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转移运行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外包,知识转移,运行机制,跨国公司
知识转移运行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谭云清,翟森竞[1](2014)在《国际外包中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研究:来自中国提供商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提供商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国际外包下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研究发现,跨国公司转移意愿和提供商吸收能力是知识转移的必备条件;国际外包中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主要集中在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获取是我国提供商接包中的薄弱环节,而人员互动对知识转移具有显着的能动作用,尤其是对隐性知识的转移;情景因素对于知识运用和知识拥有方面不显着,但对知识满意程度和知识转移顺畅性作用显着。本文对于我国提供商提高竞争力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4年08期)
刘华,周莹,Qu,Yunying[2](2013)在《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协同运行机制研究——以技术转移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的目标转变及调整范围和制定主体的不断扩大,政策的制定重点应转向体系和机制的完善。但目前多数知识产权公共政策运行仍然遵循着强调单一政策效率的传统模式,各种政策之间的冲突与效能抵消造成系统内耗,致使政策体系整体效能降低。本文将协同学原理运用于公共政策体系构建和运行中,在于政策协同运行机制的高效率及其实用价值,提出了构建我国技术转移政策协同运行机制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期刊2013年01期)
李国朋[3](2013)在《知识转移绩效与图书馆咨询团队运行机制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图书馆知识转移、团队知识转移、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与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通过对相关主题的综述,指出已有的成果各具特色,也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学刊》期刊2013年01期)
李国朋[4](2012)在《国外知识转移绩效与图书馆咨询团队运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图书馆知识转移、团队知识转移、图书馆团队、知识转移绩效等进行了综述,为提高知识转移绩效和图书馆咨询团队运行机制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汪颖颖,宣烨[5](2011)在《跨国并购中隐性知识转移的运行机制与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企业知识理论的研究视角,研究跨国并购中企业隐性知识有效转移的运行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并购双方良好的网络互动机制、健全的学习与创新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关系协调机制为隐性知识有效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而知识的隐默性与情境嵌入程度、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组织间文化相容性,以及转移渠道的多寡和通畅性等因素共同影响隐性知识的转移效果。(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李玉玲,赵德铸[6](2010)在《国外高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运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尚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而国外高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运行机制已经非常完善和成熟。国外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知识产权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无疑对我国高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苏卉[7](2008)在《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运行机制与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代工是后进国家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途径。从价值链在全球分离的状况来看,先进企业逐渐将生产制造等低附加价值的环节剥离,而专注于研发、管理、财务、营销等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这一过程为后进企业从一些低附加价值环节入手而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取新的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机会。高新技术行业代工模式发展比较成熟,且较之于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知识更新频繁,知识外溢和知识转移也更易于发生:拥有知识优势的先进企业出于改进生产灵活性、缩短开发周期、获取专业化外部能力、开辟新的战略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在权衡代工合作收益与可能的知识外溢风险的基础上,有动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转移;而由于代工进入门槛低,合作双方容易形成密切的联系,承接代工的企业也可以在与先进企业的紧密合作中有效获取有关制造、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考察韩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中代工企业的成长历程,可以了解后进企业通过代工模式获取知识转移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而对于国内高新技术行业众多承接代工的企业而言,这些来自邻邦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是否能够通过代工有效获取知识?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的运行机制是什么?什么因素会影响到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的效率?各因素的影响力如何?更进一步,考虑到国内高新技术业企业参与代工的实际,应该从什么方面着手加强知识管理,更好的获取知识转移?这是国内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通过承接代工以促进自身知识积累的关键问题,也是本研究致力解决的基本问题。本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动因、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知识转移效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围绕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是.否.存.在.知.识.转.移.的问题,展开知识转移动因的研究;首先从知识移出方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代工合作是高新技术业先进企业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在权衡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合作收益与关键知识被模仿和替代风险的基础上,先进企业有动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转移;其次从知识接收方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考察韩国、台湾高新技术业代工企业知识获取及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分析了后进企业通过代工获取知识转移的可能性;在与合资、对外直接投资等模式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后进企业通过代工获取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另外通过建立叁阶段博弈模型,确定了在何种条件下代工合作双方存在转移知识的动力。2、围绕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如.何.转.移.