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神经影像论文-杜芳,乐先杰,崔凤

功能神经影像论文-杜芳,乐先杰,崔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神经影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白质高信号,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

功能神经影像论文文献综述

杜芳,乐先杰,崔凤[1](2019)在《老年人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人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方法选择年龄有关的脑白质病变(WMLs)患者65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年龄相关脑白质改变(ARWMC)评分,并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认知功能检验,分析ARWMC评分与认知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5例病例组均存在不同程度脑白质改变,采用ARWMC标准化评分系统,评分5~19分,平均ARWMC评分(13.18±3.74)分,按照ARWMC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37例、重度组28例。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MMSE、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延迟回忆、定向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评分较轻度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WMC评分与MMSE、MoCA总分均呈显着负相关(P<0.05)。结论脑白质病变可能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对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延迟回忆、定向功能造成损害,脑白质高信号可作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影像学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王星,陈壮飞[2](2019)在《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之下,网络游戏成瘾(IGD)已经成为全球性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大多数关于IG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奖赏系统、抑制控制及跨期决策3个方面。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采用脑电图(EEG)、MRI和PET等技术探讨IGD的神经机制已成为主流。与健康对照者相比,IGD者脑结构和功能均发生相应变化,且大脑损害程度与成瘾行为的持续时间有关。本文对近年来有关IGD的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其研究方法和相应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该领域及相关研究拓展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李瑞利,李宏军[3](2019)在《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的MRI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具有嗜神经性,患者感染8 d病毒即可侵入至神经中枢,造成常规磁共振成像不能识别的神经损伤。随着对大脑的持续损害,约50%的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以认知、行为和运动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即HIV相关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后,HAND较严重的形式,即HIV相关性痴呆(HIV-associated dementia,HAD)减少,但仍约40%的HIV感染者存在HAND中较轻的2种认知障碍,即无症状神经认知损害(asymptomatic 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ANI)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MND)。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认知障碍逐渐加重。HAND的诊断需要一系列神经认知量表评估,耗时约3 h,因此门诊患者中诊断HAND较困难。MRI具有无创、无辐射的优势,且应用不同的神经影像序列(包括扩散张量成像、3D T1结构像、功能MRI)能够从不同角度获知所需的信息,为HAND的早期诊断、潜在机制提供影像学的独特见解,也可以监测疾病进展,并有助于评估特定cART治疗方案的疗效。现对HAND的MRI神经影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06期)

