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甜茶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茶叶,总黄酮,FL-1大孔树脂,抗氧化性
甜茶叶论文文献综述
吴婕,吴学慧,徐高[1](2019)在《大孔树脂纯化甜茶叶总黄酮及其纯化前后的抗氧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聚酰胺、DM-130、LSA-40、DHP-600与FL-1等5种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解吸"性能,筛选出最适合甜茶叶总黄酮分离纯化的大孔树脂,并对其动态纯化工艺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最适大孔树脂的动态"吸附-解吸"参数如下:上样液质量浓度为2.0 mg/mL,上样液体积为60 mL,上样液pH值为5.0,上样流速为2 BV/h,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70%,洗脱剂用量为70 mL,洗脱流速为2 BV/h。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甜茶叶总黄酮的纯度为39.6%。并且在抗氧化研究中,纯化后的甜茶叶总黄酮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半抑制浓度(IC_(50)值)由108.7μg/mL降低到77.6μg/mL。由结果可知,甜茶叶总黄酮经过FL-1大孔树脂的纯化,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因此,它具有很好的医药保健品生产前景。(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王小明,陈碧,钟翠娟,覃逸明,廖政达[2](2018)在《均匀设计法优化甜茶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优选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乙醇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乙醇提取法对甜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均匀设计法相结合进行试验,以甜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得率为指标,对均匀设计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的较优工艺条件:酶添加量为4.3 mg(0.86%)、酶解液p H值为5.4、酶解温度为42℃、酶解时间为65 min,此条件下甜茶总黄酮提取得率最大为10.89%;乙醇热回流提取法的较优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3%、料液比为1∶58(g/mL)、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20 min,此条件下甜茶总黄酮提取得率最大为11.53%;超声波-乙醇提取法的较优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8.9%、料液比为1∶30(g/mL)、超声波功率为73.9 W、提取温度为62.2℃、提取时间为67.7 min,此条件下甜茶总黄酮提取得率最大为12.23%。3种提取方法比较,超声波-乙醇提取法提取得率平均为12.23%>乙醇热回流提取得率平均为11.53%>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提取得率平均为10.89%,3种提取方法对甜茶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差异达到了高度(十分)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24期)
司佳,吴正奇,万端极,王雄,海文英[3](2013)在《从甜茶叶中制备甜茶素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茶素作为一种高甜度、低热量、无毒性的天然甜味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采用浸提、膜分离、树脂吸附、浓缩、干燥的工艺制备甜茶素,甜茶素的纯度达到80%,得率5.0%;优化了浸提的条件,最适条件为:固液比为1:30,温度为90℃,时间为1.5h;采用了膜技术对浸提液进行除杂、浓缩,溶液纯度由11%提高到15%,可浓缩1~10倍;确定了树脂吸附的最适条件:上样液质量浓度8mg/mL,上样液pH8.0,上样液流速2.0BV/h,洗脱剂体积分数50%,洗脱流速2.5BV/h。(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陈全斌,马俊飞,薛茗月[4](2012)在《甜茶叶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等方法,提取分离甜茶叶中非甜茶甙类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并采用IR、NMR、质谱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这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斯特维单糖甙(13-O-β-D-glucosyl-steviol)、舒格罗克甙(ent-16,17-dihydroxy-3-one-kaurane17-O-D-glucoside)、软脂酸(palmitic acid)、斯特维醇(steviol)、对映-16α-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α-17-dihydroxy-kanuran-19-oic acid)和金丝桃甙(Quercetin-3-β-D-galactoside)。(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2年02期)
张健,侴桂新,章苏宁,刘李明,刘志军[5](2011)在《甜茶叶中甜茶苷的UPLC-MS/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广西特产甜茶叶中的主要甜味成分甜茶苷的含量。样品经前处理后以Acquity UPLC BEH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含体积分数为0.1%甲酸)-蒸馏水(含体积分数0.1%甲酸),梯度条件为10min乙腈相体积由20%变化到65%,柱温35℃,进样量5μL,流速为0.15mL/min。在质谱仪上以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监测的离子为m/Z 643→319。甜茶苷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0.1—10.0μg/mL,r=0.9996,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6%,检出限为0.04μg/mL;定量下限为0.1μg/mL。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甜茶叶中甜茶苷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1年05期)
