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论文-黄玮,宋沈超

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论文-黄玮,宋沈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乡孕产妇女,卫生服务,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玮,宋沈超[1](2017)在《2013年贵州省15~49岁城乡孕产妇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贵州省城乡孕产妇女卫生保健情况,为有针对性开展基层孕产妇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贵州省已婚育龄妇女的相关数据资料,使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市孕产妇女参与产科检查比例高于农村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妇女怀孕超过2次的比例高于城市妇女,分娩个数超过2人农村妇女比例高于城市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10,P=0.000;χ~2=54.87,P<0.001);城市妇女在孕前检查项目次数上优于农村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2,P=0.000);除抽血检查外,城乡妇女在孕期检查项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关卫生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孕产妇的健康宣传工作;缩小城乡妇女卫生服务的差异,满足城乡孕产妇的健康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7年03期)

刘敬涛,蒲杰,许跃忠,何丹,梁家智[2](2016)在《四川省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产妇的卫生服务及围产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方法选取艾滋病高发区四川省凉山州为样本地区,对212名HIV感染孕产妇开展卫生服务利用的问卷调查。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两周患病率和两周就诊率分别为31.13%和27.27%,年住院率为1.42%,需住院未住院率为66.67%。产前检查的比例为72.17%,产后访视的比例为57.08%,住院分娩比例为82.55%。两周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民族和是否务农间有差异,两周就诊率在不同年收入家庭间存在差异。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卫生服务需求和门诊服务利用较高,住院服务和围产保健服务利用不足。(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期刊2016年02期)

高鹏龙,秦桂秀,郭玉丽,陈志宏[3](2015)在《南宁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在南宁市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5个社区为调查现场,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284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7.0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儿童系统保健建卡率方面,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母亲高于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母亲,其系统保健建卡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流动儿童,其预防接种建卡率存在明显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苗"接种合格率方面,母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及有职业其儿童高于低文化程度和无职业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南宁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预防接种建卡率、系统保健建卡率较低,卫生部门应加强流动人口家庭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意识,加大对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管理工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纳入流入地儿童健康管理等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卫生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谷丽紧[4](2014)在《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了解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贫困家庭0-6岁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卫生和民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贫困家庭0-6岁儿童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改善贫困家庭0-6岁儿童健康状况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1)问卷调查:综合考虑会宁县不同乡镇的地理、交通和经济水平、妇幼卫生工作状况和贫困家庭0-6岁儿童数量,选取6个试点乡镇。根据县民政部门提供的贫困家庭儿童名单,按抽样乡镇贫困家庭儿童数量比例分别在6个乡镇中随机抽取533名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在抽取的贫困家庭所在村中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非贫困家庭0-6岁儿童看护人作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2)定性访谈:对会宁县卫生局、民政局分管妇幼保健工作的负责人、乡镇卫生院负责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县妇幼保健站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和儿科医务人员、贫困家庭0-6岁儿童看护人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共访谈行政人员2名,乡镇卫生院长6名,县级医疗机构人员12名,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24名。(3)资料分析方法:调查问卷资料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定性研究资料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本次问卷调查贫困和非贫困家庭0-6岁儿童看护人各533名,以0-3岁组人数较多,分别占总数的80.7%、87.4%。儿童看护人中以母亲较多,分别占总数的95.1%、95.9%。2.贫困家庭看护人文化程度低于非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P=0.013)。贫困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非贫困家庭(P=0.000),且医疗费用开支高于非贫困家庭(P=0.019)。3.贫困家庭0-6岁儿童营养水平低于非贫困家庭儿童,且两组儿童整体水平偏低。0-6岁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为27.7%、28.3%,高于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9.9%;低体重率分别为7.2%、6.4%,高于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3.6%。4.贫困和非贫困家庭新生儿随访率分别为70.4%、70.7%,在未接受随访的原因中,贫困家庭有14.6%的看护人认为是没必要、有害等,高于非贫困家庭看护人的比例6.4%(P=0.044)。5.贫困家庭和非贫困家庭0-6岁儿童的体检率分别为69.6%、68.1%,0-3岁儿童体检次数达标率分别为21.0%、28.0%,贫困家庭儿童体检次数达标率低于非贫困家庭儿童(P=0.016),贫困家庭看护人主动接受健康体检的意识较差,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按规定带孩子来乡镇卫生院接受健康体检。6.贫困和非贫困家庭0-6岁儿童疫苗建卡率均达到了99.0%以上,接种过百白破、脊髓灰质炎、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比例均在95%左右,而麻疹接种率较低,贫困和非贫困家庭0-6岁儿童接种率分别为89.6%、84.9%,低于《(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规定的95%。7.贫困家庭0-6岁儿童腹泻、咳嗽、发烧的两周患病率分别是10.5%、16.0%、17.9%,腹泻两周患病率与非贫困家庭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咳嗽/发烧两周患病率均高于非贫困家庭儿童(P=0.022),但两周患病就诊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贫困和非贫困家庭0-6岁儿童看护人不知道国家免费为0-6岁儿童提供免费保健服务政策的比例分别为11.1%、11.3%,儿童看护人关键健康行为中早开奶率分别为16.5%、23.1%(P=0.007),合理添加辅食和断奶时间的比例均较低。贫困和非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未接受过任何形式健康教育的比例分别为10.0%、6.2%,贫困家庭看护人高于非贫困家庭看护人(P=0.024),最希望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均为宣传资料、电视、讲座。9.以是否按国家规定接受体检服务作为0-6岁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结果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提高看护人文化水平、增加家庭年人均收入、接受新生儿随访、接受健康教育是影响贫困家庭0-6岁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保护因素。10.基层医疗机构妇幼卫生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及设备设施、看护人保健意识、地理交通因素等是影响贫困家庭0-6岁儿童对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1.贫困家庭0-6岁儿童营养水平落后于非贫困家庭0-6岁儿童,且两组儿童营养水平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2.贫困家庭0-6岁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低于非贫困家庭0-6岁儿童。会宁县0-6岁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整体偏低。3.贫困家庭0-6岁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能力、看护人文化程度、儿童看护人健康知识水平、经济因素、地理交通因素。政策建议1.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其服务能力。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组织分工,加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2.开展对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的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看护人保健知识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基本技能培训,提高健康教育效果。3.加强卫生、民政行政部门间合作,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强化医疗救助资源整合,完善对贫困家庭儿童补助政策。4.实施营养干预措施,加强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建立儿童营养监测系统,加强儿童营养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4-06-30)

