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制健康教育卡的应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臻[1](2021)在《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园景观提升研究 ——以铜川市劳动公园为例》文中提出城市公园作为文化生态信息的重要载体,本身背负着保护传承城市文化的重任。目前,很多城市在对公园规划设计时,过于追求公园外观上的吸引力,却不将文化内涵和生态作为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研究重点,对当地自然资源不加以保护,不利于促进城市公园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在规划设计文化公园、人文景观的过程中往往缺失具有当地本土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元素,缺乏一套能有效形成该旅游地区特有的城市历史公园文化氛围的景观规划设计解决方案。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首先结合场所精神、文脉延续、符号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重点深入研究铜川地域文化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入运用到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中。其次,通过对铜川地区现有城市公园的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公园现状主题理念不明确、功能空间不完善、景观元素单一、感官体验不足。随后,结合实际典型案例,总结提出了铜川城市公园整体景观设计方案应针对不同城市地域历史文化、不同环境氛围、不同群体需求进行规划设计。最终从明确主题表现,多层面进行元素提取,多样的元素应用表达,体验式景观营造等四个方面进行景观提升。本文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在地域文化视角,重塑场地空间活力脉搏,再启城市文脉展演之路,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拥有丰富地域文化城市的景观提升策略,改善城市居民休闲环境,传承地域文化,延续文脉发展,为地域文化传承发展新模式开发抛砖引玉。
邓文卿,于蕾[2](2019)在《台卡式健康宣教卡应用于患者自留化验标本中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目视化台卡式健康宣教方式在临床留取化验标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呼吸内科2018年4月—2018年6月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在标本留取的护理教育中采用传统口头健康宣教方式,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采用目视化台卡式健康教育卡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标本留取漏检率、患者自留标本的合格率及患者的整体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留标本的漏检率低于对照组,标本留取的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视化健康宣教方式在临床留取化验检查标本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自留标本的漏检率,提高患者自留标本的合格率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
王小青[3](2016)在《IKAP理论延续护理模式运用于膀胱灌注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IKAP理论,构建连续性、综合性和计划性的延续护理模式,形成系统和完整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体系;评价针对膀胱灌注患者采用IKAP理论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某医院泌尿外科病区收治的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对照组53例,其灌注药物统一为吡柔比星。对照组由经过统一专科培训的责任护士给予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护理,记录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局部或全身症状,并跟踪收集和观察患者一般资料量表、生活质量、遵医行为、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的情况进行记录。实验组成立‘’IKAP护理小组”,于患者术后第1天至出院后12个月,实施IKAP理论的延续护理模式,实施12个月后,使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中心研制开发的专门检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BLS24)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30),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采用经过信效度检验的自制遵医行为量表和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满意度;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用统计学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通过对比两组之间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是否首发对膀胱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干预前,实验组的功能子量表得分、症状子量表得分、总体健康状况得分、症状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护理干预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功能子量表得分(69.57±12.90)分、各功能领域得分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69.15±12.19)分,对照组的功能子量表得分(64.01±11.54)分、各功能领域得分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57.39±11.62)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症状子量表得分(30.88±13.22)分、症状量表得分(22.97±11.32)分低于对照组的症状子量表得分(37.86±16.26)分、症状量表得分(26.48±12.1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12个月,对照组膀胱刺激症、尿道狭窄、胃肠道反应、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22.64%、13.21%、20.75%、26.4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7.84%、1.96%、5.88%、9.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5.88%(3/51)和20.07%(11/5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5.实验组干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遵医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通过对两组之间的遵医行为各领域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组干预12个月的满意度各个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KAP理论延续护理模式的运用,可使膀胱癌术后需膀胱灌注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得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延续护理,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以及多领域的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减轻癌症本身及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降低肿瘤复发率,从而改善患者治疗的舒适度、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唐会莲,潘琼华,岑琴,何小霞,冼敏瑶[4](2016)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骨外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头宣传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观察两组骨外科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情况可知,采用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效果、依从性、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骨外科患者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沈文霞,宁余音[5](2014)在《骨科健康教育模式及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骨科健康教育的模式、形式、方法,指出骨科健康宣教中尚存在问题,应根据需求制订个体的宣教方案,多媒体移动教育将是今后骨科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董燕,王静[6](2013)在《健康教育卡用于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卡,评价其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3例高龄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自制健康教育卡片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护理前和组间对比,患者知识掌握率、良好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知晓率、复发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卡的运用能够提高老人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危险因素的知晓率,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建立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甘艺红,兰文俊[7](2003)在《自制健康教育卡的应用体会》文中认为
