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类衍生物论文-徐姣,张丽宏,张美琦,刘秀波,马伟

酮类衍生物论文-徐姣,张丽宏,张美琦,刘秀波,马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酮类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吡啶[1,2-a]嘧啶,噻唑并吡啶,Thorpe-Ziegler异构化,Pictet-Spengler反应

酮类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徐姣,张丽宏,张美琦,刘秀波,马伟[1](2019)在《碘-二甲基亚砜促进新型四环噻唑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酮类衍生物的合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碘-二甲基亚砜(I_2-DMSO)促进作用下,通过Pictet-Spengler反应合成噻唑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酮(5)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该反应的关键中间体2-(3-氨基-5-苯氨基噻唑-2-基)-4H-吡啶[1,2-a]嘧啶-4-酮(3),由2-氯甲基-4H-吡啶[1,2-a]嘧啶-4-酮(1)与N-苯基-N'-氰基-咪唑硫代碳酸钾(2)通过Thorpe-Ziegler异构化反应制得.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高.(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云[2](2019)在《钯催化不对称合成吲哚酮类烯基芳烃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乙烯是自然界中合成各种有机物的最主要原料之一,因此是化学合成中良好的潜在基石。手性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化合物和不对称催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手性来源于高度位阻的手性轴向旋转而不是具有四种不同取代基的立体中心的手性化合物,这种特性得到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在已知的轴手性结构中,大部分手性轴位于两个芳香基之间,称为二芳基阻旋异构体。轴手性苯乙烯类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手性催化剂、配体或底物,在化学转化过程中诱导选择性。因此,发展这些轴手性苯乙烯的对映选择性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与已经成熟的双芳基阻旋异构体的合成方法不同,轴手性苯乙烯的对映选择性结构在现代有机合成中仍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由于较低的旋转能垒,轴手性烯基芳烃衍生物的催化不对称合成领域存在很大挑战。氧化吲哚是天然产物的重要骨架,也是生物活性分子及药物的重要合成子。作者初步研究了利用钯催化碳钯化/C-H键的烯基化串联法或者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法合成含氧化吲哚酮结构单元的轴手性烯基芳烃衍生物。模板反应建立成功后,就通过实验法,对配体,反应温度,催化剂钯源,添加剂,反应溶剂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反应体系的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底物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得到95%的高产率和61%中等偏上的ee值。C-H活化法得到的环化产物在110 ~oC加热10小时后ee值没有降低,表明其手性轴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1)

甘宜远[3](2019)在《一类含吡啶基喹唑啉酮类衍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喹唑啉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含氮稠合杂环化合物,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虫、抗惊厥、抗糖尿病等。目前已经有喹唑啉酮类化合物上市,如抗肿瘤药雷替曲塞和诺拉曲特、镇静药物安眠酮、肌松药氟喹酮以及农用杀菌剂氟喹唑等。基于喹唑啉酮类衍生物在上市药物中的应用前景,本文以2-氯烟酸或靛红酸酐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两大类共3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衍生物,所有化合物采用~1H-NMR、~(13)C-NMR和HRMS等手段进行了结构确认,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人肝癌细胞(SMMC-7721)以及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10μM浓度下,大多数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I-A18(IC_(50)=12.14μM)对A549细胞表现出与阳性对照药吉非替尼(IC_(50)=9.97μM)相当的抑制活性;化合物II-A3(IC_(50)=3.04μM)对SMMC-7721细胞表现出比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IC_(50)=6.48μM)和吉非替尼(IC_(50)=35.36μM)更优的抑制活性;化合物I-B6(IC_(50)=14.19μM)对PC-3细胞表现出比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IC_(50)=17.98μM)和吉非替尼(IC_(50)=33.61μM)更优的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安合军[4](2019)在《2,5-二取代恶唑类和茚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恶唑类和茚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医药、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在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核心结构中都存在有恶唑或茚酮结构片段,并且许多恶唑类和茚酮类衍生物在对一些疾病的疗效如抗癌、抗糖尿病、杀菌、抗炎方面具有优异的效果,以及在农业上也被用来做各种杀虫剂。此外,它们还是合成一些天然产物如类固醇和赤霉素的多功能中间体。恶唑类和茚酮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生物药理活性一直以来备受化学工作者们关注,因此研究该类化合物新颖有效的合成方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第一章主要叙述了恶唑衍生物和茚酮衍生物在医药、材料、农药能方面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对这些年来文献报道的关于这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均相金催化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应用愈来愈广泛,然而将金催化与自由基反应结合起来的报道却少之又少。仅有的几例关于金催化结合自由基反应催化N-炔丙基酰胺的报道或其他类型的金催化N-炔丙基酰胺的反应都基本集中在端位炔烃研究上,至于内炔类型的N-炔丙基酰胺在金催化与自由基反应结合条件下合成恶唑类化合物的方法却一直未能实现。本文第二章的研究内容主要介绍了我们发展的一种新的金催化-自由基反应体系,成功实现了对内炔型的N-炔丙基酰胺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5-酰基恶唑类化合物。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官能团兼容性好并可以放大到克级规模等优点。另外,本文在第叁章还详细介绍了另外一种在金催化-自由基体系下,实现催化氧化邻位苯乙炔取代的N-炔丙基酰胺类底物,一步生成恶唑环和茚酮结构的新策略,得到一系列新的3-恶唑基茚酮类衍生物。该类产物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31)

