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波瞬时频率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电编码器,连续小波变换,瞬时频率
小波瞬时频率谱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王楠[1](2018)在《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瞬时频率提取在光电编码器速度测量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的光电编码器速度测量方法,根据编码器角度测量误差信号中高频分量的渐进特性,通过对角度误差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提取编码器的旋转速度。利用功能强大的连续小波变换非平稳信号分析工具,提取角度误差分量的特征。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实现了一种称为迭代算法的小波脊提取方法,用于瞬时频率估计。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适当的时频分析处理后,角度误差的高频分量可以有效地用于光电编码器的速度测量。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弱噪声和干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8年06期)
刘景良,郑锦仰,林友勤,邱仁辉,骆勇鹏[2](2018)在《变分模态分解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识别时变结构瞬时频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土木工程领域存在的时变多分量响应信号,提出一种变分模态分解定理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理论相结合的时变结构响应信号瞬时频率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响应信号的小波量图判断分量信号的个数,然后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定理将多分量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多个分量信号,最后对分解得到的分量信号进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并识别其瞬时频率。通过一个多分量信号数值算例、一个质量突变悬臂梁试验和一个时变拉索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时变结构响应信号的瞬时频率,且识别效果优于传统的希尔伯特-黄变换和连续小波变换。(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20期)
刘景良,任伟新,王超,黄文金[3](2018)在《基于最大坡度法提取非平稳信号小波脊线和瞬时频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坡度法的非平稳信号小波脊线提取和瞬时频率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非平稳响应信号进行连续复Morlet小波变换,其时间轴、小波尺度轴及小波系数模值构成一个叁维坐标系(x,y,z);其次从预先设定的小波脊线初始点出发,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搜索,并分别计算其在时间-尺度平面(x-y)的距离、z方向的距离及小波脊线的坡度值。最后,求解位于最大坡度方向上的各空间点并将其连接成线即为所求的小波脊线。采用叁个非平稳信号数值算例和一个拉力时变的拉索试验验证了最大坡度法的有效性,并与基于小波系数模局部极大值的脊线提取方法、动态规划法及瞬时频率理论值进行比较。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非平稳响应信号的瞬时频率,且识别精度优于基于小波系数模局部极大值和基于动态规划的小波脊线提取方法。(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02期)
梁曼,张子邦,钟金钢[4](2016)在《瞬时频率引导的小波变换轮廓术相位解包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小波变换轮廓术进行相位解包裹的质量图建立方法。对受物体形貌调制的变形条纹图,利用小波变换相位解调技术获得变形条纹的包裹相位与瞬时频率;将瞬时频率与条纹载频的绝对差值和相邻像素点之间瞬时频率的变化程度两方面建立质量图,质量图值的大小可表示位相质量的好坏,质量图的值越小,相位质量越可靠;再设定阈值,将质量图分为质量好坏两部分,不同部分分别采用扫描线算法和洪流相位解包裹法进行位相解包裹。本文方法在提高解包裹处理速度的同时,还可以更为精确地检测出噪声、阴影或条纹突变等区域,使相位解包裹精度和效率得到了保证。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分析、实物静态和动态实验表明,与现有的质量图引导的洪流相位解包裹法相比,本文方法解包裹速度更快,适用于动态测量中大量变形条纹图的相位精确快速解包裹。(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6年08期)
张猛,王华忠,隋志强,王兴谋,张云银[5](2016)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的地震瞬时频率提取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应用Hilbert变换提取地震瞬时频率的方法是基于平稳信号提出的,而野外采集的地震信号是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因此其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的地震信号瞬时频率提取方法和流程。该方法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获得一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简称IMF),然后应用根据地质研究目标所划定的地层层序和声波测井数据,结合沉积旋回分析,选择地震数据中合适的固有模态函数。最后,对筛选的固有模态函数进行Morlet小波变换,提取地震瞬时频率。分别将Hilbert、Hilbert-Huang和本文方法应用于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同时,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能获得更为精确的符合地质认识的地震瞬时频率剖面。(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6年03期)
