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席夫碱论文-夏庆春

金属席夫碱论文-夏庆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席夫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席夫碱,手性化合物,金属-有机框架,多功能

金属席夫碱论文文献综述

夏庆春[1](2016)在《若干手性金属—席夫碱框架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在手性识别与分离、不对称催化、非线性光学等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已经成为基础材料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以席夫碱为基本骨架,设计合成了多种羧酸或吡啶官能化的金属席夫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组装,构筑了一系列结构稳定、性能独特的手性MOFs。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等多种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他们的不对称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手性金属-有机框架(MOFs)发展历程、合成方法,及在不对称领域的应用,最后概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工作进展。第二章,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羧酸功能化的手性铬席夫碱配体,将其与Cd~(2+)组装得到一种手性多孔MOF化合物,其孔道内分布有大量的Lewis酸催化位点。该手性MOF能作为优势的非均相催化剂,催化Nazarov环化反应获得高达95%ee。作为一种多功能催化剂,它还可以催化环氧化合物的氨解反应,Diels-Alder和Heter-Diels-Alder反应,对映选择性高达99%ee,相当或优于相应的均相催化剂。此外,该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多次并保持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不变。第叁章,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吡啶功能化的铝席夫碱和锰席夫碱配体,将其分别与对苯二甲酸和Cd~(2+)组装得到以铝席夫碱MOF为核、以锰席夫碱MOF为核的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MOF化合物。这种具有核壳结构的多孔框架可以作为优异的非均相催化剂,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环氧化合物的氨解串联反应,选择性高达96.5%ee。第四章,利用羧酸功能化的手性铜、钒、铬、锰、铁、钴席夫碱配体与Zn~(2+)组装得到一系列包含混合配体的、多元的(五种双组分和两种叁组分)、同构的手性MOF化合物。其中双组份的铜-钒、铜-铬、铜-锰、铜-铁、铜-钴MOF化合物可有效地催化硅氰化加成反应、环氧化合物氨解反应、烯烃环氧化反应以及Diels-Alder反应;叁组分的铜-锰-铬、铜-锰-钴MOF化合物可有效的催化烯烃环氧化/环氧化合物开环的串联反应。选择性高达99%,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均相催化及两种双组分催化剂的机械混合。这些多功能框架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多次并保持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不变。第五章,对本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6-10-10)

李伟,王志亮[2](2014)在《金属席夫碱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两类共18种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将其用于催化环己烷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在温和条件下能有效催化环己烷的反应,生成目的产物;双核金属席夫碱催化效果较单核好。(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03期)

朱成峰,陈旭,杨志伟,崔勇[3](2012)在《手性纳米孔金属席夫碱框架结构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金属salen配合物因其卓越的催化活性,而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备受青睐。利用羧酸功能化的金属salen配体与具有特定配位构型的金属可以组装成多孔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C_2对称性的手性SalenCo(Ⅲ)配体,将其与镉离子自组装得到纳米孔的MOF(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12-10-22)

朱成峰,陈旭,杨志伟,崔勇[4](2012)在《手性纳米孔金属席夫碱框架结构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金属salen配合物因其卓越的催化活性,而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备受青睐。利用羧酸功能化的金属salen配体与具有特定配位构型的金属可以组装成多孔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C_2对称性的手性SalenCo(Ⅲ)配体,将其与镉离子自组装得到纳米孔的MOF结构。该结构可以催化(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2)

