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物种多样性,森林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赵娜,鲁绍伟,李少宁,吴记贵,范雅倩[1](2018)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7年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6种典型植物群落物种调查数据,选取α、β多样性指数描述植物群落乔、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有40科58属75种植物种;主要乔木优势种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灌木层优势种为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和扁担杆(Grewia biloba G.Don);林下草本多以菊科植物(Compositae)为主。(2)不同植物生长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与丰富度指数排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随着山体高度的增加,林下草本α多样性指数增大,草本物种丰富度、均匀度都对其α多样性影响较大。(3)分析从山底到山顶草本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发现,草本共有种经历先减少后增加,物种替代率则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模式。研究认为,在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过程中,需按照自然演替规律,综合考虑冠层物种组成与结构、微地形的调控作用,制定合理可行的保护经验和技术,为森林群落多样性保护及其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肖瑶,刘春生,白贞芳[2](2016)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标本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对松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松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79科225属310种,其中被子植物298种,占总种数的96.13%。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类、全草类、果实及种子类、叶及茎类最为常见。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唇形科和百合科等;优势属为蒿属、委陵菜属、蓼属和堇菜属等。有91种药用植物可作不同的民族药。提出了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6年19期)
沈洁滢,崔国发,刘润泽,曲宏,黄叁祥[3](2016)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岩松鼠、猪獾、狗獾、豹猫,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雉鸡、红嘴蓝鹊、斑鸫、紫啸鸫。拍摄到危险野生动物野猪9次,且多在傍晚和夜间,基本不会对白天活动的游客安全构成威胁,但对露营的游客构成潜在危险。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区间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不同,低海拔拍摄率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拍摄率;9月份拍摄率最高,达到53.64%,12月份最低,为3.71%。另外,不同野生动物在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出现频率不同。表明野生动物在旅游路线周边的空间和时间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本研究对红外相机监测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资源的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有助于保障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安全,提高防控预警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东梅,陈浩,刘小川[4](2015)在《桥上的大门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大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1项目概况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县海坨山南麓,地处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中。保护区内有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是北京市属的重要林业基地和山野公园。松山保护区的入口设在两山之间面南的一条小溪之上,一座东西走向的公路桥北侧,从下位的停车场沿谷底的木栈道到达此桥。原(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5年12期)
袁嫄[5](2015)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质量管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质量管理分析,从景观质量、设施质量、旅游产品质量以及人员质量四个方面入手,了解松山目前的质量管理发展现状,提出松山可开发的旅游产品、可提升的景观、设施方面,以期提高景区整体质量,为其他自然保护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裕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休闲体验品质越来越重视,自然保护区作为放(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5年06期)
孙宾[6](2015)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林油松健康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松作为北方植树造林的首选优良树种之一,同时也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是天然油松林还是人工林的健康状况都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确定油松健康评价体系,对于油松林的经营与养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试验在北京市延庆县松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林内开展,在试验区内随机选取50株天然油松样本,分别从3个准则层(外观指标、生长指标、营养指标)13个指标层(树势、叶色、树干倾斜度、树叶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油松二年生及多年生松针存留率、油松二年生松针长度、单位距离(5cm)油松二年生松针数量、油松一年生松针全N、全P、全K含量、油松二年生松针全N、全P、全K含量)对油松健康状况进行一一评价,并建立油松健康评价体系。结果如下: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林内天然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评价法对每个指标进行健康程度评价,建立了油松外观、生长和营养指标健康评价体系,将油松健康状况分为叁个等级,即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然后根据油松生长特性以及专家打分结果,对3个准则层和13个指标层分别进行权重。最后应用加权平均法对每株油松健康程度进行评分,其结果是,所调查油松样本中健康油松占80%,亚健康油松占14%,不健康油松占6%,(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沈洁滢[7](2015)在《野生动物肇事防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动物肇事现象日趋严重,归结原因在于人类活动范围持续扩张导致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缩小,进而引起的农田损毁和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本文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对旅游区内危险动物和村庄中毁田动物的行为特征研究,评估野生动物肇事带来的游客安全风险和农田损失程度,并提出防控技术方案。2013年7月至11月,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样线调查,共调查到蛇类7条,其中有毒蛇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 3条,位置为景区入口处与道路旁边,对游客安全存在一定风险。