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华鲮论文-蒋国民,邓时铭,邹利,程小飞,李传武

湘华鲮论文-蒋国民,邓时铭,邹利,程小飞,李传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湘华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湘华鲮,急性细菌性肠炎,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药敏实验

湘华鲮论文文献综述

蒋国民,邓时铭,邹利,程小飞,李传武[1](2019)在《湘华鲮一种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病原分离及组织病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人工养殖的湘华鲮出现大量由急性肠炎引起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取病鱼腹水和肠道粘液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获得菌株XHL-03。经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人工感染的湘华鲮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初步确定其为该病致病菌株。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聚类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株XHL-03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其对诺氟沙星、头孢曲松、新霉素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病理切片显示,感染病原的湘华鲮肝胰脏细胞出现坏死,有急性胰腺炎和肠炎综合症状。本研究为湘华鲮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炎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丁德明[2](2014)在《湘华鲮》一文中研究指出湘华鲮(见第24页图5)为大型鱼类,最大个体达5公斤,身青灰色,湖南特有的一种大型野生经济鱼类,湘、资、沅、澧四水中上游均有分布。湘华鲮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经济鱼类之一。然而,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水域污染,加上过度捕捞,野生湘华鲮数量锐减,湘江、澧水中已绝迹多年,沅江、资江仅有少量分布,近几年渔获物中已难见大型个体。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近几年通过人工驯(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期刊2014年10期)

何志刚,李传武,刘明求,梁志强,余长生[3](2014)在《不同饵料对湘华鲮鱼种生长的影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Nichols)]俗称"青鱼",隶属于鲤形目、鲃亚科、华鲮属,是湖南省特有的珍稀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1980年以前,在湘江、资水、沅水、澧水中上游均有分布,尤以沅水的中上游产量较高。由于湘华鲮的繁殖率低,加之近年来过度捕捞,(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4年04期)

梁志强,李传武,刘明求,卞伟,余长生[4](2011)在《湘华鲮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活体解剖、测量、HE染色等方法,对10尾体长(28.98±2.69)cm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Nichols)]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其消化系统特征,并探讨其食性及消化、吸收机理。结果表明,湘华鲮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肝胰脏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管和肠3部分,无胃;肠道极长,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比肠长21.42±3.51,肠盘旋次数42±5。(2)湘华鲮属于碎屑食性鱼类,其取食方式为刮食。(3)从前肠往后,黏膜皱褶由网状转变为Z形褶,且逐渐变稀疏,至中肠的中后段难于分辨。(4)食道和肠道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4层组成。前肠、中肠、后肠叁者相互之间的黏膜下层厚度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纵肌层的厚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在皱褶数量、黏膜皱褶高度、环肌层厚度、浆膜层厚度等方面,前肠、中肠、后肠叁者相互之间大部分组织形态指标差异显着。(5)从前咽顶壁开始,经过肠道,至肛门处,湘华鲮消化道各处黏膜中均有黏液细胞的分布,且黏液细胞呈不均匀分布。(6)食管及整个肠道均具有消化吸收功能。湘华鲮消化道利用其罕见的长肠、丰富的黏膜褶皱及黏液细胞来完成对硅藻等低能量食物的充分消化吸收,以与其碎屑食性相适应。(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卞伟,李传武,梁志强,刘明求,余长生[5](2011)在《湘华鲮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资源动态,统计了1961-2005年沅水流域湘华鲮分布水域和年产量数据,2006-2010年实地调查了湘华鲮历史分布区域(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流域及洞庭湖)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湖南境内沅水流域湘华鲮产量在1961-1980年保持较高水平,年均产量在160t以上,此后的产量急剧减少;2006-2010年,年均产量仅0.85t。近5年均在资水新邵段发现了湘华鲮,而在湘江、澧水流域和洞庭湖均未发现,目前湘华鲮主要分布于湖南怀化的沅水干流和资水新邵段中。近5年在湖南境内沅水流域仅发现5个小型的自然产卵场。湘华鲮体重(W)与体长(L)关系为:W=0.0439L2.9026(R2=0.9788);年龄组成为1~6龄,以2龄最多,占总数的27.50%;繁殖群体以3龄鱼为主,占总数的57.75%。雌雄比为0.76∶1,性成熟系数(15.72±2.26)%,相对怀卵量(273±28)粒/g,属1年1次产卵类型。湘华鲮栖息在底质为砂石地带、透明度(175±34)cm、溶解氧(8.84±0.55)mg/L、pH值(7.6±0.3)的流水中,已属濒危物种,其致危因素主要为水利电力拦河建坝与违禁捕鱼。(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刘明求,李传武,卞伟,梁志强,余长生[6](2010)在《8种常用药物对湘华鲮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温静水的条件下,用聚维酮碘、灭虫灵、克暴灵、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虫菌双杀、杀虫威、益醛、强氯精共8种常用药物对湘华鲮鱼种(全长7.0-10.0cm,体重10.0-20.0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76mg·L-1、0.25mg·L-1、0.26mg·L-1、0.37mg·L-1、0.11mg·L-1、0.05mg·L-1、0.22mg·L-1、0.72mg·L-1;杀虫威、虫菌双杀、灭虫灵、克暴灵、益醛五种药物对湘华鲮的安全浓度较常用浓度低,特别是杀虫威对其作用特别敏感,为其禁用药物,其余四种药物用时应特别小心;聚维酮碘、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及强氯精对湘华鲮的安全浓度接近常用浓度,是其疾病防治较为理想的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0-10-28)

