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会议论文-于诚

哥本哈根会议论文-于诚

导读:本文包含了哥本哈根会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气候合作,中国气候外交,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巴黎协定

哥本哈根会议论文文献综述

于诚[1](2018)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中国气候外交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开始,应对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在国际治理的热点,国际气候合作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中国对国际气候合作机制持怀疑态度,呈现保守被动的姿态。随着国际气候合作形势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不断增加,中国气候外交政策开始逐步调整。以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作为重要转折点,中国在会上一改以往低调的姿态,联合美国、印度等国抛出议案,主动发力,避免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无果而终。此后,中国气候外交开始延续这样更加积极的姿态,日益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外交策略更加灵活务实,从对国际气候合作机制的怀疑者变为更加自信主动的参与者,并通过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和实施的一系列表现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成为了国际气候合作的重要引领者。从外部因素看,国际形势的发展要求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中国必须肩负起与自身地位相称的责任,既带来了持续增加的减排压力,也提供了中国气候外交调整的有利契机。从内部因素看,国内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倒逼中国调整发展思路,逐步走向绿色发展,更加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因此,中国气候外交的调整具有必然性。与此同时,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还临艰巨挑战,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双重身份要求中国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中国气候外交还需不断完善才能适应后巴黎协定时代的国际气候合作。(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30)

赵晏俪[2](2016)在《走入童话王国 哥本哈根会议业速览》一文中研究指出哥本哈根市容美观整洁,市内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它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是世界上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走进童话王国,感受独特北欧城市风光。人们的印象里面哥本哈根曾举办过世界气候大会,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设施齐全的会议场地,为举办大型会议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北欧小巴黎"提到哥本哈根(Copenhagen),可能并不像伦敦、巴黎等欧洲着名城市所让人熟知,人们了解最多的可能只是这里曾经举办(本文来源于《中国会展(中国会议)》期刊2016年12期)

赵晏俪[3](2016)在《走入童话王国 哥本哈根会议业速览》一文中研究指出哥本哈根市容美观整洁,市内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它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是世界上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走进童话王国,感受独特北欧城市风光。人们的印象里面哥本哈根曾举办过世界气候大会,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设施齐全的会议场地,为举办大型会议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会展》期刊2016年12期)

张成,周波,吕慕彦[4](2015)在《履行哥本哈根会议的碳生产率承诺——顺理成章抑或凤凰涅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顺利完成哥本哈根会议承诺,中国是否需要作出额外的努力?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为了理清这一问题,本文在考察我国碳生产率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使用ARIMA和VAR模型对中国2020年的碳生产率水平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东中西递减的碳生产率水平总体呈现了改良趋势,但各地区及内部省份的改进幅度有较大差异性。同时,全国碳生产率差异的收敛程度较为微弱,主要是因为中部和西部内部及东中西组间的差异程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发散态势。(2)如果延续当前的发展轨迹,我国无法顺利完成哥本哈根会议承诺。其中,全国整体的预测值会落后最低目标值7.64—9.17个百分点,东中西地区则分别会落后最低目标值9.25—10.69个百分点、3.77—5.54个百分点和25.21—26.53个百分点。本文认为,尽快推行碳税和碳交易这两类基于市场机制的减排措施,对破解上述窘境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马科斯·纳达尔,马库斯,T·皮尔斯,孟凡君[5](2015)在《哥本哈根神经美学会议:一个新兴领域的前途与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美学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它主要关注个体面对艺术作品、非艺术客体或一种自然现象采取审美或艺术方法时所基于的认知与情感神经基础。2009年9月,哥本哈根神经美学会议聚集了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者来呈现和讨论当前的进展。我们归纳概括了这次会议的部分主题,把神经美学放置到历史背景中讨论它的范围及和其它学科的关系。我们也确定了我们认为重要而未解决的问题和这个领域面对的主要陷阱、挑战以及未来研究中的有前途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5年06期)

方宣雅[6](2015)在《会议口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替传译是一种需要特殊能力的专业活动。在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没有机会对源语信息进行第二次理解。译员必须执行一系列的信息处理任务,这些任务对译员的全面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听力理解、笔记、短时记忆以及逻辑思维。在口译实践中,本文作者遇到的问题包括听力、笔记、口音以及信息遗漏等。然而,这其中最大问题是在翻译长段源语信息时出现的信息遗漏。因此,这篇实践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口译实践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5-06-10)

汪洁[7](2014)在《浅谈环境新闻报道及媒体社会责任——以我国媒体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新闻报道关注环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以《人民日报》关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相关报道为例,分析我国媒体在环境报道上的不足,认为作为媒体在环境新闻报道中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4年05期)

