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术属性论文-张磊,查强

大学学术属性论文-张磊,查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学术属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教师,角色认知,教师德性,加拿大

大学学术属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查强[1](2015)在《从大学教师的“学术属性”到“道德属性”——一项以加拿大14位大学获奖教师为例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关注大学教师的道德属性,以索科特"有德之师类型"和麦金泰尔"德性目录"为分析框架,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14位加拿大获奖大学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以回答"大学教师是谁"和"大学教师德性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大学教师的道德认知类型与索科特的理论高度吻合,可以被分为学者型、育人者型、实践推行者型以及道德催化者型;第二,大学教师的德性与大学教师的道德认知密切相关,即每种认知类型对应不同的教师德性目录;第叁,揭示出教师道德认知是教师德性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张继明[2](2015)在《中世纪大学的学术组织属性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在包括城市经济与社会因素、知识因素等众多条件综合作用下诞生的,但其中知识的积累与发展对于中世纪大学的诞生所起到的作用是主导性的。中世纪大学诞生后,构成其主要活动内容的课程与教学都体现着显着的学术性;随着大学组织的完善,其学术研究的功能不断彰显并逐渐趋向制度化,为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可资继承的诸多要素。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术性特征表明,大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性是大学的基本组织特性。这决定着大学制度改革所必然要遵循的根本逻辑,即学术本位。(本文来源于《山东高等教育》期刊2015年03期)

崔延强,邓磊[3](2014)在《论大学的学术责任——现代大学学术研究的四重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学而言,从事学术既是首要责任,也是立足之本。在后工业时代的知识社会背景下,大学需要承担起多方面的义务,这也意味着现代大学的学术责任具有多重内涵。从事学术是对大学学术责任的狭义定位,大学的学术研究还隐含着一定的政治需要和社会目标,这是大学学术责任的广义延伸。大学的学术反映出在职业、道德、政治和社会这四方面的功能属性,体现现代大学功能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刘赞英,郑浩,刘兴国[4](2013)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学术困境及其超越——基于学术自由双重属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自由作为大学最为核心的理念和价值,是支撑大学历经千年而永葆生机的关键所在。大学学术自由具有双重属性——学术行为自由和学术思想自由,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实现大学学术自由。现代大学制度依靠客观知识有效保证了大学行为自由,而大学思想自由的实现则需要超越现代大学制度走向学者自律。这既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根本旨归,也是实现真正学术自由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重庆高教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程悦[5](2012)在《基于大学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的灵魂是学术,学术性是大学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纵览世界顶级大学的崛起,无不得益于其长期积淀形成的学术至上大学理念,以及基于大学学术属性所构建的现代大学制度。它们以理念为先,以学术为本,以治校为业,以崇尚学术的良善制度,持续引领大学问鼎世界一流之巅。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近30年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阶段以后,已进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攻坚阶段。如何以坚守大学学术属性的思想理念为指导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事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研究从坚守大学学术属性的视角,以崇尚大学学术精神为主线,以高等教育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哲学思想为理论指导,运用论证性的写作手法,鲜明地提出坚守大学学术属性是中国大学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走向卓越的本然生存逻辑。笔者在广泛阅览、深入研读并深刻分析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历史纵览的维度探寻并对比分析中西方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伊始的精神传统,用大量的史料考证出现代大学制度正是以其崇尚学术的精神传统在大学的历史演进中日臻完善,而崇尚学术的精神传统也验证了学术是大学的本然生存逻辑与其问鼎世界一流之巅的根本。本研究以对“大学学术属性”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解读和剖析论证为逻辑起点,通过阐明大学、学术、学者叁方关系,层层深入地表明本文的核心观点“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通过分析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相依相存的密切关系提出大学学术属性的维护离不开现代大学制度的保驾护航,归纳分析出当前学术界对现代大学制度基于外铄与内生、理想与现实以及政治论与认识论叁重维度的讨论,并对“基于大学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立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历史纵览的维度,本研究考证分析出中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伊始,均是以崇尚学术的精神传统为其共性所在: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彰显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大学精神传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传承了潜心向学的书院精神、中体西用的治学思想、学术至上等大学精神传统,此外,本文分析指出“外儒内道”的哲学思想,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肇始的精神本原。为构建基于大学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制度提供现实依据,本文用鲜活的例证分析指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过程中大学学术性的缺失表象:浮躁、僵化与禁锢自由的学术文化氛围和功利化、行政化的制度导向成为制约中国大学发展的核心瓶颈;本文从理念、历史、社会叁个维度探究指出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失灵的根源:一是学术传统理念的缺失导致大学崇尚学术精神的本土化程度不高;二是学术理想与学术现实存在偏差;叁是功利化、行政化的社会现实与大学本应有面目的差距难以弥合。在以上系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本文从理念与现实两个层面分别论述基于大学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思想根基与对策选择:指出坚守西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思想理念,秉持中国“外儒内道”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思想根基;提出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建设自由良善的制度环境、建立以学术为导向的制度体系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对策选择。进而得出结论,基于大学学属性的现代大学制度是统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故此我们必须通过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基于大学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制度,解决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深层次问题,使大学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大学涵养出更多具有学术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使中国大学矫健前行实现自我超越从而走向卓越。(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2-12-25)