沈文娟[8](2001)在《“社区居民高血压综合防治”课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
常睿[9](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研究》文中提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高校“培养什么人”的关键。党和国家历来深切关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可见,意志品质作为能够影响大学生目标追寻和行为取向的重要品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在此背景下,能否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通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使大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促使他们勇于面对困境,敢于战胜困难,具有明确生活目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并自觉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已成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重大而紧迫的问题。现实来看,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但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缺乏勇气、毅力,心态不稳等突出问题,对其进行意志品质培育更具紧迫性与重要性。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尝试系统地研究意志品质及大学生意志中品质培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围绕研究主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是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逻辑进路,全面阐述了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基本问题,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理论资源,探究了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诉求、现实样态和实践创新。全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基本问题。本部分是对“是什么”的具体回应,也是本研究前提和基础。从厘清意志品质一般界定出发,重点阐述意志品质社会性、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发展可塑性等综合特征,探索分析了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生成机理以及在大学生动机冲突、确定目标、执行决定、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和面对成功时的具体呈现,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意志品质的本质的同时揭示了研究意志品质的复杂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理论资源。本部分是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理论指导、方法借鉴和思想依循三个方面。以马克思经典作家关于意志品质论述为培育的理论指导,立足积极心理学、挫折主义与挫折教育论等方法理论,从意志品质的民族文化属性入手,探寻文化资源中培育可依循的思想智慧,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支持。第三部分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诉求。本部分是对现实环境“怎么样”的回答,立足新的时代背景下,着重分析新的时代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以及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方向;阐述了新的历史方位下,意志品质培育对于大学生巩固信仰、持续奋斗、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时代意义;以当前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大学生主体性特征为参照,洞悉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实践难点,由此明晰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现实指向和目标要求。第四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现状考察。本部分是对研究主体的“怎么样”的考察,是实证研究部分。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把握当前大学生意志品质现状与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表象透视大学生意志品质呈现的基本样态,考察大学生对意志品质的认识、认同及是否践行等方面的问题,剖析当前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症结所在,为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路径选择提供现实依据。第五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实践创新。本部分解答了“如何办”的问题,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基本原则、路径选择和优化机制,即在坚持引导与自觉性共恰、目标与规律统一、系统与环节协调、认知与实践对接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培育内容、营造教育氛围、构建实践平台等路径开展培育。同时,从体制机制建设、资源整合机制、培育运行机制、跟踪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优化机制,从而为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做出努力。
杨涛[10](2021)在《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影响。以篮球训练课作为训练手段,论证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素质、意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的训练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为篮球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两个班级学生,共113名,年龄13-14岁,随机分组,实验组56名学生(男生33名,女生23名),对照组共57名(男生31名,女生26名)。实验组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训练课程,每周三次课,并在每周五下午大课间进行一次以篮球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对照组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常规的体育课教学,在周五大课间进行自由活动,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与篮球相关的运动。体质健康指标主要是由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身体机能(肺活量)和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50m、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仰卧起坐、1000m、800m)三方面构成。测试方法按照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身体指标的测试。心理健康主要是关于初中生意志力水平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两方面,工具主要采用《中学生意志力量表》与《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在运动干预前,对两组被试分别进行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前测。