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心

有民心

一、要有一颗百姓的心(论文文献综述)

朱朝敏[1](2021)在《拈花佛》文中研究指明一上元节那天,扈娘约好能婆婆到江口弥陀寺去拜佛。庙村斜对面就是江口镇。天气晴好的话,长江就是一面明镜,与明媚阳光一起开阔视线,对岸景物便清晰地投射眼底,若是站得高一些,古镇高耸建筑的青砖黛瓦也隐约可见。有时在节气,站在大堤上,甚至能听见噼啪的鞭炮声,偶尔还能听见大人的争吵和小孩的啼哭。

黄孝阳,陶林[2](2021)在《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八十二章十三邀1老涂被黎有望和乌力吉带到了慈云寺,秘密通信室内。整个房间里,只有黎有望、老涂以及罗耀宗三个人。乌力吉在门外把风,不让任何进入。黎有望开门见山:"我派人盯着王怀信,没想到见到了你,蒋老板。哦,你应该不真的姓蒋。我在上海做了套西服,裁缝铺隔壁就是你的福声无线电行。那半天,你在无线电方面露的两手技术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我是不会认错人的。

黄孝阳,陶林[3](2021)在《队伍(长篇小说连载·四)》文中提出第五十九章连环劫1"当年,乱世,天地修罗场,兄弟可以反目,手足可以相残,朋友可以变成敌人,敌人也可能变成朋友,你杀我,我杀你,也分不清什么是非。那时候,我实在太年轻了,十九岁,懵懂无知,被卷入杀戮当中。""那么到底是谁在杀谁?""清党运动,你说杀谁?无论国共,不跟老蒋的人,都要被杀。你姐姐救过我一命,也救过吕天平一命。十三年过去,我继续帮你和吕天平做事,天注定。"

东方明,魏迟婴[4](2021)在《命运如丝(长篇纪实连载)》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 "悬办"这是萧顺德有生以来遭遇的最大的一桩蹊跷事:明明昨天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谭处长跟他谈话时说得很清楚的,让他去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充实干部处领导班子,待到他今天拿着市委组织部的介绍信前往市局报到时,扬帆副局长跟他见了面,说了几句话,这事儿就不见影子了!要说扬帆,跟萧顺德也算得上半个熟人,皖南事变后扬帆担任新四军军法处长时,萧顺德就是军部警卫团的连指导员。尽管没有直接的工作关系,可是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

容祺俊[5](2021)在《老子治道思想研究》文中指出老子距今已有2500多年,他的治道思想在新时代是否还具有研究的价值?之所以今天仍要研究老子的治道思想,是因为其不仅提供了重要的治国理念,而且在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上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何谓“治道”?通过对治道内涵的溯源,发现其区别于“道治”“政道”与“管理”,“治”与“乱”相对,文中的“治道”理念是基于老子思想的、顺应自然社会内在规律的、以实现政治清明安定为目的的关于治理的道理与方法。老子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切的关怀,他以隐者的冷眼、史官的热心,站在天下的立场与统治者对话,在乱世纷争中寻求一个让人安身立命的治道。为此,他吸收了《诗》《易》《书》等早期经典思想的精华,以“道”为最高范畴、以“德”为治道基石,以“自然”“无为”为根本原则从而构建了其形上的价值体系。在这一形上体系的观照下,他提出了治心以虚、治身以俭、治家以慈、治国以正的治道思想,求治以解乱为本,以虚安心之乱、以俭止身之乱、以慈和家之乱、以正防国之乱,并逐步完善了其以治心治身、以治身治家、以治家治国逐级推廓的实践路径。他将去知贵愚的教化思想、节用养民的经济思想、息兵安民的军事思想以及简法化民的法思想融入其治国理念中。蕴含于其思想中的“心-身-家-国”的四级治道理路,以实现其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为最终标准,而这一理想并非反文明,相反其价值正在于将文明进步与内在良善相统一,可惜后人对此理解常常陷于凝滞。老子的治道思想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在历史的长河中告诫后人:对“无为而治”的运用不可僵化,国家重器,须以无为为本,以礼法为用,因时制宜,如此才能长治久安。而在今天当面临着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时,人们也能循着老子的指引而行,与己和解、与人和睦、与自然和谐。