李光明,管雪琴,刘思思,梁敏杰,潘锐[4](2019)在《川芎嗪对LPS致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功能影像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川芎嗪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其功能影像学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LPS组)、低剂量川芎嗪组、中剂量川芎嗪组和高剂量川芎嗪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均行侧脑室注射LPS,每只150μg;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等量的脑脊液;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低、中和高剂量川芎嗪组分别腹腔注射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的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LPS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同时用影像学扫描IVIM D和IVIM D*功能序列,测定LPS致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像学纯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成分和血流灌注相关的扩散运动。结果:Morris水迷宫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周边穿梭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川芎嗪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周边穿梭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中、高剂量川芎嗪组无显着差异。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模型组皮层和海马区的IL-1β和TNF-α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低剂量组皮层和海马区IL-1β和TNF-α均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无显着差异。影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模型组皮层和海马的IVIM D、IVIM D*和f值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低剂量组皮层和海马的IVIM D、IVIM D*和f值均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IVIM D、IVIM D*和f值无显着差异。结论:川芎嗪具有减轻LPS所致大鼠神经认知障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川芎嗪通过促进脑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和脑血流灌注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洪森[5](2019)在《针对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临床及影像学技术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诊断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行性研究目的:以神经心理测验为金标准,研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能否替代神经心理测验成为临床诊断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AND)的方法之一。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l7年09月至20l8年12月期间首诊于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的艾滋病患者,共纳入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9例(HIV阳性组),16位男性,13位女性。与此同时,本研究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0例(HIV阴性组),12位男性,8位女性。受试者均为右利手,且患者的病情分期均为无症状HIV感染期。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和神经心理测验(NP测验)分别对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进行神经认知功能评估的测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种认知评估量表的相关性,比较两者对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筛查能力。结果:(1)HIV阳性组和对照组间MMSE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NP测验得出HIV阳性组和HIV阴性对照组间在数字符号、连线测试、概念流畅性、词汇流畅性、Stroop-C和Stroop-CW共5项测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数字广度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这2项测试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MMSE与NP测验的相关性较低(r=0.485,p<0.01);(4)NP测验诊断HAND的能力优于MMSE。结论:MMSE未能达到NP测验诊断HAND的标准,不能成为替代NP测验对HAND诊断的方法。第二部分基于机器学习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研究目的:运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幅两种指标在评估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同第一部分。要求受试者签署磁共振检查知情同意书并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GE Discovery MR750w 3.0T磁共振行常规轴位T1WI、轴位T2WI、矢状位T1WI薄层扫描和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EPI)。