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抗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刚性抗滑桩,大位移,桩前土抗力,破坏模式
土抗力论文文献综述
冯凯[1](2019)在《深厚黄土地区刚性抗滑桩大位移下土抗力特性及破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性抗滑桩在天然滑坡或人工路堑、路基施工诱发滑坡中被大量采用。针对其横向滑坡推力作用下锚固段土抗力的分布、计算方式等问题前人已做过大量分析。但由于抗滑桩本身设计理念认为滑面下桩身锚固,而传统建筑和桥梁桩基现行规范只允许桩基产生少量水平位移(极限位移6~10mm),因此对于大位移情况下桩基础的横向极限土抗力还少有研究。但实际上对于边坡治理中的抗滑桩、路基填土中的桩板式挡土墙,尤其是锚固段在土质地层中的抗滑桩,对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并无严格限制。特别是在深厚黄土地区的由于路基边坡开挖诱发的滑坡,往往滑面较深且滑动面以下为深厚黄土层,即设计抗滑桩锚固段处在强度小、模量低的土质中,加上滑面埋深大(滑层推力大),实际受荷情况与设计计算中的锚固(零位移)假设有较大出入。在这些情况下滑面以下桩前土体的抗滑力容易达到极限甚至破坏。而现有设计计算理论仅用“容许压应力”这一指标来控制,实验及理论研究对土抗力的极限问题还少有研究。综上所述,本文以深厚黄土地区实际公路高路堑边坡施工开挖导致滑坡为背景,以其中刚性抗滑桩治理工程案例为基础,运用弹塑性理论分析计算、数值模拟推广、室内土工物理模型(相似比1:10)试验验证,对锚固段在深厚黄土中的刚性抗滑桩在大位移下的土抗力极限及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横向荷载作用下,刚性桩的桩前临塑土压力值与土层深度及强度参数的解析解,与本文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建议以本文理论计算临塑土压力值作为黄土地区刚性抗滑桩设计桩前土压力控制指标。(2)在桩顶大位移荷载下,土质条件下刚性抗滑桩桩的破坏表现为桩前土体的逐层屈服破坏;桩前最大土抗力截面先快速上升(地表处位移11mm)达到最大值后(地表处位移41mm)开始缓慢下降,认为此时桩前土体开始进入塑性破坏。(3)在桩身产生大位移情况下(地表处位移>10mm)刚性抗滑桩横向承载力仍表现近似线性增长,最大土抗力截面位置达到最大值时(地表处位移41mm)横向推力荷载为极限荷载,分别为传统极限位移限制(6、10mm)下极限承载力的5倍和3倍。(4)土层参数c、φ对于桩前土体的整体临塑位移荷载值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于超过极限强度后破话速度影响明显,c、φ值越大桩前土层塑性屈服越慢、程度越小。而μ对桩前土体整体临塑位移荷载值及超过极限后的破坏速度都有明显影响,μ越大,越晚达到临界值但越早开始屈服破坏、破坏速度也越快。(5)用“极限位移”概念,求解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桩侧非线性极限土抗力。对于大位移位移情况下刚性桩的承载力进行计算,考虑部分土体屈服而非折减地基系数,计算结果理论性更强,桩前土抗力分布更合理。(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5-01)
孙凯,杨宾川,马驰原,张浩[2](2019)在《减沉疏桩支撑路堤结构中路基填土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减沉疏桩支撑路堤结构中填土抗力与疏桩刺入稳定问题,将桩体向上对路堤填土的作用看作倒置的浅基础对地基的作用,分别采用Vesic极限承载力理论和Meyerhof-Hanna冲剪破坏理论,建立极限状态下均质路基与路基-垫层双层路堤结构的填土极限破坏抗力计算模型;同时,考虑正常工作状态下路基填土抗力的发挥,基于孔穴扩张理论建立了桩顶荷载反作用时路基填土局部塑性开展时的抗力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填土力学性能(c、φ)的提高和基底灰土垫层或加筋碎石垫层的设置有利于其抗力的提高和路基的局部刺入稳定。(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明辉,聂华杰,赵明华[3](2019)在《边坡段水平受荷桩桩前土抗力折减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由于边坡存在造成的土抗力折减问题,开展了黏性土中平地及不同边坡条件下的基桩水平加载室内模型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水平受荷桩的荷载变形曲线及内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位于坡体上的基桩的承载能力明显折减,而该折减效应与边坡角度及桩位于边坡的位置紧密相关.进一步量化分析了土抗力折减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折减效应与桩位于边坡的位置和边坡角度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坡体上极限土抗力和初始刚度的合理修正,建立了可考虑边坡处土抗力折减效应的水平受荷桩的p-y曲线计算公式.理论计算值与已有的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两者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宇飞[4](2017)在《砂土中浅埋海底管道侧向土抗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向深海海域发展,深海中直铺的浅埋管道在高温高压联合作用下的侧向整体屈曲问题逐渐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工程问题之一。