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优化设计论文-李博,孙即红,郑韫哲

太阳能优化设计论文-李博,孙即红,郑韫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能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设计点DNI,数值模拟,SAM

太阳能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孙即红,郑韫哲[1](2019)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设计点DNI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点法向直接辐射(direct normal irradiance, DNI)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优化设计的重要参数。本研究采用由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开发的数值模拟软件(system advisor model, SAM)对我国哈密地区典型配置的50 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进行数值模拟,考察设计点DNI为700 W/m~2~950 W/m~2时,各设计点DNI对应的最低成本电价的太阳倍数、镜场规模、储热时长、吸热器功率、发电量和利用小时数等,分析不同设计点DNI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设计时,开展设计点DNI优化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本研究中,最低成本电价区间和最高年发电量的设计点DNI区间为750 W/m~2~850 W/m~2。(本文来源于《电力勘测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2](2019)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太阳能贮热水箱有效容积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所涉及的各项组成设备或子系统的设计安装会受到目标空间的限制。针对给定的安装场地和空间,提出了一种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太阳能贮热水箱有效容积的优化设计方法和算法,以期能对文中述及的算法进一步标准化,为太阳能贮热水箱有效容积设计的软件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9年09期)

黄祥[3](2019)在《一种全新的太阳能边框双孔模降压提速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而铝型材太阳能边框需求量将大步提升,但太阳能边框料长期暴露在外,对焊缝质量及表面质量要求非常高,而铝型材企业为了降低挤压成本,必须严抓成品率和挤压效率。本文从模具设计结构出发,列举了2种设计方案,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已经实现批量生产。(本文来源于《福建冶金》期刊2019年05期)

谢畅,吕光华[4](2019)在《太阳能板倾角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越南春寿光伏项目地区的地理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对光伏板最佳倾角产生影响的因素。以春寿光伏项目为模型,提出了最佳倾角的计算方式,有助于提高项目的发电效率,为光伏项目设计中太阳能组件安装角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由世俊,夏军宝,李雯青萍,张欢,高鑫磊[5](2019)在《基于ORC的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偏远地区小型建筑群的用能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即采用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热量,供给ORC系统发电,并采用其余热进行供暖的系统。对该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某部队哨所为例,采用正交优化设计的方法,以费用年值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蓄热水箱容积、蒸发器换热面积、冷凝器换热面积、蓄电池组容量及发电机组启动压差为设计变量,建立了系统优化模型,确定了最优组合的折合发电电价为2.3元/(kW·h),能免费供暖。进行了全年逐时运行工况模拟,结果显示,哨所94.56%的用电负荷由该系统承担,5.44%的用电负荷由辅助能源系统柴油发电机承担,100%的供暖负荷由该系统承担。从经济性、环保性及可靠性3个方面评估了该系统能源供给方式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09期)

杜涵,何理霞,赵娣[6](2019)在《并联式太阳能空气能仿真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联式太阳能空气能复合系统仿真系统的搭建运行中,集热器面积是根据全年采暖季中最大瞬时负荷选取的,还有部分数据是根据经验值设定,为了进一步优化集热器面积和集热器侧的控制策略,降低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本文将运用TRNSYS中的TRNOPT优化模块,得出系统在运行十五年的综合费用最低的集热器面积和集热器侧的控制策略。研究成果对于山东省农村地区清洁供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区域供热》期刊2019年04期)

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7](2019)在《浅析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在供热采暖系统中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各项组成设备或子系统的设计安装均会受到目标空间的限制。针对给定的安装场地和空间,提出了一种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阵列优化设计的方法和算法,以期通过进一步标准化文中所述算法,为太阳能集热器阵列设计的软件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9年08期)

孙宇,王沛[8](2019)在《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槽式太阳能集热管径向截面的二维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与环形空腔自然对流换热经典实验相同的参数进行在"真空完好"工况下,模拟不同半径比对于集热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真空完好"情况下,半径比越小集热效率越高;对于环形腔,由于其间几乎只存在辐射换热,因此温度分布都较为均匀不存在局部的特殊性;对于不同半径比,辐射热损的整体趋势线随着半径比的增大而上升;2.43、1.5和1.286叁种半径比下的集热管内管的温度分布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9年07期)

