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行为论文-陈勇,周桂峰,刘静,黄峰

成形行为论文-陈勇,周桂峰,刘静,黄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形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薄板坯连铸连轧(CSP),热成形,氢致延迟开裂,氢渗透

成形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陈勇,周桂峰,刘静,黄峰[1](2019)在《析出相对热成形钢氢致延迟开裂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恒载荷和慢速率拉伸(SSRT)方法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和传统冷轧两种不同工艺生产的1500 MPa级热成形钢的氢致延迟开裂(HIDC)行为,采用氢渗透方法测量了两种钢的扩散动力学参数,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两种钢的断口形貌和析出相形貌。结果表明:CSP工艺生产的热成形钢具有较高的门槛应力值和较低的氢脆敏感性;CSP钢具有较低的氢扩散系数和较高的氢陷阱密度;在0.5 mA/cm~2充氢条件下两种钢的断裂机制均表现为沿晶+准解理混合特征;CSP钢中的析出相更为细小和弥散。从两种热成形钢的生产工艺流程出发,分析和讨论了CSP钢中析出相细小弥散的的产生原因以及对氢扩散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对延迟开裂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丹,林海,罗新元[2](2019)在《伞齿轮铸辗复合成形中的热变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20CrMnTi钢伞齿轮进行了变形温度为850~1150℃、应变速率为0. 01~5 s~(-1)的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20CrMnTi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建立了20CrMnTi钢动态再结晶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20CrMnTi钢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曲线都大体呈"S"型,即初始阶段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速度较快,而在到达某一临界值时增加速度变小;较高的变形温度和较小的应变速率更加有利于20CrMnTi钢发生动态再结晶。通过动态再结晶模型可以确定20CrMnTi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条件,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使20CrMnTi钢在变形区域发生充分再结晶,实现细化晶粒、均匀组织和提高成形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王健,孙力,熊自柳,罗扬,董伊康[3](2019)在《DP980钢板辊弯成形矩形管过程中的开裂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显微组织和微观形貌观察,分析了DP980钢板辊弯成形矩形管过程中的开裂行为。结果表明:DP980钢矩形管在成形过程中,其弯角部位近内表面处的塑性明显低于近外表面处的;弯角处裂纹起裂于内表面,由内表面向外表面沿马氏体堆簇部位扩展;裂纹始端呈穿晶扩展,始端断口呈现解理断裂特征,裂纹末端断口及人工断口呈现准解理断裂与韧性断裂混合特征。(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丁述宇,马国政,陈书赢,何鹏飞,王译文[4](2019)在《热喷涂成形过程热量累积行为与温度控制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喷涂技术作为零部件表面强化的重要技术,在提升零部件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热喷涂成形过程中焰流温度高、能量密度集中易使涂层/基体体系累积大量热量,进而导致涂层出现热裂纹甚至开裂、剥落等现象,降低涂层的服役可靠性和缩短涂层的工作寿命。针对热量累积造成涂层质量下降的问题,目前研究焦点为探究热喷涂成形过程热量累积行为并对涂层/基体体系进行温度场监控,以掌握体系温度场动态变化过程。根据体系热量累积规律,调节喷涂工艺参数并加载冷媒介质来实现涂层成形过程的温度控制是提升涂层成形质量的重要方法,为涂层成形过程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解决涂层/基体热量累积的难题。近年来研究人员综合应用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方法探究热喷涂成形过程中涂层/基体体系热量累积行为,研究其温度演变规律。基于数值模拟高效率、形象直观的特点,研究静态喷枪在不同喷涂距离、不同基体物性参数等条件下基体表面与截面温度场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动态喷枪不同加热运动轨迹对体系热量累积的影响,以及考虑涂层动态逐层搭接堆垛过程体系的温度变化。本文还归纳了多种测温设备在基体/涂层体系温度测量中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还有学者分析了喷枪移动速度与运动轨迹对体系热量累积的影响,并力图通过控制喷涂工艺使体系温度处于合适范围。在综合对比压缩空气冷却、水冷却与干冰喷射冷却等不同冷媒介质对体系温度控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干冰冷却具有洁净与散热的双重作用,可大幅度提升涂层的综合性能。本文归纳了热喷涂成形过程热量累积行为与温度控制的研究现状,其中热量累积行为研究主要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进行,而温度控制主要是基于喷涂工艺优化与采用合适的冷媒介质冷却展开,分析了目前理论研究与实验测试中的不足。总体上,数值模拟在预测喷涂成形过程中涂层/基体体系的温度场演变规律,特别是针对喷涂件形状不规则或喷枪运动轨迹复杂的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1期)

