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差异显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苏云金芽胞杆菌,荧光差异显示,部分酶切,启动子荧光捕获载体
荧光差异显示论文文献综述
潘洁茹,陈丽仙,黄天培,关雄[1](2008)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在Bt上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将荧光差异显示技术(Differential fluorescence induction)应用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研究;提取了库斯塔克亚种菌株8010(Bt subsp.kurstaki 8010)高质量的总DNA,并利用Sau3AⅠ将其部分酶切,获得集中于0.5-3kb左右目的片段条带,构建pHT315gfp启动子荧光捕获载体;获得合适的基因组部分酶切条件,并构建了一个启动子荧光捕获载体;初步将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应用于Bt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本文来源于《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8-01)
李峰[2](2008)在《mRNA荧光差异显示筛选食管癌中高表达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者约15万人。目前食管癌的手术切除或放射性治疗或化学治疗尚无显着成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食管癌的发病机理不甚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食管癌机理的重要性。目的:本研究应用mRNA荧光差异显示技术筛选食管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探讨其在食管癌中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mRNA荧光差异显示的方法筛选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断;运用RT-PCR(Real-time PCR)技术对荧光差异显示得到的食管癌差异片段进行验证;对其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片断进行全长克隆与测序。结果:1、荧光差异显示技术进行FDD-PCR反应,获得有明显差异的条带6个,对这6个差异条带进行PCR二次扩增,其中4个条带获得阳性结果,对阳性条带进行TA克隆和测序得到可信度较高的3个cDNA片段,它们大小在144bp-227bp之间,分别命名为16-0(144bp)、16-2(216bp)和16-3(227bp)。2、荧光定量PCR对这3个片段验证结果表明,它们在癌组织中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在NCBI中用discontiguous megablast方法进行同源比较,16-0与人类omega蛋白(Igll3)mRNA(accessionnumber NM_001013618)3'端高度同源;16-2与人类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2(STAT2)mRNA(accession number NM_005419)3'端高度同源;16-3与人类第10染色体上开放阅读框99(C10orf99,accession number NM_207373)高度同源。3、对其中高表达基因片段16-0克隆得到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分析显示,其读码框长为711bp,编码236个氨基酸。结论:mRNA水平上筛选出来的3个cDNA差异片段是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基因片断。结合其中主要差异基因片段16-0全长的克隆、测序及同源性比较结果,推测16-0(Igll3)可能是与食管癌相关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为进一步阐明其在食管癌发生、演化中的相关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8-04-01)
闻燕[3](2006)在《mRNA荧光差异显示筛选肿瘤中高表达的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有关中国人口死亡原因调查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死因位居致死原因的第一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食管癌、肺癌、胃癌、白血病和肝癌等。为了探究恶性肿瘤中表达特异的基因,本研究利用荧光差异显示的方法,对比研究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胃癌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高转移肺癌细胞系(95D)和肺癌细胞系(LTEP-a-2)中高表达的基因,取得了下列几方面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在食管癌、胃癌组织和相对应癌旁组织的对比研究中,应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切取了30个差异片段。二次PCR扩增,得到差异条带21条。对这些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克隆到了9个cDNA片段,其中有6个差异条带来自食管癌组织,3个来自胃癌组织。应用定量PCR的方法对其中的7个片段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中有5个差异条带在癌组织中表达量远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差异在5倍以上,另两个无显着差异。对食管癌中表达差异比对结果对应人类钙结合蛋白(同源性达96%)的基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与家鼠的同源性最高,达88.7%。同时研究了其在不同来源的六种肿瘤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食管癌细胞株TE1中表达量远高于其他五种肿瘤细胞(p<0.05)。钙结合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及其细胞系中的高表达推测其在食管癌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比研究高转移肺癌细胞系(95D)和肺癌细胞系(LTEP-a-2)中,在高转移肺癌中切取了转移相关的差异条带7条,克隆到了3个较感兴趣的cDNA片段。荧光定量PCR验证表明,2个为阳性差异条带,它们在高转移肺癌中表达量高出肺癌细胞9倍以上。对其中一个对应人类3号常染色体的开放阅读框1(C3orf1)的差异片段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克隆到了该基因的全长,读码框长为858 bp,编码285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六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其在高转移肺癌细胞株(95D)中的表达量远高于其他五种肿瘤细胞(p<0.05)。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3orf1和杆状病毒表达转移质粒HTB-C3orf1。SDS-PAGE表明基因C3orf1在原核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得到了特异条带。(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6-10-01)