郭浩健[6](2021)在《半山体和诚斋体诗歌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王安石和杨万里都是各自时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诗歌分别代表了北宋和南宋诗歌风格、审美趣味的嬗变和创新,代表着宋代诗坛求新求变,自成一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半山体和诚斋体诗歌为研究对象,针对以往学术界集中于对二者的个案研究,立足于二者的相同和相异之处,运用比较分析法,以期对二者诗歌的整体风貌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由引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正文共分为三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半山体与诚斋体诗歌内容之比较。本章以写景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社会政治诗、诙谐理趣诗、佛理禅思诗五种题材为研究对象,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诗人的创作心态、思想感情等方面入手,对半山体和诚斋体诗歌有一个全方位的深入了解。第二章,半山体和诚斋体艺术特色之比较。二者在语言特色和诗歌韵味方面有着共通之处,都主张感悟起兴,有感而发,以自然和生活入诗,同时二者的艺术风格又存在和而不同的一面,在审美趣味、修辞手法、诗艺雕琢上表现出各自的创作个性。第三章,半山体和诚斋体诗学渊源之探析。二者共同的诗学渊源主要有二:《诗经》与唐音。在继承《诗经》遗风方面,半山体将其政治讽谏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诚斋诗则侧重于学习其委婉曲折的表达技巧和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在向唐音复归方面,本文将重点探讨二者向杜甫、白居易两位唐代诗人的师法,通过二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侧重点加深对其诗歌创作的了解。

耿君[7](2021)在《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舞蹈艺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产生,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汉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和第一个集大成时代,也是中国古代舞蹈审美文化取得重大进步和走向成熟及自觉的时代。在汉代大一统的社会背景下,舞蹈审美文化开始从先秦礼乐文明中分离出来,并逐步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文化风貌。深入系统地探讨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对于全面认识汉代乃至中国古代舞蹈审美文化发展嬗变的规律,把握其性质和风貌,推动中国当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繁荣,极为必要且非常重要。纵观学界以往对汉代舞蹈的研究,成果众多,令人瞩目,但大多是单一的、静观的、局部的、分解式的研究,尚缺乏整体系统的探讨。审美文化研究是近年颇受关注的文艺学美学研究方法或视角。其最大的研究优势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审美定性前提下的整体系统研究,既打通了以往文艺学美学研究中文艺或美学思想、艺术和生活条块分割,各自为研的领域,使研究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又不失审美定性分析的特质,使研究具有突出的学科性和特定性。有鉴于此,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切入汉代舞蹈的研究,以汉代舞蹈审美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汉代舞蹈发展演变的历史文物资料为史料依据,以周来祥先生在《东方审美文化研究》第一辑创刊序言中对于审美文化之定义和研究对象形态界分为审美文化理论参照,从生活形态、艺术形态和理论形态三个层面或维度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具体形态与当代审美理论结合,综合运用审美文化研究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文献史料与考古实物相互印证的方法、跨媒介研究方法和文本细读等方法,按照宏观研究与个案探讨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阐释相结合的思路,探讨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存条件、基本形态(生活形态、艺术形态、理论形态)、典型个案、发展嬗变、总体追求、主要特征、历史地位、深远影响、当代价值等诸多问题,归纳总结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一方面努力再现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繁荣兴盛、生机勃勃的整体风貌,另一方面拓展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揭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走向成熟和自觉的标示性意义,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为当代舞蹈审美文化繁荣,特别是民族舞蹈审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贡献。论文包括绪论和正文八章。按照上述研究思路和总体逻辑,本文大体可以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区别的三个部分:绪论和第一章,为前提研究;第二章到第五章,为形态和个案研究;第六章到第八章,为纵向发展嬗变、总体追求和主要特征、历史地位和影响及价值等的宏观总体研究。下面分章具体述要:绪论主要分析本文展开研究的相关基础问题。具体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阐明了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读了审美文化等核心概念,梳理评述了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目标、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存背景,着重从社会秩序、经济基础、儒道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与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乐府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稳定的行政制度和社会阶层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雄厚的经济基础一方面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汉代舞蹈艺术提供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儒道思想的蓬勃发展影响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审美表现;汉代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天人合一思想也同样深刻影响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汉代成熟的乐府机构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提供了坚实的机构支持。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存背景,并深刻影响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第二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活形态。舞蹈是汉代人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中常常使用的形式和媒介。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活形态分为民间祭祀舞蹈、百姓日用的民间舞蹈以及酒酣享乐的宴饮舞蹈。不同的生活形态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形态特征,承担着各自独特的社会文化意义和价值。这几种生活形态共同构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生活形态全貌。第三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艺术形态。一方面,受到宫廷贵族审美倾向和享乐需要的影响,同时为了满足上层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艺术形态表现为重情娱人的宫廷舞蹈和宫廷祭祀舞蹈;另一方面,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艺术形态还体现在对专业舞蹈艺人的培养,汉代专业的舞蹈艺人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宫廷乐官的世代传承及对贵族子弟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底层人民为了谋生而选择以舞蹈表演为生。总体来说,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更多地受到宫廷贵族和专业艺人的影响,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艺术风采。第四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理论形态。傅毅的《舞赋》虽然是杰出的文学作品,但赋中蕴含着丰富且独到的理论品格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可以将《舞赋》看作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理论形态。《舞赋》不仅为我们描述了一场意趣横生的舞蹈表演,而且以理论化的形式阐述了作者对雅舞与俗乐舞界定关系的观点,充分肯定了舞蹈审美文化的娱乐功能,反映出汉代舞蹈以理论形式呈现的诸多审美文化特征,体现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对意境的追求。《舞赋》作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走向自觉的理论标志,对后世舞蹈审美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五章主要对汉代舞蹈审美文化进行个案阐释,重点选择了长袖舞、盘鼓舞、灵星舞以及百戏舞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个案。这几个舞蹈个案各具审美内涵,同时作为审美文化的实践主体完整体现了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实践美学精神。本章从微观角度切入,阐述各个舞蹈个案的舞容舞态,分析其各自的审美特征、表现手法和文化价值,进一步还原完整具体的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景象。第六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嬗变。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将其放置到历史纵轴上作宏观分析,分析比较前代舞蹈审美文化特征,理解感悟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独特之处。随着社会历史等条件变化,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呈现出不同阶段的审美特征。西汉舞蹈审美文化代表了上古本元文化时期艺术精神的结束,而东汉舞蹈审美文化则代表了中古多元文化时期艺术精神的开始。东汉大量的舞蹈实践奠定了舞蹈艺术走向独立和自觉的基础,同时也和东汉时期潜在的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相互辉映,共同酝酿着魏晋时期更大更猛烈的艺术与人自身的变革。两汉舞蹈审美文化嬗变的发生在中国舞蹈审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七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总体追求和主要特征。汉代舞蹈审美文化依托特殊的时代背景,追求雄健瑰丽的审美理想,雄健,指刚健雄大;瑰丽,指浪漫华丽。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美丑兼备、本俗求雅、阴柔飞动、以悲为美等方面,这些审美特征相互联系,与雄健瑰丽的总体追求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完整和谐的汉代舞蹈审美文化核心图景。第八章主要分析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深远影响和当代价值。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在中国舞蹈审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动审美走向自觉,实现了民族舞蹈的空前交流融汇。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深远影响,一方面表现为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在整体风貌上具有更高的审美自觉性,在整个舞蹈审美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另一方面,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身体语言和技艺结合的审美特征也奠定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基本表达范式,对当代舞蹈审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当代中国舞蹈审美文化呈现与创新的贡献和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等方面。汉代舞蹈审美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已定格在历史长河里,但其审美文化实践及精神却是活在当下并指向未来的。

