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论文-李凯旋

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论文-李凯旋

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大利,行业集体谈判,无固定期限合同,灵活化

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凯旋[1](2019)在《意大利劳动力市场灵活化经历了哪些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工市场灵活化已经日益成为全球趋势。以意大利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开启了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进程,近年来,通过采取放宽固定期合同限制、放宽无固定期限合同个体解雇限制、提高失业保险替代率、弱化集体谈判作用及实施"适度的"工资政策等措施,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转向,也赋予了企业主更多的雇佣、解雇和制定工资的自主权。本期将回顾意大利用工灵活化改革的路径和内容。(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9年13期)

陈国娟[2](2019)在《北欧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家庭结构不断变化,女性群体逐渐从家务劳动中脱离出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就业率不断提高。其中,北欧五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女性就业率居于世界前列,探究女性就业率升高的原因便成了诸多学者的目标。在欧盟促进就业的进程中,灵活保障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加入到政策之中,对促进整体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对于女性群体来说,灵活保障模式是否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否能够针对女性起到独特作用便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发展阶段,总结北欧女性就业的现状,归纳了北欧女性就业特点,梳理了灵活保障模式在北欧五国的政策内容,即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慷慨的社会福利政策的结合,辅之以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全面终身学习策略,并探讨了灵活保障模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机制。其次,选取了2005-2016年按性别分列的女性就业率,以及灵活保障模式的相关要素,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灵活保障模式中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对回归结果加以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低就业保护严厉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女性就业;政府对于公共幼儿教育和照护的支出有利于促进就业;而失业支出对女性就业存在负激励;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女性学习参与率的增长率对于女性就业率的提高没有显着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灵活保障模式影响女性就业的原因,并对灵活保障模式进行了评价,得到如下结论:劳动力市场灵活与女性就业特点相适应,政府的幼儿教育和照护支出能够有效协调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但同时,灵活保障模式不利于性别平等,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背后隐患重重。最后,针对灵活保障模式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要重视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重视托儿保育,实现育儿社会化;妥善处理灵活性与保障性的关系。同时,总结出灵活保障模式对我国女性就业的启示,要发展灵活就业,避免消极影响;完善育儿体系,促进工作—家庭协调推进平等就业,消除就业歧视。(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凯旋[3](2018)在《意大利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后福特主义转型,资本空间转移加速,就业岗位全球竞争加剧及欧盟改革压力不断输入,左翼衰落、政治右倾等背景下,意大利在20世纪90年代开启了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进程。通过采取放宽固定期合同限制、放宽无固定期限合同个体解雇限制、提高失业保险替代率、弱化集体谈判作用及实施"适度的"工资政策等措施,意大利推动了形成于二战后"黄金时代"的保守主义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转向。灵活化改革赋予了企业主更多的雇佣、解雇和制定工资的自主权,但对工资劳动者而言则意味着商品化水平加强,劳动保护水平向下趋同,生计风险在新分化与旧失衡的交织中持续升级。(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8年02期)

于艳芳[4](2015)在《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保障性协调起来,实现了劳动力市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创造了“就业奇迹”,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灵活保障模式的运行机制 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保障报》期刊2015-08-12)

潘泰萍[5](2012)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历程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叁结合"就业方针的实施为标志,曾经"过度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开始松动。之后,随着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变迁,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断提高,直至出现局部劳动力市场"过度灵活"的态势。局部劳动力市场"过度灵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2年13期)

王阳[6](2012)在《转型期我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战略选择——立足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理论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丹麦与荷兰两国差异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模式的经验启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建设劳动力市场的政策作为,以及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改革与就业、发展与分配、灵活与保护等叁个挑战,认为转型期我国有必要借鉴欧洲国家经验,运用各种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政策致力于以下叁项顶层战略设计,即顺应全球化趋势、提升国家竞争力,弥合制度性分野、增强社会凝聚力,发展合作式机制、培育环境适应力。(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2年04期)

潘泰萍[7](2011)在《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灵活化变革面临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以及随之进行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断提高,从整体劳动力市场的"过度稳定"逐步演变为劳动力市场的"边缘灵活化"。"边缘灵活化"的发展态势使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变革遭遇困境,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形成了制约。(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1年12期)