刘文欣,田菁,郝希山,李文录[4](2006)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与荧光差异显示技术结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排除混杂细胞的干扰,获取并研究人子宫内膜癌发病特异相关基因,探索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获取无间质混杂的人正常子宫内膜腺管上皮细胞与子宫内膜癌细胞,提取微量RNA并进行纯化及浓缩,采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FDD-PCR),筛选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特异相关的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并进行分析。结果:经杂交鉴定获得6条差异基因片段,1条在正常子宫内膜中高表达,5条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结论:通过LCM技术与FDDRT-PCR技术的结合,获得了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特异相关的基因片段。CDK-7等基因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06年07期)
张丽梅,刘殿武,王晓波,张晓林,刘建波[5](2005)在《荧光标记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肝纤维化相关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发展至肝硬化的关键环节。多种原因,如酒精、药物、某些化学物质和病毒,都可引起肝纤维化。目前研究发现,多种基因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参与肝纤维化发生的新基因在不断发现。本研究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徐家萍,陈克平,姚勤,徐庆刚,刘晓勇[6](2005)在《利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分离的家蚕抗NPV相关基因s3a》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家蚕Bombyxmori对BmNPV抗性品系NB、感性品系306和近等基因系306NNZZ添毒和未添毒处理区的基因表达的差异。根据差异显示的结果克隆了一条702bp长度的cDNA片段,并用Northernblot进行了验证。该序列经过NCBIEST库的同源性比较获得了电子延伸。延伸后的序列用特异引物进行RT_PCR扩增获得了一条782bp的序列,拼接后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27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草地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3A同源性最高达97.7%;其次是烟芽夜蛾HeliothisvirescensS3A,同源性为94.0%;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S3A同源性为75.3%。比较结果显示这是一个新的家蚕基因,定名为家蚕s3a基因。本实验获得的s3a基因在家蚕感性和抗性品系以及添毒处理和未添毒处理中都具有差异表达,其中在抗性品系和近等基因系中的表达高于感性品系,在添毒处理中的表达高于未添毒组。因此推测它是一个与家蚕抗BmNPV相关的新基因。(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李明江[7](2005)在《应用mRNA荧光差异显示法筛选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愈来愈高,恶性肿瘤日益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Parkin等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恶性肿瘤患者2000余万人,每年新产生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人,每年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达700万人,即世界上死亡人数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死于恶性肿瘤。Anderson RN等在美国人口统计局2003年报告中指出恶性肿瘤占美国全部死因的28%,排在各种死因的第二位。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生的各种恶性肿瘤大约有200万人,死亡约140万人,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亡的18%,占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12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此可见,恶性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们生命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也是医学界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揭示肿瘤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连续过程,期间受到多种相关基因的调控,包括肿瘤转移基因的激活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以及多个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如果能寻找到方便的、能够广泛应用的有效靶向基因,做到从基因水平对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进行调控,就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现在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如nm23、BRMS1、PTEN、Drg-1、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4、Raf kinase inhibitor Rkip、Kiss-1等等,其中的一些基因已经用于临床治疗实(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5-04-01)
李田,李小毛,杨越波,殷恒讳,黄曙方[8](2005)在《应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子宫肌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 ,筛选子宫肌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方法 2 0 0 2年 4月至2 0 0 4年 2月 ,中山大学附属第叁医院妇产科采用荧光标记mRNA差异显示技术 ,比较同一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与正常子宫肌组织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 ;筛选其中的 8条差异c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以及RT PCR半定量验证。结果 通过荧光差异显示实验共找出 2 7条差异条带 ,其中yu6 6c0 1 s1基因在 7例 (7/ 1 0 )子宫肌瘤组织中有表达 ,而相应的正常组织中仅 1例有表达 ;ulap8基因在 8例 (8/ 1 0 )子宫肌瘤组织中有表达 ,而相应的正常组织中仅 2例有表达。结论 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 ,yu6 6c0 1 s1基因及ulap8基因在子宫肌瘤组织中呈特异性表达 ,推测这些基因与子宫肌瘤发病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余桂华,陈如凯,陈燕凌[9](2004)在《荧光mRNA差异显示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荧光 m RNA差异显示方法 ,优化实验条件 ,为分离克隆基因差异表达片段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总 RNA,筛选随机引物和荧光锚定引物各 1条进行差异显示 ,割取差异条带进行重扩增。