苏晓玲[5](2011)在《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圆二色谱的理论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圆二色(CD)谱可以提供手性分子的绝对构型、优势构象以及有关反应机理等方面的信息,与其他光谱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了充分利用CD谱提供的信息,必须对实验CD谱进行理论解析。由于CD谱是一种电子光谱,对其谱带进行解析是很困难的。近年来,随着理论方法的不断完善和计算软件的更新,已经有可能对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行较精确的理论计算。为此,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首次对下列叁类过渡金属配合物的CD光谱和手征光学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1)含轴向咪唑配体的手性salenCo(Ⅲ)配合物λ(RR)-[Co(MeO-salen)L2]+,其中L分别为咪唑(Im)、1-甲基咪唑(MeIm)和2-甲基咪唑(2-MeIm);2)四配位的手性salenNi(Ⅱ)配合物δ(SS)-[Ni(Me-salen)];3)钌和锇的蒎烯基联吡啶配合物Δ(S12)-[M(bpbpy)3]2+。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Co(MeO-salen)L2]+型配合物,其长波区第一个CD带主要是由π→d荷移跃迁引起的,而不是文献中所说的d→d跃迁。轴向配体的加入对该类席夫碱配合物前两个Cotton效应的符号没有影响,但对带形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当手性salen配合物的绝对构型为λ(RR)时,第一个CD吸收带为正,第二个为负。2、对于[Ni(Me-salen)]配合物,长波区第一个CD吸收带是由π→d和d→d跃迁共同决定的,而在含轴向配体的salenCo(Ⅲ)配合物中的第一个吸收带则主要是由π→d跃迁决定的。当配合物的绝对构型为δ(SS)时,其第一个CD吸收带为负,第二个为正。含轴向配体的salenCo配合物中的salen型配体更倾向于形成平面型结构。3、对于[M(bpbpy)3]2+(M=Ru、Os)类配合物,其长波区的谱带均以d→π*荷移跃迁为主,d→d跃迁的贡献很小;短波区的一负一正两个强吸收带则由π→π*跃迁的激子耦合所致,其中[Ru(bpbpy)3]2+中还包含了明显的d→π*荷移特征。此激子峰对于△构型表现为负手性激子裂分样式。[M(bpbpy)3]2+上的手性碳的存在不仅使配合物[M(bipy)3]2+中强度明显不等的正负激子耦合带变得几乎相等了,而且使配合物[M(bipy)3]2+的CD谱中的伴峰消失了这些结果不仅对于在原子和电子水平上理解其手征光学特性和非对称催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探索合成新的手性配合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1-06-01)

查汝华[6](2011)在《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抑制脲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配位化学的发展,配合物的合成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合成了2种Schiff碱配体和其18种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运用X射线衍射仪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测试,然后通过红外数据分析,验证了结构的准确性,最后对它们的脲酶活性做出了分析。合成了3, 5-二溴水杨醛缩四氢糠胺(HL1)、3, 5-二溴水杨醛缩环己二胺(H2L2),2种Schiff碱配体。同时合成了18种新型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分别如下:(1) 3, 5-二溴水杨醛缩正丙胺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分别为Cu、Ni、Zn、Co四种金属配合物。(2) 3, 5-二溴水杨醛缩四氢糠胺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分别为Co(L1)2、Ni(L1)2两种。(3) 3, 5-二溴水杨醛缩乙胺的Co配合物,和缩1-(2-氨基乙基)哌啶的Cu配合物。(4) 3, 5-二溴水杨醛缩异丁胺的Cu、Ni的配合物。(5) 3, 5-二溴水杨醛缩正丁胺的Ni、Cu的配合物。(6) 3, 5-二溴水杨醛缩异丙胺的Zn、Co的配合物。(6) 3, 5-二溴水杨醛缩2-氯苄胺的Co配合物、缩苄胺的Ni配合物、缩环丁胺的Co配合物、缩N, N-二甲基-1, 3-丙二胺的Co配合物。测试了所有合成化合物抑制脲酶(Urease)的生物活性,探索了它们的结构与抑制脲酶活性的关系。实验证明:有机配体不能抑制脲酶的生物活性;同时我们发现Cu、、Co、Ni、Zn、Mn等游离的金属离子,其生物活性很小。但是,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形成配合物时,它们原有的不稳定性质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测试发现其抑制脲酶活性增加。实验得出Cu、Ni、Co元素的配合物都有抑制脲酶的作用,Mn的配合物抑制脲酶效果很差。与其电子构型有关。Cu属于IB族元素,核外电子构型决定了对脲酶的抑制能力比较强。本实验努力合成稳定性比较强,结构多样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然后研究其结构与脲酶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从而获得最优的脲酶抑制剂,发现新药提供宝贵的资料。(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1-03-01)

