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交替传译论文-谢靖沅

中英交替传译论文-谢靖沅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英交替传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即兴发言,缩译,交替传译

中英交替传译论文文献综述

谢靖沅[1](2019)在《缩译视角下“首届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学术论坛”即兴发言中译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即兴发言是交替传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信息冗余、逻辑不清、主题模糊等特征。在即兴发言的口译环节中,运用缩译策略可以满足听众快速了解原文梗概的需求,提高会议效率。缩译在笔译中指大幅度缩短原文、抽取主干,过滤细节,在口译中同样适用。缩译需要满足叁大原则,即原作的压缩性、内容的忠实性、译文的整体连贯性。可借鉴的具体方法有抓取关键词句法、中心思想归纳法、抓取框架法等。本报告是基于笔者在“首届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学术论坛”上进行的为期一天的交替传译实践写成的口译实践报告,拟就笔者在现场依据客户要求、结合即兴发言的特点所采取的缩译策略进行总结和分析。概括而言,笔者在满足缩译的忠实性、压缩性、译文逻辑性的叁个原则的条件下,运用了缩译中抓关键词、抓框架法和中心思想归纳法以及删减、编辑、压缩等重组信息的方法。本报告通过从词汇、语句、语篇叁个层面分析案例,探讨如何把握发言主旨的策略和进行信息重组。分析发现,笔者所采用的方法能够使译文逻辑连贯、内容基本忠实、主旨基本明确,希望以上方法及分析能够为其他口译员进行即兴发言口译时提供些许帮助。(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梁亚男[2](2019)在《外交场合中英交替传译中隐喻的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国际地位显着提升。外交场合的中译英的口译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并且对口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即使是在十分严肃和正式的外交场合也会出现不少形象化的语言,其中就包括隐喻。作为一名口译专业的学生,本文作者发现这种形象的语言会在中译英的口译过程中造成很大困难,其中隐喻就很难处理。本文旨在通过对材料中的例子进行话语分析来研究口译过程中隐喻翻译的难点以及应对策略。作者选择以2018年两会期间王毅外长答问以及李克强总理答问的新闻发布会为例,对隐喻的口译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提出研究问题。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介绍了外交口译的特点和指导原则,以及隐喻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并对已有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了综述。第叁章分析了两次新闻发布会上职业译员的口译情况。对其中的隐喻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第四章为结论,列举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局限性。以修辞手法来划分,隐喻应对策略有保留源语中的本体和喻体,转换本体和喻体,以及舍弃源语中的本体和喻体。从内容角度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有直译法、意象替换法、意译法、直译意译结合法,以及删减法。文章结合材料,在政治功能对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政治性有所差异的材料进行对比,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隐喻推荐使用的策略。作者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为口译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其应对外交场合口译中出现的隐喻,并促进未来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01)

黄傲秋[3](2019)在《吉尔精力分配模式视角下看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数字口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需要口译人员作为桥梁促进国际交流的场合也越来越多。各类经贸论坛,大型商务洽谈会在发言中常常涉及大量数字信息,而数字口译一直以来都是译员在学习及实践中的一大难点,由于其难以预测,容易出现冗长信息,且信息间缺乏逻辑联系,给译员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旨在采用实验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模拟译员进行翻译实践的场景,分析译员在中英交替传译中数字翻译的各种处理,包括易错类型及错误原因,并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指导,研究如何通过更加科学合理地分配精力来改善在数字口译中的表现,并总结了处理各类数字的口译策略。通过实验及分析,本研究发现数字口译中最常出现的错误类型是漏译。且根据采访结果,本研究总结出导致数字口译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精力分配不均导致的听力理解障碍,笔记不清,表达障碍,记忆不清及其他主观因素。最后,本文在吉尔精力分配模式指导下,针对各类常见错误类型给出了相应口译策略。其中,译前策略包括日常专项训练及相关背景知识准备;译时策略包括笔记策略及翻译为近似数字。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译员及口译学习者提供一些实用、可靠的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01)

