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因素论文-宁慧男,张钦发,刘悦悦,莫宜澄

热力学因素论文-宁慧男,张钦发,刘悦悦,莫宜澄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迁移分配系数,聚丙烯,溶解度参数,Scatchard-Hilderbrand热力学

热力学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宁慧男,张钦发,刘悦悦,莫宜澄[1](2019)在《影响Scathard-Hildebrand统计热力学理论预测抗氧化剂从聚丙烯中迁移量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Scatchard-Hildebrand理论是一个计算混合体系内分子间作用能(体系的位能)统计热力学理论公式,采用统计热力学理论,可从微观分子结构分析混合体系内的迁移。通过测定4种不同种类抗氧化剂从各种比表面积的聚丙烯塑料中向乙醇等6种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模拟液中迁移的分配系数,并将实验值与Scatchard-Hildebrand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研究影响理论迁移量和实际迁移量出现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迁移阻力是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迁移阻力大小的因素有塑料的比表面积、模拟液的溶解度参数和温度,当比表面积无穷大、模拟液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聚丙烯的溶解度参数、温度越高时实验值与Scatchard-Hilderbrand热力学理论计算值越接近。(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唐慧雅,李国翔,郭梁锋[2](2018)在《基于PHREEQC数值模拟软件的方解石热力学溶蚀机理及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解石溶蚀机理及其控制因素讨论是岩溶"碳汇"作用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其研究必不可少。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影响方解石热力学溶蚀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离子浓度和二氧化碳分压。温度升高,离子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分压增大,方解石的溶解量和溶蚀速率随之增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8期)

张艳,张钦发,肖少军,汪雪雁,蒋利珍[3](2016)在《影响Scathard-Hildebrand统计热力学理论预测PVC中增塑剂迁移平衡分配系数的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Scathard-Hildebrand热力学模型对PVC塑料中有害物迁移预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搜集相关文献中有效迁移实验数据,将计算得出的分配系数实验值Fexp与模型预测分配系数模拟值Fsim进行对比,并探讨温度、迁移物分子量、迁移物醇-水分配系数、模拟液特性等因素对分配系数校正值(模拟值与实验值之比的对数值ln(Fsim/Fexp))的影响。结果表明,PVC材料中迁移物分配系数校正值ln(Fsim/Fexp)与以上几种因素均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为预测模型的修正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6年17期)

王慧荣,熊联友,刘立强[4](2016)在《氦液化循环中透平流量的优化及影响因素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氦液化循环中获得最大的液化率,采用MATLAB编程实现流程中的热力学计算,针对带液氮预冷的Collins循环中的透平流量(me_1、me_2)进行优化分析。首先根据前人已得到的结论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当固定流程中的高低压力、换热器有效度以及透平的等熵效率时,透平的分流量为压缩机入口总流量的74%并且两台透平均分时系统可获得最大的液化率,且这一最优流量并不随透平的等熵效率和换热器的有效度改变。(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付超,王雪梅,石祥,崔磊,冉祥海[5](2016)在《聚偏氟乙烯各结晶构象形成的热力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控制溶液浓度,溶剂蒸发温度,溶剂蒸发环境3种结晶条件,利用简单的溶液涂膜方法从热力学的角度深入探究了聚偏氟乙烯(PVDF)各晶相产生的原因以及各晶相的相对含量与结晶形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构象是热力学稳定状态,β和γ相是不稳定状态,较低的成核速率利于相结晶,而较高的成核速率通过改变动力学路径使系统停留在较高能量的亚稳态,即β和γ分子构象。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10%的溶液在60℃的加热板上结晶可以获得82%的极性相,30%的溶液在室温或者40℃的烘箱中结晶可以获得100%的极性相,主要为γ相。此外,低温下溶剂分子与PVDF分子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也从能量角度解释了极性相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6年07期)