吕存琴[7](2007)在《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对调节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功能的氧载体,细胞色素生物单加氧酶P-450就是其中之一,它能够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地传递氧分子或活化氧分子,其优异的催化性能来源于它包含的高活性过渡金属配合物。基于卟啉、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模型体系能模仿单加氧酶P-450,人们对这些模型配合物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用Gaussian 03程序包中的密度泛函(DFT)理论和分子轨道(LCAO)理论对一系列的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它们的几何构型、原子的净电荷布局分布、前线分子轨道的主要成分、轨道系数及轨道能量、振动频率,讨论了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对氧分子的催化活性顺序和配位体、金属离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还研究了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与乙烯分子、氧分子形成的络合物,初步从热力学方面确定了这些配合物在催化不饱和分子的氧化过程中引发步骤。主要结论如下:(1)对配合物CoSalicyhexen的研究表明,该席夫碱配合物几乎是一个平面构型,并且对氧分子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2)对配体苯环上选用不同的取代基(Br,Cl,NO_2)形成的配合物(CoSalicyhexen、CoBrSalicyhexen、CoClSalicyhexen、CoNO_2Salicyhexen)进行研究表明,配体苯环上吸电子基团的取代提高了配合物对氧分子的催化活性,强弱顺序为:CoBrSalicyhexen>CoClSalicyhexen>CoNO_2Salicyhexen>CoSalicyhexen。(3)对配体苯环上不同个数Br取代的配合物(COSalicyhexen、CoBrSalicyhexen、CoBr_2Salicyhexen)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吸电子基个数的增多,配合物对氧分子的活化作用增强。(4)不同的胺类对同类水杨醛与其形成的配合物活化氧分子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这叁种配合物对氧分子的催化活性的强弱顺序为:CoSalphen>CoSalen>CoSalicyhexen。(5)对于配体相同,但金属离子不同的配合物(CoSalicyhexen、MnSalicyhexen、CuSalicyhexen),本文也进行了计算和讨论。结果表明,这叁种配合物对氧分子的催化活性的强弱顺序为:MnSalicyhexen>CuSalicyhexen>CoSalicyhexen。(6)对双核配合物(Cu_2(3-COO)Salen、CuNi(3-COO)Salen)与单核配合物(Cu(3-COOH)Salen,Ni(3-COOH)Salen)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在所研究的配合物中,双核配合物比单核配合物对氧分子的催化活性高,这是由于双核配合物中两金属之间具有协同效应。而对于双核配合物,Cu_2(3-COO)Salen比CuNi(3-COO)Salen对氧分子的催化活性高。(7)对配合物CoSalicyhexen、CoBrSalicyhexen、CoBr_2Salicyhexen与乙烯、氧分子的络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叁种配合物与乙烯、氧分子的作用在热力学上可行,它们对乙烯、氧分子活化的强弱顺序均为:CoBr_2Salicyhexen>CoBrSalicyhexen>CoSalicyhexen,并且由于配合物与乙烯形成络合物的Gibbs自由能变化小于与氧分子形成络合物的数值,可以推断乙烯、氧共存时,配合物将优先与乙烯结合。(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7-05-01)