杨彩艳,陈全斌[6](2011)在《多穗柯甜茶叶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用多穗柯甜茶叶为原料,采用沸水提取,水提取液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富集,然后用75%的乙醇洗脱,对多穗柯甜茶叶中的黄酮进行提取、精制。对提取出的黄酮进行酸水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采用保留时间及迭加法定性,证实老叶和嫩叶中均含有两种黄酮,其甙元分别是槲皮素和山奈酚。利用外标法定量,测得嫩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甙元含量分别为0.904%和0.123%;老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甙元含量分别为0.438%和0.102%。(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1年02期)
蔡丹昭,陈洪涛,郭秋红[7](2008)在《广西甜茶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提取广西甜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含量和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提取广西甜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影响广西甜茶叶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广西甜茶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2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20min。[结论]优化的提取方法效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广西甜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谭冬明[8](2008)在《广西甜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蔷薇科(Rosaceae)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悬钩子属多年生落叶有刺灌木,主产于柳州、桂林、梧州等地区,是广西特有的一种野生珍稀甜味植物,具有“清热降火、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广泛用于医药、饮料和食品中。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甜茶叶的研究,为该属植物天然药物化学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1、以广西甜茶为试材,用溶剂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分析了广西甜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甜茶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嫩叶、中茎皮、老茎皮、果实、嫩茎皮、老叶、中茎、老茎;根部和嫩茎的黄酮含量为零。茎皮的总黄酮含量普遍比茎中木质素高,形成由外向内递减趋势;嫩叶的含量最高,但老叶的含量却较低,叶子总黄酮含量形成了从上到下递减的趋势。2、首先对甜茶叶亲脂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发现该提取物中中含有皂甙、甾体及萜类、有机酸、香豆素与萜类内酯化合物等。不含多酚、蛋白质、氨基酸或多肽,生物碱,挥发油和油脂,氰甙、黄酮类化合物等化合物。3、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甜茶各成分清除自由基实验和测定总抗氧化能力,并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BHT比较。结果表明:在同浓度下,清除自由基能力:甜茶黄酮提取物>BHT>粗品,甜茶素没有清除自由基能力;同浓度下,总抗氧化能力:0.5mg/mL甜茶黄酮提取物>0.5mg/mLBHT>0.5mg/mL粗品,甜茶素不具有总抗氧化能力。由此可知甜茶抗氧化能力有效成分为甜茶黄酮。4、对甜茶叶的氯仿提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鉴定其中7个,分别为:正叁十一烷(1)、正叁十二烷醇(3)、正叁十二烷酸(4)、软脂酸(5)、齐墩果酸(6)、熊果酸(7)、2α-羟基熊果酸(8)。其中正叁十一烷、正叁十二烷醇、正叁十二烷酸、齐墩果酸、熊果酸为首次从该植株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杜晋伟[9](2007)在《悬钩子属植物甜茶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 Lee)是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植物的一个新种,为多年生的有刺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主产广西。在民间有悠久的应用历史,长期以来一直当茶饮用,亦用来代糖加工食品,还可入药,有清热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也有人用作止血消肿,是伤口生肌的良药。近年来,从甜茶中分到一种高甜低热无毒性的甜味剂,是各国科学家们普遍关注的一种蔗糖替代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开发价值。为对甜茶进行系统的药理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以期更好地利用其药用植物资源,我们对甜茶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展开研究。甜茶叶经95%乙醇回流提取后,又经50%乙醇回流提取。其中95%乙醇回流提取物,硅胶拌样,干燥后装入索氏提取器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95%),甲醇洗脱,得到6个洗脱部分(其中甲醇部分量少,将其与95%乙醇部分合并)。50%乙醇回流提取物,用水稀释经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分别用水,30%乙醇,60%乙醇,95%乙醇洗脱,其中水部分弃去,收集其余3个洗脱部分。