许婷[5](2019)在《吡唑基梣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梣酮,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主要可从植物白鲜皮的根皮中分离得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策略对梣酮进行结构修饰,分别在梣酮呋喃环C-2′/5′位和A环的C-4/10位引入吡唑环,设计合成了两系列新的梣酮类衍生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旋光、高分辨质谱、熔点确定目标化合物结构,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相关生物活性的测定。研究结果如下:1、以梣酮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22个2′/5′-吡唑基梣酮类衍生物,并通过X-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7g、8k的空间构型。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化合物在1mg/mL的药物浓度下对叁龄前期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的生长发育抑制活性,同时通过浸叶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在250μg/ml的药物浓度下对二龄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 Linnaeus)幼虫的杀虫活性,另外还采用CCK-8法测定了化合物7g和8h其对正常大鼠肾上腺上皮细胞的毒性。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7g-i、8g-8j对叁龄粘虫最终致死率均大于69%,显着高于阳性对照药物川楝素,其中化合物8h最终致死率高达到82.8%;化合物7g、8g、8h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8g活性显着强于川楝素,其LC_(50)值为0.31mol/ml,同时化合物7g和8h表现出对正常细胞的低毒性。通过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在梣酮C-2′/5′位引入多卤代苯基吡唑基团较单卤代苯基吡唑基团和给电子取代的苯基吡唑基团有较好的杀虫活性。2、对梣酮A环进行结构修饰得到20个吡唑并梣酮类衍生物,通过X-单晶衍射进一步确证了化合物11g和11h的空间构型。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在1 mg/mL的药物浓度下对叁龄前期粘虫的生长发育抑制活性;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六种常见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活性,由活性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仅有化合物11g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活性,MIC值为4μg/mL。然而,经过结构修饰大部分目标化合物杀虫活性有明显的提高,其中目标化合物11n、11o、和11t最终致死率均高于60%,表现出比先导化合物梣酮和阳性药物川楝素更强的杀虫活性。另外,在梣酮A环的C-4和C-5位引入多卤代苯基吡唑环比引入单卤代苯基吡唑环的杀虫活性更强,尤其是在梣酮A环C-4和C-5位引入2,4-二卤代苯基吡唑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李龙甲[6](2019)在《水溶性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芴酮类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诸多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芴酮类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OLED显示材料领域;在生物医学方面,芴酮类衍生物是一类可用于合成多种抗癌、抑痉挛剂和交叉神经抑制剂等药物分子的重要中间体;在高分子材料领域,芴酮类衍生物常被用作功能性高分子聚酯材料的添加剂,可以显着的改善树脂性能。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人们常用的是芴的氧化。传统的芴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方法大多需要贵金属催化,以超价碘或过氧化物等为氧化剂,且大部分需要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不仅反应成本高,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不利于反应的工业化应用。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化学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向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是实现绿色化学的策略之一。分子氧相较于其它类型的氧化剂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氧气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同时,以氧气为氧化剂便于控制反应进程,且反应生成副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水作为反应溶剂相较于其它有机溶剂不会产生有机废液,减少了环境危害,而且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利于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其广泛的来源和低廉的价格有利于其工业化生产的实现。