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破碎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细WC粉体,微观应变,应力-应变关系,气流粉碎
破碎应变论文文献综述
孙亚丽,刘清才,黄新,张发兴,杨剑[1](2019)在《气流粉碎对超细WC粉体微观应变行为及团粒破碎行为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Williamson-Hall和单轴压缩法研究经气流粉碎和球磨处理后的超细WC粉体的微观应变及其应力-应变关系,并研究WC粉体中团粒破碎行为。以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WC粉体为原料制备WC-10%Co硬质合金,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球磨处理得到WC粉体,经气流粉碎处理得到的WC粉体的微观应变显着降低;由于粉体中团粒的消除和晶格应变的减小,采用气流粉碎的WC粉体制备的硬质合金具备更加优良的综合性能,其抗弯强度达到4260 MPa。(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10期)
陈火东,魏厚振,孟庆山,王志兵,冯铮[2](2018)在《颗粒破碎对钙质砂的应力-应变及强度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作用下颗粒发生破碎是引起砂土力学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钙质砂这种易破碎的材料更是如此。为进一步弄清颗粒破碎对钙质砂的应力-应变强度影响,本文对钙质砂进行叁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并筛分得到叁轴试验前后钙质砂颗分曲线。通过引入Hardin定义的颗粒相对破碎率Br,分析了相对密度、围压与颗粒破碎的关系及颗粒破碎对钙质砂应力-应变和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围压的增大颗粒破碎增量逐渐减小,直到破碎达到一个上限值,此时围压和相对密度对颗粒破碎影响很小;颗粒间的滑动标志着应力达到极限状态,而颗粒破碎会阻碍应力达到极限状态,在本实验中,低围压时颗粒破碎少,颗粒相对运动形式为滑移,使应力-应变曲线为软化型,高围压下颗粒破碎严重,颗粒破碎在剪切过程中始终发生,使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硬化型;颗粒破碎使体变从剪胀逐渐发展到剪缩,且破碎越严重剪缩越严重;在低围压下钙质砂强度主要由剪胀和咬合提供,高围压下颗粒破碎严重,剪胀消失,咬合减小,使峰值摩擦角减小,抗剪强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英华,张林,赵宇,程晋明,赵新才[3](2016)在《超高应变率拉伸破碎铝的粒子尺寸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在超高应变率下发生的动态拉伸破碎是冲击波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受诊断技术限制,粒子尺寸直接测量的数据非常有限。基于脉冲激光同轴全息技术,建立了一套材料超高应变率破坏状态和破碎粒子诊断的高精度联合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成功开展了107~108/s超高应变率范围内铝的动态破碎粒子在位测量,获得了粒子尺寸分布数据。(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6年08期)
张向东,张哲诚,杨博维,郝矛矛,杨夫泽[4](2016)在《基于量化GSI系统的破碎岩体应变软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软破碎岩体的复杂力学特性给深部开采工程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深入研究破碎岩体峰后力学行为,对于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量化GSI围岩评级系统及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了考虑围压影响的破碎岩体峰后应变软化力学模型。通过工程应用实例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计算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关系可知,理想弹塑性模型和应变软化模型所得计算结果差异较大,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进行支护设计,可能导致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偏低,甚至失稳。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提出的深部破碎岩体应变软化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破碎岩体的非线性破坏行为,可为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结构设计等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2期)
