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质谱成像,光学成像,单细胞成像,药物损伤DNA
原位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汪福意,吴魁,林煜,贾菲菲,陈灵[1](2018)在《光学-质谱联用显微成像原位研究单细胞内顺铂损伤DNA和蛋白质的相互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损伤DNA与蛋白质的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对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非常重要,也是对分析化学的巨大挑战。顺铂是一种典型的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通过攻击DNA、造成DNA损伤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目的。细胞内的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特异性地结合1,2-顺铂链内交联DNA,保护DNA损伤不被修复,进而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1])。鉴于HMGB1在顺铂抗肿瘤作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药物化学生物学家对HMGB1和顺铂损伤DNA的相互识别、相互作用进入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缺少在单细胞内原位研究蛋白质和DNA相互识别的分析技术,到目前为止HMGB1和顺铂损伤DNA的相互作用研究大都在胞外溶液条件下进行,不能高保真地反映细胞内的真实微环境。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光学和二次离子质谱联用显微成像(COSIMSi)新方法,在单细胞水平上实现了金属抗肿瘤化合物亚细胞分布的可视化分析~([2])。本工作中,我们应用发展的COSIMSi新方法首次实现了单细胞水平上1,2-顺铂链内交联DNA和HMGB1相互识别的原位研究。我们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宫颈癌He La细胞中高表达黄色荧光蛋白(YFP)融合的HMGB1蛋白,以荧光染料DAPI染色细胞核,结合激光共聚焦荧光成像可视化HMGB1和细胞核DNA的分布;以高空间分辨率的二次离子质谱(SIMS)成像定位同一个细胞内顺铂的分布;继而,通过图像重构将激光共聚焦成像和SIMS成像获得的图像迭加,可在纳米尺度上显示出细胞内HMGB1、DNA和顺铂的分布。HMGB1、DNA和Pt成像信号的共定位表示HMGB1-顺铂损伤DNA叁元复合物的形成(见右图),即HMGB1能特异性结合顺铂损伤DNA。当HMGB1的第37位苯丙氨酸残基突变为丙氨酸残基,叁元复合物的信号几乎消失。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光学和二次离子质谱联用显微成像新方法是原位研究单细胞内药物损伤DNA和蛋白质相互识别、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20)
陈俊,张奇峰,张艾群,蔡笃思[2](2019)在《基于深渊鱼类识别的原位自主观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深渊鱼类观测效率,针对传统预编程式观测方法无法感知目标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类识别的自主观测方法。首先,通过改进的背景差分法快速分割运动目标;其次,结合深渊生物特点提出了基于Fisher判别函数的形状特征提取方法,然后使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法实现了鱼类的识别。最后,设计了深渊鱼类的自主观测算法,并提出了一种观测效率的评价方法。使用深渊原位观测视频进行模拟观测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有效提高观测效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图南,李江,王与烨,穆宁,马康[3](2018)在《基于太赫兹波谱差异的脑胶质瘤术中原位识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太赫兹波检测技术在胶质瘤切除术中辅助进行定位定性同步诊断的技术可行性。方法采用反射式全光纤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于较为干燥的空气环境(湿度10%)中,获取在体条件下小鼠大脑半球凸面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太赫兹时域脉冲信号,提取两者光谱参数,对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等光谱差异分析结果进行术中胶质瘤原位识别研究。结果在信噪比可接受的范围内(0~1.5 THz),在体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的折射率主要在0.4~0.6 THz波段有差异,而二者的吸收系数在0.4~0.9 THz范围内有差异,说明基于太赫兹波谱差异可有效识别和定位肿瘤及正常脑组织。结论太赫兹波谱识别技术在手术中进行胶质瘤原位识别具有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刘长霞,李园园[4](2017)在《脲基小分子凝胶原位合成及F~-离子可视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5-二异氰酸萘和长碳链烷基胺为原料,采用原位凝胶法制备脲基小分子凝胶。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凝胶性能,并比较了不同长碳链烷基胺对凝胶性能的影响,然后研究了凝胶对阴离子响应性能。利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电子扫描显微镜分别对脲基小分子凝胶结构和功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十二烷基-1,5-萘二脲能原位胶凝若干有机溶剂;随着烷基胺碳链的增长,最低凝胶浓度降低;n-十二烷基-1,5-萘二脲凝胶能可视识别氟离子,不仅发生凝胶-溶胶相态变化而且发生颜色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期刊2017-07-24)