李辉,何敬宇,孙娜[6](2016)在《平流层飞艇驻空过程中热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平流层环境特点,分析了影响平流层飞艇热平衡的基本热源和换热途径,建立了平流层飞艇气囊冷热面以及内部氦气之间热平衡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某概念飞艇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飞艇气囊冷热面以及内部氦气随时间变化规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太阳辐射吸收率、红外辐射发射率以及空速等因素对氦气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及氦气温度随其变化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的描述各因素对氦气温度的影响,可为平流层飞艇总体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航空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柴海会[7](2015)在《IL/O型微乳液体系热力学性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双子及单子表面活性剂IL/O(W/O)微乳液的界面组成及结构参数;第叁部分是醇油水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IL/O(W/O)微乳液的影响第四部分为温度对IL/O (W/O)微乳液的影响一、绪论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微乳液的研究进展,着重综述了离子液体微乳液的研究进展二、双子及单子表面活性剂IL/O(W/O)微乳液的界面组成及结构参数用W/O稀释法,研究了Cn(Bim)2-2Br(CnmimBr)(n=12,14,16)/正辛烷/正丁醇/[Bmim][BF4]体系和Cn(Bim)2-2Br(CnmimBr)/正辛烷/正丁醇/H2O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结构1)单子表面活性剂与[Bmim][BF4]形成的IL/O微乳液和单子表面活性剂与水形成的W/O微乳液相比,界面层中醇的摩尔分数较小IL/O微乳液液滴的水核半径Rw明显小于W/O微乳液体系的2)双子表面活性剂与[Bmim][BF4]形成的IL/O微乳液和双子表面活性剂与水形成的W/O微乳液相比,醇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Xao)较大,界面层上的摩尔分数(Xai)较小,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层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G oo i较小IL/O微乳液的Rw明显小于W/O微乳液的3)随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增加,较少的醇就可使界面达到亲水亲油平衡,故Xai和Xao减小叁、脂肪醇、油、水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W/O、IL/O微乳液体系的影响比较研究了脂肪醇油水(离子液体)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IL/O非水微乳液体系C12(Bim)2-2Br/[Bmim][BF4]/油/脂肪醇的热力学性质和结构参数的影响,并且与W/O微乳液体系C12(Bim)2-2Br/H2O/油/脂肪醇进行了比较1)离子液体(或水)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增加时,体系亲水性增强,达微乳液体系亲水-亲油平衡需要更多的醇,使得Xai增大2)长碳链的醇分子更能够有效的改变微乳液体系的亲水性,使其疏水性增强,有利于微乳液达亲水亲油平衡3)随烷烃碳链的增长,烷烃穿透界面层的能力减弱,界面层达亲水-亲油平衡所需脂肪醇增加, G oo i减小四、温度对W/O、IL/O微乳液的影响及比较研究了温度对IL/O微乳液体系和W/O微乳液体系热力学性质和结构参数的影响1)对于CnmimBr与BmimBF4(或H2O)形成的微乳液体系,随温度升高,各参数的变化趋势不同IL/O微乳液体系中,醇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Xao和液滴的水核半径Rw均增加,而醇在界面膜中的摩尔分数Xai和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膜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均减小W/O型微乳液与此相反2)由C12(Bim)2-2Br分别与H2O BmimBF4构成的两种微乳液体系的物化参数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随着温度的升高,Xai增加, Xao减小,增大3)含水量相同的离子液体构建的微乳液在不同的温度下热力学性质和结构参数显着不同4)与W/O微乳液体系相比,温度对IL/O微乳液体系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6)