杜强[5](2015)在《裂隙岩体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在软弱破碎巷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煤矿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地应力随之增大,工程地质条件更加恶劣,岩体软化现象愈发明显,内部的节理裂隙逐渐发育,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变形模量及各种力学参数随之降低,岩体变得软弱而破碎,加大了巷道围岩支护的难度。为有效维护软弱破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有必要深入研究软弱破碎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为支护提供合理化建议。根据软弱破碎巷道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首先从裂隙着手,通过对裂隙的野外观测,观察控制裂隙力学性质的主要参数。鉴于巷道围岩中裂隙的存在,认为裂隙岩体是蕴含损伤的连续体,并随裂隙的发育出现扩展,产生附加损伤。考虑到深部岩体峰后强度软化、裂隙大量发育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得到了裂隙岩体应变软化损伤本构方程。基于FLACm,在VC++的开发环境中,开发出裂隙岩体应变软化损伤本构模型。分别采用应变软化模型和裂隙岩体应变软化损伤模型对深埋圆形巷道进行数值模拟,将两种模型计算下的围岩变形、塑性区分布和安全系数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接着对裂隙的倾角,裂隙的长度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塑性区和位移量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存在一个最不利倾角,在该倾角下,巷道围岩最不安全。伴随裂隙长度的增大,巷道围岩的塑性区和变形量都明显增大。以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矿为背景,将裂隙岩体应变软化损伤本构模型应用到受上覆工作面影响下的-590大巷围岩稳定性的分析中。对多种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各种支护方式下围岩巷道的位移、应力及塑性区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锚喷+锚索+锚注的支护方式可以有效得控制巷道变形破坏,能较好得维护好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结合数值模拟的分析研究,将上述支护方案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现场的观测数据表明,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观测的变形量和模拟结果大体一致,证明建立的裂隙岩体应变软化损伤本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深部软弱破碎岩体的力学特性,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合理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王敏,彭刚,胡海蛟,熊鹏飞[6](2014)在《不同应变速率及侧压力下混凝土破碎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边长为300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叁种应变速率(10-5、10-4、10-3/s)和叁种侧压力(0、0.06fc、0.18fc)下的双轴压缩试验,采用标准筛对试验完成后的混凝土碎块进行筛分、称量,并定义某粒径范围的碎块质量与混凝土总质量的比值为混凝土在该粒径范围的破碎率φk,进而分析了不同应变速率、侧压力对混凝土破碎率的影响,获得了混凝土破碎率的变化规律,为分析混凝土破碎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楚锡华,沈顺,余村,姜清辉[7](2012)在《考虑破碎影响的颗粒材料亚塑性模型及应变局部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2ndP-K应力率的亚塑性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个能够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孔隙比-平均压力临界状态方程,形成了一个能够模拟颗粒破碎影响的颗粒材料亚塑性模型,数值算例考查了颗粒破碎对应变局部化模式及位移-承载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议模型具有模拟破碎对颗粒材料应变局部影响的良好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姚仰平,黄冠,王乃东,刘汉龙[8](2011)在《堆石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其叁维破碎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压缩、剪胀和强度叁方面分析颗粒破碎对堆石料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基于堆石料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引入新的硬化参数H,并推导出相应的屈服函数表达式,进而提出一个能够考虑堆石料颗粒破碎影响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利用基于空间滑动面准则(SMP准则)的变换应力方法将模型进行叁维化,并参照某堆石料大叁轴试验结果对叁维破碎本构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最后,利用叁维破碎本构模型对不同应力状态下堆石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模拟。(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1年09期)