黄孝阳,陶林[8](2021)在《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三)》文中研究表明第四十六章定风波1晨曦如血,洒落于平州城中。注定是个吞噬血肉的日子。徐永财领着二十多号警察,在警察局与三十多号叛变士兵对峙。有个人喊,"徐局长,黎有望早死了。可不是逼你,你得出头!"徐永财急躁,骂,"你们当是搞武昌首义呢,逼我当黎元洪?"那些作乱士兵就喊,"不答应?我们可保不住你的安全了。"或者,"县政府已经被我们拿下了,你若不出面,我们把府里人都宰了!"

刘涵[9](2021)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将统编本初中语文六册教材选文与原文逐字逐句对比,我们发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标点符号加工有四百多处,这四百多处加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围绕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标点符号的加工,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梳理统编本教材选文标点符号的加工情况并探究原因;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将这种加工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并提出教学策略。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理清标点符号加工的概况。由此得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标点符号共有替换、增加、删减三种加工类型,以及仅增加、仅替换、增加+替换、删减+替换、删减+增加+替换五种加工类型组合方式;在年级分布上,标点符号加工数量以七到九年级为阶梯依次递减;在加工程度上,文学文本加工数量高于非文学文本。第二章统计分析点号加工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句内点号加工程度高于句末点号,加工原因可以从规范角度、停顿角度、语气角度、情感角度等方面进行归因,但点号的加工存在不一致和弱化文章意蕴两点待商榷的地方。第三章统计分析标号的具体情况。由本章可以得出标号最主要的加工类型为替换,其次为删减和增加,标号的加工主要遵循规范性、时代性、生动性等原则,但同样标号存在加工标准不明确以及加工后减少文章生动性两处待推敲的地方。第四章按照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大板块探究标点符号加工的教学应用策略,提出教师应该基于学情成为标点符号的“加工者”。