布林朝克,郭婷[8](2014)在《利用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因素调控铁氧化物的碳热还原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温度、碳储能、反应体系总压和惰性气体分压等因素对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规律,并根据碳气化反应和铁氧化物的碳热还原反应之间的热力学联系,提出利用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因素调控铁氧化物的碳热还原热力学,从而降低碳热还原温度,实现节能降耗的新思路:一是可利用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因素降低铁氧化物的碳热还原温度;二是使Fe2O3在低于570℃下经Fe2O3→Fe3O4→Fe还原顺序被碳热还原为Fe。(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布林朝克,张邦文,张胤[9](2013)在《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气化反应是铁氧化物碳热还原的重要环节。为了揭示各因素对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规律,本文就温度对碳气化反应平衡常数和平衡CO压力分数,碳储能对平衡常数、平衡温度和平衡CO压力分数,以及总压和惰性气体分压对平衡温度和平衡CO压力分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储能/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随温度/储能的增加而增大。储能、总压和惰气分压一定时,平衡CO压力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总压和惰气分压一定时,平衡CO压力分数随储能的增加而增大,导致在一定总压和惰气分压下达到栩同的平衡CO压力分数所需温度降低。在温度、储能和惰性气体分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总压、惰气分压和平衡常数之问满足一定代数关系时,甲衡CO压力分数随总压的增加而增大/减小,导致在一定储能和惰气分压下达到相同的平衡CO压力分数所需温度降低/提高。在一定温度、储能和总乐下,平衡CO压力分数随惰气分压的增加而减小,导致在一定储能和总压下达到相同平衡CO压力分数所需温度提高。(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3-08-03)

郭婷,布林朝克[10](2013)在《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气化反应是铁氧化物碳热还原的重要环节.为了揭示各因素对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规律,本文就温度对碳气化反应平衡常数和平衡CO压力分数,碳储能对平衡常数、平衡温度和平衡CO压力分数,以及总压和惰性气体分压对平衡温度和平衡CO压力分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储能/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随温度/储能的增加而增大.储能、总压和惰气分压一定时,平衡CO压力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总压和惰气分压一定时,平衡CO压力分数随储能的增加而增大,导致在一定总压和惰气分压下达到相同的平衡CO压力分数所需温度降低.在温度、储能和惰性气体分压一定的条件下,当总压、惰气分压和平衡常数之间满足一定代数关系时,平衡CO压力分数随总压的增加而增大/减小,导致在一定储能和惰气分压下达到相同的平衡CO压力分数所需温度降低/提高.在一定温度、储能和总压下,平衡CO压力分数随惰气分压的增加而减小,导致在一定储能和总压下达到相同平衡CO压力分数所需温度提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热力学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方解石溶蚀机理及其控制因素讨论是岩溶"碳汇"作用的基础,也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其研究必不可少。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影响方解石热力学溶蚀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离子浓度和二氧化碳分压。温度升高,离子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分压增大,方解石的溶解量和溶蚀速率随之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宁慧男,张钦发,刘悦悦,莫宜澄.影响Scathard-Hildebrand统计热力学理论预测抗氧化剂从聚丙烯中迁移量因素[J].食品科技.2019

[2].唐慧雅,李国翔,郭梁锋.基于PHREEQC数值模拟软件的方解石热力学溶蚀机理及控制因素[J].山西建筑.2018

[3].张艳,张钦发,肖少军,汪雪雁,蒋利珍.影响Scathard-Hildebrand统计热力学理论预测PVC中增塑剂迁移平衡分配系数的因素[J].食品工业科技.2016

[4].王慧荣,熊联友,刘立强.氦液化循环中透平流量的优化及影响因素热力学分析[J].低温工程.2016

[5].付超,王雪梅,石祥,崔磊,冉祥海.聚偏氟乙烯各结晶构象形成的热力学因素[J].化工新型材料.2016

[6].李辉,何敬宇,孙娜.平流层飞艇驻空过程中热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6

[7].柴海会.IL/O型微乳液体系热力学性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8].布林朝克,郭婷.利用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因素调控铁氧化物的碳热还原热力学[J].矿冶工程.2014

[9].布林朝克,张邦文,张胤.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因素研究[C].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13

[10].郭婷,布林朝克.碳气化反应热力学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3

标签:;  ;  ;  ;  

热力学因素论文-宁慧男,张钦发,刘悦悦,莫宜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