程悦,刘赞英,刘兴国[6](2012)在《论大学的学术属性及其本然生存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是大学的灵魂,学术属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的存在为学术发展及其内涵延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大学学者是学术发展的领导者和大学学术尊严的缔造者。真正的大学须具备崇尚学术的品格,遵循以学术为轴心的本然生存逻辑,倡导学术自由、弘扬学术创新、强化学术权力。应保障大学学者实现以学术为志业的价值追寻,让大学在主动适应与引领社会发展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唐安国,石梅[7](2010)在《还大学以学术机构的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卷入社会事务中的大学不再只是传播和创新高深知识的场所,它既需要保持学术的创新力和活力,也需要接受行政权力的监督和管理。在我国,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行政权力对大学干涉也越来越多,导致了大学"行政化"的倾向。面对大学"行政化"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还大学以学术自治和自由,把学校当学校办则是"去行政化"的本质。(本文来源于《高校教育管理》期刊2010年06期)

何淳宽[8](2010)在《基于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组织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现代大学组织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中外大学组织结构的差异。借鉴国外现代大学治理的经验,根据"学术为本"的原则,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大学组织设计思路与模式,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彭江[9](2007)在《大学学术研究制度的基本属性和宗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学术研究制度是用于调整大学中的学术研究活动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体系。大学学术研究制度具有资源性、权力性、利益性和学术性等属性,其中,学术性是其第一位的本质属性。当前,我国大学学术研究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学术"和大学学术研究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制度",其实质在于学术被遗忘和异化。大学学术研究制度的根本宗旨应当是守望学术。(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07年05期)

向东春[10](2006)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属性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指以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为目标而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协调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大学基本实体。基层学术组织依靠智慧而生存,对高深学问进行理性分析、鉴别、阐述和传播是其永恒的使命所在。基层学术组织应当具有独立的意志和在独立意志主导下的独立行动,超越世俗社会的庸俗性和功利性。基层学术组织的团队精神表现为民主的、紧密结合的、能够互相激励与促进的团队文化。(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06年03期)

大学学术属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在包括城市经济与社会因素、知识因素等众多条件综合作用下诞生的,但其中知识的积累与发展对于中世纪大学的诞生所起到的作用是主导性的。中世纪大学诞生后,构成其主要活动内容的课程与教学都体现着显着的学术性;随着大学组织的完善,其学术研究的功能不断彰显并逐渐趋向制度化,为现代大学学术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可资继承的诸多要素。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术性特征表明,大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性是大学的基本组织特性。这决定着大学制度改革所必然要遵循的根本逻辑,即学术本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学术属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磊,查强.从大学教师的“学术属性”到“道德属性”——一项以加拿大14位大学获奖教师为例的质性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

[2].张继明.中世纪大学的学术组织属性及其当代启示[J].山东高等教育.2015

[3].崔延强,邓磊.论大学的学术责任——现代大学学术研究的四重属性[J].教育研究.2014

[4].刘赞英,郑浩,刘兴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学术困境及其超越——基于学术自由双重属性的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3

[5].程悦.基于大学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

[6].程悦,刘赞英,刘兴国.论大学的学术属性及其本然生存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2012

[7].唐安国,石梅.还大学以学术机构的属性[J].高校教育管理.2010

[8].何淳宽.基于学术属性的现代大学组织结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

[9].彭江.大学学术研究制度的基本属性和宗旨分析[J].江苏高教.2007

[10].向东春.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属性透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

标签:;  ;  ;  ;  

大学学术属性论文-张磊,查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