结果 总 RNA经DNase 处理后 ,展示条带减少明显 ,以未经处理为好 ;提高反转录的温度有利于长片段 c DNA的合成 ;荧光标记锚定引物、长引物设计和采用高分辨率的电泳系统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减少 DD- PCR中的假阳性率偏高的问题。结论 DD- PCR方法简便、灵敏、高效 ,完全适用于一般性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乌慧玲[10](2004)在《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荧光差异显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褐飞虱[Nilavarpata lugens(St(?)l)]是整个亚洲稻区的首要害虫。对于该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等国内外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探讨褐飞虱生物型问题的本质,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荧光差异显示的方法对稻褐飞虱两种生物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下列几个方面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1)对单对接种纯化的实验材料用苗期群体鉴定的方法进行了稻褐飞虱生物型的鉴定。 2)通过反复的试验摸索,我们找到了一条用氯仿多次抽提、离心去除固体杂质和色素的有效方法,获得的RNA纯度较高,完全符合建cDNA文库的要求。这不仅为褐飞虱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亦可为其它小型昆虫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3)用叁种锚定荧光引物FHT_(11)—A、FHT_(11)—C和FHT_(11)—G以及所选取的8种随机引物对稻褐飞虱两种生物型进行了荧光差显实验,从实验中我们得到了近40条的差异的条带,说明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之间在mRNA水平上确实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4)对差异的条带进行了克隆测序,克隆到了487bp的g12-1和314bp的37-2两个DNA片段,前者为褐飞虱生物型Ⅱ所特有;后者为褐飞虱生物型Ⅰ所特有。从而表明,褐飞虱不同生物型间不只是在致害表型和遗传背景上存在显着差异,而且在基因表达水平上亦存在显着差异。我们得到了两条差异明显的条带序列,Blast序列比对没有同源序列。 5)构建了稻褐飞虱两种生物型的cDNA文库,并且两种文库的滴度都达到10~6,为进一步研究稻褐飞虱生物型的本质打下基础。 6)对果蝇的p53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且与部分其他物种的p53进行了进化分析。为p53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4-04-01)
荧光差异显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者约15万人。目前食管癌的手术切除或放射性治疗或化学治疗尚无显着成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食管癌的发病机理不甚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食管癌机理的重要性。目的:本研究应用mRNA荧光差异显示技术筛选食管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探讨其在食管癌中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mRNA荧光差异显示的方法筛选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断;运用RT-PCR(Real-time PCR)技术对荧光差异显示得到的食管癌差异片段进行验证;对其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片断进行全长克隆与测序。结果:1、荧光差异显示技术进行FDD-PCR反应,获得有明显差异的条带6个,对这6个差异条带进行PCR二次扩增,其中4个条带获得阳性结果,对阳性条带进行TA克隆和测序得到可信度较高的3个cDNA片段,它们大小在144bp-227bp之间,分别命名为16-0(144bp)、16-2(216bp)和16-3(227bp)。2、荧光定量PCR对这3个片段验证结果表明,它们在癌组织中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在NCBI中用discontiguous megablast方法进行同源比较,16-0与人类omega蛋白(Igll3)mRNA(accessionnumber NM_001013618)3'端高度同源;16-2与人类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2(STAT2)mRNA(accession number NM_005419)3'端高度同源;16-3与人类第10染色体上开放阅读框99(C10orf99,accession number NM_207373)高度同源。3、对其中高表达基因片段16-0克隆得到了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分析显示,其读码框长为711bp,编码236个氨基酸。结论:mRNA水平上筛选出来的3个cDNA差异片段是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基因片断。结合其中主要差异基因片段16-0全长的克隆、测序及同源性比较结果,推测16-0(Igll3)可能是与食管癌相关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为进一步阐明其在食管癌发生、演化中的相关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差异显示论文参考文献
[1].潘洁茹,陈丽仙,黄天培,关雄.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在Bt上的初步应用[C].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2008
[2].李峰.mRNA荧光差异显示筛选食管癌中高表达基因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
[3].闻燕.mRNA荧光差异显示筛选肿瘤中高表达的基因[D].江苏大学.2006
[4].刘文欣,田菁,郝希山,李文录.激光捕获显微切割与荧光差异显示技术结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相关基因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
[5].张丽梅,刘殿武,王晓波,张晓林,刘建波.荧光标记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肝纤维化相关基因[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
[6].徐家萍,陈克平,姚勤,徐庆刚,刘晓勇.利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分离的家蚕抗NPV相关基因s3a[J].昆虫学报.2005
[7].李明江.应用mRNA荧光差异显示法筛选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D].中国医科大学.2005
[8].李田,李小毛,杨越波,殷恒讳,黄曙方.应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筛选子宫肌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
[9].余桂华,陈如凯,陈燕凌.荧光mRNA差异显示方法的建立及条件优化[J].福建医药杂志.2004
[10].乌慧玲.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荧光差异显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