杨红萍[10](2021)在《易门谚语的修辞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易门县隶属云南省玉溪市,境内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彝族、苗族、哈尼族等21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易门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民间文学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谚语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易门谚语朴实精练,折射出易门人民的智慧与思想,反映着易门的社会风俗文化和地域特色,而且易门谚语无处不在,活跃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价值,为易门人民所喜闻乐道,这与它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是密不可分的。文章以易门汉语方言谚语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词语、辞格三方面对谚语的修辞艺术特色展开研究。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述了选题缘由及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研究方法,交代了语料来源以及易门方言音系。第一章从语音修辞入手,对易门汉语方言谚语的押韵及节拍进行分类统计来分析其语音的修辞特征,具体描述了易门谚语的押韵方式、押韵位置、韵辙的使用特点、节拍划分的基本方式等方面的特征。第二章从词语修辞入手,对易门汉语方言谚语中大量运用的特色方言词、叠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描述了易门汉语方言谚语中不同类型的词语修辞特点,反映出易门人民的用语习惯以及对事物爱憎分明的特点。第三章从辞格的运用入手,对易门汉语方言谚语中常用的比喻、比拟等深层修辞和对偶、夸张等浅层修辞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描述了不同的辞格类型在易门谚语语言建构上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最后是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研究待改进之处。

二、要有一颗百姓的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要有一颗百姓的心(论文提纲范文)

(1)拈花佛(论文提纲范文)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2)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五)(论文提纲范文)

第八十二章十三邀
    1
    2
    3
第八十三章余官庄
    1
    2
    3
第八十四章解紫密
    1
    2
    3
第八十五章讨故寺
    1
    2
    3
第八十六章树降幡
    1
    2
    3
第八十七章将亮刀
    1
    2
    3
第八十八章众生难
    1
    2
    3
第八十九章救同袍
    1
    2
    3
第九十章武死国
    1
    2
    3
第九十一章孤闯营
    1
    2
    3
第九十二章殉国者
    1
    2
    3
第九十三章群魔舞
    1
    2
    3
第九十四章黯然暗
    1
    2
    3
第九十五章死者讯
    1
    2
    3
第九十六章生者事
    1
    2
    3
第九十七章易帜日
    1
    2
    3
第九十八章生死限
    1
    2
    3
第九十九章暴雪至
    1
    2
    3
第一百章最暗夜
    1
    2
    3
第一百〇一章黎明前
    1
    2
    3
尾声

(3)队伍(长篇小说连载·四)(论文提纲范文)

第五十九章连环劫
    1
    2
    3
第六十章孽世缘
    1
    2
    3
第六十一章解甲去
    1
    2
    3
第六十二章故人来
    1
    2
    3
第六十三章扬义旗
    1
    2
    3
第六十四章三岔口
    1
    2
    3
第六十五章惊天雷
第六十六章大江流
    1
    2
    3
第三部至暗黎明
    第六十七章吴家桥
        1
        2
        3
    第六十八章乱象生
        1
        2
        3
    第六十九章争许庄
        1
        2
        3
    第七十章饮间道
        1
        2
        3
    第七十一章都天会
        1
        2
        3
    第七十二章末世城
        1
        2
        3
    第七十三章弦上箭
        1
        2
        3
    第七十四章阴阳间
        1
        2
        3
    第七十五章事变起
        1
        2
        3
    第七十六章新生活
        1
        2
        3
    第七十七章战郭店
        1
        2
        3
    第七十八章绿柳情
        1
        2
        3
    第七十九章断皇桥
        1
        2
        3
    第八十章背叛者
        1
        2
        3
    第八十一章隐身人
        1
        2
        3

(4)命运如丝(长篇纪实连载)(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悬办”
第二章 失踪的“特费”
第三章 寻找“青痣瘢”
第四章 烈士遗物
第五章 醉春楼遇险
第六章 外国神父
第七章 黑衣人之谜
第八章 国药号老板
第九章 油锅捞秤砣
第十章 蹊跷的爆炸案
第十一章 三官镇惊变
第十二章 三友观夜谈
第十三章 曹家渡劫案
第十四章 镇长之死
第十五章 车行老板的隐秘
第十六章 狭路相逢
第十七章 “叛徒”的女儿