符婷,彭瑞资,刘巧玲[5](2017)在《基于分子识别的外泌体纳米界面原位DNA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膜是一类间隔细胞内外环境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界面,膜表面的受体通过外界物质刺激调控胞内的生化反应,从而影响细胞乃至整个生命体的进程。对细胞膜表面进行改造和功能化,从而实现原位识别、组装并调控细胞膜表面结构在癌症检测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外泌体是细胞向胞外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膜包被小体,在细胞间的通讯、肿瘤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保护和药物运输等研究领域展现重要的应用价值~(2-4)。虽然利用DNA纳米技术在构筑功能化细胞膜等(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云洁[6](2017)在《磁性石墨纳米囊原位靶向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成为了科学工作者的焦点。基于纳米材料的各种检测手段和成像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石墨纳米材料。目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医学领域和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因此磁性纳米材料在临床上作为核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的使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的感染引起的胃溃疡、胃癌等胃部相关的疾病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第四大疾病。但是,目前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比较匮乏,主要有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侵入式的方法可以直接检测到细菌,但容易忽略一些小的病灶,内窥镜的检查方式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引起病人的排斥反应。非侵入式的方法不够直接,容易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导致假阳性的结果。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磁性石墨纳米囊(MGNs)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的抗酸性,并基于这种抗酸性,将MGNs应用到胃部细菌的检测和活体成像,首次实现无创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具体内容如下:(1)第二章研究了 MGNs和SPIONs的制备、表征并比较了其抗酸性。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在铁钴磁核(FeCo)的外层包覆石墨纳米壳,获得MGNs。这种磁性纳米颗粒不仅具有石墨的拉曼信号,还可以作为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同时,石墨的外壳可以保护磁性内核免受外部酸性等复杂环境的影响,增强颗粒的稳定性和耐酸性。内核FeCo具有磁性,可以作为很好的核磁造影剂。另一方面,我们又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合成SPIONs,并对该纳米颗粒进行表征。通过比较两种纳米材料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光谱峰形的变化、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变化、透射电镜(TEM)的变化、以及水合半径和表面电荷(ζ)的变化等来比较两种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和抗酸性。(2)第叁章研究了在胃酸模拟液的条件下MGNs和SPIONs稳定性差异和活体内的核磁共振成像。首先,我们按照美国药典(USP)的标准配制不同pH的胃酸模拟液,模拟人体内的胃部环境。通过观察紫外可见光谱峰形的变化、T2弛豫时间以及MR成像的变化,比较两种纳米颗粒在胃酸模拟液的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酸性。然后又在细胞层面和组织层面等更为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最后将两种纳米颗粒应用到活体内,观察不同时间的成像效果。(3)第四章合成了一种新的可以特异性靶向幽门螺旋杆菌的硼酸聚乙二醇(B-PEG)。通过4-羧基苯硼酸和氨基化聚乙二醇(C18-(PEG)12-NH2)的酰胺化反应,经过分离提纯之后得到B-PEG。通过疏水性作用将B-PEG吸附到MGN的表面,得到MGN@B-PEG。这种普适性的靶向分子具有较高的靶向性,较低的检测限和较高的灵敏度,同时又不会受到酸性条件的影响。将MGN@B-PEG和H.pylori孵育后,用激光拉曼共聚焦的方法监测石墨的特征峰,进行靶向性检测的实验,同时又利用MGN@B-PEG的磁性内核进行核磁共振成像。用H.pylori感染BALB/c小鼠建立小鼠模型,并用革兰氏染色和尿酶活性的方法验证感染的效果,并能够在活体内检测到较低浓度的H.pylori。这种检测方法能够集B-PEG的靶向性和石墨纳米壳的耐酸性于一身,在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无创性检测H.pylori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赵勇,张彩勤,赵宁宁,谭邓旭,赵亚[7](2016)在《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染料对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靶向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NIRF)染料在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活体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标记荧光酶素的人胃癌细胞系Hep G2原位移植裸鼠建立肿瘤模型,同时诱发制备胃溃疡模型;对上述模型分别采用生物发光成像和NIRF成像,观察胃癌组织对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吸收;探索缺氧和阴离子转运肽(OATP)对胃癌组织吸收NIRF染料的影响,明确NIRF染料靶向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结果 NIRF信号与生物发光信号在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活体成像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胃癌组织部位可获得较强的NIRF荧光信号,而胃溃疡部位未检测到荧光信号。