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理论论文-张敏

诺德理论论文-张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诺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家自主性,结构范式,能动范式,斯考切波

诺德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19)在《国家自主性理论范式比较研究——以斯考切波与诺德林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结构理论与个体行动理论乃社会科学研究的两大进路,二者分别形成了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结构范式与能动范式。前者以结构主义、整体主义和宏观主义为主要特征,后者则以个体主义、行动主义和微观主义为内在机理。这一范式差异突出体现在了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构建之中。斯考切波与诺德林格分别运用结构范式与能动范式,在国家概念、国家目标和国家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国家自主性观点。在结构性视角下,斯考切波强调结构自主性的国家概念、组织自为形成的国家目标以及国家能力与制度能力的内在一致;在能动性视角下,诺德林格强调官员自主性的国家概念、官员偏好形成的国家目标以及国家能力与官员策略的等量代换。当然,两位学者并没有陷入决定论的泥沼,而是在批评与反思中认识到结构性因素与能动性因素的互动互构与相互补充。(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成双[2](2019)在《论阿诺德·柏林特的读者阅读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起,阿诺德·柏林特一直就致力于哲学和美学研究,并且在环境美学等方面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随着其审美场域与介入美学理论的发展,柏林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就读者阅读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的缘起,以及柏林特阅读理论的研究价值和研究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当前学术界对柏林特读者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细致剖析和全面概括;对该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必要的阐明。论文第一章对阿诺德·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深入挖掘。从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生成背景入手,对其读者阅读理论做出分析。柏林特的读者阅读理论建构在其审美介入思想前提之下,其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以及梅洛-庞蒂现象学的影响,本章将对柏林特美学及其读者阅读理论的生成背景进行梳理,其阅读理论的产生对杜威“审美经验”以及梅洛-庞蒂的“境域”概念都有所借鉴和引申。论文第二章对阿诺德·柏林特阅读理论的核心观点做出基本梳理。本章旨在进一步推进对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整体认识,主要包括如下叁个方面:其一,柏林特认为文学文本具有开放性,文学文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有待读者介入的结构,并因此特别青睐当代文学作品;其二,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之间有着重要的“身体”联系,主客体之间不仅在“精神”层面而且在“身体”层面处于一种持续的互动之中,因此,他在阅读方式上倡导一种体验式的阅读;柏林特强调文学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在阅读中存在“跨现实主义”的文学状态。论文第叁章详细阐释了阿诺德·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独特之处。柏林特的读者阅读理论深受其审美介入思想的影响,他的阅读理论带有系统上的有机性,超越了以“意义阐释”为中心的解读模式,且在思维方式上带有明显的现象学特性,强调阅读活动中的主客合一和经验的统一性。第四章,将对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价值意义以及缺陷做出简要分析介绍,着重考察柏林特对读者阅读理论做出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其一,拓展了阅读概念中的身体内涵;其二,呼应了生活美学对日常审美情境的尊重;其叁,面临感性沉醉有余而理性超越不足的困境。最后的结语部分,将对本文的中心内容做出分析与总结,强调柏林特对读者阅读乃至整个环境美学的贡献以及价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1)

潘向茹[3](2019)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译日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硬实力的增强,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外宣工作,在构建与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国际话语体系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中国共产党历史》属于中央文献的一种,其日语版的翻译,也是外宣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着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政治性,涉及内容领域广泛,专有名词、特定时代与特定地区的用语较多,还有许多抽象或隐喻式的表达、结构复杂的难句、长句等,这就给翻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与挑战。近几年来,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央文献日译的学者逐渐增多。中央文献的翻译,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需要用外国人能理解的方式去表达,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所以如何处理好政治性、准确性、忠实性以及交际的功能性这四个要素的关系,提高翻译的质量,可以说是党史翻译的重点。关于中央文献的日译研究虽然不断增多,但是在实践中运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解决翻译问题、指导翻译项目的研究并不多见。所以,笔者想充分利用参与党史第二卷日语版翻译项目的实践机会,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尤其是功能主义第二代代表人物诺德的理论出发,试图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日文版的翻译策略稍作探讨。探讨的重点集中在译文的政治性、准确性、对原文的忠实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功能性等方面。关于论文的构成,第一章中首先总结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翻译的先行研究与中央文献翻译的先行研究情况,然后对诺德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是对于本次翻译项目的说明。首先从诺德的翻译概要诸要素出发,介绍了本次翻译项目的委托方、翻译的功能·目的以及委托方提出的翻译要求。然后依据诺德的原文文本分析理论,对原文本《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相关信息和文本特点进行了分析汇总,最后介绍了翻译队伍的人员构成与翻译的流程、译者的任务等。第叁章是通过具体的实例对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的考察。本论文在诺德的“功能+忠诚”原则的指导之下,力求在保证译文的准确性、政治性以及对原文的忠实性的同时,努力追求实现译文跨文化交际的功能性。使用到的翻译策略主要有逐词翻译、显化翻译、词性转换(名词化)、通过词语选择体现政治立场、保证深层逻辑的准确性等等。最后,笔者对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了党史翻译中应该遵守的准则以及常用的一些翻译策略。党史的翻译类型从总体上来讲属于文献型翻译,应当遵循诸如“政治立场第一”“忠实于原文”“保证准确性”等翻译原则,同时也应当努力追求译文跨文化交际的功能性。常用的翻译策略有逐词翻译、显化翻译、词性转换(名词化)、通过词语选择体现政治立场、保证深层逻辑的准确性等等。最后指出了在党史翻译中诺德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24)