胡怡[4](2019)在《汉译英交替传译笔记对翻译学习者口译忠实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调查汉译英交替传译笔记对翻译学习者的口译忠实度影响,分析了翻译学习者口译笔记的记录特点、存在问题以及他们对口译笔记的认知情况,以期对口译教学和翻译学习者口译学习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06期)

汤雪霏[5](2018)在《中英交替传译中非流利产出的成因及解决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口译活动中,流利度是衡量口译质量的重要指标,即使内容详实无误,若口译中出现过多非流利现象,仍会导致口译产出效果大幅降低,甚至造成误解。译员通过对案例进行总结,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学习,将非流利现象大致分为四类:无声停顿、有声停顿、反复和更正。本文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模拟会议中英交传为案例,从信息密集导致信息提取不完整、听辨分析层次不够导致信息处理不充分、不良语言习惯导致信息输出不流利、笔记策略不当导致精力分配失衡四个角度讨论了译文出现不流利现象的原因和相应解决策略,希望能得出口译过程中避免因不流利现象而导致的产出质量下降的方法,并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本文首先介绍了交替传译的基本情况和流利度对其的影响,以及非流利产出的定义和分类,接着经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导致非流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译员听辨和产出的精力分配失衡,并且笔记不熟练、尚未形成体系,最后译员通过结合案例文本的特点和自身翻译实践,提出了提升目标语语言能力和加强中文原语材料的笔记训练对于改善非流利现象具有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12-01)

汪维[6](2018)在《中英交替传译中显化策略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英口译的过程中,由于原语和目标语在语言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直译必然无法顺利传达信息。因此,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译者需要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才能让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习惯。本文以“马云基金会乡村教师计划”模拟会议上的交传为例,讨论了在中英交替传译中显化策略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口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许多学者都对显化策略做过研究,给笔者对显化策略的定义和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对本模拟会议交传中显化案例的分析,笔者将显化策略分为叁类:补充文化或会议背景知识、增加逻辑连接词使得译文更符合英文形合的特点、明确原语所指以减轻听众理解压力。针对未能进行充分显化的案例,笔者分析了原因,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包括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听辨训练和做好译前准备。(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12-01)

陈婥颖[7](2018)在《中英交替传译译文中逻辑混乱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活动的本质是逻辑思维活动。而在汉英交替传译中,因为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逻辑表现形式:汉语重意合,而英语语言侧重形合。口译员需要在听辨环节准确把握汉语逻辑,并在输出环节进行逻辑显化。因此准确把握逻辑在汉英方向的交替传译中极为重要。本文以译员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模拟会议中出现的逻辑混乱现象为例,分别从指代不明、信息杂糅、滥用逻辑连接词、过多使用冗长复杂句四个方面分析造成输出环节出现逻辑混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问题带来一定的启发。(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12-01)

姜悦[8](2018)在《探究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汉语负迁移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英两种语言存在巨大差异,为译员摆脱母语负迁移带来了较大难度。中文追求意合,而英文更看重形合,因此译员在进行这两种语言的转换时,如果未能熟稔两者在语言规则和表达思维上的差异,就很难破除语言外壳,精确传达意思。若想在中英口译中摆脱母语负迁移的束缚,译员需要加强对中文修辞特点的把握,透析中英文在表达思维上的异同,并熟练运用释意理论以及功能对等理论。本文主要探究中英语言差异下,可能导致的负迁移现象,并以自身实践案例中的负迁移现象入手,浅析易导致负迁移现象的中文表达方式和修辞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案例分析主要以释意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原则,提出如何在中英口译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两个原则,摆脱母语负迁移现象,提升译语质量。(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11-01)