(5)老子治道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创新点
第二章 老子治道思想及其生发环境
    2.1 何谓治道
    2.2 生发环境
        2.2.1 经济环境
        2.2.2 政治环境
        2.2.3 文化环境
第三章 价值建构
    3.1 最高范畴——道
        3.1.1 道的流变
        3.1.2 生成之道
        3.1.3 本体之道
    3.2 治道基石——德
        3.2.1 德的溯源
        3.2.2 畜育之德
        3.2.3 稽式之德
    3.3 根本原则
        3.3.1 自然
        3.3.2 无为
第四章 治道内涵分殊
    4.1 治道态度:冷眼热心
    4.2 根本立场:以人为本
    4.3 实现路径
        4.3.1 治心以虚
        4.3.2 治身以俭
        4.3.3 治家以慈
        4.3.4 治国以正
    4.4 理想愿景:小国寡民
第五章 历史影响与反思
    5.1 历史影响
    5.2 历史反思
    5.3 当代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半山体和诚斋体诗歌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1.半山体的研究现状
        2.诚斋体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一、半山体与诚斋体诗歌内容之比较
    (一)写景咏物诗
    (二)咏史怀古诗
    (三)社会政治诗
    (四)诙谐理趣诗
    (五)佛理禅思诗
二、半山体与诚斋体艺术特色之比较
    (一)二者诗歌艺术特色的相同点
        1.自然晓畅,平淡隽永的语言特色
        2.含蓄悠远,意味深长的诗歌韵味
    (二)二者诗歌艺术特色的不同点
        1.审美趣味
        2.修辞手法
        3.诗艺雕琢
三、半山体与诚斋体诗学渊源之探析
    (一)《诗经》之遗风
        1.半山体:反映社会现实,化用语言词汇
        2.诚斋体:表达委婉含蓄,语言平淡自然
    (二)向唐音复归
        1.师法杜甫
        2.师法白居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核心概念解读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目标、方法、创新点
第一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存条件
    第一节 社会秩序的奠基
        一、辽阔的疆域
        二、稳定的行政制度和社会阶层
        三、活跃的社会氛围
    第二节 经济基础的支持
        一、日益繁荣的西汉经济
        二、稳定发展的东汉经济
    第三节 儒道思想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独尊
        二、道教思想盛行
    第四节 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第五节 乐府机构的推动
        一、乐府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二、汉代乐府的职能
        三、太乐及其职能
        四、汉代乐府机构的作用与特点
第二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生活形态
    第一节 民间祭祀乐舞
        一、民间祭祀乐舞产生的思想背景
        二、民间祭祀乐舞的舞蹈形态
    第二节 百姓日用的民间舞蹈
        一、婚配繁衍的高禖
        二、驱魔除瘟的大傩
    第三节 酒酣乐作的宴饮舞蹈
        一、以舞相属
        二、即兴舞蹈
        三、自娱舞蹈
第三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艺术形态
    第一节 重情娱人的宫廷舞蹈
        一、宫廷乐舞
        二、代表人物
    第二节 文武兼备的宫廷祭祀乐舞
        一、宫廷祭祀乐舞发展脉络
        二、宫廷祭祀乐舞的舞蹈形态
        三、雅舞理念的延续
    第三节 艺人表演的专业舞蹈
        一、宫廷乐官的世代传承及其对官僚贵族子弟的培养
        二、出身民间的歌舞艺人
第四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理论形态——以傅毅《舞赋》为例
    第一节 从《舞赋》看雅舞、俗乐舞的界定
        一、雅舞和俗乐舞功能之别
        二、《舞赋》与俗乐舞的发展壮大
    第二节 从《舞赋》看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一、美的造型
        二、圆形轨迹
        三、以腰为轴
        四、形神统一
        五、对高难度技巧的追求
        六、服饰、道具与动作的配合
    第三节 《舞赋》对舞蹈意境的描摹
第五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个案阐释
    第一节 柔中有刚的长袖舞
        一、袖的分类
        二、长袖舞的特殊结合形式
        三、长袖舞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长袖舞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雄健奔放的盘鼓舞
        一、盘鼓舞其名目
        二、盘鼓舞体现的审美文化信息
        三、盘鼓舞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玄幻瑰丽的灵星舞
        一、郊祀乐舞
        二、祭地之舞——灵星舞
        三、灵星舞与其他郊祀乐舞的关系
        四、灵星舞的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能
        五、灵星舞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百戏舞
        一、百戏中的“舞像”舞
        二、百戏中的道具舞
        三、百戏中的情节舞
第六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发展嬗变
    第一节 继承中的融合与创造:西汉初中期的舞蹈审美文化
    第二节 否定和分化中的新变:西汉末和东汉初的舞蹈审美文化
    第三节 走向成熟和自觉:东汉中晚期的舞蹈审美文化
第七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总体追求和主要特征
    第一节 雄健瑰丽: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总体追求
        一、雄健瑰丽之雄健
        二、雄健瑰丽之瑰丽
        三、雄健瑰丽之交融
    第二节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美丑兼备
        二、本俗求雅
        三、阴柔飞动
        四、以悲为美
第八章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深远影响和当代价值
    第一节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
        一、继往开来
        二、审美走向自觉
        三、空前的交流融汇
    第二节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儒家乐舞思想及其对后世舞蹈的影响
        二、多元统一的审美范式对后世舞蹈的影响
    第三节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对当代中国舞蹈审美表现与创新的贡献
        二、推动与当代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8)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三)(论文提纲范文)