因此本论文设计采用分子氧为氧化剂,水作为反应溶剂研究芴氧化生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方法。在研究中使用廉价的铜离子来提高氧气的氧化性能。为了增加催化中心在水中的溶解性,本论文以吡啶,联吡啶和1,10-邻菲啰啉叁种常用含氮配体为母环结构,将PEG(聚乙氧基)长链引入到配体母环结构上合成了10种水溶性含氮配体。反应以金属铜离子与水溶性配体形成的水溶性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氧化芴得到芴酮类衍生物。我们通过对反应所需的金属催化剂、配体、碱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水溶性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以0.5 mol%的CuCl_2·2H_2O为催化剂,0.5 mol%L1为配体,7.0 equiv.NaOH为碱,水作为溶剂,50 ~oC,0.1 MPa O_2下反应16 h。该条件对底物适用范围广,共得到12种芴酮类衍生物。本文对以上水溶性配体和芴酮类衍生物进行了熔点、低分辨或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碳谱(~(13)C NMR)的测试和表征。本论文对水相中分子氧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的反应进行了改良和进一步探索,为实现高效环保的合成芴酮类衍生物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何文静,刘登曰,甘秀海,张建,刘峥军[7](2019)在《新型1,3,4-噻二唑并[3,2-a]嘧啶酮类介离子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氟苯嘧啶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1,3,4-噻二唑并[3,2-a]嘧啶酮类介离子衍生物.利用~1H NMR,~(13)C NMR,~(19)F NMR和HR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初步生物活性表明,多数化合物在100μg/mL浓度下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2-((4-溴苄基)硫基)-8-((2-氯噻唑-5-基)甲基)-5-氧代-6-(3-(叁氟甲基)苯基)-5H-[1,3,4]噻二唑并[3,2-a]嘧啶-8-鎓-7-盐(8b)和2-(((2-氯噻唑-5-基)甲基)硫基)-8-((2-氯噻唑-5-基)甲基)-5-氧代-6-(3-(叁氟甲基)苯基)-5H-[1,3,4]噻二唑并[3,2-a]嘧啶-8-鎓-7-盐(8d)对白背飞虱(white-backed planthopper,WBPH)的致死率均为70%;此外,部分化合物在浓度为50μg/m L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和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pv.citri,Xcc)表现出较好的抑抗菌性,其中2-((2-(叁氟甲基)苄基)硫基)-8-((2-氯噻唑-5-基)甲基)-5-氧代-6-(3-(叁氟甲基)苯基)-5H-[1,3,4]噻二唑并[3,2-a]嘧啶-8-鎓-7-盐(8h)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0.91%和53.34%,均优于对照药剂叁氟苯嘧啶(42.85%和51.22%)、噻菌铜(47.76%和23.25%)和叶枯唑(66.97%和17.24%);2-((3-(叁氟甲基)苄基)硫基)-8-((2-氯噻唑-5-基)甲基)-5-氧代-6-(3-(叁氟甲基)苯基)-5H-[1,3,4]噻二唑并[3,2-a]嘧啶-8-鎓-7-盐(8e)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制率为68.97%,优于噻菌铜(35.85%)和叶枯唑(37.53%).(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丽娜,李遥,阮班锋,周本国[8](2019)在《一种新型白藜芦醇查尔酮类衍生物的单晶结构及合成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藜芦醇叁甲醚经Vilsmeier-Haack反应生成中间产物B,收率为93%。中间体B再和4-甲基-2-羟基苯乙酮经Cross Aldol反应,得到白藜芦醇查尔酮类衍生物,收率为84%。终产物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得到单晶并对其结构分析。该方法具有合成步骤简单,成本低,产率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丁成荣,潘亚运,殷许,谭成侠,王学东[9](2019)在《氟噻唑吡乙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以氟噻唑吡乙酮为模板,设计并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氟噻唑吡乙酮类衍生物,初步研究了在噻唑环上与硫相邻碳(5号碳)上取代基的变化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测试表明:在100μg/m L的浓度下目标化合物普遍具有杀菌活性,其中1-(4-(4-环丙基-5-(2-氟苯基)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叁氟甲基-1H-吡唑-1-基)乙-1-酮(9o)对小麦赤霉病的抑制率为60%; 6个化合物对苹果褐斑病的抑制率为70%;4个化合物对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抑制率为50%;2-(5-甲基-3-叁氟甲基-1H-吡唑-1-基)-1-(4-(4-甲基-5-(间甲基苯基)噻唑-2-基)哌啶-1-基)乙-1-酮(9h)对黄瓜灰霉病的抑制率为75%.