为了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管道轴力的释放从而实现对屈曲的控制,管道侧向土抗力作为重要的设计参数,其发挥机制以及预测方法逐渐成为了现在工程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砂土海床上管道大位移条件下的侧向土抗力试验,用以模拟屈曲段管道的运动状态。并结合极限分析理论和数值方法,深入研究了管道侧向土抗力的发挥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预测公式。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根据试验结果,总结了大位移条件下管道侧向土抗力的变化规律:管道在小位移条件下抗力迅速增大,当抗力曲线出现拐点时,管道发生破土(breakout),相应的侧向土抗力即破土抗力F_(br);破土后管道继续运动,所受土抗力在管前堆积土体的作用下出现短暂的峰值抗力F_(max)后下降;当管道运动距离约4倍管径时,管道此时所受侧向土抗力稳定不变,即残余抗力F_(re)。试验重点研究了管重W和相对埋深z/D等因素对管道侧向土抗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拟合的方法,得到了管道的破土抗力F_(br)与峰值抗力F_(max)、残余抗力F_(re)之间的拟合关系式。2.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管道的破土进行了模拟分析,对比试验采集的图像得到了破土抗力F_(br)的发生机理:管前土体中的塑性区随管道的运动不断开展,当土体中出现了延伸至土表面的连续滑裂面时,即发生了管道的破土现象,这时的侧向土抗力即破土抗力F_(br)。3.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构建了由叁个土楔块组成的破坏机构,并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法建立了该机构的虚功平衡方程,从而求解得到了破土抗力F_(br)的上限解,经过与试验结果以及规范的对比后证明了其合理性。4.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砂土海床中浅埋管道在V-H荷载空间的承载力包络线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络线尺寸的控制参数V_(max)和μ_0关于φ和z/D的函数关系式,并与前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故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将海床土性参数以及可能的荷载组合纳入到包络线中分析,来评价管道的在位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张正浩,林柏,章华,徐和财,王青松[5](2017)在《模型试验与软土地区疏桩桩基工程之原位实测土抗力的主要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上海、江苏、浙江等地10例疏桩复合桩基工程的原位实测土反力资料,对大比例模型试验与软土地区疏桩桩基工程之原位实测土抗力的主要区别以及承台效应系数的适用范围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S2期)
汪杰,姚文娟[6](2016)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桩周土抗力分布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土共同作用的叁维数值模型,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桩周土抗力沿环向和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土体粘聚力变化对桩周土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周土抗力在桩顶处最大,桩周土抗力在桩前侧呈现被动土压力特征,后侧呈现主动土压力特征,在垂直于荷载作用方向上近似等于静止土压力;土体粘聚力的变化对桩周土抗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桩前侧0°~45°范围内,对桩后侧土抗力几乎没有影响,同时主要集中在桩身反弯点以上的浅层区域内,在此深度以下,对土抗力的变化影响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6年03期)
唐友刚,张少洋,王臻魁,刘成义,刘旭平[7](2016)在《裸置海底管道侧向往复运动土抗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侧向屈曲是铺设在海床上的海底管道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管道在侧向屈曲过程中受到的侧向土抗力是控制管道侧向屈曲幅值的关键因素。针对管道在侧向屈曲过程中受到的侧向土抗力,实施了一系列管道在大位移往复运动过程中的管道土壤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管道直径和不同初始沉陷深度对侧向土抗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侧向土抗力与管道直径、初始沉陷深度有关;侧向土抗力随土壤隆起高度增加呈几何增长;管道在往复运动位移幅值处的侧向土抗力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上官士青,刘红军,朴春德[8](2014)在《考虑土抗力方向的p–y曲线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桩顶受到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水平力—弯矩组合荷载时,桩身变形复杂,多采用叁维有限元法进行分析,不方便实用。