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科技人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制度,变迁逻辑,发展走向
高校科技人才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卫,宣星宇,李海红,周愉凡[1](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制度:变迁逻辑与发展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制度是保障高素质军工科技人才培育和供给的规则机制或运作模式。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制度变迁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展现出育才目标渗透军民融合理念、育才过程蕴含终身教育取向、特色方式助力人才成长等内在逻辑。利益相关者行动与外部环境作用共同构成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未来应从塑造学科协同发展机制、强化校企深层互联机制、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等方面,持续完善和优化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教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岳品瑜,吴限[2](2019)在《金融科技人才补短板:高校培养与政策加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以下简称《金融科技规划》)发布的一年时间内,北京市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工银科技、北银科技等银行系金科子公司开张运营,5G智能网点加速落地。而随着参与主体不断丰富、行业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竞争也聚焦(本文来源于《北京商报》期刊2019-11-20)
曹威,王冲,高佰成[3](2019)在《吉林省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吉林省适时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目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为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带来机遇和挑战。吉林省要在新一轮老工业振兴中快速发展,必须拥有一大批科技人才,而高校则是科技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可以说,重视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研究的积极性,是吉林省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郝雪,高旭,徐玉梅,何旷怡[4](2019)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学报培养科技人才作用发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校学报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挥为切入点,针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学报发展中存在的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粗放式服务供给不精、装筐式栏目设计不够、封闭化沟通交流不多、纸面化成果转化不足等具体问题,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学报培养科技人才的具体对策,即为服务"双一流"建设做好层次规划、通过提升指导能力提供优质服务、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加强栏目建设、依托行业协会拓展交流活动、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成果转化,力求在科技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期刊2019-10-10)
邢欣欣[5](2019)在《地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障碍因素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科技人才决定着中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意义重大。以地方高校为视角,着重分析了影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障碍因素,对建立与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探索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霍丽霞,王阳,王万鹏[6](2019)在《地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政策分析——以北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是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积极力量,是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合理、高效率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是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基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握科技人才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并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构建地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协调机制,不断完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并健全其评价和激励机制,为高校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赵中洲[7](2019)在《高校科技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不仅仅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我国科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但是由于高校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使得不同类型的科技人才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科技人才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旨在完善高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校科技人才的成长。(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晓君,和敏,周会明,于龙凤[8](2019)在《新时期云南地方涉农高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路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正值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适应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农业科技人才。本文结合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近年来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从学科体系构建、校企政联合培养以及高原特色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王冲[9](2019)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高校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以吉林省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作为科技创新主导力量的高校科技人才,是实现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方法/过程】研究以吉林高校为例,针对影响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的宏观经济运行、产业结构、财政投入、劳动报酬和研究环境等五类影响因素,借助灰色关联分析算法对各影响因素与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的关联度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建立多元引才机制、注重本土人才培育、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和规范人才流动管理五个方面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实现对吉林高校科技人才流动失序问题的解决。(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姚明霞,宗仁[10](2019)在《德国科技人才战略对中国高校教育的几点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市场化程度低、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德国的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特色鲜明,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应用型大学培养了大量创新人才,在创新园区与高校紧密合作、市场化的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这给了中国高校教育工作一些启示:让高校和企业合作成为共同创新的主体,让"教授"与"经理"自由双向互动,让高校与科技园区深度融合,并构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应用型大学承担大学生本科教育。(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高校科技人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以下简称《金融科技规划》)发布的一年时间内,北京市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工银科技、北银科技等银行系金科子公司开张运营,5G智能网点加速落地。而随着参与主体不断丰富、行业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竞争也聚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科技人才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卫,宣星宇,李海红,周愉凡.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制度:变迁逻辑与发展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9
[2].岳品瑜,吴限.金融科技人才补短板:高校培养与政策加持[N].北京商报.2019
[3].曹威,王冲,高佰成.吉林省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4].郝雪,高旭,徐玉梅,何旷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学报培养科技人才作用发挥[C].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2019
[5].邢欣欣.地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障碍因素与对策研究[J].山西科技.2019
[6].霍丽霞,王阳,王万鹏.地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政策分析——以北京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
[7].赵中洲.高校科技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8].李晓君,和敏,周会明,于龙凤.新时期云南地方涉农高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路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
[9].王冲.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高校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以吉林省高校为例[J].情报科学.2019
[10].姚明霞,宗仁.德国科技人才战略对中国高校教育的几点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