缺氧能够增强胃癌细胞对NIRF染料的吸收,而阴离子转运肽特异性抑制剂磺溴酞钠(BSP)能够显着降低肿瘤细胞对NIRF染料的吸收。结论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染料能够靶向识别胃癌原位移植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陆琼晔,李岩[8](2016)在《锆基金属玻璃晶化过程中Zr_3Al_2型亚稳相的原位结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高能同步加速器辐射,当锆基金属玻璃在真空中温度达到848 K的Linkam热台下退火后,发现了亚稳相。通过同步加速器辐射的方法记录了亚稳相的形成和转换过程。根据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在晶化过程中识别出的亚稳相是Zr_3Al_2结构型。采用体积分数的函数方法,通过叁维衍射图样试验论证了Zr_3Al_2型亚稳相的结构,并用数学法描述出来。对Zr_3Al_2亚稳相的识别有助于理解金属玻璃的簇结构。(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24期)
张海娴,李一鸣,汪晓虹,邵洁,王怡[9](2016)在《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超声分子成像在小鼠原位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边界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携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单克隆抗体的超声微泡造影剂(microbubble,MB)在评价小鼠原位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边界识别中的作用。方法:以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靶向微泡(MBv),体外鉴定其性质。建立小鼠GL261胶质瘤模型,分别注射MBv和普通微泡(MBc)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成功构建偶联抗小鼠VEGFR2单克隆抗体的MBv,造影结果表明MBv较MBc能更好地评价小鼠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肿瘤边界。结论:MBv是良好的肿瘤靶向造影剂,应用MBv可较好地实现术中评价小鼠胶质瘤血管新生,更好地辅助术中超声导航。(本文来源于《肿瘤影像学》期刊2016年03期)
程伟,颜玉蓉,丁世家,张玉洪[10](2015)在《基于均相靶识别诱导原位转录的致病菌即时分子检测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致病菌的即时检测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现场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CR的分子诊断技术不适于现场即时核酸检测。本文建立了基于均相靶识别诱导原位转录和电化学传感的分子检测新方法,用于致病菌的简单快速鉴定。方法设计针对沙门氏菌InvA基因的多功能发夹探针,在同一检测体系中的均相环境完成靶基因的特异识别结合,保证了靶识别结合的高亲和力和均一性;在固相表面完成灵敏的电化学检测,保持了固相(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8-06)
原位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深渊鱼类观测效率,针对传统预编程式观测方法无法感知目标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类识别的自主观测方法。首先,通过改进的背景差分法快速分割运动目标;其次,结合深渊生物特点提出了基于Fisher判别函数的形状特征提取方法,然后使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法实现了鱼类的识别。最后,设计了深渊鱼类的自主观测算法,并提出了一种观测效率的评价方法。使用深渊原位观测视频进行模拟观测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有效提高观测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汪福意,吴魁,林煜,贾菲菲,陈灵.光学-质谱联用显微成像原位研究单细胞内顺铂损伤DNA和蛋白质的相互识别[C].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陈俊,张奇峰,张艾群,蔡笃思.基于深渊鱼类识别的原位自主观测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3].陈图南,李江,王与烨,穆宁,马康.基于太赫兹波谱差异的脑胶质瘤术中原位识别技术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8
[4].刘长霞,李园园.脲基小分子凝胶原位合成及F~-离子可视识别[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2017
[5].符婷,彭瑞资,刘巧玲.基于分子识别的外泌体纳米界面原位DNA组装[J].物理化学学报.2017
[6].李云洁.磁性石墨纳米囊原位靶向性识别幽门螺旋杆菌[D].湖南大学.2017
[7].赵勇,张彩勤,赵宁宁,谭邓旭,赵亚.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染料对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靶向识别[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6
[8].陆琼晔,李岩.锆基金属玻璃晶化过程中Zr_3Al_2型亚稳相的原位结构识别[J].热加工工艺.2016
[9].张海娴,李一鸣,汪晓虹,邵洁,王怡.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超声分子成像在小鼠原位胶质瘤血管新生和边界识别中的应用[J].肿瘤影像学.2016
[10].程伟,颜玉蓉,丁世家,张玉洪.基于均相靶识别诱导原位转录的致病菌即时分子检测新方法[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