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口颌面疼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颌面疼痛,抑郁,焦虑,疼痛强度
口颌面疼痛论文文献综述
张义,刘芳,曲妍,贾静[1](2018)在《不同强度口颌面疼痛患者心理状态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强度口颌面疼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为口颌面疼痛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80名患者,根据口颌面疼痛强度分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痛、极为痛苦六个组并发放症状自评量表。使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不同疼痛强度口颌面疼痛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现,口颌面疼痛强度升高与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恐怖、敌对及精神病性九个因子的得分和症状指数、总分升高成正比,且不同疼痛组间得分差异显着(P<0.05)。结论:口颌面疼痛强度与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恐怖、敌对及精神病性等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疼痛强度高的患者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曲妍,刘芳,逯文华,贾静[2](2016)在《口颌面疼痛的心理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面、颈部及口腔组织来源的各种性质的疼痛统称为口颌面疼痛(orofacial pain,OFP),按其病程可分为急性口颌面疼痛(acute orofacial pain,AOFP)和慢性口颌面疼痛(chronic orofacial pain,COFP)。疼痛急性发作,疼痛时间小于3个月为AOFP;疼痛持续或间歇性持续3个月以上为COFP~([1])。AOFP的特点为急性发作、持续时间短、治疗效果可预测,其(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6年09期)
[3](2016)在《第十叁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第二轮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第十叁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口继教字2016-100),将于2016年6月16-19日在广州举办。同时召开第四届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第叁次(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4](2016)在《第十叁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研讨会暨继续教育项目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第二轮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第十叁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口继教字2016-100),将于2016年6月16-19日在广州举办。同时召开第四届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第叁次全体委员会议,请全体委员及青年委员届时出席。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参加,请直接向主任委员张志光教授请假。(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李波,卢利[5](2015)在《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A1及其参与口颌面疼痛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目前,包括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偏头痛在内的口颌面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疼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较多,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ion channel protein,TRPs)是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家族,近年研究发现,该蛋白家族亚族TRPA中的成员TRPA1与痛觉的产生关系密切。现就TRPA1及其参与口颌面疼痛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祁冬[6](2015)在《P2X3受体在咬合干扰所致大鼠口颌面疼痛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咬合干扰导致大鼠口颌面部疼痛及组织学变化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单侧咬合抬高建立咬合干扰动物实验模型,了解咬合干扰建立后大鼠口颌面部痛阈的变化和所出现的组织学改变,明确咬合干扰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咬合干扰引起口颌面部疼痛的外周机制。方法:4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个对照组(每组4只)与5个实验组(每组4只),利用在大鼠右侧下颌第一磨牙上粘固铸造冠的方法建立咬合干扰动物模型。于建立模型后1,3,7,14,28天,用Von Frey尼龙毛测量双侧咬肌和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的疼痛分值,然后分批处死,每组取3只大鼠的双侧咬肌和TMJ滑膜在光镜观察HE染色组织学的改变,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咬肌结蛋白表达量的改变。每组的另1只大鼠取双侧咬肌和TMJ滑膜在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建模后,实验大鼠的双侧咬肌和TMJ的疼痛阂值均发生改变。痛觉过敏持续了整个实验过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干扰侧和非干扰侧的疼痛分值在建模后各时间点均高于基准线和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干扰侧与非干扰侧的疼痛分值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实验组大鼠的双侧咬肌和TMJ,疼痛分值于咬合干扰模型建立后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建模后第1天疼痛分值开始逐渐升高,TMJ在第3、7天,咬肌在第7天时达到最高峰,之后疼痛分值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各组大鼠中,咬肌组织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光镜下,在建模立后7、14,28天,咬肌组织小部分区域开始出现肌纤维排列紊乱和中央细胞核;咬肌内结蛋白阳性区域在建模后3天开始出现减少且呈不规则;7天组呈点状分布,部分区域出现结蛋白缺失现象,以后逐渐缓解,28天时接近对照组。电镜下,咬肌细胞在建模后3天可见核膜皱缩,染色质不均匀,7天组出现肌膜模糊不清,染色质边集呈新月状,线粒体及糖原增多,线粒体空泡变性等细胞凋亡初期特征,以后逐渐恢复,28天组接近正常。3.实验组各组大鼠中,TMJ滑膜组织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光镜下观察到,7、14、28天实验组大鼠TMJ滑膜表面出现褶皱,滑膜内膜细胞增生,滑膜下间质内血管轻度扩张,数目增多。电镜下,仅在7、14、28天组大鼠双侧TMJ滑膜观察到成纤维细胞内分泌糖原颗粒增多,巨噬细胞细胞膜内膜不清晰。结论:1.实验性咬合干扰可以直接引起TMD的口颌面部的疼痛,可见咬合紊乱是TMD的重要病因之一。2.实验性咬合干扰不能引起咬肌和TMJ炎症性改变,但是可以导致咬肌纤维出现能量代谢障碍,部分细胞凋亡,结蛋白的缺失等损伤以及TMJ滑膜的微创伤。这些口颌面部的微损伤并不是咬合干扰引起的口颌面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但可以加剧口颌面部的疼痛。