图像的预处理使用SPM12和DPARSF3.1,正式处理采用Reho、ALFF、fALFF叁种指标,使用PRoNTo2.1.1机器学习工具包进行图像数据的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ReHo、ALFF、fALFF叁个指标在HAND组和非HAND组的差异。结果:(1)ReHo指标在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间差异贡献最大的十个脑区依次是: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中央旁小叶、右侧小脑7b区、右侧运动补充区、左侧运动补充区、右侧枕上回、左侧枕上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右侧楔叶、右侧中央后回;(2)ALFF指标在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间差异贡献最大的十个大脑区域依次为: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中央旁小叶、右侧楔叶、左侧颞极颞中回、左侧楔前叶、小脑蚓部1、2区、右侧补充运动区、左侧角回、左侧顶上回、小脑蚓部10区;(3)fALFF指标在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间差异贡献最大的十个大脑区域依次为: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小脑3区、左侧小脑3区、右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运动补充区、左侧颞极颞上回、小脑蚓部9区、左侧眶内额上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顶上回;(4)叁个指标对分类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局部一致性(ReHo)的AUC为0.69,准确率为59.18%,灵敏度为79.31%,特异度为30%,阳性预测值为62.16%,阴性预测值为50%。低频振幅(ALFF)的AUC为0.65,准确率为63.27%,灵敏度为75.86%,特异度为45%,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56.25%。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AUC为0.62,准确率为61.22,灵敏度为75.86%,特异度为40%,阳性预测值为64.71%,阴性预测值为53.33%。HAND组和非HAND组的ReHo值在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中央旁小叶脑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ALFF值在右侧中央旁小叶、小脑蚓部1、2、10脑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法的ReHo、ALFF、fALFF指标在HIV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认知功能评估方面均有意义,其中ReHo和ALFF两个指标可用于诊断HAND,而且ReHo和ALFF两个指标的诊断效能和其他分类评价效能均优于fALFF。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对比功能差异较大的脑区包括双侧旁中央小叶,运动辅助区,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和部分额、颞、顶、枕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较NP测验更加全面客观地诊断HAND。(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胡瑞红,范存秀,毕晓莹[6](2019)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表现为轻度的记忆和智能损害,达不到痴呆诊断标准,但有进展为痴呆的高风险。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在MCI的具体诊断上,神经影像诊断表现出显着的临床应用价值,该诊断方式在早期诊断MCI及预防AD疾病的发生上具有显着作用。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应用神经影像学诊断MCI的方法与结果,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MCI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顾华华[7](2018)在《非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关节镜术后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影像学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慢性疼痛对非老年大鼠七氟烷麻醉后的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背景:术后认知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POCD可表现为精神异常、焦虑、人格改变和记忆减退等。既往的动物实验证实了麻醉手术可以导致老年小鼠或大鼠发生认知和记忆等能力损害。在年轻鼠中也发现手术切口导致的伤害性刺激可以引起前额叶皮层内侧部(m PFC)内的NMDA受体2B型下调,这可能和术后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有关。但术前的慢性疼痛对术后认知障碍的影响究竟如何目前还少有研究。本文第一部分研究了非老年SD大鼠的慢性疼痛模型,观察大鼠在七氟烷麻醉后的认知功能变化,希望在动物实验水平了解麻醉对非老年鼠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四组雄性SD大鼠被分为对照组(A组)、慢性疼痛组(B组)、对照加七氟烷组(C组)和慢性疼痛加七氟烷组(D组)。其中B组和D组使用完全弗氏佐剂注射雄性SD大鼠后足足底制成慢性疼痛模型,A组和C组则同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C组和D组大鼠造模后一周接受七氟烷吸入麻醉3小时。使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造模前后以及麻醉前后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改变。结果:水迷宫实验I中,在注射生理盐水或CFA后,慢性疼痛大鼠测试成绩显着差于对照大鼠,慢性疼痛大鼠在接受七氟烷麻醉后测试成绩显着差于其它叁组。水迷宫II,各组之间任何时点的成绩都无显着差异。结论:慢性疼痛会损害大鼠的空间记忆力。