第四十六章定风波
    1
    2
    3
第四十七章龙战野
    1
    2
    3
第四十八章谍中谍
    1
    2
    3
第四十九章战平州
    1
    2
    3
第五十章捉放寇
    1
    2
    3
第五十一章十宗罪
    1
    2
    3
    4
第五十二章起萧墙
    1
    2
    3
第五十三章疑金兰
    1
    2
    3
第五十四章埋忠骨
    1
    2
    3
第五十五章劝莲河
    1
    2
    3
第五十六章不速客
    1
    2
    3
第五十七章不期遇
    1
    2
    3
第五十八章断手足
    1
    2
    3

(9)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缘由
    2 研究综述
    3 研究方法
    4 研究意义
    5 语料来源
第1章 标点符号加工概况
    1.1 标点符号加工基本类型的统计分析
    1.2 标点符号加工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
    1.3 小结
第2章 点号加工情况分析
    2.1 点号的替换
    2.2 点号的删减
    2.3 点号的增加
    2.4 点号加工的待推敲之处
第3章 标号加工情况分析
    3.1 标号的替换
    3.2 标号的删减
    3.3 标号的增加
    3.4 标号加工的待推敲之处
第4章 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的教学应用策略
    4.1 阅读教学中标点符号加工的应用
    4.2 写作教学中标点符号加工的运用
    4.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易门谚语的修辞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六、易门方言音系
第一章 易门谚语的语音修辞
    第一节 易门谚语的押韵
        一、押韵方式
        二、押韵位置
        三、用韵特点及原因
    第二节 易门谚语的节拍
        一、易门谚语的分类统计
        二、节拍划分的基本方式
第二章 易门谚语的词语修辞
    第一节 方言词的运用
        一、名物类的方言词语
        二、动作类方言词语
        三、形容性的方言词语
        四、量词类方言词语
    第二节 叠音词的运用
        一、AA式叠音词
        二、ABB式叠音词
        三、AAB式叠音词
        四、AABB式叠音词
        五、ABAB式叠音词
    第三节 同义词的运用
        一、同义词的类型
        二、同义词的表现格式
    第四节 反义词的运用
        一、反义词的类别
        二、反义词的表现格式
第三章 易门谚语的辞格运用
    第一节 深层修辞
        一、比喻
        二、比拟
    第二节 表层修辞
        一、对偶
        二、排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要有一颗百姓的心(论文参考文献)

  • [1]拈花佛[J]. 朱朝敏. 芳草, 2021(05)
  • [2]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五)[J]. 黄孝阳,陶林. 作品, 2021(08)
  • [3]队伍(长篇小说连载·四)[J]. 黄孝阳,陶林. 作品, 2021(07)
  • [4]命运如丝(长篇纪实连载)[J]. 东方明,魏迟婴. 啄木鸟, 2021(07)
  • [5]老子治道思想研究[D]. 容祺俊. 河北大学, 2021(02)
  • [6]半山体和诚斋体诗歌比较研究[D]. 郭浩健.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汉代舞蹈审美文化研究[D]. 耿君.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8]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三)[J]. 黄孝阳,陶林. 作品, 2021(06)
  • [9]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文标点符号加工现象研究[D]. 刘涵.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易门谚语的修辞艺术研究[D]. 杨红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有民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