李勇[5](2019)在《GH3536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行为及高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H3536合金是一种典型的固溶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以及抗氧化性能,主要用于制作航空发动机燃烧室部件和其他在高温环境下服役的零部件。出于轻量化要求,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对零部件结构的复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给传统制造工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金属3D打印技术,在难加工、结构复杂高温合金零部件的加工成形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SLM成形过程中,粉末层局部区域经历快速升温/降温过程,存在较高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容易产生孔隙和微裂纹等缺陷,制约了材料的成形效果和服役性能。同时SLM成形过程中凝固冷却速率极快,区别于传统工艺零部件,SLM成形件晶粒更为细小均匀,残余应力更高。因此有必要对SLM成形件内部孔隙、微裂纹缺陷控制以及组织性能进行研究。为研究GH3536合金SLM成形过程、优化成形工艺、减少成形件内部孔隙和微裂纹缺陷、评估SLM成形GH3536合金服役性能,本课题基于体能量密度研究不同工艺的成形效果,并选择致密度、孔隙和微裂纹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分析薄壁管状成形件显微组织、微裂纹和维氏硬度分布;测试成形件常温力学性能以及高温力学性能,分析高温蠕变行为,并与热轧GH3536合金棒材相应性能进行对比;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成形过程温度场、熔池形貌尺寸以及凝固组织。主要结论为:SLM成形件内部孔隙随体能量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并消失,微裂纹随体能量密度的增加出现并逐渐增加,微裂纹沿晶扩展,整体扩展方向垂直于扫描线方向和平行于成形方向,并同时跨越相邻扫描线和多个沉积层;SLM成形件显微组织形貌呈现为熔池组成的鱼鳞状形貌,熔池内部存在跨越多个沉积层的柱状晶,晶粒间距约为0.6~1.5μm;SLM成形件硬度和强度高于棒材,塑形低于后者;SLM成形件的蠕变抗力高于棒材,其蠕变裂纹沿熔合线及柱状晶晶界形成并扩展,断口可见明显扫描线痕迹,SLM成形件和棒材具有相近的蠕变应力指数6.4~7.4;ANSYS模拟熔池形貌尺寸、凝固组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期刊2019-06-10)