孔德志,张丙印,孙逊[9](2009)在《人工模拟堆石料颗粒破碎应变的叁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应力作用下堆石料的颗粒破碎严重,其对堆石体变形的影响不可忽视。采用水泥净浆浇筑不同粒径和不同强度椭球颗粒的方法,探讨了一种人工模拟堆石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系列的叁轴试验研究了不同破碎率情况下模拟堆石料应力变形和破碎体应变的特性。结果表明,试验中相对破碎率同颗粒强度和围压力的相对大小直接相关。颗粒破碎对堆石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堆石体的破碎体应变均为正值,且随轴向应变的增加而增大,两者近似呈双曲线关系。破碎体应变和破碎率之间存在近似的幂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孔德志[10](2008)在《堆石料的颗粒破碎应变及其数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堆石料在高应力作用下会发生较严重的颗粒破碎现象,并会对其变形和强度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针对颗粒破碎的试验研究工作主要采用天然堆石料进行,存在颗粒破碎不易控制和颗粒破碎率不能准确确定等问题,难以进行定量的研究工作。为了深入研究颗粒破碎机理及其对堆石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本文采用水泥椭球人工模拟堆石料进行了系列的常规叁轴试验研究,探讨了颗粒破碎的特性和破碎变形的机理。本文取得的主要新成果有:1.人工模拟堆石料制备方法研究。采用水泥净浆浇筑不同强度的椭球颗粒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的人工模拟堆石料。与已有的同类人工材料相比,本文制备的水泥椭球模拟堆石料更加接近天然堆石料的力学性质,且具有初始形状规则和颗粒强度可控的优点。2.人工模拟堆石料颗粒破碎叁轴试验研究。采用五种不同颗粒强度的水泥椭球模拟堆石料,针对颗粒破碎特性进行了系列的常规叁轴试验,包括完整叁轴试验、过程叁轴试验、等向固结试验和往复加卸载试验等。利用人工模拟料颗粒可数的优点,对试验后颗粒破碎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筛分。3.颗粒破碎特性研究。根据水泥椭球模拟堆石料叁轴试验成果,对颗粒破碎的方式、破碎后的粒径分布、破碎率变化过程以及破碎功等颗粒破碎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颗粒破碎最优状态线的概念。4.颗粒破碎对堆石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机理研究。分析了颗粒破碎对堆石料损伤和压密硬化的双重作用机理,建立了可反映颗粒破碎作用机理的强度计算公式。根据不同颗粒强度模拟堆石料试验结果,定量地分离出了破碎体应变。发现破碎体应变颗粒破碎率之间存在唯一性关系,并可用幂函数进行拟合。5.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基于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通过引入本文有关颗粒破碎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可考虑颗粒破碎特性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对堆石料发生颗粒破碎后的力学特性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8-10-01)
破碎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压力作用下颗粒发生破碎是引起砂土力学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钙质砂这种易破碎的材料更是如此。为进一步弄清颗粒破碎对钙质砂的应力-应变强度影响,本文对钙质砂进行叁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并筛分得到叁轴试验前后钙质砂颗分曲线。通过引入Hardin定义的颗粒相对破碎率Br,分析了相对密度、围压与颗粒破碎的关系及颗粒破碎对钙质砂应力-应变和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围压的增大颗粒破碎增量逐渐减小,直到破碎达到一个上限值,此时围压和相对密度对颗粒破碎影响很小;颗粒间的滑动标志着应力达到极限状态,而颗粒破碎会阻碍应力达到极限状态,在本实验中,低围压时颗粒破碎少,颗粒相对运动形式为滑移,使应力-应变曲线为软化型,高围压下颗粒破碎严重,颗粒破碎在剪切过程中始终发生,使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硬化型;颗粒破碎使体变从剪胀逐渐发展到剪缩,且破碎越严重剪缩越严重;在低围压下钙质砂强度主要由剪胀和咬合提供,高围压下颗粒破碎严重,剪胀消失,咬合减小,使峰值摩擦角减小,抗剪强度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碎应变论文参考文献
[1].孙亚丽,刘清才,黄新,张发兴,杨剑.气流粉碎对超细WC粉体微观应变行为及团粒破碎行为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2].陈火东,魏厚振,孟庆山,王志兵,冯铮.颗粒破碎对钙质砂的应力-应变及强度影响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8
[3].李英华,张林,赵宇,程晋明,赵新才.超高应变率拉伸破碎铝的粒子尺寸测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
[4].张向东,张哲诚,杨博维,郝矛矛,杨夫泽.基于量化GSI系统的破碎岩体应变软化行为研究[J].岩土力学.2016
[5].杜强.裂隙岩体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及其在软弱破碎巷道中的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5
[6].王敏,彭刚,胡海蛟,熊鹏飞.不同应变速率及侧压力下混凝土破碎率的变化规律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4
[7].楚锡华,沈顺,余村,姜清辉.考虑破碎影响的颗粒材料亚塑性模型及应变局部化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12
[8].姚仰平,黄冠,王乃东,刘汉龙.堆石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其叁维破碎本构模型[J].工业建筑.2011
[9].孔德志,张丙印,孙逊.人工模拟堆石料颗粒破碎应变的叁轴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
[10].孔德志.堆石料的颗粒破碎应变及其数学模拟[D].清华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