并且在100μg/m 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褐斑病、黄瓜灰霉病抑制效果.要高于对照药品嘧菌酯在50μg/m L时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杨争[10](2019)在《查尔酮类衍生物异甘草素的氯代修饰和抗宫颈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以查尔酮类衍生物异甘草素为先导化合物,经合理的结构设计修饰,合成一系列氯代查尔酮类衍生物,并进行结构表征。(2)研究异甘草素和氯代查尔酮类衍生物对体外人子宫颈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筛选出有效低毒类目标化合物。(3)研究目标化合物对人子宫颈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测定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4)计算目标化合物与人子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相关通路蛋白结合自由能的大小,并通过实验测定癌细胞通路蛋白的含量。方法:(1)以苯乙酮和苯甲醛类衍生物为原料,利用经典Claisen-Schmidt反应原理,采用在常温和微波催化条件下反应,以KOH作为催化剂,无水乙醇作为反应溶剂进行氯代查尔酮类衍生物的合成,主要采用加水重结晶法进行纯化分离,结构经~1H-NMR和~(13)C-NMR进行表征。(2)以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SiHa和中国仓鼠正常卵巢细胞CHO作为测试细胞,以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为试药,以顺铂作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eLa、SiHa和CH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_(50)值。(3)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有效低毒目标化合物对HeLa和SiHa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促凋亡作用显着化合物对SiHa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DK-4、Bcl-2、ALDH1 A1、OTC-4、UHRF1、BIRC7、TP53和BIRC5 mRNA表达量的影响。(4)运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技术将有效低毒化合物与?-微管蛋白1A链和MDM2蛋白A链进行分子对接结合,计算结合自由能并分析结合模式,采用Elisa法测定有效低毒化合物对SiHa细胞作用24 h后,细胞中?-微管蛋白和MDM2蛋白的含量。结果:(1)合成了78个氯代查尔酮类衍生物,经结构表征确定为目标化合物,在无水乙醇或醇水混合体系中化合物的外观为不同形态的晶体主要以针晶为主,产率在20.5-98.7%之间,常温反应时间在10 s~12 h,微波液相法反应时间在10~180 s。(2)异甘草素对HeLa、SiHa和CHO细胞作用24 h的IC_(50)值分别为66.63、75.48和57.98μg/mL,化合物3为5.17、25.54和31.77μg/mL,化合物5为22.58、20.19和58.36μg/mL,化合物6为58.54、24.32和69.36μg/mL,化合物46为13.28、5.02和63.66μg/mL,化合物47为7.67、4.31和>100μg/mL,化合物49为23.14、9.98和>100μg/mL。(3)在细胞凋亡和周期实验中作用时间为24 h,在75μg/mL时,异甘草素对SiHa和HeLa细胞的凋亡率为58.1%和23.3%,化合物5为82.2%和61.8%,化合物6为73.1%和87.5%,化合物49为60.7%和60.7%。异甘草素在10μg/mL时对SiHa细胞G_2/M期增加28.15%,100μg/mL时对SiHa细胞S期增加13.12%,在25μg/mL时对HeLa细胞S期增加30.47%。化合物5在100μg/mL时对SiHa细胞在S和G_2/M期增加43.9%和10.64%,对HeLa细胞在S和G_2/M期增加34.04%和4.78%。化合物6在100μg/mL时对SiHa细胞在G_0/G_1和G_2/M期增加15.48%和4.08%,对HeLa细胞在S期增加15.38%。(4)在荧光定量RT-PCR实验中,异甘草素在10μg/mL时,除ALDH1 A1外对7种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呈现上调趋势,在25和75μg/mL时开始下调。化合物5在25和75μg/mL时8种目的基因总体呈现下调趋势。化合物49总体呈现明显下调趋势。(5)在分子对接实验中,异甘草素与α-微管蛋白1A链和MDM2 A链的结合自由能为-8.3和-7.2 kcal/mol,化合物3为-8.8和-7.7kcal/mol,化合物5为-8.7和-7.9 kcal/mol。(6)在100μg/mL时,化合物49对SiHa细胞作用24 h后α-微管蛋白含量为98.15 pg/ml高于空白组和异甘草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合物5作用的SiHa细胞中MDM2蛋白含量为5.35 ng/ml低于空白组和异甘草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异甘草素进行结构修饰得到78种氯代查尔酮类衍生物,采用微波液相反应适用于常温下难以反应和反应时间较长的化合物合成,常温下反应适用于反应过程中有大量微粒析出的化合物合成。