周健[8](2004)在《吡啶醛类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谱学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人们在设计和合成席夫碱配合物方面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因为它有很强的配位能力,良好的生物活性及各方面优越的性能,使其成为很有潜力的治疗药物和功能材料,所以席夫碱配合物吸引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并且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吡啶醛类席夫碱为配体与金属离子作用,合成了7个配合物,并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研究了它们的谱学性质。通过N-氧化吡啶―2―甲醛、氨基脲与NaAc在无水乙醇中按1:1:1摩尔比进行的反应,合成了希夫碱N-氧化吡啶―2―甲醛缩氨基脲,希夫碱与高氯酸钴在乙醇中按1:3摩尔比进一步反应。合成了配合物N-氧化吡啶―2―甲醛缩氨基脲钴(II),并获得单晶。晶体属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 晶胞参数a=9.180(2) A, b=12.908(3) A, c=14.265(4) A ,Dc=1.678Mg/m3,α=100.340(5)°,β=102.817(5)°,γ=92.411(5)°,V=1615.5(7) ?3, Z=2, Mr=816.37 ,μ=0.786mm-1, F(000)=834, 结构偏离因子R=0.0728 和 ωR=0.1354。配合物为离子型配合物,配合物(1)的中心金属离子Co(Ⅱ)采取六配位的变形的八面体几何结构,晶体中Co(Ⅱ)与2个配体希夫碱中N(-CH=N),O(N→O),O(C=O)的原子配位。分子间通过配阳离子、自由配体、结晶水和抗阴离子(ClO4 )之间形成氢键(N-H…O,O-H…O)以及弱的氢键(C-H…O)使配合物分子组装成叁维网状结构。高氯酸镍和高氯酸钴分别与吡啶―2―甲醛缩氨基脲席夫碱作用,获得了镍(II)、钴(II)的吡啶―2―甲醛缩氨基脲席夫碱配合物单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显示配合物NiL2(2),分子式 C14H14N8NiO2,属四方晶系,空间群P 43,晶胞参数:a=8.2766(12) A,b=8.2766(12) A, c=23.648(4) A ,Dc=1.579Mg/m3, α=90°,β=90°,γ=90°,V=1619.9(4) A3,Z=4, μ=1.225mm-1, F(000)=792, 结构偏离因子R=0.0261 和ωR=0.0556,配合物(2)的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数为6,变形八面体空间构型。晶体中Ni(II)与配体希夫碱中的N(C=N) 、N(吡<WP=5>吡啶醛类过渡金属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谱学表征啶) 、O(C-O)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八面体构型,由于分子间,存在大量的强氢键(N-H…O)和弱氢键(C-H…O),这些氢键的交互作用使得该配合物形成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CoL2]·(ClO4)2·H2O(3),分子式C14H18Cl2CoN8O11,Mr=604.19,属叁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9.984(3) A, b=11.082(4) A, c=12.196(5) A ,Dc=1.769Mg/m3, α=112.954(4)°,β=110.050(4)°,γ=94.017(3)°,V=1134.4(7) A3, Z=2, μ=1.067mm-1, F(000)=614, 结构偏离因子R=0.0501 和ωR=0.1028,配合物(3)的中心金属离子采取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钴(II)的周围被两个配体吡啶N、N(C=N)、O(C=O)原子所包围,分子间通过H2O,抗阴离子(ClO4 )与配阳离子的氮原子形成氢键,使配合物分子堆积成叁维超分子结构。在70℃的条件下 ,通过吡啶-3(或4)-甲醛缩氨基脲分别与[Cu(CH3CN)2(PPh3)]·(ClO4) 、CoAc2·4H2O、NiAc2·4H2O 、Co(ClO4)·6H2O溶剂热反应制得化合物 (4) 、(5) 、(6) 、(7)。配合物(4)晶体属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7.5444(6) A, b=8.7190(7)(4) A, c=16.2409(13) A ,Dc=1.687Mg/m3, α=76.601(2))°,β=84.352(2)°,γ=68.560(1)°,V=967.2(1) ?3, Z=1, μ=1.687mm-1, F(000)=500, 结构偏离因子R=0.0720 和 ωR=0.1346; 配合物(5)属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7.8694(13)A, b=8.8660(13) A, c=10.2643(11) A ,Dc=1.576Mg/m3, α=65.788(11)°,β=69.511(12)°,γ=81.816(14)°,V=611.83(15)A3, Z=1, μ=1.567mm-1, F(000)=301, 结构偏离因子R=0.0279 和 ωR=0.0677. 配合物(6)晶体属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7.8498(19) A, b=8.836(2) A, c=10.2711(17) A ,Dc=1.573Mg/m3, α=65.822(15)°,β=69.678(16)°,γ=82.14(2)°,V=609.5(2) A3, Z=1, μ=0.866mm-1, F(000)=302, 结构偏离因子R=0.0376 和 ωR=0.0753.