万斌[9](2018)在《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显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英交替传译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巨大差异,显化在一定程度上广泛存在于口译过程之中。显化是口笔译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近些年来引起了中外许多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大量关于显化的研究都是基于笔译,对口译的关注极少,特别是中英交替传译。通过分析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显化现象,本文旨在探索显化分类和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口译的质量和确保听众的理解。本文的目的是探索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显化现象。根据克劳迪教授的定义和分类,即分为强制性显化,选择性显化,语用显化和翻译内在的显化,本文分析了2017年李总理招待会中的显化现象。通过案例研究,译员可以采取添加主语、添加动词、添加宾语和连接词、增补、替换、添加背景信息、意译、直译和重组等口译策略的运用来使发言者和听众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首先,作者分析显化理论和阅读相关文献来确定研究问题。其次,作者收集了译员和译员的转录文本,并对原文和译文进行了比较。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文献阅读和分析,基于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总结相关的显化策略。本文所研究的招待会文本属于外交口译,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要求较高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然而,这种案例中的显化类型和策略可以给其它口译实践予以启示。我们特别可以探索和发展一些普遍使用的规则。笔者希望显化现象的研究可以为其它口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也希望它可以吸引更多的研究关注和为译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0)

杨云起[10](2018)在《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负载词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成为口译的难点和翻译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会议频频进入公众视线,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研究也迎来了新一轮的热潮。本文以笔者参加的2017年农业部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研修班的口译实践为基础,旨在探讨文化负载词的主要类型以及具体的对应策略。尽管此前的许多学术论文已经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但笔者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到一些具有特殊中文表达习惯的词汇及修辞句型翻译难度较大,甚至具备一定不可翻译性,而此前的大部分论文却对此鲜有提及。笔者在文中通过回顾相关研究,以及对个人口译实践的分析总结,将文化负载词以“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为原则进行分类;并在此前学说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应对策略,得出了翻译相关词汇的个人心得体会。笔者认为,文化负载词由于其性质特殊,翻译难度较大,在平时注重积累的同时,应当善于使用“字面翻译法”,“省略法”,以及“脱离源语外壳法”等策略进行临场应对。(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8-06-01)

中英交替传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国际地位显着提升。外交场合的中译英的口译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并且对口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即使是在十分严肃和正式的外交场合也会出现不少形象化的语言,其中就包括隐喻。作为一名口译专业的学生,本文作者发现这种形象的语言会在中译英的口译过程中造成很大困难,其中隐喻就很难处理。本文旨在通过对材料中的例子进行话语分析来研究口译过程中隐喻翻译的难点以及应对策略。作者选择以2018年两会期间王毅外长答问以及李克强总理答问的新闻发布会为例,对隐喻的口译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提出研究问题。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介绍了外交口译的特点和指导原则,以及隐喻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并对已有的隐喻翻译策略进行了综述。第叁章分析了两次新闻发布会上职业译员的口译情况。对其中的隐喻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第四章为结论,列举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局限性。以修辞手法来划分,隐喻应对策略有保留源语中的本体和喻体,转换本体和喻体,以及舍弃源语中的本体和喻体。从内容角度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有直译法、意象替换法、意译法、直译意译结合法,以及删减法。文章结合材料,在政治功能对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政治性有所差异的材料进行对比,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隐喻推荐使用的策略。作者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为口译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其应对外交场合口译中出现的隐喻,并促进未来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英交替传译论文参考文献

[1].谢靖沅.缩译视角下“首届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学术论坛”即兴发言中译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9

[2].梁亚男.外交场合中英交替传译中隐喻的应对[D].外交学院.2019

[3].黄傲秋.吉尔精力分配模式视角下看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数字口译[D].外交学院.2019

[4].胡怡.汉译英交替传译笔记对翻译学习者口译忠实度的影响研究[J].校园英语.2019

[5].汤雪霏.中英交替传译中非流利产出的成因及解决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6].汪维.中英交替传译中显化策略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7].陈婥颖.中英交替传译译文中逻辑混乱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8].姜悦.探究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汉语负迁移及其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9].万斌.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显化现象[D].云南师范大学.2018

[10].杨云起.中英交替传译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应对策略[D].外交学院.2018

标签:;  ;  ;  

中英交替传译论文-谢靖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