刘征[6](2019)在《电子束熔丝成形TC4合金的组织和拉伸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束快速成形(EBRM)是以电子束为热源、金属丝材为送给原料的3D打印技术,该技术具有成形速度快、可加工尺寸大、复杂构件近净成形无需磨具等优点,近些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EBRM制备的TC4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背向散射衍射、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实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沉积态、热等静压(HIP)和退火后合金的显微组织,织构和室温力学性能。通过原位/准原位拉伸等实验手段,研究了TC4合金在单向加载条件下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结合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引起EBRM制备TC4合金力学各向异性和变形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为EBRM制备TC4合金的力学性能一致性控制提供基础及依据。EBRM制备的TC4合金存在近似平行于Z方向的原始β柱状晶粒,且柱状晶具有<100>β//Z方向的丝织构。柱状晶宽度尺寸随着沉积高度的增加在初始阶段迅速增加,后续晶粒的宽度尺寸增加变缓。柱状晶内为细小的α板条组织,由于合金在不同沉积高度上所经历的热循环次数不同,α板条沿着Z方向呈现出梯度的变化。合金具有典型的转变α相织构。随着合金沉积高度的增加,合金织构类型不变,但织构强度有所增加。α板条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空间取向分布,计算表明,α板条的生长方向在X-Z面上的迹线与X方向的夹角主要分布在~50°和~130°附近的范围内。HIP和两相区退火处理并未明显地改变合金的柱状晶形貌和织构类型,但晶内的α板条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织构强度有所增加。沉积态合金的变形以柱面滑移为主,伴随部分基面滑移和少量的锥面滑移。多数滑移线为沿着α板条方向,并呈现出平直的形貌,大部分滑移线不易穿过α板条。经HIP后,合金是以柱面和基面滑移为主,伴随少量的锥面滑移。滑移线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各α板条内,并呈现出大量的交滑移和多系滑移。大多数滑移线也被限制在α板条内。对于两相区退火的合金,滑移线优先沿着初生α板条形成。合金的断裂行为受α板条的晶体取向和空间取向的影响,其中α板条的空间取向起到更为主要的作用。当α板条具有较大柱面滑移Schmid因子,同时α板条的宽面与拉伸最大切应力的方向一致时,裂纹容易在此处形核并沿着α板条发生扩展,原始β晶界可以有效地阻碍裂纹的扩展。由于沉积态合金中熔合不良缺陷的取向和分布特征,使得Z方向拉伸试样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明显降低,而缺陷对其它取向试样的力学性能影响相对较小。对于沉积态合金,随着沉积高度的增加,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塑性有所升高。经过HIP后,合金中的孔隙缺陷被消除。随着沉积高度的增加,合金的强度略有下降。退火温度对合金力学性能影响显着,在两相区退火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细化的α板条使得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增加,当退火温度位于β单相区时,合金的塑性有所下降。对于HIP和两相区退火的合金,在X/Y-Z面上合金存在室温拉伸的各向异性,试样X/Y-Z-22.5/45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塑性;而Z方向的试样具有最好的塑性和最低的强度。在X-Y面上合金表现出近似地室温拉伸各向同性。α板条的晶体取向和空间取向是引起合金拉伸性能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当应力方向平行于X-Y面或与X-Y面呈45°夹角时,EBRM成形的TC4合金存在明显的变形不均匀性。计算结果表明,当应力平行于X-Y面时,应力加载轴在X-Z面投影的方向与<100>β的最小夹角θ靠近0°时,该原始β晶粒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而当夹角θ靠近45°时,原始β晶粒的屈服强度较高,变形能力较差。对于当应力与X-Y面呈45°夹角的试样,原始β晶粒的变形能力与在X-Y面上的试样相反,即当夹角θ靠近45°时,原始β晶粒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而当夹角θ靠近0°时,原始β晶粒的变形能力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16)