单纯麻醉不会导致大鼠的空间记忆力受损,但慢性疼痛大鼠原有的空间记忆力损害在麻醉以后出现了进一步的加重。第二部分:非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关节镜术后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背景:术后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isorders,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和手术以后新出现的认知障碍或在原有认知障碍基础上的明显加重。针对POCD的研究已超半个世纪,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清楚。慢性疼痛(chronic pain)是指引起伤害性刺激的损伤已经消失而疼痛依然存在的一种疾病状态,是常见的临床主诉。关于慢性疼痛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已有相关研究,但术前慢性疼痛对中青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目前还少有研究。方法:选取73例18-60岁全麻下行关节镜手术成年患者,分为术前存在慢性疼痛者(观察组Observation Group,OG),术前不存在慢性疼痛者(对照组Control Group,CG)。分别在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2周、术后6周和术后3月对两组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和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SKT量表),以评估其疼痛程度和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显着下降,其它时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之间无显着差异。术前SKT评分子测试的Ⅰ、Ⅵ、Ⅶ部分,观察组要显着差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SKT的Ⅵ、Ⅶ部分,观察组要显着差于对照组;术后2周,SKT的Ⅴ、Ⅶ部分,观察组要显着差于对照组;术后6周,SKT的Ⅰ、Ⅴ、Ⅵ、Ⅶ部分,观察组要显着差于对照组;术后3月,SKT的Ⅴ、Ⅶ部分,观察组要显着差于对照组。结论:慢性疼痛本身会导致非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主要是注意力方面)减退,但对其记忆力无明显影响。非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术后疼痛得到缓解,术后新发的POCD没有明显增加,提示手术后疼痛的缓解掩盖了POCD的发生率。非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认知水平明显受损,即使术后疼痛消失,3个月内认知功能仍然无法恢复到正常。第叁部分:非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关节镜术后认知功能的磁共振研究背景:疼痛是很多患者就诊的首要原因,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当疼痛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持续一定时间后,常伴有不愉快、厌恶或恐惧的情绪发生,甚至可能损害患者认知功能。目前认为疼痛刺激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的内稳态平衡从而导致大脑的病理性重构。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 PFC)灰质的密度和容积与疼痛程度存在相关性,而且m PFC一直被认为在认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情绪的形成。术前疼痛的存在可能引起m PFC区的内稳态失衡,包括疼痛状态下m PFC区域突触形成、递质释放及突触可塑性改变。延髓头端腹侧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RVM)被认为是中枢下行调控的最后一站,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则是RVM的上级调控核团,掌管着脊髓和高级中枢之间中转站的作用。PAG区存在着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的平衡,这些处于疼痛发生早期的平衡改变可能对于后续诱发认知功能异常有着深远的影响。疼痛状态下m PFC区域的认知功能内稳态失衡,极可能是由于中脑部位因疼痛刺激引起的PAG区域功能异常,影响了向m PFC区域的神经递质投射,本研究第叁部分希望通过磁共振波谱技术半定量的检测非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在骨关节镜手术前后相关脑区的代谢变化,以此提供疼痛与认知功能之间相关性的功能磁共振证据。方法:选取15例18-60岁全麻下行关节镜手术成年患者,分为术前存在慢性疼痛者(观察组Observation Group,OG),术前不存在慢性疼痛者(对照组Control Group,CG)。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月对两组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并采用单体素的磁共振波谱序列进行1H-MRS扫描,主要测定m PFC和PAG区域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eatine,Cr)以及谷氨酰胺和谷氨酸(Glx)水平。结果:术前MRS上,PAG区和m PFC区不同代谢产物的相对浓度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MRS上,OG观察组的PAG区的Glx显着高于CG对照组,而PAG和m PFC区的其它不同代谢产物的相对浓度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AG区域术前术后变化,OG组Glx术后显着升高(P<0.05),而CG组术后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长期的慢性疼痛刺激下,PAG对手术麻醉刺激会表现为异常的激活,且持续较长时间(3个月),提示了慢性疼痛导致的PAG适应不良。但在本例中的PAG兴奋性氨基酸持续升高还没有导致可观察到的m PFC的结构或功能变化。提示长期疼痛刺激确实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性和功能性改变,这类患者可能是潜在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高危人群。但有待更大样本研究的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11-01)