梁志强,李传武,卞伟,刘明求,余长生[7](2010)在《湘华鲮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与消化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活体解剖、测量、HE染色、生物化学等方法,对30尾湘华鲮消化系统的形态学、组织学与消化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华鲮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管和肠叁个部分,消化腺为肝胰脏,胰脏弥散性分布在肝脏组织中。口下位,无胃,鳃耙数45±3/49±4,咽齿式有5种,常见的为5·4·2/2…4·5,比肠长21.42±3.51,肠盘旋次数42±5。食道和肠道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四层组成。从肠前部至直肠,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由118±12个/mm2到零星分布,肌肉层的厚度逐渐减少,由106.6±21μm到9.8±13μm。肠褶皱的数量也逐渐减少,由51±11个/mm2到9±3个/mm2。在整个消化道中,除吻部没有观察到分泌细胞,其余各段均有分泌细胞的分布。从肠球至肠后段,内分泌细胞分布呈递减趋势,由116±24个/mm2至34±9个/mm2。消化系统不同部位不同酶的活性均不同,蛋白酶活性大小为:肠球>中肠>后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大小:肝胰脏>后肠>中肠>肠球。脂肪酶活性大小:后肠>肠球>中肠>肝胰脏。湘华鲮消化酶特点与其消化道结构相适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0-10-28)

卞伟,李传武,梁志强,刘明求,余长生[8](2010)在《湘华鲮引种驯养及繁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2009年,从湖南怀化和邵阳等地共收集野生湘华鲮(Sinilabeo tungting)17批次、共252尾,采用池塘、水泥池流水和江河网箱3种不同方式中进行驯养,成活率分别为26.92%、78.75%和77.50%;电捕、刺网和电击+鹭鸶3种不同捕捞方法收集湘华鲮的驯养成活率分别为93.85%、37.33%和42.55%。将18批次共37尾雌性湘华鲮亲本(其中2批次、5尾为人工驯养亲本)进行人工催产,有19尾产卵,催产率为51.35%,其中人工驯养亲本催产5尾,4尾产卵,催产率为80%。催产共计获卵35.6万粒,受精率为51%~88%,孵化出苗17.68万尾。采用4种催产药物的多种组合进行湘华鲮催产试验,结果表明,LRH-A25μg/kg+HCG1000IU/kg+PG1.5个/kg、LRH-A25μg/kg+HCG1000IU/kg和LRH-A26μg/kg+HCG800IU/kg+DOM3μg/kg3种药物组合的催产效果较好。采用3种不同培育模式进行苗种培育试验,水泥池流水、江河网箱和池塘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25.80%、68.40%和21.70%;池塘培育鱼苗特定生长率最高(4.84%)。(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梁志强,李传武,欧燎原,余长生,陈湘艺[9](2009)在《湘华鲮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湘华鲮,俗名"青鱼",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Nichols),隶属鱼巴亚科(Barbinae),华鲮属(Sinilabeo),是湖南省特有的一种中型野生经济鱼类,湘、资、沅、澧四水中上游均有分布,尤以沅水的中上游产量较高[1]。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有关湘华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湘华鲮的分类、形态、生物学和(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郑陶生,肖调义,吴宝林,许宝红[10](2009)在《湘华鲮、墨鲮、华鲮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40个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引物,对湘华鲮、墨鲮和华鲮3个群体共25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共检测出81个多态性位点。试验结果表明,3种鲮群体内的遗传分化程度不高,湘华鲮、墨鲮和华鲮群体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8777、0.8828、0.9091;湘华鲮与华鲮的亲缘关系最近,其遗传距离为0.3637,湘华鲮与墨鲮的亲缘关系次之,遗传距离为0.5576,墨鲮与华鲮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距离为0.6030。(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湘华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湘华鲮(见第24页图5)为大型鱼类,最大个体达5公斤,身青灰色,湖南特有的一种大型野生经济鱼类,湘、资、沅、澧四水中上游均有分布。湘华鲮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经济鱼类之一。然而,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水域污染,加上过度捕捞,野生湘华鲮数量锐减,湘江、澧水中已绝迹多年,沅江、资江仅有少量分布,近几年渔获物中已难见大型个体。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近几年通过人工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湘华鲮论文参考文献

[1].蒋国民,邓时铭,邹利,程小飞,李传武.湘华鲮一种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病原分离及组织病理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2].丁德明.湘华鲮[J].湖南农业.2014

[3].何志刚,李传武,刘明求,梁志强,余长生.不同饵料对湘华鲮鱼种生长的影响试验[J].科学养鱼.2014

[4].梁志强,李传武,刘明求,卞伟,余长生.湘华鲮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11

[5].卞伟,李传武,梁志强,刘明求,余长生.湘华鲮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动态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1

[6].刘明求,李传武,卞伟,梁志强,余长生.8种常用药物对湘华鲮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C].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2010

[7].梁志强,李传武,卞伟,刘明求,余长生.湘华鲮消化系统形态学、组织学与消化酶研究[C].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下册).2010

[8].卞伟,李传武,梁志强,刘明求,余长生.湘华鲮引种驯养及繁育技术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

[9].梁志强,李传武,欧燎原,余长生,陈湘艺.湘华鲮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营养学报.2009

[10].郑陶生,肖调义,吴宝林,许宝红.湘华鲮、墨鲮、华鲮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水产科学.2009

标签:;  ;  ;  ;  ;  

湘华鲮论文-蒋国民,邓时铭,邹利,程小飞,李传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