的问题,展开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的研究;首先进行了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的界定,重点考察知识转移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对于知识转移过程所产生的效应;知识转移运行机制作为一种动态的系统,其整体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机制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方式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其构成要素包括运作环境、运作主体、运作客体、运作目的、运作手段(渠道)等方面;对于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是研究知识转移运行系统与环境作用的一般机制,二是研究知识转移运行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3、围绕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情.况.如.何.的问题,展开知识转移效率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确定知识特性、知识来源方特性、知识接收方特性、转移渠道、情境因素为影响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的基本因素,并就各种因素对于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展开了具体分析;确定了知识转移效率的测量方式,在回顾既有测量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从知识转移结果方面以及从知识转移的过程方面来综合衡量知识转移效率,其中知识转移结果方面考察知识接收方对于转移而来的知识的拥有程度、运用程度及满意程度,知识转移过程方面考察知识转移过程的顺畅程度。将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引入到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效率的研究中,建立了包含160个变量的总体结构模型,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展开知识转移效率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知识接收方特性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一结论对于国内高新技术业参与代工的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明确学习意图、完善知识基础、增强吸收能力方是促进自己更好的获取转移知识的关键。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有效获取先进企业的知识转移是高新技术业承接代工的企业从价值链低端升级的基本机制,先进企业在权衡代工合作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有动力进行知识转移,而后进企业通过参与代工导入知识是一种可能、有效的途径;2、知识转移运行机制作为一种动态系统,其整体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机制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方式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对于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的研究,可以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研究知识转移运行系统与环境作用的一般机制,二是研究知识转移运行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3、知识特性、知识来源方特性、知识接收方特性、转移渠道、情境因素是影响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的基本因素;知识转移效率的测量可以综合知识转移结果以及知识转移过程两个方面来进行;4、对于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效率的实证研究可以引入结构方程分析方法,以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知识接收方特性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最为关键的因素;知识转移渠道的直接影响作用较弱,但其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却得到了数据的部分支持;情境因素对于知识特性、知识来源方特性以及知识接收方特性作用的发挥起着显着的支持作用。5、理论及实证研究结论对于国内众多参与代工的企业存在许多有价值的启示:要充分利用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所带来的机遇,积极通过代工合作获取可能的知识转移,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先进企业的知识移出是建立在收益风险权衡基础上的理性决策,唯有明确学习意图、完善自身知识基础、增强吸收能力方是促进自己更好的获取知识转移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1、系统分析了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动因,建立叁阶段博弈模型,确定了代工合作双方在何种条件下存在转移知识的动力;2、界定了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的内涵,从知识转移运行系统与环境作用的一般机制以及知识转移运行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两个层面展开了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的研究,以深入了解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知识转移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所产生的效应;3、将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引入到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效率的研究中,建立了包含160个变量的总体结构模型,结合实证调研数据,确定了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关键因素,检验了相关理论假设的数据支持情况,并得出了对于国内代工企业有效开展知识管理有价值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1-01)
刘丽萍[8](2004)在《知识转移过程的运行机制与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隐性知识转移的运行机制关系到知识创新、组织创新的本质问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性课题。本文拟对知识转移的运行机制和影响隐性知识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04年09期)
知识转移运行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的目标转变及调整范围和制定主体的不断扩大,政策的制定重点应转向体系和机制的完善。但目前多数知识产权公共政策运行仍然遵循着强调单一政策效率的传统模式,各种政策之间的冲突与效能抵消造成系统内耗,致使政策体系整体效能降低。本文将协同学原理运用于公共政策体系构建和运行中,在于政策协同运行机制的高效率及其实用价值,提出了构建我国技术转移政策协同运行机制的具体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转移运行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谭云清,翟森竞.国际外包中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运行机制研究:来自中国提供商的证据[J].管理评论.2014
[2].刘华,周莹,Qu,Yunying.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协同运行机制研究——以技术转移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英文)[J].SocialSciencesinChina.2013
[3].李国朋.知识转移绩效与图书馆咨询团队运行机制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刊.2013
[4].李国朋.国外知识转移绩效与图书馆咨询团队运行机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
[5].汪颖颖,宣烨.跨国并购中隐性知识转移的运行机制与影响因素[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李玉玲,赵德铸.国外高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运行机制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7].苏卉.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运行机制与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8].刘丽萍.知识转移过程的运行机制与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J].哲学动态.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