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钉住汇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钉住制度,国际收支失衡,金融危机
钉住汇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1](2018)在《钉住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失衡与墨西哥金融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到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拉美国家,震惊了整个世界。比索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酿成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根源,国际收支失衡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本文将在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分析钉住制度、国际收支失衡与墨西哥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评论》期刊2018年09期)
王宇[2](2015)在《钉住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失衡与墨西哥金融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并很快波及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家,形成了震惊世界的拉美经济危机。比索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此次危机的根源,国际收支失衡是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本文将在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分析钉住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失衡与墨西哥危机之间的内(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5-01-26)
王宇[3](2013)在《是钉住汇率制度酿成了泰铢危机吗?——泰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钉住汇率制度可能成为一国金融危机的诱因。泰国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表明,泰铢危机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泰铢危机的根源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迫放弃钉住汇率制度,走向浮动汇率制度的。(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13年08期)
贾延平[4](2010)在《专业外来术语规范化的思考——由“钉住汇率”说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专业外来术语在媒体上不断增多。如何使文化交流做到既能保持原有的风格不变,又能使其内容更加本土化和通俗易懂,这是科学文化传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从译者和编者角度出发,再辅以必要的制度管理,是规范专业术语用法的根本途径。(本文来源于《出版发行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赵天荣,郝博渊[5](2009)在《钉住汇率下中国利率政策的困境:理论与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利率政策的行为表明,钉住汇率下的独立性是以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损失为代价。处于对内通货膨胀高涨与对外巨额顺差并存的经济状态下,以单一利率政策应对开放经济的内外平衡目标,显然力不从心。在中国经济日益开放的当今,宏观经济调控需要新的政策工具,或是对既有政策工具赋予新的运用方法。(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09年08期)
李艳丽[6](2009)在《货币政策的汇率目标比较:钉住汇率和汇率稳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汇率目标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形式:钉住汇率和汇率稳定。从理论和实践看,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有其优点也有缺陷。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文章认为,中国退出钉住汇率制度是正确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应该放弃汇率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而应该以更灵活的方式让汇率进入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体系。(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胡磊[7](2008)在《钉住汇率制度的“退出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频频暴发,这使得人们对钉住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退出战略”理论应运而生。所谓“退出战略”指的是一国退出原有的钉住汇率制度而采用其他更具弹性的汇率安排,具体内容包括退出的时机、方式和策略安排等。“退出战略”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相关的文献不断涌现,但大多局限于一些经验研究和案例介绍,一些有关“退出战略”的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对传统的货币危机模型进行变换,并不具备足够的针对性的解释力。可以说,当前的“退出战略”在理论方面存在较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针对构成“退出战略”理论的叁个基本问题—退出的时机、方式和策略安排,作者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回答。首先作者构建了一个成本-收益模型以考察退出钉住汇率制度的原因及最优时机;继而作者将“退出”分为两类同时结合上述模型分别进行利弊分析,并利用各国数据进行实证;最后作者对“退出战略”实施前后的策略安排进行了阐述,就此完成了对“退出战略”叁个基本问题的回答。这也构成了本文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本文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结合“退出战略”理论来分析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作者利用修正的LYS法对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的类别进行了界定,并在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退出”的根本原因;接下来,针对退出原有钉住汇率制度后的连续升值及国内通胀上扬等问题,作者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而造成的种种问题归纳为“人民币升值综合症”;在对“人民币升值综合症”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之后,作者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认为其中的“双退出战略”是解决“人民币升值综合症”的根本之道。最后,作者对“双退出战略”的配套措施进行了补充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基本观点主要有叁点:一、“退出战略”实施的最优时机一般存在于原有钉住汇率制度产生净损失的时刻,这比传统“退出战略”理论所认为的最优退出时机要晚;二、人民币采用“渐进式”的退出方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也造成了一些其他问题;叁、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资本项目也将逐步实现自由化,两者在速度上是互相适应的。(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4-15)
刘莉[8](2008)在《马来西亚钉住汇率制的可持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金融危机后,浮动汇率制成为东南亚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主流,而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却坚持咬住美元不放松,其原因何在,为何取得成功,林吉特钉住美元的可持续性又如何,备受世人观注。本文通过这些问题的详细分析指出,从近期看马来西亚仍应维持盯住美元为佳;从长远看,马来西亚应逐步转向灵活性更大的汇率制度。(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曾海晖[9](2007)在《钉住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理论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为基础,通过一定的假定条件将两者结合起来构造出均衡汇率模型,结果显示均衡汇率由两国投资收益率差和通货膨胀之差以及预期的远期汇率共同决定,进而结合政府的公开市场操作行为得出盯住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模型。最后结合该模型对中国的实践进行适当的分析并提出了当前我国适当的应对方法。(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情况》期刊2007年12期)