李美玲[8](2018)在《个体脑功能图谱在脑认知与神经影像学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脑功能网络存在巨大个体差异,准确获取个体水平的大脑功能信息,是成功利用影像数据来研究大脑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一个先决条件。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能够定量分析各个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但是,目前的大多数研究均是基于群组水平的分析,低估了影像研究中的个体差异,使得这些实验结果更多的是反映脑功能网络在人群中的总体趋势,限制了临床上个性化治疗的指导意义。根据每位受试者的个体化脑影像特征研究其脑功能活动,揭示疾病患者大脑的异常脑区,是功能影像技术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并真正成为精准医学的决定因素。但是,个体水平的影像研究才刚刚起步,并没有解决从个体水平上认识大脑认知活动这一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首先研究了脑连接网络拓扑属性与大脑体积、左右利手的关系,探测了大脑体积以及利手在个体间变异性的重要性。其次,绘制了个体水平上的脑功能图谱,识别了个体间功能一致的脑区,为在个体水平上进行脑功能分析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功能定位新技术。最后,通过不同精神疾病的研究,开创了基于个体功能图谱的脑连接分析方法,为探究精神疾病的异常功能位点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标记。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3个部分:(1)左右利手的脑结构以及功能网络拓扑的影像分析人脑是一个高效能整合信息的复杂网络,而大脑体积是塑造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并解释了个体间行为和认知的变异性。我们检测了功能连接网络的效能与大脑体积大小的关系,并基于结构连接网络分析了大脑左/右半球偏侧化受利手的影响。我们发现大脑体积越小其局部效能越高,大脑体积越大其全局效能越高,表明大脑体积变化的同时会调整局部和全局效能从而达到高效地传输信息。另一方面,右利手的“小世界”属性显着的不对称,而左利手则相对对称,并且左利手在语言网络存在非典型的连接情况,其中颞上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发现从大尺度脑网络的角度有助于理解与利手以及优势半球相关的大脑结构基础,同时说明大脑体积以及利手是个体间变异性的影响因素。(2)基于个体分割的功能一致性脑区的功能影像分析组水平分割得到的脑区提高了信噪比,但是严重损害了个体间的功能差异。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组水平分析,在进行组分析之前就应该在个体水平上建立功能脑区的对应信息。我们提出了一种个体水平的具有高敏感的脑功能定位技术,去捕捉个体的大脑功能活动状态。我们基于人脑连接组项目(human connectome project,HCP)的正常人的功能影像数据,准确地建立了个体之间的功能同源性脑区。我们发现,这些个性化的功能区在大小,位置和功能连接强度方面表现出显着的个体间变异性,并且功能连接的个体间变异性主要受脑区位置的变异的影响。其次,利用静息态的个体功能分区提高了任务态激活的统计效能。最后,相较于从群组水平的脑功能图谱获得的功能连接,这些个体水平上的功能同源的区域能够捕捉受试者的个体特质,并能更好地预测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gF)。重要的是,个体功能定位能更丰富地描述大脑功能区,不仅个体的功能连接,个体功能区的大小和位置也都能表征个体特质。这些结果表明,利用个体水平定位的功能区对受试者进行功能配准,对研究静息态功能连接,任务态激活以及大脑认知行为都有极为关键的改善作用。考虑人脑个体差异,是个性化医疗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而这正是当前大多数基于组水平的脑功能“模板”分区的研究忽略的。因此,个体化精准定位技术提取个体本身的连接/网络的影像学特征,敏感地评估受试者大脑认知-影像学特征关系,为静息态fMRI提供了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3)个体特异性的功能连接能识别精神疾病的症状与类别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分裂情感障碍(schizoaffective disorder,SZA)以及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with psychosis,BP)等非器质性病变的精神疾病,其大脑异常更多的表现在功能信息的连接异常和局部结构信息的微弱变化。在对个体的脑功能网络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将个体水平的分割方法应用到SZ/SZA以及BP患者的静息态影像数据上,得到每个受试者的脑功能图谱。利用功能区之间的功能连接作为影像学特征,构建回归预测模型去识别与临床症状相关的影像学特征。我们发现,利用个体水平的功能连接能稳定地识别到与患者阳性(PANSS positive)、阴性(PANSS negative)以及躁狂(Mania)等核心临床症状相关的特异性功能连接。重要的是,使用常规的定义功能区的方法即基于群组水平的“模板”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并不能预测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基于个性化功能脑区的影像特征能敏感地识别到与特定症状以及特定精神疾病有关的连接。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个体水平上的功能连接异常的研究,此工作填补了这一空白,并为系统地理解精神分裂症以及双向情感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9-01)