于艳芳[8](2011)在《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不仅涉及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世界各国都把促进充分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后,西方各国面临失业率持续上升的巨大压力,相继进行了劳动力市场灵活化的改革。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在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也产生了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排斥加剧,以及工作贫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威胁到了劳动力市场中的雇员。如何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保障性统一起来,实现劳动力市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成为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欧盟推行了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无论是从提高就业率方面,还是从降低失业率方面,欧盟各国都创造了“就业奇迹”,尤其是丹麦、荷兰两个先行实践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实践证明,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是一条有效的路径。目前,中国的失业问题严重,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完善。因此,面对严峻的失业问题,研究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结合本国国情,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灵活保障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以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以及其它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参照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关键的失业率、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叁个指标和长期失业率、青年失业率、青年就业率、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五个辅助指标,对欧盟各个模式的代表国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初步得出了该模式有效的结论。这也成为论文研究最主要的创新之处。基于以上思路,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八章进行论述:首先,论文进行基础性研究,为整个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第1章、第2章和第3章。论文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基本内容,在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系统、深入的研究;论文详细梳理了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相关概念的不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本文的观点;论文还介绍了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以及其它相关理论。其次,论文进行扩展研究,从纵向的发展历程和横向的运行机制两方面进一步研究,主要包括第4章和第5章。在经济全球化、欧盟一体化、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的背景下,历经先行实践阶段、逐步发展阶段和成熟完善阶段,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形成四种代表性模式。其中,北欧模式具有高灵活性和高保障性,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具有高灵活性和低保障性,地中海模式具有低灵活性和低保障性,大陆模式具有低灵活性和高保障性。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各模式典型代表国家,如丹麦、英国、意大利、德国,在成功权衡灵活性和保障性的同时,又具有不同的运行机制。通过深入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模式间的差异,是论文研究的重点。再次,论文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分析模式产生的效应,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主要包括第6章和第7章。论文分析了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直接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间接对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劳动力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量化了就业保护政策严厉程度、失业保险替代率、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工会密度以及劳动税收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证明了模式的有效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在创造“就业奇迹”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的权衡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保障性,需要继续探索未来的改革方向。这部分是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最后,论文研究的落脚点,在借鉴欧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的灵活保障劳动力市场,主要包括第8章。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文在确定构建灵活保障劳动力市场权衡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确保灵活、安全的合同安排,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实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具体措施;引入终身学习,发展可持续的、有效的社会对话和充分发挥税收支持作用的配套措施。完善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既要兼顾灵活性和保障性,又要侧重保障性,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灵活保障路径,以期缓解失业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1-12-01)

王阳[9](2011)在《日本劳动力市场灵活化的经验及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关劳务派遣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实际上,劳务派遣是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但是,劳务派遣也同样会给劳动力市场未来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一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形成隐患。日本是较早推进劳动力市场灵活化发展的国家之一,在调整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制劳务派遣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日本爱媛大学法文学部教授长井伟训先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11年10期)

王阳[10](2011)在《欧洲国家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严峻的失业难题,欧盟推动实施了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政策战略。经过实践探索,丹麦与荷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模式,即静态的"金叁角"模式与动态的"政策集"模式。欧洲国家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劳动政策效果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期刊2011年07期)

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家庭结构不断变化,女性群体逐渐从家务劳动中脱离出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就业率不断提高。其中,北欧五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女性就业率居于世界前列,探究女性就业率升高的原因便成了诸多学者的目标。在欧盟促进就业的进程中,灵活保障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加入到政策之中,对促进整体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对于女性群体来说,灵活保障模式是否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否能够针对女性起到独特作用便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发展阶段,总结北欧女性就业的现状,归纳了北欧女性就业特点,梳理了灵活保障模式在北欧五国的政策内容,即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慷慨的社会福利政策的结合,辅之以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全面终身学习策略,并探讨了灵活保障模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机制。其次,选取了2005-2016年按性别分列的女性就业率,以及灵活保障模式的相关要素,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灵活保障模式中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对回归结果加以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低就业保护严厉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女性就业;政府对于公共幼儿教育和照护的支出有利于促进就业;而失业支出对女性就业存在负激励;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女性学习参与率的增长率对于女性就业率的提高没有显着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灵活保障模式影响女性就业的原因,并对灵活保障模式进行了评价,得到如下结论:劳动力市场灵活与女性就业特点相适应,政府的幼儿教育和照护支出能够有效协调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但同时,灵活保障模式不利于性别平等,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背后隐患重重。最后,针对灵活保障模式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要重视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重视托儿保育,实现育儿社会化;妥善处理灵活性与保障性的关系。同时,总结出灵活保障模式对我国女性就业的启示,要发展灵活就业,避免消极影响;完善育儿体系,促进工作—家庭协调推进平等就业,消除就业歧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凯旋.意大利劳动力市场灵活化经历了哪些改革[J].劳动保障世界.2019

[2].陈国娟.北欧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李凯旋.意大利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解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

[4].于艳芳.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

[5].潘泰萍.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历程及效果分析[J].商业时代.2012

[6].王阳.转型期我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战略选择——立足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理论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2

[7].潘泰萍.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灵活化变革面临的困境[J].特区经济.2011

[8].于艳芳.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1

[9].王阳.日本劳动力市场灵活化的经验及反思[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

[10].王阳.欧洲国家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模式[J].中国劳动.2011

标签:;  ;  ;  ;  

劳动力市场灵活化论文-李凯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