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游客感知,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丽江古城
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邹丰亦[1](2018)在《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评价与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行业随之不断升温,国内热门旅游地的游客人数不断上升,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不断的凸显,人们对于旅游地的安全状况也俞加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形象日渐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良好的安全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源,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地旅游业发展进入停滞期时,可以推动其持续性发展并更快地进入复苏阶段;对于游客而言,旅游目的地良好的安全形象可以保障其旅游安全方面的心理需求,并在游玩过程中提升其旅游体验,更利于游客在结束后对旅游地形成整体的良好印象,而这又会对其他潜在游客的出游决策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旅游企业而言,良好的安全形象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的客源,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旅游企业自身进行高质量安全管理并建立企业间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进而间接地提升旅游企业自身地竞争力并促进旅游企业整体地持续发展。本文选择旅游感知作为研究视角,其原因在于安全形象是以游客感知结果为基础而形成的。通过对游客的安全与形象感知、旅游地形象塑造与营销方面研究成果的综述分析,分别对本文中的游客、游客感知、旅游地安全以及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进行概念界定,并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旅游六要素理论、旅游地形象感知以及营销等相关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的具体评价上,本文通过对影响游客感知安全形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六要素理论将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分为饮食、住宿、交通、游览、娱乐以及购物六个安全形象环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选择丽江古城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并通过网络进行发放并收集,之后对问卷结果进行信度及效度分析。在数据的处理分析上,首先运用均值法对同一环节内各研究项进行横向比较与分析,发现员工服务操作安全性与场所及周边环境治安状况是游客评价较为担忧的部分;其次运用熵值法对各研究项进行赋权并计算各个环节的安全形象评价值,形成对丽江古城的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评价结果,发现游客对购物以及饮食环节安全形象评价最低。针对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的重塑,本文首先分别从旅游地、旅游企业和游客叁个角度阐述形象重塑对其的积极作用,然后从本文的研究视角游客感知出发提出重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思路,最后针对丽江古城安全形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9)
杨漾[2](2016)在《基于旅游者危机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据统计,我国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购物、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第叁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旅游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于危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危机事件对于旅游目的地可能形成致命打击,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使得入境旅游人数减少了185.67万人,入境旅游收入损失35239.03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减少了5863.74万人,国内旅游收入损失355.08亿元。因而对于旅游危机的研究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关于旅游危机的研究仍属于一个新的领域,更多地是对事件本身的研究,对于具体的影响机制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分析体系。本文是基于旅游者的危机感知,通过实地调研,探讨危机感知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从而提出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形象塑造的具体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对于旅游危机、旅游安全、旅游形象的研究状况,本文相对于其他研究的创新点,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本文的研究意义,介绍研究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简述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安全、旅游形象等相关的概念,介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危机理论、旅游形象理论、心理学感知理论等理论基础,概括出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的定义;第叁部分是旅游者危机感知与旅游安全形象感知的调查与分析,介绍实地调研采用的方法与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第四部分是对旅游者的危机感知与形象感知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规律、影响因素、传播特征以及传导机制;第五部分是从安稳阶段、危机爆发阶段、后危机阶段叁个阶段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形象塑造提出建议,探讨旅游目的地如何正确地进行安全形象营销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后一个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总结本文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展望,希望对今后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旅游管理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王小兰[3](2009)在《“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重塑的对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发展的影响巨大,对一些景区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对旅游服务性企业影响也非常巨大,更重要的是由于地震的相关报道,使游客对四川的旅游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四川作为旅游安全目的地的形象严重受损。因此,重塑四川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促进四川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应采取多种措施恢复人们对四川旅游目的地安全的信心。(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09年32期)
向珍[4](2009)在《基于犯罪学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营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对旅游目的地来说,树立起独特、鲜明的形象尤其是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是促进本地旅游发展的关键。有关旅游、犯罪及旅游犯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与犯罪的关系、犯罪对旅游安全的影响上;对旅游安全的研究多集中在旅游者安全、旅游生产安全或具体景点景区安全管理方面,对旅游资源安全、旅游行业秩序安全重视不够;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集中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组成因素、测评、作用等方面,少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分类特点进行专门阐述,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也只限于综合性视角的探讨。全面认识旅游安全的内涵是深入展开旅游目的地旅游安全、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及其营销研究的前提。对旅游安全的界定应结合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社会特点进行。旅游活动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休闲形式和一种社会活动,同时还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它的健康发展也受社会矛盾的制约。基于旅游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的分析,引入犯罪学视角探讨旅游安全是有关旅游主体、客体、媒介安全的问题。以旅游目的地为依托,从旅游目的地安全的构成入手,结合旅游目的地形象分析,初步引入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问题。构建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实证方法选取部分旅游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对其旅游安全形象水平进行评估,进一步验证、阐述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的内涵。结合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的内涵,围绕塑造、传播旅游安全形象展开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的营销研究。对旅游安全形象受损的目的地来说,应全面分析安全形象受到影响的范围及程度,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修复旅游安全形象。南非旅游业发达,但在旅游安全形象上缺乏广泛认同。在对其旅游安全形象所受到的挑战进行分析后探讨了旅游目的地修复旅游安全形象的营销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4-20)
