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论文-孟范昆

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论文-孟范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强,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

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论文文献综述

孟范昆[1](2002)在《加强高校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 ,面对新的任务和新的教育对象 ,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科研的档次 ,才能牢牢占领高校政治思想这块阵地 ,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托 ,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白劲松,迟秀敏,曹际艳[2](2000)在《加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教育 努力提高青年政治理论素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形势下,当代青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提高,社会上掀起了一轮轮的考研热、考托热、MBA热,拥有高学历、高学位及各种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如会计师证、律师证、计算机等级证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一(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2000年04期)

苏志纬[3](1995)在《我校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的思路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两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校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四五套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学校。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在大、中专学校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两课)的具体规定,我校在普通班开设和准备开设的课程如下:(本文来源于《西航教育》期刊1995年S1期)

[4](1994)在《关于《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是高校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21日至24日,我校召开了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改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大“两课”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两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效育人功能,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校党委主持制订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具体方案今予发表.(本文来源于《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孙新萍[5](1992)在《略论马列主义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教育者方面而言,由党团系统的专职思想教育工作者,行政系统的各级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各门专业课教师等要素组成一个有着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系统的各个要素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既有党的方针政策的诠释,又有基本理论的灌输;既有正面直白的宣传,又有侧面间接的启发;既有人格力量的感化,又有科学真理的征服;形成异工同曲的合成效能。领导者的责任在于如何根据任务和条件的变化,配制这个系统的要素,合理地发挥各要素的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使系统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就需要对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基本作用有一个清醒的分析认识。普遍认为;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其承担者无疑是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这种共识的形成,既有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有来自理论上的思考。笔者仅就此问题陈述自己的一孔之见,期望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期刊1992年02期)

陈其云[6](1991)在《高校政治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笔谈 掌握大学生心理,提高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战略意义的是,坚持“灌输”和批判,抢先占领思想阵地。前提是积极宣传,树立马列光辉形象;管教管导,教书育人,转变学生立场、态度;严格要求,大胆管理,保持“灌输”秩序。关键是适当采取诸如价值欣赏法、触热法、树靶法等进行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来源于《广西师院学报》期刊1991年04期)

稔秋[7](1990)在《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是一门教学课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学术界近年来对政治学的对象、地位和发展前景,政治学同社会科学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联系,把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和教学课程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有些哲学、科学共产主义等学科的大型学术讨论会也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而今随着苏联社会改革的深入,关于政治学教学问题非常迫切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促使苏联学者更加积极地参与这项工作中来。现在《莫斯科大学学报·哲学类》1989年第5期发表了4篇不同体例的政治学教学大纲:一、《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和教学课程》、二、《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是一门教学课程》、叁、《马列主义政治科学的一般原理》、四、《政治学简明教程》。现将第二篇分两部分介绍如下:一、该篇说明部分的主要论点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根本改革,提出了许多重要和重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其中也包括与高校,与整个国民教育体制改革相关的一些问题。现在越来越明显的是必须改变社会—政治方面的教学课程体系。据此提出这篇政治学教学大纲,它的目的是从马列主义立场出发,系统阐述马列主义的政治生活和与其相应的观念和理论。这里不同的是,本大纲不涉及科学社会主义考察的全人类和各形态之间更广泛范围的政治问题领域。这样重新配置问题和使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列主义范围内的地位发生变化是很自然的。科学社会主义考察人类过去,观在和未来政治生活这么广泛的问题,客观上势必明显缩小了作为政治科学的马列主义整个学说的政治视野及其研究、说明和创造科学规律的可能性。这种状况降低了马列主义的地位,使理论结构及其理论内在的和跨学科的相互联系变形。把政治学确定为知识和教学课程的独立理论领域,对马列主义说来恢复了逻辑的和历史的正确性,给马列主义这个丰富的多成分理论结构(哲学、政治经济学、一般政治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自然发展和完善开阔了广阔天地。本大纲依据的原则是,人们政治生活的多方面性及其在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中的反映。根据一般科学原理,也就是根据所有社会过程都有着自己历史和制度上的、活动的、个人的、社会—地理以及理论的运行和表现的形式和规律,把这些方面,或者政治和政治学的度在大纲中划分为教程的各个篇。居特殊地位的是大纲的第八篇:《当代世界的政治现实》。在这篇中,把政治的社会—地理方面同理论和历史方面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政治生活及其在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中、在资本主义世界和"第叁世界"国家中的理论反映。论述政治学问题的逻辑,如果从传统规定的它在科学知识,主要在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体系中的对象和地位开始论述,那是最佳的。必须强调马列主义政治理论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以及当代政治学所依据的一般科学的认识方法。论述次序依据的思想是,从政治学巾历史的和社会一具体的东西上升到理论的、抽象一逻辑的东西。这样使人们容易了解政治的当代设制和活动(政治活动)表现,以及在个人意识中的反映。一般说明政治生活的社会一地理存在的特征,有助于转入最终考察和综合考察政治学的基础问题。本大纲的主要优点是,以说明政治现实来统一论述政治理论的准则和原则,也就是使现实和规范的东西、应有的东西不相互对立和相互矛盾。大纲论述材料的形式和次序,不仅能够实现从政治的历史体现进到逻辑体现,而且按照辩证的认识螺旋而运动,每次都在更具体更深化的理论层次上返回到政治学的基础概念和问题上。二、高校政治学教学大纲草案(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期刊1990年04期)

邹言公[8](1989)在《贯彻十叁届四中全会精神 改进和加强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湖北大学政治系召开改进和加强马列主义政治 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3日下午,湖北大学政治系为改进和加强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召开了专题研讨会,校党委常委、校长徐章煌教授和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省教委高教处刘承华处长和《中国教育报》、湖北电台参加了会议。会上,政治系主任王文卿教授和各教研室负责人,分别就改进和加强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阐述了看法,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办法,进行了热烈讨论。首先,大家认为,在马克思主义诞生140多(本文来源于《学校思想教育》期刊1989年05期)

胡勋明[9](1986)在《论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在教育中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新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政治素质,这个政治素质的提高必然历史地落在师范院校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上。本文就当前成人师范教育中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地位以及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及其重要性谈了一点肤浅看法,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来源于《黄石教师进修学院学报》期刊1986年02期)

詹建志[10](1986)在《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是一个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便走上了讲台。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拨乱反正”,对于建党、建国几十年来的若干问题,给予了全面总结和重新评价;嗣后,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新旧体制改革,这一切都给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仅就当前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谈点自己的肤浅看法。(本文来源于《九江师专学报》期刊1986年04期)

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形势下,当代青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提高,社会上掀起了一轮轮的考研热、考托热、MBA热,拥有高学历、高学位及各种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如会计师证、律师证、计算机等级证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1].孟范昆.加强高校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白劲松,迟秀敏,曹际艳.加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努力提高青年政治理论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

[3].苏志纬.我校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的思路及实践[J].西航教育.1995

[4]..关于《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的总体方案[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

[5].孙新萍.略论马列主义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J].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92

[6].陈其云.高校政治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笔谈掌握大学生心理,提高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J].广西师院学报.1991

[7].稔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是一门教学课程[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0

[8].邹言公.贯彻十叁届四中全会精神改进和加强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湖北大学政治系召开改进和加强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J].学校思想教育.1989

[9].胡勋明.论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在教育中的地位[J].黄石教师进修学院学报.1986

[10].詹建志.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J].九江师专学报.1986

标签:;  ;  ;  ;  

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论文-孟范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