方倩[9](2019)在《太阳能建筑相变储能墙体适宜性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采用被动式手段因地制宜地建造太阳能采暖建筑,可以降低建筑的采暖能耗。然而,受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和间断性特点的影响,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室内空气温度波动较为明显,室内温度往往无法满足人体热舒适的要求。通过围护结构进行热量储存,能够使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热性能得到提升。为此,本文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与相变储能墙体相结合,通过相变材料的蓄热特性解决太阳能的间歇供应与建筑采暖负荷在时间和需求量方面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既有太阳能建筑进行实地调研与测试,针对乡村太阳能建筑室内温度波动幅度大、热环境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将相变储能墙体与太阳能建筑结合应用的研究构思。基于相变传热特性分析,建立相变储能墙体模型并进行热工评价。进而建立相变储能被动式太阳能乡村采暖建筑传热理论模型,从室内热舒适度角度出发,考虑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导热系数、潜热值、建筑模型参数及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对相变储能被动式太阳能乡村采暖建筑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热渗透原理进行相变材料层厚度的设计,并对优化设计后的房间进行热舒适评价。本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拉萨地区某民居进行热环境现状的测试发现,该地区太阳辐射强度较高,对室内热环境的贡献较大,但当前仍然存在室内空气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提出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与相变储能墙体结合应用的构想。并指出,对于结合相变储能墙体的太阳能建筑,其室内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应从客观环境及人体热舒适需求的角度综合考虑,最终确定相变储能墙体应用效果评价指标为室内空气温度波动及“日室内温度不舒适度时数”。(2)基于被动式太阳能乡村采暖建筑的特点,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模型,并基于此模型,采用傅氏级数表达方法对建筑在内外双侧热扰耦合下的内表面温度进行了相应的表达。从室内侧波动热扰变化可以看出,设置相变材料层于墙体内侧,可使相变材料更好地发挥对室内空气温度波动的平抑作用。(3)通过对相变材料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优化发现,当相变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材料性能的发挥。导热系数在材料放热阶段对室温影响不大,在吸热阶段对室温影响较为显着。在拉萨地区气候条件下,为使所选相变材料在墙体中的使用达到较好的效果,建议建筑长宽比为1.4:1。(4)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朝向墙体的热渗透深度:南墙热渗透深度为39mm,东墙的热渗透深度为35mm,北墙与西墙的热渗透深度为34mm。优化前的室内温度波动范围为10.9℃~26.5℃,优化后的室内温度波动范围为14.5℃~24.3℃,通过优化使室内温度波动明显受到抑制,且日室内温度不舒适度减小了63.0%。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对相变材料在围护结构中的应用与优化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王建星[10](2019)在《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发电系统全工况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化石燃料的过量消耗及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增加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其中能够提供高效太阳能利用和进行大规模电力生产的聚焦式太阳能发电(CSP)技术,目前的发展速度超过任何其它类型的可再生能源,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和未来全球清洁能源供应的重要技术。然而相对于常规化石燃料发电,CSP当前仍然面临能量利用效率低,电力生产不稳定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于是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SAPG)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技术,通过将太阳能热量集成进入常规燃煤机组,生产电力同时节省燃料消耗,综合了燃煤发电稳定、高效性和太阳能的环保性,体现了常规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电效应,是一种先进的电力生产方式。本课题正是基于此背景,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开展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研究工作。本文建立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模型,对各子系统能量转换特性,集热系统设计优化、集成系统通用集成优化方法,系统全工况设计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定日镜场、集热器和热动力系统能量转换过程,分别建立详细的各部分子系统效率模型,揭示系统优化过程中,各部分子系统的能量转换特性,对设计参数的不同需求,设计优化的一致性与对立性。继而建立完整的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模型。在镜场优化部分中,提出用于定日镜场计算和优化的多个新方法,进行地形坡度影响评估、间距优化、基座高度优化,镜场布置合理性评估,并开发用于定日镜场优化的专用遗传算法工具箱,最终优化获得合理的定日镜场布置。其次,针对SAPG系统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出一种通用系统集成优化方法,可以模拟回热系统所有可能的集成方案及热量分配比例,并求解任意工况下的最优集成模式。然后,以国内某60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例,搭建一次再热超临界SAPG系统;以国内某66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例,搭建二次再热超超临界SAPG系统。并使用提出的优化方法,分别求解16种典型工况下的系统最优集成模式。优化结果揭示了系统集成的一般规律,即在较高的镜场功率工况下,热量将总是优先集成进入最高压力的加热器;同时优化结果揭示了系统集成的特例,即在较低的镜场功率,且较高的汽轮机功率工况下,热量将以一定比例分配给最高压力的前两级加热器,而非全部集成进入最高压力的加热器。最后基于完整的塔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模型和通用系统集成优化方法,进行系统的全工况设计优化。构建SAPG系统的集热系统初始投资模型和太阳能净发电量模型,作为SAPG系统优化的两个目标函数,并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SAPG系统进行优化。在德令哈典型日内,考虑到气象数据和汽轮机负荷的同时变动,优化获得集热系统设计参数的帕累托最优解集,以及对应解集典型日所有工况下的最优集成模式。优化结果为SAPG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太阳能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所涉及的各项组成设备或子系统的设计安装会受到目标空间的限制。针对给定的安装场地和空间,提出了一种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太阳能贮热水箱有效容积的优化设计方法和算法,以期能对文中述及的算法进一步标准化,为太阳能贮热水箱有效容积设计的软件化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能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孙即红,郑韫哲.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设计点DNI优化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9

[2].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太阳能贮热水箱有效容积的优化设计[J].太阳能.2019

[3].黄祥.一种全新的太阳能边框双孔模降压提速的优化设计[J].福建冶金.2019

[4].谢畅,吕光华.太阳能板倾角设计优化[J].中国高新科技.2019

[5].由世俊,夏军宝,李雯青萍,张欢,高鑫磊.基于ORC的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优化设计[J].暖通空调.2019

[6].杜涵,何理霞,赵娣.并联式太阳能空气能仿真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分析[J].区域供热.2019

[7].袁俊,万力,王亚刚,杜玉娥,艾雄杰.浅析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在供热采暖系统中的优化设计[J].太阳能.2019

[8].孙宇,王沛.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的优化设计[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

[9].方倩.太阳能建筑相变储能墙体适宜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王建星.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发电系统全工况设计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标签:;  ;  ;  ;  

太阳能优化设计论文-李博,孙即红,郑韫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