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叁维情况下土抗力弹簧可在水平面内旋转的p–y曲线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根据最小势能原理,以广义势能方程为目标函数,将p–y曲线积分计算土弹簧做功,同时以桩身变形协调条件作为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构成了一个非线性规划模型。模型假设桩身每个节点5自由度,并考虑了p–△效应。通过3个算例对该数学规划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整体假设条件合理,方法可行。文章同时对桩身双向不均匀弯曲下的土弹簧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模型可有效反映出桩身在叁维空间内的位移和力的协调。(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欧明喜,刘新荣,王军保,车凌[9](2013)在《基于水平承载桩土抗力计算的挡墙土压力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虑挡墙位移与深度对土压力大小及分布规律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根据水平承载桩土抗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可以考虑位移及深度非线性影响的挡墙土压力计算模型,并对其主要参数水平地基系数KN的取值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计算模型的试验验证显示:该模型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土压力的大小,并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土压力随深度的分布规律。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可为挡墙设计土压力的计算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3年04期)
张连丽,王元战,商丹[10](2013)在《倒T型导管墙桩基防波堤桩基土抗力及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倒T型导管墙桩基防波堤作为新型港工结构,主要依靠桩基和自身重力维持稳定。以天津港水文地质条件为算例,建立叁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荷载-位移关系曲线,确定稳定性安全系数。分析极限状态下桩基沿环向与竖向的土压力分布,得出桩侧极限水平土抗力,并将有限元结果与美国规范API土抗力计算方法进行比较。造成防波堤结构失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结构自身无法满足强度要求和土体达到极限。结构自身强度达到极限时,可用p-y曲线有限差分迭代法求取安全系数;土体达到破坏极限时,可分别假定转动点位于桩轴线上和偏离桩轴线两种情况,利用极限平衡法,建立抗倾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经验证,理论方法得到的稳定性安全系数与有限元结果比较接近。(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3年04期)
土抗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减沉疏桩支撑路堤结构中填土抗力与疏桩刺入稳定问题,将桩体向上对路堤填土的作用看作倒置的浅基础对地基的作用,分别采用Vesic极限承载力理论和Meyerhof-Hanna冲剪破坏理论,建立极限状态下均质路基与路基-垫层双层路堤结构的填土极限破坏抗力计算模型;同时,考虑正常工作状态下路基填土抗力的发挥,基于孔穴扩张理论建立了桩顶荷载反作用时路基填土局部塑性开展时的抗力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填土力学性能(c、φ)的提高和基底灰土垫层或加筋碎石垫层的设置有利于其抗力的提高和路基的局部刺入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抗力论文参考文献
[1].冯凯.深厚黄土地区刚性抗滑桩大位移下土抗力特性及破坏模式[D].长安大学.2019
[2].孙凯,杨宾川,马驰原,张浩.减沉疏桩支撑路堤结构中路基填土抗力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3].杨明辉,聂华杰,赵明华.边坡段水平受荷桩桩前土抗力折减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宇飞.砂土中浅埋海底管道侧向土抗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7
[5].张正浩,林柏,章华,徐和财,王青松.模型试验与软土地区疏桩桩基工程之原位实测土抗力的主要区别[J].建筑结构.2017
[6].汪杰,姚文娟.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桩周土抗力分布数值分析[J].安徽建筑.2016
[7].唐友刚,张少洋,王臻魁,刘成义,刘旭平.裸置海底管道侧向往复运动土抗力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
[8].上官士青,刘红军,朴春德.考虑土抗力方向的p–y曲线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
[9].欧明喜,刘新荣,王军保,车凌.基于水平承载桩土抗力计算的挡墙土压力计算模型[J].地质科技情报.2013
[10].张连丽,王元战,商丹.倒T型导管墙桩基防波堤桩基土抗力及稳定性简化计算方法[J].岩土力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