张学斌,魏智荣[5](2011)在《陕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利用“创先争优”提升服务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陕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实施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7110人次,预防接种14924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和66%。   该中心将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业务发展、党组织工作和党员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工作和(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门时报》期刊2011-07-07)

宋秀玲,马文军,许燕君,徐浩锋,聂少萍[6](2008)在《广东省居民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省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卫生保健政策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21个区(县)7650人,以入户方式询问被调查者过去1年内慢性病患病情况。结果约53.98%的居民没有享受卫生保健服务,医疗保健费用的绝大部分需要个人负担。没有享受卫生保健服务的城市、农村居民分别占37.17%和64.41%,二者有显着性差异。城市主要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农村主要以合作医疗为主。个人承担医疗费用平均为625.15元/人·年,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近5年来,仅26.40%的居民进行了健康体检,参加健康体检人群主要以1~2次/5年为主。已婚或25岁以上未婚女性人群乳腺X光检查率为13.80%,城市(29.86%)高于农村(3.52%)。子宫细胞学涂片检查率为11.47%,城市高于农村。结论我省卫生保障覆盖率不高,居民个人医疗负担重,健康保健意识薄弱,政府应着力构建覆盖全省居民的卫生保障体系,提高卫生保障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期刊2008年11期)

任晓晖,李宁秀,何丹[7](2008)在《四川省贫困山区妇女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四川省贫困山区妇女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贫困山区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8个贫困县的24个乡,72个村的482妇女进行了问卷访谈。[结果]30.3%的妇女利用过孕前保健服务,产前检查率为85.5%,孕12周及以前检查率为48.3%,大于等于5次产前检查率为28.2%,住院分娩率为61.4%,18.8%的调查对象进行了产后42d健康检查。影响贫困地区妇女利用各期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手册/卡,产检次数,是否利用过孕前保健服务等。[结论]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不断提高,但规范程度较低。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强妇女对各期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来提高整体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程度。(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08年09期)