季丽珺,吴庆宏[8](2013)在《《华盛顿邮报》关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报道中的中国形象的批判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odak提出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是属于批判性话语分析方法的一种,该方法主要是强调将话语置于相关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话语历史分析的理论基础,并以在哥本哈根环境会议期间《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涉华气候报道为例,具体阐述了该分析方法的使用。从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媒体通过一系列的话语策略构建了一个不负责任、霸道、没有人权等刻板的中国形象。(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11-21)

孙大申[9](2013)在《浅谈国际法上共同责任原则的内涵和意义——以哥本哈根会议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分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话题,也是近几十年国际社会中最活跃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国际社会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这些公约始终贯穿着一些解决国际环境法问题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围绕其中的"共同责任原则"展开论述,通过哥本哈根会议中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国家责任分担以及共同责任原则与区别原则的对比,探讨共同责任原则的内涵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3年15期)

蔡林[10](2013)在《评价理论视角下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新闻报道的批评语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了解世界的途径越来越多。看报纸,听广播,上网浏览新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闻语篇作为大众传媒语篇,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新闻报道一般都宣称力求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其实不然。新闻报道往往隐含着新闻报道者的态度和权利倾向,进而影响大众的意识倾向。因此,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去研究新闻语篇,从而把握新闻报道者的写作意图甚至所隐含的权利倾向,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兴分支,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旨在研究语篇人际意义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评价系统是一个语义资源,用以研究、描述、解释作者在语篇中如何使用语言资源开展评价、确立态度、建构语篇角色和协调人际关系。评价理论包括叁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本文选择语篇中的介入资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介入系统包含以多种方式解释语篇中的多声背景,其它观点意见以及预期回答的意义资源。对话性收缩和对话性扩展是介入的两个子类。该系统主要涉及结盟与不结盟这种主观性的关系是如何建立、协商并发挥修辞作用的。介入系统经常借助情态性、归一性、证据性、避险/助推等语言资源来表达意义。本文以Fairclough的叁维批评性话语分析模式为理论框架,以评价理论中的介入资源为分析工具,遵循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性分析语篇的叁个步骤,即描写、阐述和解释,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叁个层面对美国媒体关于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2009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新闻报道进行研究。在文本层面,选取介入资源作为分析对象,探讨所选新闻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从互文性的角度,考察新闻语篇的生成过程,包括新闻来源和新闻报道模式两个方面;在社会实践层面,结合新闻事件发生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层面和话语实践层面的语言特征及语篇选择进行解释,旨在揭示新闻语篇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通过对以上叁个层面的分析,本文得出新闻报道并非如其所宣称的客观公正。美国媒体对气候变化会议进行新闻报道时,暗含了从环境到经济政治方面的意识形态。运用评价理论对报刊语篇进行分析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将评价资源纳入到批评话语分析中,把握评价资源在文章建构中所起的作用,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通过对所选文本的分析,最终得出新闻并非如其所宣称的客观公正,看似客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后面隐藏了意识形态的表达。美国媒体对气候变化会议的新闻新闻报道,暗含了从环境到经济政治方面的意识形态本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首先,证实了评价理论用于批评话语分析的可行性。其次,扩展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范围。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可以用于研究政治、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等新闻报道,也可研究有关气候变化的新闻报道这种貌似中性的新闻语篇。最后,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指导英语阅读教学,唤醒学习者的批评性思维和批评阅读意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英语新闻语篇。(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4-10)

哥本哈根会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哥本哈根市容美观整洁,市内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它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是世界上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走进童话王国,感受独特北欧城市风光。人们的印象里面哥本哈根曾举办过世界气候大会,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设施齐全的会议场地,为举办大型会议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北欧小巴黎"提到哥本哈根(Copenhagen),可能并不像伦敦、巴黎等欧洲着名城市所让人熟知,人们了解最多的可能只是这里曾经举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哥本哈根会议论文参考文献

[1].于诚.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中国气候外交的调整[D].暨南大学.2018

[2].赵晏俪.走入童话王国哥本哈根会议业速览[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6

[3].赵晏俪.走入童话王国哥本哈根会议业速览[J].中国会展.2016

[4].张成,周波,吕慕彦.履行哥本哈根会议的碳生产率承诺——顺理成章抑或凤凰涅盘[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

[5].马科斯·纳达尔,马库斯,T·皮尔斯,孟凡君.哥本哈根神经美学会议:一个新兴领域的前途与缺陷[J].美与时代(下).2015

[6].方宣雅.会议口译实践报告[D].外交学院.2015

[7].汪洁.浅谈环境新闻报道及媒体社会责任——以我国媒体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4

[8].季丽珺,吴庆宏.《华盛顿邮报》关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报道中的中国形象的批判话语研究[C].第十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9].孙大申.浅谈国际法上共同责任原则的内涵和意义——以哥本哈根会议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分配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3

[10].蔡林.评价理论视角下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新闻报道的批评语篇分析[D].西南大学.2013

标签:;  ;  ;  ;  

哥本哈根会议论文-于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