杨帅[4](2019)在《从诺德的文本分析理论视角探讨科技新闻翻译的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文本来自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创作的叁篇短篇科幻小说。刘宇昆是一名科幻小说译者,也是一位优秀的科幻和幻想小说作家。这叁篇短篇科幻小说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想象,语言简洁优美,以自我救赎为主题,同时涉及了一些中国元素。译者将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纽马克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语言功能的不同,总结出了不同的文本类型。他认为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法,而表达型文本应采用语义翻译法。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要求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与原作对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等同。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笔者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从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对话、比喻、描写这叁个角度出发,探讨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适用于科幻小说的翻译方法。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最终发现,交际翻译理论适用于科幻小说文本的翻译,笔者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应用了意译多于直译的翻译方法,在忠实传达作者原意的基础上,准确地再现其中的中国元素,并使译文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达到传播目的。(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2)

杨鑫[5](2019)在《诺德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法律文本翻译研究——以《德国刑事诉讼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德国法是我国法律借鉴的主要对象。但是基于法律文本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其翻译难度很大。本文通过对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翻译理论进行研究,以《德国刑事诉讼法》为例探讨法律文本的翻译方法,希望对提高译者的法律文本翻译能力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4期)

彭亚男[6](2018)在《诺德的工具型文献型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复合名词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翻译报告节选自《身处难民危机的国家——于古道热肠和法律适用之间权衡》。此书的主题是,如何从国家层面解决难民问题。翻译报告中节选文本主要关于在难民问题上国家应该肩负的责任。翻译报告根据诺德的工具型翻译理论和文献型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中的德语复合名词的构成和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涉及翻译报告的结构和文本的分类;第二部分为翻译项目的介绍;第叁部分为理论阐述,介绍了诺德的工具型翻译和文献型翻译;第四部分探讨了德语复合词的结构;第五部分对复合名词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翻译策略;第六部分为论文的结语。(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11-01)

董睿[7](2018)在《从马修·阿诺德的理论观点解读影片《香水》》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着名诗人及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他的《文化与政府状态》中指出,文化是一种知识的实体,即是"世人所思、所表的最好之物"。阿诺德将人划分为野蛮人(指代贵族)、非利士人,(指代中产阶级)和群氓(指代工人阶级)。在梦工厂和百代出品,汤姆·提克威执导的剧情片《香水》中,拍摄了马修·阿诺德口中的无产阶级极其肮脏的文化,对美好的追求不择手段,对残暴的追求几近疯狂,再现了香水魔力下狂欢纵欲的人们。(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6期)

田璐,赵军峰[8](2018)在《新世纪的功能翻译理论——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是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曾在德国、奥地利等多所高校任教,致力于功能翻译理论研究及在翻译实践、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诺德教授本身也是翻译实践家,精通德语、英语、西班牙语等语种。访谈中,诺德教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发生与发展、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及译者培训中的应用以及人们对功能翻译理论存在的误解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8年04期)

张俊彦[9](2018)在《阿诺德·伯林特美学理论的美学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阿诺德·伯林特(Arnold…Berleant),哲学博士,美国长岛大学退休教授,国际美学学会前主席,享有世界声誉的环境美学专家。他的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艺术美学和环境美学,可以概括为"参与美学"。这种理论强调,在自然和艺术中,欣赏者和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应该缩小。伯林特的理论是基于对康德美学无功利理论的批判。这种批判促进了当代美学从艺术审美向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审美转变,突出了文化和物理因素对审美活动的意义。此外,参与美学打破了传统的审美局限,让鉴赏者通过与审美对象接触来参与审美活动。但批评者亦有之,认为具有其理论局限性——它忽略了康德美学的深刻的人文内涵,只关注康德的审美无功利理论,强调形式,却不包括道德和实践的目的。同时,伯林特也忽视了康德在论证过程中对道德和实践目的的肯定,并夸大了消极无功利理论在西方美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将比较审美无功利与参与美学的区别,并从伯林特的美学理论中阐述笔者对艺术与自然的欣赏。(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17期)