刘景良,任伟新,王佐才,胡异丁[6](2013)在《基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的结构瞬时频率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结构响应信号采用连续可逆的时频变换工具-同步挤压小波变换,能提高时频曲线频率精度,有效地识别出结构的瞬时频率。用Duffing弱非线性系统及两层剪切型建筑模型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设计时变拉索试验,分别对索施加线性与正弦变化拉力,测出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用同步挤压复Morlet小波变换算法进行索的瞬时频率识别。数值模拟及试验表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能有效识别时变结构及非线性结构的瞬时频率,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3年18期)
许鑫,史治宇,Wieslaw,J.Staszewski,龙双丽[7](2012)在《基于加速度响应连续小波变换的线性时变结构瞬时频率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函数积分运算的连续小波变换计算方法。借助此法,假设线性时变结构的质量系数为时不变常数,或者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已被经验掌握,仅利用线性时变结构自由振动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就可以计算出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信号的连续小波变换值。将一小段时刻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构造成最小二乘问题,求解最小二乘解识别出结构的时变阻尼和时变刚度,从而确定时变结构的瞬时频率。通过对5层剪切梁楼房模型和3自由度密集模态时变结构瞬时频率的识别,验证了识别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抗噪声能力。(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2年20期)
许鑫,史治宇,龙双丽[8](2011)在《基于小波状态空间法的时变结构瞬时频率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识别线性时变结构瞬时频率的方法。先将二阶振动微分方程改写为一阶状态方程;再利用Daubechies小波尺度函数,对结构的自由响应信号进行投影,并基于尺度函数的正交性,将状态方程解耦为线性代数方程组;最后求解方程组确定等效的系统转移矩阵,通过特征值分解识别出系统的瞬时频率。以悬臂梁和叁自由度密集模态结构为仿真算例,识别了突变、周期变化和线性变化叁种情况下的结构瞬时频率,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1年08期)
姜敏[9](2009)在《小波变换分析信号的瞬时频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波变换可以用来取代短时DFT,已经成为数字信号处理(DSP)的主流部分。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小波的尺度和频率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多个信号时不存在交差项的干扰,能够克服时频分布固有的缺点。(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09年23期)
王超,任伟新,黄天立[10](2009)在《基于复小波变换的结构瞬时频率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结构响应信号进行连续复Morlet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的模极大值提取小波脊线,识别结构的瞬时频率;为降低噪音的影响,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进行降噪处理,建立了一种基于连续复小波变换识别时变系统瞬时频率的方法。用一个具有时变刚度的弹簧质量系统的数值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随后设计了一个时变拉索结构试验,分别对索施加线性和正弦变化的拉力,同时测试结构的冲击响应,运用提出的方法成功地识别了索的瞬时频率。数值与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识别时变结构的瞬时频率,且识别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性。(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小波瞬时频率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土木工程领域存在的时变多分量响应信号,提出一种变分模态分解定理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理论相结合的时变结构响应信号瞬时频率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响应信号的小波量图判断分量信号的个数,然后通过变分模态分解定理将多分量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多个分量信号,最后对分解得到的分量信号进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并识别其瞬时频率。通过一个多分量信号数值算例、一个质量突变悬臂梁试验和一个时变拉索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时变结构响应信号的瞬时频率,且识别效果优于传统的希尔伯特-黄变换和连续小波变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波瞬时频率谱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王楠.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瞬时频率提取在光电编码器速度测量中的应用(英文)[J].光学仪器.2018
[2].刘景良,郑锦仰,林友勤,邱仁辉,骆勇鹏.变分模态分解和同步挤压小波变换识别时变结构瞬时频率[J].振动与冲击.2018
[3].刘景良,任伟新,王超,黄文金.基于最大坡度法提取非平稳信号小波脊线和瞬时频率[J].工程力学.2018
[4].梁曼,张子邦,钟金钢.瞬时频率引导的小波变换轮廓术相位解包裹技术[J].光电子·激光.2016
[5].张猛,王华忠,隋志强,王兴谋,张云银.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的地震瞬时频率提取方法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
[6].刘景良,任伟新,王佐才,胡异丁.基于同步挤压小波变换的结构瞬时频率识别[J].振动与冲击.2013
[7].许鑫,史治宇,Wieslaw,J.Staszewski,龙双丽.基于加速度响应连续小波变换的线性时变结构瞬时频率识别[J].振动与冲击.2012
[8].许鑫,史治宇,龙双丽.基于小波状态空间法的时变结构瞬时频率识别[J].中国机械工程.2011
[9].姜敏.小波变换分析信号的瞬时频率分析[J].硅谷.2009
[10].王超,任伟新,黄天立.基于复小波变换的结构瞬时频率识别[J].振动工程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