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的分布规律进行调查,拍摄到有效照片1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狗獾(Meles mele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斑鸫(Turdus naumanni)、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拍摄到危险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 9次,且多在夜间,基本不会对游客安全构成威胁。在对松山西大庄科村玉米农田受损情况调查中,通过村民访谈、实地调查以及红外相机监测等手段,发现玉米农田中的常见肇事物种为野猪、猪獾、狗獾等兽类,以及喜鹊(Pica pica)、乌鸦等鸟类。对超声波驱逐装置和驱避剂的防控有效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防控技术措施都具有一定的驱避效果。超声波趋避装置的有效距离在5-15 m,以10 m处防控效果最佳;驱避剂的有效浓度为1:500-1:1500,以1:1000浓度的防控效果最佳。野生动物肇事研究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当前亟需正确处理好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体现之一。希望本研究的成果将为今后我国野生动物肇事防控技术提供支持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王婧,钟林生,陈田[8](2014)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标识牌解说效果研究——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标识牌是目前被运用最为广泛的解说媒介之一,但我国现阶段对自然保护区标识牌的研究偏重于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对其解说效果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从游客视角出发对标识牌解说效果进行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研究区标识牌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标识牌外型、解说技巧和解说内容等叁个方面共21项因子。并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定量评价了研究区标识牌的解说效果。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标识牌外型因子和解说内容因子解说效果中等,解说技巧因子解说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旅游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田晔林,王文和,汪阗[9](2014)在《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37个森林植被样地中33种主要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植被样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呈现多元化特点:相同植被聚为一组、环境因子相似的植被聚为一组、植被相同环境因子不同归为不同组和生境特殊的植被自成一组。得出该区多数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与乔木郁闭度的相关性最大且与人为干扰程度密切相关,少数种类与草本层盖度和灌木盖度呈正相关。此外凋落物盖度、海拔、苔藓植物的生长基质也直接影响苔藓植物的分布。(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4年05期)
沐先运,何理,吴记贵,蒋万杰,张志翔[10](2014)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分布及物种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踏查、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并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2科382属72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89科378属716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78科298属569种和单子叶植物11科80属147种。含20种或20种以上的科有7个,包含的属、种数量均占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属、种总数的40%以上,优势科现象明显;含1种和含2~4种的属分别有235和128个,具有绝对优势。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8个,除世界广布科外,以泛热带分布型科和北温带分布型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15个,以北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热带性质属与温带性质属的数量比为0.20。该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2种,其中包含兰科(Orchidaceae)植物14属18种以及数量极少的丁香叶忍冬(Lonicera oblata K.S.Hao ex P.S.Hsu et H.J.Wang)和北京市特有植物北京水毛茛(Batrachium pekinense L.Liou);该保护区内还有7种具有入侵倾向的外来植物。此外,还有北京新记录植物3种,分别为柳叶野豌豆〔Vicia venosa(Willd.ex Link)Maxim.〕、北方红门兰(Orchis roborowskii Maxim.)和廻旋扁蕾〔Gentianopsis contorta(Royle) Ma〕。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并有一定的过渡性。(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标本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对松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松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79科225属310种,其中被子植物298种,占总种数的96.13%。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类、全草类、果实及种子类、叶及茎类最为常见。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唇形科和百合科等;优势属为蒿属、委陵菜属、蓼属和堇菜属等。有91种药用植物可作不同的民族药。提出了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赵娜,鲁绍伟,李少宁,吴记贵,范雅倩.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8
[2].肖瑶,刘春生,白贞芳.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亚太传统医药.2016
[3].沈洁滢,崔国发,刘润泽,曲宏,黄叁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
[4].东梅,陈浩,刘小川.桥上的大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大门设计[J].风景园林.2015
[5].袁嫄.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质量管理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
[6].孙宾.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林油松健康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7].沈洁滢.野生动物肇事防控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8].王婧,钟林生,陈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标识牌解说效果研究——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4
[9].田晔林,王文和,汪阗.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广西植物.2014
[10].沐先运,何理,吴记贵,蒋万杰,张志翔.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分布及物种组成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