的CL明显低于雄性。3组织分布:药物在肝脏和肾脏的分布最多并且表现出性别差异,雌性的药物含量明显高于雄性。药物在心脏的含量很低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脑中含量在给药后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雌性为10.05、18.43、30.06mg×h×mL~(-1),雄性为9.16、13.96、19.58mg×h×mL~(-1)。小结:毒代动力学结果显示,由于雌性动物体内两性霉素B的暴露量更高,半衰期更长以及血浆清除率更低,造成了L-AmB-1的急性毒性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即雌性的毒性反应明显重于雄性。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表明,药物在肝脏和肾脏分布最多,雌性明显高于雄性,并且在脑中的含量在一直在随时间而增加,雌性显着高于雄性。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大鼠静脉单次注射急性毒性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即雌性动物的中毒反应显着重于雄性动物,毒代动力学结果表明,这种性别差异是由于雌性大鼠体内药物清除较慢,致体内暴露量增大,包括脑在内的重要脏器药物分布显着高于雄性所致。(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田玲,张书义,高飞,孙小雪,杜潇怡[10](2017)在《电针对雌雄两性实验肥胖大鼠血清Ins及脂肪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单纯性肥胖大鼠血清胰岛素(Ins)调节及脂肪消耗的差异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谷氨酸钠的方法制造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雌、雄)、电针组(雌、雄),并设正常组(雌、雄)进行对照,每组10只。电针组取曲池、中脘、关元、后叁里、丰隆、叁阴交穴,针刺后采用2Hz低频刺激,每日1次,连续治疗28 d。观察电针治疗前后雌、雄大鼠血清ins含量及大网膜脂肪、心周脂肪、肾周脂肪重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电针组雄性与雌性大鼠血清Ins含量及大网膜脂肪、心周脂肪、肾周脂肪的重量分别较模型组同性大鼠显着降低(P<0.01),且电针组雄性大鼠各项指标较电针组雌性大鼠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肥胖性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肥作用,在降低血清Ins及大网膜脂肪、心周脂肪、肾周脂肪重量方面,雄性大鼠疗效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雌雄大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观察去卵巢大鼠与去睾丸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异同点、以及右归丸对其干预作用的异同点,并从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的角度,部分揭示差异产生的机制。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并进一步丰富“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选用同月龄(3月龄)SD大鼠156只,SPF级,雌雄各半。先将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是:雌性基础组与雄性基础组,雌性空白对照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雌性假手术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雌性造模组与雄性造模组,每组各42只。使用3%的戊巴比妥钠按照0.15ml/100g体重的剂量对雌、雄造模组大鼠进行麻醉,之后分别施以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或睾丸切除手术(去势);手术过程中,雌性造模组死亡5只,雄性造模组死亡4只;雌、雄假手术组大鼠的手术过程与雌、雄造模组大鼠相同,但是不切除卵巢或睾丸,仅切除卵巢或睾丸周围少许的脂肪组织。在进行上述手术的前一天,将雌、雄基础组大鼠麻醉后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将测得的数据作为其它各分组实施处理因素之前的基础值。手术3个月后,将雌性造模组37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卵巢切除组(OVX组)13只,OVX+戊酸雌二醇组(雌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2只,OVX+右归丸组(雌性右归丸组)12只;将雄性造模组38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睾丸切除组(ORX组)13只,ORX+甲睾酮组(雄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3只,ORX+右归丸组(雄性右归丸组)12只。分组结束后,对各给药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雌性右归丸组与雄性右归丸组给予右归丸水煎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1.024g生药/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0.24g生药/kg体重(此剂量是以往研究已被证实的有效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6.5倍);雌激素组大鼠给予戊酸雌二醇(E2)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0.184mg/kg体重;雄激素组大鼠给予甲睾酮(T)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84mg/kg体重。以上各组给药,一天一次,连续6天,休息1天后,再连续给药6天,如此连续给药3个月。雌、雄空白对照组,雌、雄假手术组,OVX组与ORX组则按照上述方法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进行灌胃。灌胃期间,每周对大鼠进行一次体重称量,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体积。给药结束后,将实验各组大鼠麻醉后迅速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取胫骨,制作脱钙骨冰冻切片,用于MAPK(Erk1/2)、c-Fos、AP-1叁者蛋白表达的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呈正态分布,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方差齐性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Dunnett's T3(3)检验。若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k样本)(W)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其项下的Stepwise step-down检验。结果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1.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V/TV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V/TV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onn.Dn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onn.Dn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Conn.Dn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b.C呈现负增长,即减少;而OVX组和ORX组的增加,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b.C也增加,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增加的程度要明显小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与ORX组比较,OVX组Cb.C的增加程度明显要大;雌性右归丸组的Cb.C较雄性右归丸组虽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1.4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大鼠股骨松质骨DA显着低于雌性假手术组;而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DA显着高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DA明显降低;而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DA均显着提高。ORX组的DA明显高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1.5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 比较,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皆明显提高;而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Tb.Pf皆显着降低。