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侧面肌痉挛论文-李雪薇,田晔,马玉翠

偏侧面肌痉挛论文-李雪薇,田晔,马玉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侧面肌痉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偏侧面肌痉挛,治疗,A型肉毒素,剂量

偏侧面肌痉挛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薇,田晔,马玉翠[1](2019)在《不同浓度A型肉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高浓度A型肉毒素和低浓度A型肉毒素对长期重复肉毒素注射治疗的偏侧面肌痉挛(HFS)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00例HF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局部注射高浓度A型肉毒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注低浓度A型肉毒素治疗。记录患者痉挛缓解起效时间和痉挛缓解时间,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痉挛起效时间和痉挛缓解时间比较,实验组痉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缓解痉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个月、6个月时全显率为84%和40%,实验组3个月、6个月时总有效率为44%和58%,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及6个月SAS评分显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3及6个月SAS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肉毒素治疗HFS安全、更有效,起效时间短,缓解痉挛时间长,还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琳,潘华,张磊,陈娜,翦凡[2](2019)在《针电极记录面神经F波及相关参数在偏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针电极记录面神经F波各参数正常参考值,为临床评估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对22例HFS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面神经F波检测。该方法以下颌缘支刺激、针电极颏肌记录,同时获取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AMP或M波)及F波。比较HFS组与健康对照组F波及相关参数的差异,并探讨HFS组F波参数与痉挛程度评分(Cohen Grading)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F波的潜伏期、出现率、时程及F波与M波的波幅比(ration of F-wave amplitude and M-wave amplitude,F/M)左右两侧及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F波最小潜伏期(minimal latency of Fwave,Fmin)及平均潜伏期(mean latency of F-wave,Fmean)与头围呈正相关(Fmin r=0.449,P=0.013;Fmean r=0.391,P=0.033),但未发现其与年龄或身高相关。HFS组痉挛侧的F波平均时程(duration of F-wave,Fdura)较非痉挛侧(13.1 ms vs. 9.5 ms,P<0.01)及健康对照组(13.1 ms vs. 9.7 ms,P<0.001)延长,痉挛侧F/M较非痉挛侧(6.9%vs. 3.8%,P<0.001)及健康对照组(6.9%vs. 3.7%,P<0.001)增加。痉挛侧F/M与Cohen评分呈正相关(r=0.538,P=0.001)。结论运用针电极可在颏肌记录到清晰的面神经F波,在HFS患者中可见痉挛侧延长的Fdura和增高的F/M,F/M可为临床评价HFS患者痉挛程度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璇,尤素伟,吕洲,闫媛媛,高丽娜[3](2019)在《A型肉毒毒素重复治疗与首次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重复治疗与首次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2018年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偏侧面肌痉挛患者164例,根据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次数分组,其中76例首次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为首次治疗组,88例重复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为重复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面神经电图、瞬目反射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复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88/88),略高于首次治疗组的97.37%(74/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70.45%(62/88),明显高于首次治疗组的60.53%(4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治疗组患者患侧运动神经传导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显着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AP差值(ΔCMAP),瞬目反射R1差值(ΔR1)、R2差值(ΔR2)和R3差值(ΔR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8/88),明显低于首次治疗组的21.05%(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重复治疗与首次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相近,临床获益情况均较好,其中重复治疗方案的综合疗效更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7期)