对各部分分别进行降糖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0%乙醇部分和60%乙醇部分在体外对PTP1B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对乙酸乙酯,丙酮和60%乙醇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27个化合物,其中有6个新化合物,并通过1D、2DNMR,IR,UV,MS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10个二萜及其苷类成分:斯替维醇(1),16α,17,19-叁羟基贝壳杉烷(22),3β,16α,17-叁羟基贝壳杉烷(17),16α,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酸(23),3β,16α,17,19-四羟基贝壳杉烷(24*),7β-羟基斯替维醇(19*),PaniculosideⅣ(27),甜茶甙-A(26),Sugeroside(25),甜叶悬钩子苷(16);7个叁萜类成分: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4),2α,3β,23-叁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7),2β,3β,19α,23,24-五羟基-乌苏-12-烯-28-酸(9*),2,3-O-(缩丙酮)-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2*),2,3-O-(缩丙酮)-2β,3β,19α,23,24-五羟基-乌苏-12-烯-28-酸(13*);4个黄酮及其苷类成分:槲皮素(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α-D-核糖苷(10*),山萘酚-3-O-β-D-6-O-(对羟基桂皮酰基)-吡喃葡萄糖苷(8);3个木脂素类成分:(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8),7,8-dihydro-Buddlenol B(赤式)(20),7,8-dihydro-Buddlenol B(苏式)(21);β-谷甾醇(3),胡萝卜苷(5),蔗糖(15)。其中,化合物9,10,12,13,19,2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8,7,11,14,17,18,20,21,22,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的已知化合物。对化合物的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9,22,23显示较强的保肝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7-06-01)
杜晋伟,杨敬芝,张东明[10](2007)在《甜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一个新种[1],为多年生灌木,主产广西。在民间有悠久的应用历史,长期以来一直当茶饮用,亦用来代糖加工食品,还可入药,有清热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也有人用于止血消肿,是伤口生肌的良药[(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7年03期)
甜茶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优化优选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乙醇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乙醇提取法对甜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均匀设计法相结合进行试验,以甜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得率为指标,对均匀设计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的较优工艺条件:酶添加量为4.3 mg(0.86%)、酶解液p H值为5.4、酶解温度为42℃、酶解时间为65 min,此条件下甜茶总黄酮提取得率最大为10.89%;乙醇热回流提取法的较优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3%、料液比为1∶58(g/mL)、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20 min,此条件下甜茶总黄酮提取得率最大为11.53%;超声波-乙醇提取法的较优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8.9%、料液比为1∶30(g/mL)、超声波功率为73.9 W、提取温度为62.2℃、提取时间为67.7 min,此条件下甜茶总黄酮提取得率最大为12.23%。3种提取方法比较,超声波-乙醇提取法提取得率平均为12.23%>乙醇热回流提取得率平均为11.53%>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提取得率平均为10.89%,3种提取方法对甜茶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差异达到了高度(十分)显着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甜茶叶论文参考文献
[1].吴婕,吴学慧,徐高.大孔树脂纯化甜茶叶总黄酮及其纯化前后的抗氧化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王小明,陈碧,钟翠娟,覃逸明,廖政达.均匀设计法优化甜茶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3].司佳,吴正奇,万端极,王雄,海文英.从甜茶叶中制备甜茶素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13
[4].陈全斌,马俊飞,薛茗月.甜茶叶化学成分研究[J].林业科技.2012
[5].张健,侴桂新,章苏宁,刘李明,刘志军.甜茶叶中甜茶苷的UPLC-MS/MS分析[J].光谱实验室.2011
[6].杨彩艳,陈全斌.多穗柯甜茶叶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J].广东化工.2011
[7].蔡丹昭,陈洪涛,郭秋红.广西甜茶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
[8].谭冬明.广西甜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9].杜晋伟.悬钩子属植物甜茶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10].杜晋伟,杨敬芝,张东明.甜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