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雄性假手术组的均明显提高,而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ORX组的均明显降低。ORX组的Tb.Pf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大鼠股骨最大载荷(ML)、断裂强度(BS)和弹性模量(EM)变化率能够反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情况。2.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ML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ML虽也有增加,但增加的程度要显着小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VX组,而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RX组,但明显小于雄性假手术组。OVX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ORX组;雌性右归丸组的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2.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BS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着。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S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S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EM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EM呈现负增长,即减少,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EM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而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EM减少的程度与ORX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性右归丸组EM增加的程度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3.1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l/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雄性假手术组的相比,明显增加,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与之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减少。ORX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OVX组的比较,明显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高于雌性右归丸组。3.2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增加,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无显着性变化;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雄性假手术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皆明显减少。ORX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OVX组显着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较雌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3.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OR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均明显减少。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则显着高于雌性右归丸组。以上指标,雌性假手术组与雌性空白对照组比较以及雄性假手术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从而排除了手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论(1)雌、雄大鼠去势后,均发生了骨质疏松症;但两者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Conn.Dn的减少程度以及Cb.C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去势大鼠;DA明显低于而Tb.Pf明显高于雄性去势大鼠。右归丸对去势所致的雌、雄大鼠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在微观结构的改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BV/TV、Conn.Dn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改善程度;而对DA、Cb.C、Tb.Pf的改善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2)雌、雄大鼠去势后,皮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明显下降,但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大鼠最大载荷、断裂强度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大鼠,而弹性模量雌、雄之间无明显差异。右归丸对此均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雄性去势大鼠最大载荷的增加程度要明显大于雌性去势大鼠;而对断裂强度、弹性模量的增加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3)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雌、雄大鼠去势后,骨髓(松质骨部分)中的MAPK(Erk1/2)、c-Fos和A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雌性去势大鼠的这叁个关键因子的表达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去势所致雌、雄大鼠松质骨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的机制之一。右归丸能通过抑制这一通路达到治疗去势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对雌性去势大鼠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松质骨微观结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机制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雌雄大鼠论文参考文献

[1].钱梦,谢鸣,张媛凤,李聪,刘碧原.肝郁证雌雄大鼠神经-内分泌变化的比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柴勇.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3].沈天爱,吴霄汉,冯佳伟,张忠楠,汪萌芽.异性接触与隔离抑郁/焦虑症模型的雌雄大鼠同步造模法[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

[4].宋彩云,苏宁,林锐珊,吴绍锋,李树根.雌雄SD大鼠血脂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

[5].王珏,黄丽丽,马临川,韩芳.雌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R和MR的表达变化[J].解剖科学进展.2018

[6].王珏.PTSD雌雄大鼠海马神经元GR和MR表达变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7].罗丹妮.针刺对雌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效应差异及与性激素相关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8].方浩泰(Fong,Hou,Tai).针刺对BPH大鼠血清雌雄激素及其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9].王东.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雌雄大鼠的急性毒性和毒代动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

[10].田玲,张书义,高飞,孙小雪,杜潇怡.电针对雌雄两性实验肥胖大鼠血清Ins及脂肪含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7

标签:;  ;  ;  ;  

雌雄大鼠论文-钱梦,谢鸣,张媛凤,李聪,刘碧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