李涛涛[7](2019)在《铜银/金复合键合丝镀层形成机制及冷拔成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键合丝和铜键合丝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封装行业,而金价的攀升和半导体封装体量的激增,促进了铜键合丝内源式的显着进步,但抗氧化性差的缺点限制了其在封装行业的应用范围,研究制备抗氧化铜基复合键合丝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银、金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且与铜具有相同的变形滑移机制。银、金表面改性铜基复合键合丝,兼具铜的价格优势和银、金优异的氧化性,在半导体封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选择粗铜棒作为基材电镀银或者金层,采用冷拔和退火的方式制备铜银和铜金复合键合丝。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铜基银/金电镀过程和冷拔成形过程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研究其对制备铜银和铜金复合键合丝的影响。并探索了使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来表征电镀银、金层晶粒外形择优取向的可行性,得到如下结论:采用透射电镜对铜银界面(烟酸电镀银)进行显微分析:中间层纳米级银晶粒是由化学镀银和电化学镀银竞争反应形成;由电化学镀银反应主导形成的柱状银颗粒垂直于铜基表面生长。引入MarchDollase函数对铜板银镀层进行分析:随着电镀时间的延长和电流密度的增加,晶粒<111>外形择优取向程度增加、应变能增加;银镀层厚度与电流密度、电镀时间呈现正相关性。基于铜棒轴向强<100>择优取向和<111>锥状外形择优取向、<111>柱状颗粒(垂直于铜棒表面),探索其在超大塑性冷拔成形过程中的协调行为:银镀层大晶粒尺寸和小应变能有利于铜银复合键合丝铜基银镀层协调变形。铜银复合键合丝表面无裂纹,力学性能满足工业要求。与纯铜键合丝相比,铜银复合键合丝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性能。采用透射电镜对铜金界面(亚硫酸电镀金)进行显微分析:由化学镀金和电镀金互相竞争形成纳米金晶粒的中间层;由电化学镀金反应主导形成的纳米级片状晶粒(<111>晶粒外形择优取向)随机生长。并从金离子配位结构和表面能的角度,研究<111>晶粒片状外形择优取向的形成机制。应变能低,纳米级金镀层(<111>片状晶粒外形择优取向、随机生长)在与铜棒轴向强<100>择优取向协调变形过程中起到增益的作用,探索其冷拔成形演变行为和机制:金硬度较小,晶粒尺寸小,在铜金复合键合丝冷拔成形过程中在外表面形成平行于冷拔方向的线状凹痕。经过工艺退火,由连续冷拔制备的铜金复合键合丝表面线状凹痕基本消失,表面无裂纹,力学性能满足工业要求。与纯铜键合丝相比,铜金复合键合丝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性能。为了表征铜基银、金晶粒的结构信息,探索基于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评价晶粒外形择优取向及程度的表征方法。晶粒外形择优取向定义如下:如果晶粒具有特定的外形,并与微观坐标系存在确定的取向关系,称为存在晶粒外形择优取向;如果组成材料的晶粒均为球状,则称为无晶粒外形择优取向。透射电镜结合衍射是直观地分析晶粒外形择优取向的有效方法。X射线衍射是统计晶粒结构信息的分析手段,引入March-Dollase函数基于函数全谱拟合(WPPF),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推导,得到晶粒外形择优取向程度η的物理意义,有效弥补透射二维图片叁维重构过程中引入伪像的瑕疵。(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林利,李宝顺,朱国明,康永林,刘仁东[8](2019)在《38MnB5热成形钢高温变形行为及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38MnB5热成形钢的高温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分别在650~950℃温度区间内,以0. 01、0. 1、1和10 s-1的应变速率对其进行等温单向拉伸测试,并得到相应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38MnB5热成形钢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速率逐渐增加时,热变形时发生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效果并不显着,而当温度逐渐升高时,二者作用逐渐加强.考虑了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的综合复杂影响,建立38MnB5热成形钢高温下的本构方程.此本构方程通过对流变应力、应变、应变速率等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相关的材料参数多项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通过本构方程所获得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庆友[9](2019)在《喷射成形2195铝锂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低周疲劳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代铝锂合金作为一种新型铝合金,由于其低密度、高强度、高刚度等优良特性,被逐渐用来替代飞行器上传统使用的2xxx系和7xxx系铝合金,有利于实现飞行器结构部件的轻量化,提高飞行器的运载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关于铝锂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尤其是抗疲劳性能方面的研究依然不够充分,直接影响了铝锂合金微观组织与宏观性能关系的建立,以及合金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评估。因此,有必要开展铝锂合金微观组织演变与低周疲劳行为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喷射成形2195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揭示了合金在热挤压及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分析了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并预测了低周疲劳寿命,并阐明了合金循环变形机理和疲劳断裂模式。本研究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研究了合金微观组织(包括晶粒形貌、第二相颗粒和晶体学织构)在热挤压及后续热处理(包括固溶和时效处理)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喷射态合金晶粒呈等轴状,没有明显织构。对于挤压态、固溶态和时效态合金,随着挤压板中心向边部扩展,晶粒由条带状向等轴状转变,固溶处理会使晶粒尺寸增加,而时效处理对晶粒影响较小。挤压板中心织构类型为近轧制型织构,边部织构发生了旋转,热处理对挤压板织构无明显影响。Li与Cu元素对合金强化起着关键作用,合金内Al-Cu相会在热处理过程中回溶和重新析出,含Fe颗粒一直稳定存在。(2)对热处理后合金的挤压和垂直挤压方向试样进行了控制应变的低周疲劳试验,获得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滞回环,导出了循环应力响应曲线,拟合得到了循环应力-应变关系,利用不同疲劳寿命模型对该合金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分析。随总应变幅增加,合金起始周次和半寿命周次的滞回环面积逐渐增加。材料在低应变幅下以循环稳定行为为主,高应变幅下以循环硬化行为为主。任一应变幅条件下,挤压方向合金有着更高的循环应力幅,但与垂直方向合金的断裂寿命相似。发现基于全应变能密度模型对该合金低周疲劳寿命有较好的预测效果。(3)对合金疲劳断口进行观察,对比了不同取向试样在不同应变幅条件下的断口形貌,探讨了合金在加载过程中的疲劳裂纹萌生扩展及最终断裂行为。发现低应变幅断口有着典型的疲劳特征,而高应变幅断口呈现出类似准静态拉伸断口的特征。对合金疲劳断口附近的变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对比了不同应变幅条件下微观组织的演变情况。发现高应变幅条件下合金的变形程度和位错密度明显高于低应变幅合金。材料的循环硬化行为,与疲劳加载过程中移动位错与(亚)晶界、第二相颗粒和演变位错结构(位错环与位错缠结等)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4-20)

