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入输出线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线性系统,微分代数系统,M导数,M向量相对阶
输入输出线性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秀华,房佳瑶[1](2019)在《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鲁棒输入-输出线性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利用M导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鲁棒输入-输出线性化控制器.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具有励磁控制的单机与非线性负荷连接的输电系统中,该方法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不需要任何关于不确定性的信息.(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媛,方番,肖先勇,张芮,李佳逸[2](2019)在《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准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于光伏系统的准Z源逆变器(QZSI)存在着不稳定的零动态和非线性特性,导致系统振荡、动态响应缓慢和控制器设计复杂等问题。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方法,提出将直通电流和脉冲直流电压作为状态变量建立QZSI直流侧的仿射非线性二阶模型,将原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具有模型精确、阶数低、算法简单等优点。基于此模型,设计经典PI控制器调节QZSI的输入电压,并最终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阐述了QZSI的输入/输出线性化建模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证明该线性化系统零动态稳定,设计QZSI直流侧与交流侧控制器,实现光伏逆变器升压、并网波形及功率控制3个目标。通过仿真及实验与经典控制策略对比,显示该控制方法能使QZSI输入电压快速跟踪最大功率点,并且在系统工作点大范围变化时能保证输入电压及并网电流波形质量。(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林晓冬,雷勇,杨超[3](2019)在《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SMES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超导磁储能系统(SMES)的非线性特性,精准的控制策略是SMES实际应用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非线性鲁棒控制的SMES功率控制策略。建立了电压源型SMES的交流侧变流器以及直流斩波器两部分的数学模型。根据反馈线性化原理,设计了SMES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的SMES对功率指令具有优秀的跟踪能力,同时能够快速稳定直流侧电压。与SMES的经典PI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收敛性。(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07期)
马培松,李刚,许皓[4](2017)在《双管正激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线性化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双管正激变换器采用电压型PI控制策略时其动态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方法,采用了一种新颖的非线性控制算法来改善其动态响应速度。该算法是在变换器的状态空间模型基础上建立其单输入单输出仿射非线性系统模型,采用输入输出线性化方法,通过适当的非线性坐标变换与状态反馈来推导出新的控制归律,由此得出电感电流与输出电容电压的解耦控制算法。用PSIM软件对得到的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并通过搭建一台功率为250 W的实验装置对控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控制的双管正激变换器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速度与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鞠培军,王伟[5](2017)在《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的时滞界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已有的工作仅考虑单个不稳定极点的时滞界问题。针对两个不稳定极点的情形,给出时滞界的一些上界。通过设计适当的双线性变换,利用频域方法分别对系统含有两个不稳定实极点和一对共轭虚极点的两种情况,得到了系统时滞界的估计结果。所得结果将一些已知结果作为特例,还涵盖了更广泛的范围。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7年11期)
孙思思,张俊强,李林,刘亚娟,顾强[6](2017)在《SXFEL装置上速调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线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Soft X-ray Free-electron Laser,SXFEL)中的微波低电平控制系统中,通过对各速调管的输出信号进行测量和控制,保证加速器的稳定运行并且达到技术指标。另一方面,SXFEL中的脉冲速调管的输入输出特性存在非线性的关系,这种电子管放大器不理想的非线性特性会导致微波低电平(Low Level Radio Frequency,LLRF)控制系统调节的效率降低。基于SXFEL装置,采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数字预失真方法,在LLRF控制系统中设计了一套实现高功率速调管放大器线性化的在线系统。S波段加速装置和其相应的东芝E3730A速调管及高压调制器和低电平系统实地测试结果表明,在LLRF控制系统中建立的在线系统能够有效补偿速调管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提高微波低电平控制系统的精度及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马培松[7](2017)在《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Boost PFC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装置广泛应用于生活家用电器、微电网、轨道交通牵引变流器、航空航天电源系统与航母电磁弹射等军工领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电力电子装置都通过整流器与电力网接口,由二极管组成的整流器为一种非线性的装置。电网的电能通过整流器后其电流会严重畸变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因此如何抑制电力电子装置产生较大的谐波越来越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为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校正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与校正控制策略两个方面。本文的校正拓扑采用传统的Boost变换器,研究重点在于其控制算法方面。基于双闭环PI的传统功率因数校正控制策由于是一种针对目标的反馈控制而忽略了变换器模型中的一些因素,因此其在稳态时控制效果还是不错,但是在负载突变或者是有扰动时其动态响应速度较慢,而且起机的电流尖峰很大。基于上述控制策略的不足,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非线性控制算法,其不是通过在平衡点附近进行泰勒级数展开近似线性化再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而是将原非线性控制系统模型通过适当的非线性坐标变换与状态反馈转换至新的坐标空间中的线性系统,再通过经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最后通过新坐标空间与原坐标空间的关系推导出原坐标空间的控制律表达式,这种方法没有丢失原非线性系统的任何信息,因此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将输入输出线性化方法应用在了功率因数校正Boost变换器上,分别设计推导出了恒功率输出的PFC控制器与恒压输出的PFC控制器,并且经过推导,该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双管正激变换器上。本文采用专业电力电子仿真软件PSIM对上述推导的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分析仿真波形可以看出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方法的功率因数校正控制策略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速度且起机尖峰电流小的特点。