加水重结晶法简化了氯代查尔酮类衍生物的纯化分离流程,提高了产率,绿色环保。在对SiHa、HeLa和CHO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研究中,得到了一系列有效低毒查尔酮类衍生物(与异甘草素相比),其中化合物5、6和49对SiHa和HeLa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显着,在周期实验中化合物5、6、8和49对SiHa和HeLa细胞S期阻滞作用明显。化合物5和49对8种凋亡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异甘草素相比有显着性降低作用(P<0.05)。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5与α-微管蛋白1A链和MDM2A链的结合自由能低于异甘草素。在100μg/mL时,化合物49对SiHa细胞作用24h后α-微管蛋白含量高于其它化合物,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合物5对SiHa细胞作用24 h后MDM2蛋白的含量低于其他化合物和异甘草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酮类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苯乙烯是自然界中合成各种有机物的最主要原料之一,因此是化学合成中良好的潜在基石。手性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化合物和不对称催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手性来源于高度位阻的手性轴向旋转而不是具有四种不同取代基的立体中心的手性化合物,这种特性得到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在已知的轴手性结构中,大部分手性轴位于两个芳香基之间,称为二芳基阻旋异构体。轴手性苯乙烯类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手性催化剂、配体或底物,在化学转化过程中诱导选择性。因此,发展这些轴手性苯乙烯的对映选择性合成方法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与已经成熟的双芳基阻旋异构体的合成方法不同,轴手性苯乙烯的对映选择性结构在现代有机合成中仍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由于较低的旋转能垒,轴手性烯基芳烃衍生物的催化不对称合成领域存在很大挑战。氧化吲哚是天然产物的重要骨架,也是生物活性分子及药物的重要合成子。作者初步研究了利用钯催化碳钯化/C-H键的烯基化串联法或者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法合成含氧化吲哚酮结构单元的轴手性烯基芳烃衍生物。模板反应建立成功后,就通过实验法,对配体,反应温度,催化剂钯源,添加剂,反应溶剂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反应体系的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底物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得到95%的高产率和61%中等偏上的ee值。C-H活化法得到的环化产物在110 ~oC加热10小时后ee值没有降低,表明其手性轴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酮类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徐姣,张丽宏,张美琦,刘秀波,马伟.碘-二甲基亚砜促进新型四环噻唑并[3',2':2,3]吡啶并[4,5-d]吡啶并[1,2-a]嘧啶酮类衍生物的合成(英文)[J].有机化学.2019

[2].杨云.钯催化不对称合成吲哚酮类烯基芳烃衍生物[D].东北石油大学.2019

[3].甘宜远.一类含吡啶基喹唑啉酮类衍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9

[4].安合军.2,5-二取代恶唑类和茚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D].华侨大学.2019

[5].许婷.吡唑基梣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李龙甲.水溶性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合成芴酮类衍生物[D].郑州大学.2019

[7].何文静,刘登曰,甘秀海,张建,刘峥军.新型1,3,4-噻二唑并[3,2-a]嘧啶酮类介离子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19

[8].张丽娜,李遥,阮班锋,周本国.一种新型白藜芦醇查尔酮类衍生物的单晶结构及合成工艺研究[J].安徽化工.2019

[9].丁成荣,潘亚运,殷许,谭成侠,王学东.氟噻唑吡乙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英文)[J].有机化学.2019

[10].杨争.查尔酮类衍生物异甘草素的氯代修饰和抗宫颈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

标签:;  ;  ;  ;  ;  

酮类衍生物论文-徐姣,张丽宏,张美琦,刘秀波,马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