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旅游者论文-郝强

后现代旅游者论文-郝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旅游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观看方式,旁观者,参与者,虚拟旅游者

后现代旅游者论文文献综述

郝强[1](2018)在《现代旅游者观看方式的叁种“理想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旅游活动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大众文化之一,而旅游活动一般是通过视觉体验而展开。通过视觉角度的切入,把旁观旅游者、参与(体验)旅游者、虚拟旅游者和再现、表现、阐释等范畴相联系,讨论不同观看方式背后的认识论转变。并结合相关文本和审美体验来阐释主体观看从单向的窥视、双向的凝视到去身体化的触觉性凝视的演变过程,从而进一步分析现代旅游者观看活动的发生机制及主体身份的构建路径。(本文来源于《都市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郝强[2](2017)在《现代旅游者的视觉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旅游的前身应是17世纪末在贵族与上流社会中兴起的"大旅游(The Grand Tour,又译壮游),此时,旅游尚未能成为大多数人的重要生活方式。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事实"。工业革命之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增强了,与此同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无产阶级工人自我意识觉醒,在经过罢工等一系列抗争后,薪酬待遇增加,工作时间也相对减少,由此(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21期)

郝强[3](2017)在《现代旅游者的视觉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这一文化现象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正变得日趋重要。英国学者约翰·厄里提出,所有人都是旅游者,我们每个人都正处于或将要处于旅行状态。在此意义上或许可以说,旅游者是现代人身份的另一种描述。旅游者的现代性与视觉性提到旅游,人们往往就会想到(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7-03-15)

张香荣[4](2015)在《旅游者视角的后现代旅游真实性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引进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理论前提下,对国内七大类着名代表性景区进行调查分析,意在探索我国旅游者的旅游后现代真实性结构情况,并进一步挖掘了旅游后现代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七类不同类型景区,后现代真实性旅游者比例最低,说明了多数旅游者对旅游客体真实性模糊真假界限的认知还比较有限。丽江古城和少林寺旅游者持后现代真实观较多。后现代真实性旅游者对知识功能动机、自尊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相当看重,而漠视旅游的奖励最大化动机。七类景区旅游后现代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相关性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国内有关旅游真实性实证定量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上对现实的旅游市场研究和基于旅游者的规划活动极具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5 SS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and Information(SSR-SSI 2015 V10)》期刊2015-11-29)

王德刚[5](2015)在《承诺“不抢购奶粉”,倡导的是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月7日全国两会山东团媒体开放日上,山东省省长郭树清表示,山东的游客不会到香港去抢购奶粉,不会因到香港旅游去给香港人的生活带来压力。这实际上是在倡导理性的旅游消费观,也是在倡导文明旅游的新境界。 内地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到香港抢购奶粉,成为(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15-03-11)

黄颖华[6](2014)在《后现代视角下的旅游者社交网络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旅游者对Web 2.0社交媒体使用的日益增多,旅游虚拟社区相继涌现(如TravBuddy.com,Trippy.com,doyouhike.net),旅游者社交网络行为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应用,集中体现了当下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特征:个人主义、透视主义、多元性、去中心化、批判思维等。这些后现代特征如何影响旅游者的社交媒体行为以及旅游者与他人的关系呢?本文拟从后(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4年08期)

毕建忠,赵恒德[7](2009)在《现代旅游者消费需要的发展趋势与营销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人旅游消费需要普遍化程度在迅速提高,旅游者消费需求呈现多样性、综合性、个性化、特色化发展趋势,要求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服务综合化、系列化。旅游业要有针对性的市场定位,打造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地形象和产品风格,旅游资源开发应以"自然"为本,保持本色,处理好观赏性与参与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江苏商论》期刊2009年03期)

毕建忠,赵恒德[8](2008)在《现代旅游者消费需要产生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需要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由于对旅游活动及其要素的缺乏而产生的一种好奇心理状态,是对旅游的意向和愿望。旅游消费需要产生的机理的主观条件是基本需要失衡并被感知产生了变换生活环境以调节身心节律的旅游需要;好奇心驱动了认识与探索的旅游需要。旅游消费需要产生的机理的客观条件是受经济因素、时间因素、社会因素和旅游对象因素这四个方面条件的综合制约。(本文来源于《消费导刊》期刊2008年14期)

陈锋仪[9](2006)在《导游素质应适应现代旅游者需求(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提高我国导游队伍素质的对策 1、完善导游资格报名审查制度 导游报名的文凭资格方面的要求是具有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应该说这个规定对我国导游规模化的形(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06-12-11)

陈锋仪[10](2006)在《导游素质应适应现代旅游者需求(上)》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旅游已经进人个性化旅游时代,充满个性化的旅游方式越来越成为成熟型游客青睐。这些成熟型游客在旅游上的专业化追求,使旅游接待地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构建一支具有现代旅游理念的高水平导游队伍,以适应现代(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报》期刊2006-12-04)

后现代旅游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旅游的前身应是17世纪末在贵族与上流社会中兴起的"大旅游(The Grand Tour,又译壮游),此时,旅游尚未能成为大多数人的重要生活方式。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事实"。工业革命之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增强了,与此同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无产阶级工人自我意识觉醒,在经过罢工等一系列抗争后,薪酬待遇增加,工作时间也相对减少,由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旅游者论文参考文献

[1].郝强.现代旅游者观看方式的叁种“理想类型”[J].都市文化研究.2018

[2].郝强.现代旅游者的视觉体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

[3].郝强.现代旅游者的视觉体验[N].中华读书报.2017

[4].张香荣.旅游者视角的后现代旅游真实性实证研究[C].Proceedingsof2015SSR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cialSciencesandInformation(SSR-SSI2015V10).2015

[5].王德刚.承诺“不抢购奶粉”,倡导的是理性[N].中国旅游报.2015

[6].黄颖华.后现代视角下的旅游者社交网络行为研究[J].旅游学刊.2014

[7].毕建忠,赵恒德.现代旅游者消费需要的发展趋势与营销对策[J].江苏商论.2009

[8].毕建忠,赵恒德.现代旅游者消费需要产生机理探讨[J].消费导刊.2008

[9].陈锋仪.导游素质应适应现代旅游者需求(下)[N].中国旅游报.2006

[10].陈锋仪.导游素质应适应现代旅游者需求(上)[N].中国旅游报.2006

标签:;  ;  ;  ;  

后现代旅游者论文-郝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