温明月[10](2019)在《高速列车用7N01铝合金流变行为分析及牵引梁型材挤压成形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挑战,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成为众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运输行业,加快提升车体轻量化水平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之一。7N01铝合金作为一种典型的Al-Zn-Mg系高强硬质铝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承重结构中,是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的关键材料。但该合金流动性差,挤压工艺和型材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因此,为制定合理的挤压参数,保证良好的型材质量,需要对材料的高温流变行为和热加工性能进行全面深刻的掌握和分析。此外,在空心类铝合金型材的实际生产中主要存在两种挤压工艺,分别为分流组合模挤压和穿针挤压。相比于分流组合模挤压,穿针挤压不存在分流和焊合过程,避免了型材焊合不良缺陷的产生,有助于提高产品成品率,主要应用于无缝空心铝型材的生产。本文以高速列车用7N01铝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7N01铝合金的本构模型、热加工图以及牵引梁型材挤压成形工艺开展了系统研究。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求解材料本构模型参数的新思路,基于摩擦和温度双重修正后的真实应力-应变数据,分别以测量和模拟得到的压缩试样形状误差值最小和不同位移时刻载荷差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两步逆向分析方法先后获得了7N01铝合金热压缩实验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应变补偿型Arrhenius本构模型中的材料参数。(2)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理论研究了不同压缩条件下应变对功率耗散效率和失稳参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7N01铝合金的热加工图,确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范围。并对7N01铝合金热压缩微观组织进行了观测和分析,构建了相应的动态再结晶模型。研究表明,强烈的动态回复和少量的连续动态再结晶是该合金变形过程中的主要软化机理,且温度的升高、应变速率的减小和应变的增大均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3)利用HyperXtrude有限元软件,对7N01铝合金牵引梁型材分流组合模挤压和穿针挤压过程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分析了以上两种挤压工艺的生产特点,并开展相关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及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另外,对穿针挤压型材横截面上不同位置处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型材角部和边部区域对应的晶粒形貌及织构分布具有不同特征,但力学性能的差异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4-20)

成形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20CrMnTi钢伞齿轮进行了变形温度为850~1150℃、应变速率为0. 01~5 s~(-1)的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20CrMnTi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建立了20CrMnTi钢动态再结晶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20CrMnTi钢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曲线都大体呈"S"型,即初始阶段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速度较快,而在到达某一临界值时增加速度变小;较高的变形温度和较小的应变速率更加有利于20CrMnTi钢发生动态再结晶。通过动态再结晶模型可以确定20CrMnTi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条件,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使20CrMnTi钢在变形区域发生充分再结晶,实现细化晶粒、均匀组织和提高成形性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形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陈勇,周桂峰,刘静,黄峰.析出相对热成形钢氢致延迟开裂行为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2].张丹,林海,罗新元.伞齿轮铸辗复合成形中的热变形行为[J].锻压技术.2019

[3].王健,孙力,熊自柳,罗扬,董伊康.DP980钢板辊弯成形矩形管过程中的开裂行为[J].机械工程材料.2019

[4].丁述宇,马国政,陈书赢,何鹏飞,王译文.热喷涂成形过程热量累积行为与温度控制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9

[5].李勇.GH3536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行为及高温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9

[6].刘征.电子束熔丝成形TC4合金的组织和拉伸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李涛涛.铜银/金复合键合丝镀层形成机制及冷拔成形行为[D].太原理工大学.2019

[8].林利,李宝顺,朱国明,康永林,刘仁东.38MnB5热成形钢高温变形行为及本构方程[J].工程科学学报.2019

[9].张庆友.喷射成形2195铝锂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低周疲劳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0].温明月.高速列车用7N01铝合金流变行为分析及牵引梁型材挤压成形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19

标签:;  ;  ;  ;  

成形行为论文-陈勇,周桂峰,刘静,黄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