第二部分叁叉神经节与叁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P2X3受体参与咬合干扰所致大鼠口颔面疼痛的作用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P2X3受体在咬合干扰所致口颌面部疼痛中的作用机制,在咬合干扰动物模型建立后,通过观察大鼠口颌面部痛阈改变的情况以及P2X3受体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变化,并探究这二者的关系,为探索临床上TMD患者口颌面部疼痛的治疗思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3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采用荧光金(Fluoro Gold, FG)免疫荧光逆行示踪的方法,检测叁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 TG)中TMJ和咬肌的传入神经分布情况,2.9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个对照组(每组9只)与5个实验组(每组9只),实验组建立咬合干扰动物模型。于建立模型后1,3,7,14,28天用测量双侧咬肌和TMJ的疼痛分值,然后分批处死,取双侧TG和叁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ubnuclei caudalis, Vc)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2X3受体阳性细胞率;用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法检测组织中P2X3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检测组织中P2X3受体的表达。3.12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在痛阈最低的时间点2组分别在咬肌和TMJ注射P2X3受体拮抗剂A-317491,剩余2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注射前后咬肌和TMJ疼痛分值的变化。结果:1.经免疫荧光染色后在大鼠TG内可同时观察到FG和P2X3受体双标的神经元。在TG组织内,有14.4±2.0%的神经元支配TMJ的传入神经,而18.1±2.5%的神经元支配咬肌的传入神经。同时,支配TMJ的TG神经元中有44.1±7.0%表现出P2X3受体免疫阳性,而支配咬肌的TG神经元中有48.5±5.4%表现出P2X3受体免疫阳性。2.建模后,实验组双侧TG组织中小直径神经细胞的P2X3受体阳性细胞比例改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咬肌和TMJ疼痛分值改变类似。实验组双侧TG组织中小直径神经细胞的P2X3受体阳性细胞比例在建模后第7天到达高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双侧Vc组织中P2X3受体阳性细胞比例在第3天即达到高峰,并持续到第7天(p<0.05)。3.建模后在实验组的双侧TG组织中,P2X3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并在第3天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双侧Vc组织中,P2X3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从建模后第1天开始即显着升高,之后逐渐降低,且在建模后的第1,3,7天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建模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双侧TG组织中P2X3受体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升高(p>0.05)。从建模后3天开始,实验组动物双侧Vc组织中P2X3受体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升高(p<0.05),7天时达到峰值,之后相对表达量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干扰侧与非干扰侧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5.在注射P2X3受体拮抗剂A-317491和生理盐水后,注射A-317491的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分值显着低于注射生理盐水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P2X3受体广泛存在于叁叉神经节及其对咬肌及TMJ的分支中,TG和Vc内的P2X3受体参与咬合干扰所致的口颌面部疼痛传导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敏化机制。2.P2X3受体选择性抑制剂A-317491可有效的逆转了咬合干扰所致的口颌面部的疼痛反应,可为探索临床上治疗TMD口颌面部疼痛的新方向提供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10-06)
[7](2009)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暨第二届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合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将于2009年9月11-13日在广东省佛山举行。欢迎从事颞下颌关节病学、合学和口颌面疼痛专业的学者和临床医师参加,参加者可获继续教育I类学分8分。学费800元/人,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减免100元,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及县级以下单位人员费用减半(请携带相关证件)。食宿费用自理。(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09年04期)
[8](2009)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2009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将于(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9](2009)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2009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期刊2009年03期)
[10](2009)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2009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将于(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口颌面疼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颈部及口腔组织来源的各种性质的疼痛统称为口颌面疼痛(orofacial pain,OFP),按其病程可分为急性口颌面疼痛(acute orofacial pain,AOFP)和慢性口颌面疼痛(chronic orofacial pain,COFP)。疼痛急性发作,疼痛时间小于3个月为AOFP;疼痛持续或间歇性持续3个月以上为COFP~([1])。AOFP的特点为急性发作、持续时间短、治疗效果可预测,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颌面疼痛论文参考文献
[1].张义,刘芳,曲妍,贾静.不同强度口颌面疼痛患者心理状态的比较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8
[2].曲妍,刘芳,逯文华,贾静.口颌面疼痛的心理因素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6
[3]..第十叁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研讨会暨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第二轮通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6
[4]..第十叁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研讨会暨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第二轮通知[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6
[5].李波,卢利.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A1及其参与口颌面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
[6].祁冬.P2X3受体在咬合干扰所致大鼠口颌面疼痛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
[7]..《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暨第二届颞下颌关节病学及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通知[J].上海口腔医学.2009
[8]..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
[9]..“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9
[10]..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