蒋收获[8](2008)在《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人口迁流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我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浪潮,2005年流动人口达14735万。这种源于城乡经济结构巨大差异的人口迁流浪潮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而且还将持续很久。随着人们意识到流动人口存在的必然和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贡献,越来越多的视角和舆论转移到社会管理制度的反思和流动人口权益的维护,尤其是劳动权益、教育权益和健康权益。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是保障他们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研究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并论证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策略。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当前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现状;通过家庭卫生服务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个人访谈和文献归纳分析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并以文献计量法和层次分析法论证影响因素的重要排序;运用安德森模型、内容分析法和因果分析图探讨问题的根源与作用机制,形成策略思路。研究结果:1.国内学者从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卫生保健、城市学,治安管理、公共管理等多学科视角对流动人口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宏观、管理层次和微观、行为层次两方面。2.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可分为叁类: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妇幼保健服务。叁类服务的实现的可及性均不好,服务利用水平均远不如户籍人口,尤其在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存在大面积空白。3.从人口学特征、社会结构、健康信念、个人资源与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外部环境等纬度分别分析归纳了流动人口叁类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根据文献计量法和层次分析法论证得出的排在前两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①医疗服务:针对流动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的缺位;较高的医疗价格水平和医疗费用与流动人口支付能力不匹配。②公共卫生服务:服务提供方式不能适应流动人口特点;流动人口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益处缺乏认知,缺少利用服务的主动性。③妇幼保健服务:服务提供方式难以提高服务利用率、保证服务的连续性;社区妇幼保健资源的不足。4.人口大规模流动状况下,不良健康结果带来的社会危害相对较难控制。一方面,威胁流动人口群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在增加,另一方面,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不高,这些直接威胁到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流动人口健康受损返乡,导致脆弱的农村为城市发展买单,这也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容易造成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坏,冲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主体价值观。5.问题的根源与作用机制在于:①医疗服务:城乡二元结构下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流动人口主要就业于非正规劳动力市场,收入水平偏低,医疗保险覆盖率低,支付能力弱;医疗服务市场政府失灵,服务价格与费用较高,导致供给与支付能力不匹配。②公共卫生服务:传统的单位式社会管理体制瓦解,新的社区制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导致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难以定位服务对象;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卫生系统难为无米之炊,导致服务供给的大面积空白;流动人口的健康信念抑制了需求,导致服务利用主动性很弱。③妇幼保健服务:综合以上两种服务的特征,根源中不仅包括因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而导致流动人口收入偏低,生育保险覆盖率低;也包括因新的社区制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而导致服务提供方式难以定位服务对象;因政府投入不足而导致卫生系统无法提供充足的服务;还包括因健康信念而导致的流动人口服务利用主动性弱。6.策略思路:①治标之策: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高服务利用的主动性;尽快完善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深化医疗价格改革,使基本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增加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的财政投入;改善公共卫生与妇幼保健服务的提供方式以适应流动人口特点;将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卫生系统日常工作制度。②标本兼治之策:培育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体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削弱依附于户籍之上的各种利益,实现迁徙自由;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信息系统;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健全法治化管理运行机制;增强流动人口维权意识,维护各项权益;积极营造关心尊重流动人口的社会环境。(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5-07)

王玮,许伟,张世奇,周宝森[9](2007)在《生殖道感染妇女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妇女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地区1260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生殖道感染的妇女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沈阳市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为35.16%,生殖道感染妇女的就诊率为31.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生殖道感染妇女中,生殖道感染知识认知水平高、对疾病重视程度高、认为诊室环境和服务态度好、有既往生殖道感染史、家庭月收入高者,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可能性大。结论:有必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认识,引导妇女正确的就医行为,从而促进妇女的生殖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07年27期)

蒋收获,戴佳慧,陈刚[10](2007)在《加强管理,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通过现场调查、焦点组访谈和二级资料提取等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收集上海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的资料。在对上海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利用障碍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管理,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8项建议。(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期刊2007年09期)

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产妇的卫生服务及围产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方法选取艾滋病高发区四川省凉山州为样本地区,对212名HIV感染孕产妇开展卫生服务利用的问卷调查。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两周患病率和两周就诊率分别为31.13%和27.27%,年住院率为1.42%,需住院未住院率为66.67%。产前检查的比例为72.17%,产后访视的比例为57.08%,住院分娩比例为82.55%。两周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民族和是否务农间有差异,两周就诊率在不同年收入家庭间存在差异。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卫生服务需求和门诊服务利用较高,住院服务和围产保健服务利用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1].黄玮,宋沈超.2013年贵州省15~49岁城乡孕产妇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

[2].刘敬涛,蒲杰,许跃忠,何丹,梁家智.四川省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

[3].高鹏龙,秦桂秀,郭玉丽,陈志宏.南宁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

[4].谷丽紧.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

[5].张学斌,魏智荣.陕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利用“创先争优”提升服务质量[N].中国国门时报.2011

[6].宋秀玲,马文军,许燕君,徐浩锋,聂少萍.广东省居民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

[7].任晓晖,李宁秀,何丹.四川省贫困山区妇女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

[8].蒋收获.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

[9].王玮,许伟,张世奇,周宝森.生殖道感染妇女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7

[10].蒋收获,戴佳慧,陈刚.加强管理,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

标签:;  ;  ;  

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论文-黄玮,宋沈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