徐其岭,闫莉[4](2019)在《内窥镜辅助下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内窥镜辅助下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60例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组及内窥镜组。内窥镜组采用内窥镜辅助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显微镜组采用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出院时疗效情况、术后6个月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窥镜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内窥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窥镜辅助下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孙华,曾芳,贾新州[5](2019)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浓度选择。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所收治偏侧面肌痉挛患者11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BTX–A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浓度为25 U·mL~(-1),观察组为50 U·mL~(-1),在治疗12个月后交叉浓度,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Cohen分级均明显下降,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药效持续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溢泪、闭目无力、上睑下垂、口角歪斜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TX–A是一种有效的偏侧面痉挛治疗药物,采用不同浓度进行注射均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其中高浓度药物注射可有效延长持续时间,减少注射次数,但易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璇,王相斌,王静,马晓伟[6](2019)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脑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A型肉毒毒素注射次数对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脑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60例偏侧面肌痉挛随机首次治疗组和重复治疗组,采取不同注射次数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进行电生理检测,分析其对患者脑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首次治疗组和重复治疗组在注射结束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 33%和90. 00%,两组之间比较无显着的差异(P>0. 05);药物注射前,两组患者的患侧CMAP,瞬目反射波幅R1、R2和R2’比较无显着的差异(P>0. 05),注射后,两组的患侧CMAP,瞬目反射波幅R1、R2和R2’较注射前均显着的下降(P<0. 05),但两组比较无显着的差异(P>0. 05)。结论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疗效显着,且重复注射不会对患者的脑干和神经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安全性尚可。(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郑嘉伟,彭若愚,罗国轩,王玉超,张勇[7](2019)在《微小听神经瘤合并同侧面肌痉挛: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其特征是面部肌肉收缩、僵硬和面部抽搐。小脑角是重要的生命中心。它有深动脉和其他重要的血管结构。它是颅内肿瘤最常见的部位之一。听神经瘤就是其中之一。听神经鞘瘤是一种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应准确地称为听神经鞘瘤。本文报告1例由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引起的同侧抽搐,为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赵颂,赵立富[8](2019)在《穴位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65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广汉市人民医院共收治的130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肌痉挛强度在0级、Ⅰ级中所占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Ⅱ级、Ⅳ级所占的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较针刺治疗更为有效。(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柏雪,胡风云[9](2018)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56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的面神经病变,是神经内科常见而又难治的一类疾病。多数患者应用针灸、理疗、抗痉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治疗疗效均不理想,且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等,难以持久治疗,针灸治疗使多数患者症状加重,痉挛范围扩大。我们于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患者共5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07期)

王天宇,高俊,王鑫,李智敏,李永宁[10](2018)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对偏侧面肌痉挛(HF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7年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224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进行痉挛强度(Cohen量表)和特异性生活质量(HFS-8量表)相关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6个月时患者Cohen分级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手术后6个月明显缓解率为92.7%,总有效率为97.6%;治疗后本HFS-8量表评分为2.71±3.25,显着低于术前的18.01±4.57(P<0.05);以术前痉挛强度分组,不同痉挛强度的患者HFS-8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HFS-8评分与痉挛强度显着相关(P<0.001)。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确切,并可有效改善HFS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07期)

偏侧面肌痉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针电极记录面神经F波各参数正常参考值,为临床评估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对22例HFS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双侧面神经F波检测。该方法以下颌缘支刺激、针电极颏肌记录,同时获取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AMP或M波)及F波。比较HFS组与健康对照组F波及相关参数的差异,并探讨HFS组F波参数与痉挛程度评分(Cohen Grading)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F波的潜伏期、出现率、时程及F波与M波的波幅比(ration of F-wave amplitude and M-wave amplitude,F/M)左右两侧及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F波最小潜伏期(minimal latency of Fwave,Fmin)及平均潜伏期(mean latency of F-wave,Fmean)与头围呈正相关(Fmin r=0.449,P=0.013;Fmean r=0.391,P=0.033),但未发现其与年龄或身高相关。HFS组痉挛侧的F波平均时程(duration of F-wave,Fdura)较非痉挛侧(13.1 ms vs. 9.5 ms,P<0.01)及健康对照组(13.1 ms vs. 9.7 ms,P<0.001)延长,痉挛侧F/M较非痉挛侧(6.9%vs. 3.8%,P<0.001)及健康对照组(6.9%vs. 3.7%,P<0.001)增加。痉挛侧F/M与Cohen评分呈正相关(r=0.538,P=0.001)。结论运用针电极可在颏肌记录到清晰的面神经F波,在HFS患者中可见痉挛侧延长的Fdura和增高的F/M,F/M可为临床评价HFS患者痉挛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侧面肌痉挛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薇,田晔,马玉翠.不同浓度A型肉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9

[2].陈琳,潘华,张磊,陈娜,翦凡.针电极记录面神经F波及相关参数在偏侧面肌痉挛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

[3].张璇,尤素伟,吕洲,闫媛媛,高丽娜.A型肉毒毒素重复治疗与首次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4].徐其岭,闫莉.内窥镜辅助下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9

[5].孙华,曾芳,贾新州.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6].张璇,王相斌,王静,马晓伟.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脑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7].郑嘉伟,彭若愚,罗国轩,王玉超,张勇.微小听神经瘤合并同侧面肌痉挛: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

[8].赵颂,赵立富.穴位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65例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9].柏雪,胡风云.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56例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

[10].王天宇,高俊,王鑫,李智敏,李永宁.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

标签:;  ;  ;  ;  

偏侧面肌痉挛论文-李雪薇,田晔,马玉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