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论文文献综述
崔召红,李雯容,李蜀红,王帅,孙永江[1](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评价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7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浆比粘度以及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更高,且可以显着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李冰,林丽珠[2](2016)在《通心络胶囊联合晕复静片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9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晕复静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晕复静片每次2粒,每日3次,其他基础药物治疗均相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75.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起效多在3日内,较对照组迅速。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晕复静片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着,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选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2-27)
杨育红[3](2014)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患者,采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分别于3 d、5 d和1周进行效果评价,总有效率达93%。结论脑循环治疗仪治疗仪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状。(本文来源于《职业卫生与病伤》期刊2014年02期)
李鸿梅[4](2008)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200例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评估。方法:治疗组100例运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00例运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症状的缓解率,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临床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观察急性复发次数,以期明确远期疗效。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47%,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部分“血瘀”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于6个月的观察期间,VBI性眩晕急性发作次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舒血宁注射液远期效果较佳;两组病人用药安全性评估显示两种药物均安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且远期疗效较佳减少复发次数,为临床治疗该病的安全有效药物。(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欧玉萍[5](200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予西比灵胶囊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测定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本文来源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王海建[6](2005)在《丁咯地尔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丁咯地尔200mg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7天,对照组52例,川芎嗪120mg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7天,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5.4%和9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和67.3%,差异有显着性(P<0.01和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着,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05年16期)
欧阳福球,范清波[7](2005)在《灯盏花素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 ,笔者应用灯花素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 ,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 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2例 ,男 14例 ,女 18例 ;年龄 4 5~ 70岁 ,平均年龄 6(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卢郁力[8](2002)在《TCD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TCD即经颅多普勒彩超 ,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 ,常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本文收集了我院近 3年6 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前后TCD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4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人 ,均符合第 3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本文来源于《西藏医药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杨广义,李丹牧[9](2001)在《电项针疗法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我们在临床中对 80例患者进行电项针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0例中 ,男性 36例 ,女性 44例 ,年龄最小的38岁 ,最大 67岁 ,病程最短者半年 ,最长 2年 ,全部病例均为(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01年02期)
范鲁[10](1999)在《从瘀辨治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眩晕》一文中研究指出眩晕是多个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平衡感觉障碍,临床多见。尤其老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者有明显上升趋势。兹将1993~1997年收治的124例患者总结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24例患者多为后期病人。经CT、多普勒、X光摄片,脑血流图,脑电地型图及血脂、眼底检(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期刊1999年05期)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晕复静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晕复静片每次2粒,每日3次,其他基础药物治疗均相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75.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起效多在3日内,较对照组迅速。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晕复静片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着,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选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论文参考文献
[1].崔召红,李雯容,李蜀红,王帅,孙永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李冰,林丽珠.通心络胶囊联合晕复静片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9例疗效观察[C].第十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2016
[3].杨育红.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效果观察[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
[4].李鸿梅.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200例临床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08
[5].欧玉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
[6].王海建.丁咯地尔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2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5
[7].欧阳福球,范清波.灯盏花素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
[8].卢郁力.TCD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中的应用[J].西藏医药杂志.2002
[9].杨广义,李丹牧.电项针疗法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1
[10].范鲁.从瘀辨治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眩晕[J].北京中医.1999
标签: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