羽欣白骅[5](2008)在《四川努力重塑安全优美旅游目的地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四川站羽欣白骅)四川省旅游局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中,紧密结合本省当前旅游工作实际,特别是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实践,努力重塑安全优美旅游目的地形象。 4月初,四川省旅游局党组在四川省委动员大会后立即召开局党组(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08-08-29)
施岚[6](2008)在《加快“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树立中国“健康安全旅游国度”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初以来,我国突然遭受冻雪天气、强烈地震这样的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旅游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挑战。面对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地区、部分产业严重受挫问题,我国旅游业界应进行全方位思考和行动,以迅速推动灾后旅游业重建工作。 从宏(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08-06-11)
黄良富[7](2006)在《进一步提升我州诚信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五月的木格措,阳光明媚,绿意盎然。5月1日,州委书记、州长尧斯丹,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周道平,州政府副州长降初在康定县委书记相洛、副书记查心刚的陪同下,检查了木格措风景区的道路安(本文来源于《甘孜日报(汉文)》期刊2006-05-09)
张齐,孙晓蓉[8](2005)在《把安全放在首位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树立我省优质文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黔在线讯 9月20日,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带领省直机关部门领导在贵阳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贵阳市检查“十一”旅游黄金周各项准备工作情况。王富玉强调,“十一”黄金周是对我省旅游行业的一次全面检验,各级、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从营造(本文来源于《贵州日报》期刊2005-09-21)
龚雯,宋学春[9](2003)在《重塑我国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青岛7月16日电 龚雯、宋学春报道: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在今天开幕的全国恢复与振兴旅游工作座谈会上表示,重塑我国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业恢复与振兴的前提和保障。当前旅游业要以“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手抓”,大力恢复入境旅游,积(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3-07-17)
付磊[10](2003)在《“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依然有效》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典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发布了对我国有疫情发生的部分地区的旅行劝告,安全、健康也成为国内旅游者所关注的主题。由此,有人对中国作为“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提出了疑问。那么,中国还是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吗? 一、安全的含义是多方(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03-06-13)
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据统计,我国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购物、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第叁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旅游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于危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危机事件对于旅游目的地可能形成致命打击,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使得入境旅游人数减少了185.67万人,入境旅游收入损失35239.03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减少了5863.74万人,国内旅游收入损失355.08亿元。因而对于旅游危机的研究就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关于旅游危机的研究仍属于一个新的领域,更多地是对事件本身的研究,对于具体的影响机制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分析体系。本文是基于旅游者的危机感知,通过实地调研,探讨危机感知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从而提出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形象塑造的具体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对于旅游危机、旅游安全、旅游形象的研究状况,本文相对于其他研究的创新点,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本文的研究意义,介绍研究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简述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安全、旅游形象等相关的概念,介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危机理论、旅游形象理论、心理学感知理论等理论基础,概括出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的定义;第叁部分是旅游者危机感知与旅游安全形象感知的调查与分析,介绍实地调研采用的方法与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第四部分是对旅游者的危机感知与形象感知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规律、影响因素、传播特征以及传导机制;第五部分是从安稳阶段、危机爆发阶段、后危机阶段叁个阶段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形象塑造提出建议,探讨旅游目的地如何正确地进行安全形象营销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后一个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总结本文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展望,希望对今后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旅游管理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邹丰亦.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评价与重塑[D].云南师范大学.2018
[2].杨漾.基于旅游者危机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王小兰.“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重塑的对策思考[J].中国市场.2009
[4].向珍.基于犯罪学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安全形象营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羽欣白骅.四川努力重塑安全优美旅游目的地形象[N].中国旅游报.2008
[6].施岚.加快“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树立中国“健康安全旅游国度”形象[N].中国旅游报.2008
[7].黄良富.进一步提升我州诚信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N].甘孜日报(汉文).2006
[8].张齐,孙晓蓉.把安全放在首位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树立我省优质文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N].贵州日报.2005
[9].龚雯,宋学春.重塑我国健康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N].人民日报.2003
[10].付磊.“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依然有效[N].中国旅游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