胡鸣[10](2007)在《从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国际经验看中国退出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布雷顿体系瓦解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度,到20世纪90年代,这些国家相继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由此,学术界将危机的原因归结于钉住汇率制度。因此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退出钉住的汇率制度成为国际金融研究的一大热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趋势更加明显,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流动的加强,汇率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2005年7月21日,我国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制度,迈出了退出钉住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的步伐,到目前为止近两年,退出进程如何?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保证平稳退出仍然是个课题。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国际退出经验寻求答案。一、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由前言和正文组成。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及其意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基本思想和逻辑结构。前言的写作有助于读者了解本文的写作方向和方法,同时也为本文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背景基础。正文包括五个部分,如下所述:第一章,本章的分析和研究旨在引出问题,从汇率制度选择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切入。本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介绍汇率制度分类以及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践。首先,本节选择了1999年IMF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实际分类法作为研究的基础,因为汇率制度有多种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其次,回顾了二战后,尤其90年代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趋势,发现退出钉住汇率制度,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从而引出将要讨论的问题。第二节,随着国际汇率制度实践的发展,国际学术界也对之展开了研究,本节就对退出战略理论做了综述。第二章,本章通过案例分析研究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国际经验,将国家按照面临的经济环境和退出原因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60-70年代处于经济崛起时期,本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退出固定钉住汇率制(包括主动和被动)的发达国家;另一类是90年代处于经济状况多变,面临货币危机,本币贬值的情况下,退出钉住汇率制(包括主动和被动)的新兴市场国家。因此本章由两节构成。第一节,通过对日本和德国案例(两国面临相似的经济环境,但退出结果截然相反,日本以失败告终,德国成功退出)的分析得出以下启示:一国在经历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汇率升值的外部压力与内部压力,其中内部升值压力更难以克服。面对货币升值的压力,汇率调整的最佳方式是缓慢而渐进地实现升值。在政策目标的取舍方面,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货币政策和浮动汇率往往是经济大国必需的政策组合。汇率走向浮动不是问题,资本管制逐渐开放也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应该更多地考虑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决不能让货币政策成为汇率政策的附庸。此外,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区域内的强国减少外部投机资本的冲击。第二节,通过对泰国失败案例和智力、波兰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各国经验如下:(1)退出时机的把握对退出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主动地退出要优于被动退出,主动退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退出过程中要注意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过早、过快的开放资本项目往往不利,应该在早期限制短期资本流动,然后慢慢放开;(4)退出过程中需要建立新的“名义锚”,通常是以“通货膨胀目标”作为稳定经济的“名义锚”;(5)退出过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运用得当;第叁章,本章介绍我国退出实践。由叁节构成。第一节,介绍退出背景,分析了退出的内在原因。第二节,回顾2005年7月21日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我国当前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本章是上一章的延续,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自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汇率制度是否发生变化,变化有多大?实证结果表明汇改后10个月内,虽然其它货币权重在不断增加,但美元仍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主要参考货币。我国退出钉住汇率还处在刚起始阶段,距第7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相差3个汇率制度过程(水平波幅钉住制、爬行钉住制、爬行波幅汇率制),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第五章,评价和建议部分。结合前几章的内容,首先,对此次退出战略予以充分的肯定,主要表现在退出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上。其次,对今后退出工作的不足提出完善意见,主要表现在配套措施方面。建议集中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建立能够反应市场均衡汇价的机制;确立新的货币政策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为“名义锚”;有步骤地逐步放开资本管制,在刚开始阶段限制短期资本流动,到成熟阶段再慢慢放开;建立汇率风险监控体系、深化银行体系改革和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方面。二、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主要贡献第一、在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实践研究中,大多文献只限制于发展中国家退出经验的研究上,本文将发达国家70年代退出固定汇率制的实践也纳入国际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实践当中,将国际退出钉住汇率制实践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经济体。原因有二:其一,严格意义上来说固定汇率制也是钉住汇率制的一种;其二,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与60-70年代发达国家退出固定汇率制度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相似——各项经济指标良好,正处于经济崛起中的大国,而不像90年代发展中国家中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指标不稳定甚至恶化,如泰国。第二、本文运用实证研究退出钉住汇率的效果,得出我国钉住汇率制的退出还处在初级阶段,距完全退出还有一定距离,今后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第叁、本文在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今后退出实践有借鉴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7-04-19)
钉住汇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并很快波及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家,形成了震惊世界的拉美经济危机。比索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此次危机的根源,国际收支失衡是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本文将在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分析钉住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失衡与墨西哥危机之间的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钉住汇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钉住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失衡与墨西哥金融危机[J].金融发展评论.2018
[2].王宇.钉住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失衡与墨西哥金融危机[N].第一财经日报.2015
[3].王宇.是钉住汇率制度酿成了泰铢危机吗?——泰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研究[J].南方金融.2013
[4].贾延平.专业外来术语规范化的思考——由“钉住汇率”说开去[J].出版发行研究.2010
[5].赵天荣,郝博渊.钉住汇率下中国利率政策的困境:理论与经验[J].经济问题.2009
[6].李艳丽.货币政策的汇率目标比较:钉住汇率和汇率稳定[J].生产力研究.2009
[7].胡磊.钉住汇率制度的“退出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
[8].刘莉.马来西亚钉住汇率制的可持续性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
[9].曾海晖.钉住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理论模型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7
[10].胡鸣.从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国际经验看中国退出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