胡月,马秀岚[9](2018)在《分子功能影像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生长缓慢,多为良性肿瘤,也可能发生转移。头颈部副神经节瘤通常无儿茶酚胺分泌功能,几乎均为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种系突变,过表达生长抑素受体。常规解剖成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随着分子功能成像的发展,利用分子功能影像进行肿瘤显像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子功能影像不仅对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检出率较高,还可以明显提高全身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和转移灶的检出,显着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孟倩倩[10](2018)在《肥胖及减重手术对大脑功能和结构网络拓扑属性影响的神经影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餐饮、洋快餐行业的逐渐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节奏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长期不健康的饮食和较少的运动习惯,必然会引起肥胖问题。肥胖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义为疾病,肥胖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据统计,全球肥胖人口数已经超越6亿,而截止到2014年,我国的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美国位于世界第一位。因此,肥胖成为我们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而临床显示,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唯一长期有效的方式。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肥胖造成大脑功能和结构的显着变化。而减重手术在降低肥胖患者体重的同时,能够调节大脑功能异常和促进大脑结构的可塑性变化。以往的报道更多关注肥胖患者差异脑区的变化,缺乏从大脑网络角度整体去研究。尤其是关于肥胖患者大脑功能和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还较少被报道以及减重手术干预前后大脑功能和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还尚未研究。因此,本文以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减重手术做为干预,结合图论算法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肥胖患者及减重手术前后大脑功能和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1)静息态下,大脑功能网络的研究发现:肥胖组与正常组的功能网络都具有典型的“小世界”属性。相比于正常被试,肥胖患者的最短路径长度(Shortest Path Length,L_p)显着增加,而全局效率(Global Efficiency,E_(glob))显着降低;前额叶(内侧眶额回,media Orbitofrontal Cortex-mOFC;腹侧前扣带回,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纹状体(伏隔阂,Nucleus Accumbens-NAc)、边缘系统(脑岛,Insula;杏仁核,Amygdala-AMY;海马,Hippocampus-HIPP;旁海马,Parahippocampus-PHIPP)和丘脑(Thalamus)等区域的节点度值或效率显着降低;基于网络统计分析(Network-based Statistic,NBS)发现,肥胖组以右侧rACC为核心的子网络功能连接减弱,包含31个节点和30条边。肥胖患者手术前后纵向对比发现,两组功能网络均具有典型的“小世界”属性,其中术后一个月时,最短路径长度和归一化最短路径长度显着降低,全局效率显着升高;额叶(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扣带回(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tate Cortex-PCC;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和边缘系统(PHIPP)等区域的节点度值和效率较术前显着升高;同时,肥胖组的部分网络属性(如L_P和E_(glob))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具有相关性。2)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全局白质纤维网络的研究发现:肥胖组与正常组的白质纤维网络同样具有典型的“小世界”属性。肥胖患者与正常被试相比,集群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p)显着升高;额叶区域的节点度值或效率显着升高,主要包括眶部额上回(Orbital part of Superior Frontal Gyrus,ORB_(sub))、眶部额中回(Orbital part of Middle Frontal Gyrus,ORB_(mid))、内侧额上回(medial Superior Frontal Gyrus,SFG_(med))。此外,尾状核(Caudate)的节点效率也显着升高;PHIPP、PCC和中央旁小叶(Paracentral Lobule,PCL)核团的节点度值和效率显着降低;NBS分析发现,肥胖患者结构连接异常的子网络包含34个节点和31条边,主要节点位于默认模式网络、边缘系统、奖赏回路、感知运动回路和控制网络。此外,手术前后自身纵向对比的(NBS)分析发现,肥胖患者术后大脑结构子网络连接增强,该网络包括15个节点和12条边,主要位于默认模式网络、边缘系统、奖赏回路、控制回路和辅助运动区。3)选取上述肥胖患者与正常被试之间功能和结构网络属性的差异作为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的二分类方法,分别对功能和结构影像数据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5.21%(灵敏性:88.38%,特异性:84.50%)和81.26%(灵敏性:78.37%,特异性:81.80%)。此项从网络拓扑属性提取特征进行分类工作的尝试,将为后续进行减重手术疗效预测和肥胖患者的手术筛选提供先验知识和理论基础。本文从全局网络的角度,阐明了肥胖患者大脑功能和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异常和减重手术对功能和结构网络拓扑属性的调节,为揭示肥胖的致病机理和减重手术干预机制提供了全新的影像学证据,并突出了网络属性作为疾病相关影像生物标记的潜在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功能神经影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之下,网络游戏成瘾(IGD)已经成为全球性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大多数关于IG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奖赏系统、抑制控制及跨期决策3个方面。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采用脑电图(EEG)、MRI和PET等技术探讨IGD的神经机制已成为主流。与健康对照者相比,IGD者脑结构和功能均发生相应变化,且大脑损害程度与成瘾行为的持续时间有关。本文对近年来有关IGD的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其研究方法和相应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该领域及相关研究拓展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神经影像论文参考文献

[1].杜芳,乐先杰,崔凤.老年人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神经影像学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王星,陈壮飞.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3].李瑞利,李宏军.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的MRI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9

[4].李光明,管雪琴,刘思思,梁敏杰,潘锐.川芎嗪对LPS致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功能影像学评价[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9

[5].洪森.针对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临床及影像学技术方法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6].胡瑞红,范存秀,毕晓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9

[7].顾华华.非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关节镜术后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影像学及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8].李美玲.个体脑功能图谱在脑认知与神经影像学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9].胡月,马秀岚.分子功能影像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

[10].孟倩倩.肥胖及减重手术对大脑功能和结构网络拓扑属性影响的神经影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标签:;  ;  ;  

功能神经影像论文-杜芳,乐先杰,崔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