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礼泉县东关初中曹双爱
苏霍姆林斯基在《让学生进行独立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起主导作用”。这是普遍已形成的共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点做起。
一、立足课堂,迅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个新知识产生一种学习兴趣,他就会自主地探入到学习中来,这就是教学成功的开始。我们在教学中,立足课堂,深入挖掘数学教材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对象,使学生深入其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学生实验步骤:
(1)在一张纸上画一任意多边形;(2)按虚线剪下多边形;
(3)把n个外角拼成一个角;(4)观察这个角的大小,得出猜想。
活动时学生手脑并用,得到了动作思维的训练。教师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和概括抽象,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情景的直接创设者。好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获得素质的发展。教师要把关爱、激情、微笑、信任、宽容带进课堂,以乐观向上,充满激情的导语和现代教育手段等,创造与学习有关的愉悦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
二、立足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手段,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激励性评价,永葆学生高亢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对于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置疑等,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励。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产生更强烈、更积极的求知欲望。
当学生把课堂看成实现自己求知欲望的平台,那么,他们就会斗志昂扬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三、立足课堂,充分激起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合作交流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学,我让学生每5人为一小组,各组由组长协调,积极准备小长方形纸片、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有面积单位的透明胶片、直尺、三角板等,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究。最后,让优胜组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其余小组可以补充。正是这种合作交流、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情感,增强了自主探究的意识。
四、立足课堂,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吕淑湘先生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这就是说,明确学习探究知识的方法十分重要。只有掌握了解科学的学习探究的方法,自主探究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实现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参与下,通过自读、自思、自讨、自练、自问等活动独立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潜移默化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