本文通过第五、六两章硬件与软件设计的介绍,研制了一台300W的两级式DC/DC变换器,前级为功率因数校正Boost源变换器,后级为双管正激负载变换器。通过在实验平台上的调试与测试,获得了与仿真波形相对应的实验波形,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方法控制策略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能力,抗扰动能力强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孙思思[8](2017)在《SXFEL装置上基于LLRF控制系统的速调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线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给电信系统和高能物理实验带来的不好的影响自上世纪后几十年来一直在被研究。这种非线性特性带来的不好的现象同时也存在于直线加速器中的微波放大器中。直线加速器一般应用于现代粒子物理实验或用户设施中,比如自由电子激光器。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soft X-ray free-electron laser,SXFEL)装置作为国内第一台第四代光源装置,对电子束团的能量稳定性、能散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频低电平控制系统对速调管的输出信号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控制,以保证加速器的稳定运行并且达到其技术指标。然而直线加速器中大功率速调管放大器不理想的非线性放大特性会导致低电平控制系统调节的低效率。本篇论文致力于研究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直线加速器的大功率速调管放大器,工作的重点是对其非线性速调管放大特性的研究。我们研究并实现对比了叁种基于FPGA的数字预失真速调管线性化算法,所描述的预失真线性化算法模块可以直接放置在低电平模块中,不会影响其他信号。数字预失真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并可进行精确的线性化,但是需要对速调管的非线性特性进行精确的测量以此来计算出与之特性相反的预失真模块。所以我们首先对速调管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实地的测量与分析建模,通过其非线性特性,求出其预失真函数,使用了多项式算法、直接查找表算法以及插值法查找表算法对其预失真函数建模模拟,并在FPGA中将其一一实现并对比分析,最终选取了插值法查找表预失真算法进行线性化设计。本文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采用基于FPGA的插值法查找表数字预失真方法,在微波低电平控制系统中设计了一套实现高功率速调管放大器线性化的在线系统。经S波段低电平系统和其相应的东芝E3730A速调管及高压调制低电平系统实地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在微波低电平控制系统中建立的在线系统能够有效补偿速调管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提高了微波低电平控制系统的精度及准确性,改善了高频低电平系统的性能,满足了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需求,并且线性化方法具有可移植性。文章还通过对不同高压下的速调管非线性补偿的预失真函数分析,得出推论:在已测得某一高压下的速调管的输入输出特性的情况下,可根据本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对其非线性特性进行线性化处理。在未测得某一高压下的速调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时,可由已知的相邻高压下的预失真函数推断出其预失真函数,从而进行线性化。在相邻高压相差很小的情况下,可认为其中的关系为线性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期刊2017-04-01)
帅定新[9](2016)在《Cuk变换器输入输出线性化直接电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Cuk变换器,提出了两种非线性控制方案包括李雅普诺夫直接法和输入输出线性化控制法。在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接电流控制法,通过直接控制电感电流,间接获得期望的输出电压,实现了原系统的部分线性化,即输入输出线性化,并指出输入输出线性化比李雅普诺夫直接法控制系统结构更简单,控制代价更低。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龚鸿,王渝红,李媛,李兴源,魏亮[10](2016)在《D-STATCOM的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滑模变结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与积分滑模控制相结合的D-STATCOM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实现D-STATCOM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的解耦,消除D-STATCOM直流侧电容电压的非线性特性,使之在支撑公共耦合点(PCC)处电压的同时快速稳定直流侧电压,并利用积分滑模控制增强其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仿真和物理实验结果表明,D-STATCOM采用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配电网PCC处电压和直流侧电容电压均能快速、准确地调整到其参考值,并在外部干扰及参数变化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6年05期)
输入输出线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于光伏系统的准Z源逆变器(QZSI)存在着不稳定的零动态和非线性特性,导致系统振荡、动态响应缓慢和控制器设计复杂等问题。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方法,提出将直通电流和脉冲直流电压作为状态变量建立QZSI直流侧的仿射非线性二阶模型,将原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具有模型精确、阶数低、算法简单等优点。基于此模型,设计经典PI控制器调节QZSI的输入电压,并最终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阐述了QZSI的输入/输出线性化建模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证明该线性化系统零动态稳定,设计QZSI直流侧与交流侧控制器,实现光伏逆变器升压、并网波形及功率控制3个目标。通过仿真及实验与经典控制策略对比,显示该控制方法能使QZSI输入电压快速跟踪最大功率点,并且在系统工作点大范围变化时能保证输入电压及并网电流波形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入输出线性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秀华,房佳瑶.非线性微分代数系统的鲁棒输入-输出线性化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媛,方番,肖先勇,张芮,李佳逸.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准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控制策略[J].高电压技术.2019
[3].林晓冬,雷勇,杨超.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SMES控制策略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9
[4].马培松,李刚,许皓.双管正激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线性化控制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鞠培军,王伟.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的时滞界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
[6].孙思思,张俊强,李林,刘亚娟,顾强.SXFEL装置上速调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线性化[J].核技术.2017
[7].马培松.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BoostPFC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7
[8].孙思思.SXFEL装置上基于LLRF控制系统的速调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线性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
[9].帅定新.Cuk变换器输入输出线性化直接电流控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6
[10].龚鸿,王渝红,李媛,李兴源,魏亮.D-STATCOM的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滑模变结构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