配合物(7)晶体属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6.9015(13) A, b=10.2030(19) A, c=11.136(2) A ,Dc=1.613Mg/m3, α=104.960(3)°,β=90.090(3)°,γ=108.177(4)°,V=716.9(2) A3, Z=1, μ=0.868mm-1, F(000)=359, 结构偏离 2<WP=6>吡啶醛类过渡金属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谱学表征因子R=0.0857 和 ωR=0.2361。配合物(4)的中心金属离子Cu(I)的配位数为3,Cu(I)与配体中吡啶N,末端中NH2的N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其中,N(C=N) 、O(C=O)没有参加配位。配合物(5) 、(6) 、(7)的中心金属离子均被两个配体中的吡啶氮原子和四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所包围,形成拉长的八面体构形。在配合物(4)中,配合物分子通过抗阴离子(ClO4 ) -与配阳离子之间的氢键作用,使配合物分子组装成叁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5)、(6)中,通过抗阴离子(CH3COO-)和配阳离子之间氢键作用,使配合物分子堆积成叁维层状结构。在配合物(7)中,配合物分子通过抗阴离子(ClO4 )、结晶水和配阳离子之间的氢键作用,使 -配合物分子形成叁维网状结构。(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廖见培,刘国东,黄杉生[9](2001)在《水溶性金属席夫碱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几种水溶性的金属席夫碱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在所研究的金属中Mn的络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最强 ,荧光强度改变最大且其激发和发射峰均有微小紫移。其紫外可见光谱亦有明显的减色效应和微紫移。KI猝灭和Mn席夫碱与溴化3 ,8_二氨基_5_乙基_6_苯基菲啶的竞争实验证实了Mn席夫碱与DNA之间的作用方式是嵌入方式。同时也考察了pH值、温度对Mn席夫碱及Mn席夫碱 -DNA体系荧光强度影响。Mn席夫碱仅与DNA的一部分键位发生作用 ,Mn席夫碱相对荧光强度与加入的小牛胸腺DNA的浓度 ,在3×10-6 ~2×10 -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水溶性Mn席夫碱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用于微量DNA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徐明,刘国东,沈国励,俞汝勤[10](2000)在《电聚合金属席夫碱配合物修饰电极作为碘离子电位型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电聚合金属席夫碱配合物修饰电极对碘离子的选择性响应。Co—salen聚合膜电极对碘离子具有良好的电位响应,响应斜率为—72.5mV/dec,线性范围为2.0×10~(-6)—1.0×10~(-1)mol/L,探讨了聚合膜厚度,pH值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电极的响应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00年04期)

金属席夫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两类共18种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将其用于催化环己烷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在温和条件下能有效催化环己烷的反应,生成目的产物;双核金属席夫碱催化效果较单核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席夫碱论文参考文献

[1].夏庆春.若干手性金属—席夫碱框架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

[2].李伟,王志亮.金属席夫碱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烷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4

[3].朱成峰,陈旭,杨志伟,崔勇.手性纳米孔金属席夫碱框架结构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构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12

[4].朱成峰,陈旭,杨志伟,崔勇.手性纳米孔金属席夫碱框架结构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C].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5].苏晓玲.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圆二色谱的理论解析[D].山西大学.2011

[6].查汝华.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抑制脲酶活性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

[7].吕存琴.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

[8].周健.吡啶醛类过渡金属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谱学表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4

[9].廖见培,刘国东,黄杉生.水溶性金属席夫碱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J].分析测试学报.2001

[10].徐明,刘国东,沈国励,俞汝勤.电聚合金属席夫碱配合物修饰电极作为碘离子电位型传感器的研究[J].化学传感器.2000

标签:;  ;  ;  ;  

金属席夫碱论文-夏庆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