王颖[10](2018)在《诺德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幽默语言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外国影视作品在中国影视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优秀的情景喜剧通过各种媒介方式涌入国内市场。作为媒体时代喜剧的一种主要形式,情景喜剧凭借独特的场景构思,幽默的人物对白及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受到观众们的喜爱。在情景喜剧字幕翻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幽默效果的传递。然而,中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及文化上存在的差异性,幽默翻译被视为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中外学者曾对此作过许多研究并表示其难度不亚于诗歌翻译,而字幕又是一种特殊的影视文本,效果的传递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与制约。由此观之,幽默翻译之路的曲折与艰辛不言自明。本文选取《摩登家庭》双语字幕译本为例,以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原文分析的文内因素与文外因素来探讨与研究这部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重点提取字幕中独具美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俗语等来研究并剖析译者的翻译策略,旨在通过个案探讨与分析,使幽默语言翻译研究更具现实意义和理论深度。同时,笔者也提出该论文的创新价值与其不足之处,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未来中国影视幽默翻译研究具有启迪作用。本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发掘并得出些许发现:1)理论内涵领会。诺德功能翻译理论为幽默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文本功能、功能加忠诚原则、翻译纲要,原文分析等。在阐述理论要点的基础上,为幽默翻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幽默类型甄辨。目的语受众对源语幽默的接受需考虑叁种不同幽默类型的影响。本文结合《摩登家庭》具体实例,围绕语言幽默,文化幽默及场景幽默这叁大类幽默类型展开对其幽默语言翻译分析,权衡作者意图,读者期望与接受能力等各种因素,传达出源语的文化气息,努力使幽默语言翻译能更好地被目的语受众接受。3)幽默效果传递。源语幽默对目的语受众的传递效果有赖于不同文本类型的相对应的翻译策略协调。本文研究并剖析《摩登家庭》字幕翻译的翻译策略-文献型翻译与工具型翻译,使译文再现原文的信息,同时将原文的幽默效果传达给目的语受众。(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诺德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世纪60年代起,阿诺德·柏林特一直就致力于哲学和美学研究,并且在环境美学等方面做出了比较突出的贡献,随着其审美场域与介入美学理论的发展,柏林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就读者阅读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在绪论部分对选题的缘起,以及柏林特阅读理论的研究价值和研究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当前学术界对柏林特读者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细致剖析和全面概括;对该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必要的阐明。论文第一章对阿诺德·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深入挖掘。从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生成背景入手,对其读者阅读理论做出分析。柏林特的读者阅读理论建构在其审美介入思想前提之下,其理论深受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以及梅洛-庞蒂现象学的影响,本章将对柏林特美学及其读者阅读理论的生成背景进行梳理,其阅读理论的产生对杜威“审美经验”以及梅洛-庞蒂的“境域”概念都有所借鉴和引申。论文第二章对阿诺德·柏林特阅读理论的核心观点做出基本梳理。本章旨在进一步推进对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整体认识,主要包括如下叁个方面:其一,柏林特认为文学文本具有开放性,文学文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有待读者介入的结构,并因此特别青睐当代文学作品;其二,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之间有着重要的“身体”联系,主客体之间不仅在“精神”层面而且在“身体”层面处于一种持续的互动之中,因此,他在阅读方式上倡导一种体验式的阅读;柏林特强调文学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在阅读中存在“跨现实主义”的文学状态。论文第叁章详细阐释了阿诺德·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独特之处。柏林特的读者阅读理论深受其审美介入思想的影响,他的阅读理论带有系统上的有机性,超越了以“意义阐释”为中心的解读模式,且在思维方式上带有明显的现象学特性,强调阅读活动中的主客合一和经验的统一性。第四章,将对柏林特读者阅读理论的价值意义以及缺陷做出简要分析介绍,着重考察柏林特对读者阅读理论做出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叁个方面,其一,拓展了阅读概念中的身体内涵;其二,呼应了生活美学对日常审美情境的尊重;其叁,面临感性沉醉有余而理性超越不足的困境。最后的结语部分,将对本文的中心内容做出分析与总结,强调柏林特对读者阅读乃至整个环境美学的贡献以及价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诺德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国家自主性理论范式比较研究——以斯考切波与诺德林格为例[J].江汉论坛.2019

[2].成双.论阿诺德·柏林特的读者阅读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潘向茹.《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译日翻译实践报告[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4].杨帅.从诺德的文本分析理论视角探讨科技新闻翻译的实践报告[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杨鑫.诺德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法律文本翻译研究——以《德国刑事诉讼法》为例[J].法制博览.2019

[6].彭亚男.诺德的工具型文献型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复合名词翻译[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7].董睿.从马修·阿诺德的理论观点解读影片《香水》[J].青年文学家.2018

[8].田璐,赵军峰.新世纪的功能翻译理论——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8

[9].张俊彦.阿诺德·伯林特美学理论的美学经验[J].艺术品鉴.2018

[10].王颖.诺德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幽默语言翻译[D].湖南农业大学.2018

标签:;  ;  ;  ;  

诺德理论论文-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