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节突交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路手术,手法复位,颈椎脱位,关节突交锁
关节突交锁论文文献综述
付能高,张志明[1](2019)在《前路手术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方法 17例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经颅骨牵引未能复位,采用前路手术切除损伤椎间盘减压,持续牵引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行前路融合内固定。结果 17例均在术中辅以手法复位成功。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50~110 ml,未输血。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术后1~2周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改善。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3个月。随访X线片提示椎体间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良好,植骨均在3~6个月内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经前路手术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梁卫东,任周梁,盛军,徐韬,盛伟斌[2](2019)在《下颈椎骨折并单侧关节突交锁的前路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技术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下颈椎骨折并单侧关节突交锁行手术治疗的30例临床资料,手术采取一期前路减压、颅骨牵引手法/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式,分析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骨折脱位复位、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5±7.3)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骨折脱位均复位良好、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例,B级2例,C级7例,D级12例,E级8例;术后神经功能A级1例无改善,其余21例均1~2级提高。结论一期前路减压、颅骨牵引手法/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式,是安全可靠的治疗下颈椎骨折并单侧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浦飞飞,冯晶,黄觅,刘伟,杨林[3](2019)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伴关节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采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的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68岁,平均42.2岁。先行后路手术切除部分关节突解除关节交锁,后方螺钉复位固定;然后翻身行颈前路手术,根据压迫范围采用椎体次全切除或仅行椎间盘切椎间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评估患者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40 min;出血量135-500 ml,平均320 ml。切口均I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术后发生声带麻痹。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3-9个月(平均6个月)植骨获牢固融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断裂。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脊髓功能末次随访较术前平均提高1级。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可同时实现解锁复位、椎管减压以及牢固的颈椎前后柱重建,是治疗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刘军,李伟伟,弓立群,范亚一,段大鹏[4](2019)在《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9例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8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改善情况,采用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检查评价椎体复位、关节突解锁及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7(21. 6±8. 6)个月。前路术式的手术时间为90~110(98. 1±6. 9) min,术中出血量为90~120(109. 7±14. 7) ml;前-后联合入路术式的手术时间为180~240 (212. 4±16. 7) min,术中出血量为380~580(443. 3±70. 4) ml。VAS评分: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P <0. 01),末次随访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下降(P <0. 01)。颈椎曲度: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且末次随访无明显丢失(P> 0. 05)。末次随访时,患者脊髓神经功能ASIA评分均较术前显着改善;椎体滑脱及关节突交锁均得到满意复位。除1例脑脊液漏、5例吞咽不适及1例C5神经根麻痹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交锁的临床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宋国涛[5](2019)在《两种手术方式在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中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无脊髓损伤)患者行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科就诊的6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无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而研究组34例患者选择前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无脊髓损伤)患者行前入路手术,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王龙强,黄相鹏,付松,邵诗泽,侯海涛[6](2019)在《颅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并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颅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并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采用颅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并手术治疗的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23例一次复位成功,1周内行前路手术。9例牵引重量>15 kg、牵引时间>24 h后仍未成功复位,再行颅骨牵引及手法复位,5例复位成功者行单纯前路手术;4例仍未复位,行后路切开复位, 1例未行内固定,3例内固定后再行前路手术。结果 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脱位椎体均复位良好,融合间隙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A级10例均无改善;B级9例中4例无改善,3例改善至C级,2例改善至D级;C级8例中3例无改善,4例改善至D级,1例改善至E级;D级4例中1例无改善,3例改善至E级。结论颅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后再行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成功率高,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汶,杨函,王松,王清,康建平[7](2018)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月—2017年3月采用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的2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体水平移位、Cobb角、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9±4.7)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无大血管、气管、食管、硬脊膜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术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3例,咽喉部疼痛8例,肺部感染1例,低钠血症2例,经相关对症处理后皆痊愈。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完全矫正。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和(或)神经损伤加重。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B级6例,转为C级4例、D级2例;C级13例,转为D级10例、E级3例;D级8例,均转为E级;均较术前提高1~2级(P<0.05)。所有患者术后7 d、12个月颈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7 d、12个月两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14.6±2.3)分]较术前[(6.8±2.6)分]明显改善,术后改善率为(79.6±18.8)%(P<0.05)。随访期间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及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8年09期)
刘宁,杨波,贺西京,杨艳,龙芳[8](2018)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4-12诊治的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45例关节突交锁能复位者单纯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例行后路切开关节突复位侧块螺钉内固定术,18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 5例因严重肺部感染在术后1个月内死亡(ASIA分级均为A级),其余63例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2例术中牵拉喉返神经,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植骨块均于术后6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术后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3例,B级14例,C级33例,D级12例,E级1例。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应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以最小的创伤获得颈椎彻底有效减压、颈椎稳定性良好重建。(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刘军,李伟伟,祁洁,弓立群,范亚一[9](2018)在《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7例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2.2±10.8)岁。其中19例患者闭合复位后采取了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余28例经闭合复位失败后采取了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47个月,平均(21.6±8.6)个月。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时间为(97.8±7.1)min,出血量为(127.5±15.8)mL;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时间为(127.2±8.6)min,出血量为(412.5±19.5)mL。所有患者的关节交锁在术后均得到满意复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的ASIA分级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植骨融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5.8±1.6)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移位。结论对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而言,若可以闭合复位,实施单纯前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减压与稳定效果,若闭合复位失败采取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不仅有利于关节突交锁复位且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也十分满意。(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蔡自强[10](2017)在《脊柱关节突交锁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叁维重建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脊柱关节突交锁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叁维重建图片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关节突交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的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图像进行叁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对图像的特点进行总结,评估两种图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D重建图像可清晰的体现出84例患者的突交锁情况,并且能够通过不同角度旋转和不同面显示出关节突交锁的空间形态,通过图像能够明显的观察到椎体滑脱和旋转程度。结论:通过CT多平面重建和叁维重建图像可清晰、直观的观察到关节突交锁的轴位,脊柱关节突交锁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叁维重建能够有效的补充CT轴位扫描,为诊断提供可参考资料,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是临床上价值较高的图像信息。(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7年15期)
关节突交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技术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下颈椎骨折并单侧关节突交锁行手术治疗的30例临床资料,手术采取一期前路减压、颅骨牵引手法/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式,分析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骨折脱位复位、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5±7.3)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骨折脱位均复位良好、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例,B级2例,C级7例,D级12例,E级8例;术后神经功能A级1例无改善,其余21例均1~2级提高。结论一期前路减压、颅骨牵引手法/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式,是安全可靠的治疗下颈椎骨折并单侧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节突交锁论文参考文献
[1].付能高,张志明.前路手术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J].临床骨科杂志.2019
[2].梁卫东,任周梁,盛军,徐韬,盛伟斌.下颈椎骨折并单侧关节突交锁的前路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
[3].浦飞飞,冯晶,黄觅,刘伟,杨林.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刘军,李伟伟,弓立群,范亚一,段大鹏.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J].临床骨科杂志.2019
[5].宋国涛.两种手术方式在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中的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6].王龙强,黄相鹏,付松,邵诗泽,侯海涛.颅骨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并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7].李汶,杨函,王松,王清,康建平.一期后路复位单侧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单侧关节突交锁[J].华西医学.2018
[8].刘宁,杨波,贺西京,杨艳,龙芳.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
[9].刘军,李伟伟,祁洁,弓立群,范亚一.下颈椎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J].实用骨科杂志.2018
[10].蔡自强.脊柱关节突交锁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叁维重建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