经过12周篮球训练干预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再次进行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测试。最后,对前测与后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各项指标在实验前测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各项前测指标数据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体质健康各项指标前后测纵向比较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方面:与前测相比,两组身高均有显着性增长(P<0.01),两组体重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实验组BMI指数的后测数据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BMI后测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后测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在身体机能(肺活量)方面,实验组后测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后测无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后测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上,实验组男女生坐位体前屈、50m、仰卧起坐、立定跳远、800m、1000m素质均有显着性提高(P<0.05),而男生引体向上素质在干预后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男生坐位体前屈发生显着性降低(P<0.05),男女生其他身体素质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后测横向比较显示: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方面的各项指标在干预后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男女生身体素质的某些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方面,实验组男、女生后测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柔韧素质显着性提高(P<0.05)。在力量耐力素质(仰卧起坐)方面,实验组女生后测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力量耐力素质显着性提高(P<0.05);在下肢力量素质(立定跳远、50m)方面,实验组男女生两项指标后测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下肢力量素质显着性提高(P<0.05);在耐力素质(800m、1000m)方面,实验组两项指标后测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耐力素质显着性提高(P<0.05)。而在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引体向上)方面,实验组男生后测成绩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但两组数据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初中生意志力水平前后测纵向比较显示:实验组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后测结果明显优于前测结果(P<0.01)。实验组果断性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意志力四个维度前后测纵向比较均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意志力水平后测横向比较上具有组间显着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这三个维度,实验组后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结果(P<0.05);果断性方面,实验组后测结果虽然优于对照组后测结果,但两组数据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前后测纵向比较显示:实验组后测结果明显优于前测结果(P<0.05)。对照组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相比,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后测横向比较上具有组间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后测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得分(P<0.05)。结论:(1)12周篮球运动干预后,对初中生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方面的某些指标,如身高、体重、BMI、肺活量等的影响,从纵向比较,后测数据有所变化;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横向比较,后测数据无显着差异。(2)篮球运动对男、女生身体素质的某些指标有明显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力量耐力素质(仰卧起坐)、下肢力量素质(立定跳远、50m)和耐力素质(800m、1000m)上,实验组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引体向上)影响较小。(3)12周篮球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意志力水平、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均比训练前有明显提高,在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三个方面均有显着改善。另一方面,实验组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成绩。
二、自制健康教育卡的应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制健康教育卡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园景观提升研究 ——以铜川市劳动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导向:弘扬本土优秀地域文化 |
1.1.2 社会因素:公园独特性的缺失 |
1.1.3 文化问题:文化交流与撞击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1.3.3 研究概况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园景观提升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
2.1 地域文化相关概念 |
2.1.1 概念界定 |
2.1.2 构成要素 |
2.1.3 特征 |
2.2 城市公园的研究解析 |
2.2.1 概念界定 |
2.2.2 基本功能 |
2.2.3 分类 |
2.3 文化景观概念界定 |
2.4 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园的关系 |
2.4.1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作用 |
2.4.2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价值意义 |
2.5 相关支撑理论基础 |
2.5.1 场所精神 |
2.5.2 文脉延续 |
2.5.3 符号学 |
2.5.4 可持续发展 |
2.6 本章小结 |
3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景观提升设计与相关案例分析 |
3.1 地域文化视角下景观公园的规划分析 |
3.1.1 宏观——文化定位与文化选取 |
3.1.2 中观——文化空间的塑造 |
3.1.3 微观——文化要素的表达 |
3.2 案例选择依据 |
3.3 案例研究分析 |
3.3.1 大唐芙蓉园 |
3.3.2 奚仲文化公园 |
3.3.3 秦二世遗址公园 |
3.3.4 哈尔滨劳动公园 |
3.4 总结归纳 |
3.5 本章小结 |
4 铜川市景观公园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
4.1 项目概况 |
4.2 公园现状特性 |
4.2.1 主题理念不明确 |
4.2.2 功能不完善 |
4.2.3 景观元素单一 |
4.2.4 景观感官体验不足 |
4.3 铜川地域文化现状 |
4.3.1 物质文化 |
4.3.2 精神文化 |
4.4 景观提升价值 |
4.4.1 传承文化,延续文脉 |
4.4.2 优化格局,扩展功能 |
4.4.3 改善环境 |
4.4.4 提升竞争力 |
4.4.5 加强认同感 |
4.5 景观提升策略 |
4.5.1 明确主题表现 |
4.5.2 多层面元素提取模式 |
4.5.3 多样元素应用表达 |
4.5.4 体验式景观营造 |
4.5.5 生态修复方法 |
4.6 本章小结 |
5 地域文化在铜川劳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5.1 场地概况 |
5.1.1 场地位置 |
5.1.2 周边交通分析 |
5.1.3 周边用地分析 |
5.1.4 场地现状分析 |
5.2 设计目标定位、依据及原则 |
5.2.1 设计目标定位 |
5.2.2 设计依据 |
5.2.3 设计原则 |
5.2.4 设计理念侧重点 |
5.3 总体改造 |
5.3.1 结构布局 |
5.3.2 功能分区 |
5.3.3 道路系统 |
5.3.4 地形竖向 |
5.4 景观分区重要改造点 |
5.4.1 绿色养生区 |
5.4.2 青色陶瓷区 |
5.4.3 艺术文化区 |
5.5 专项改造设计 |
5.5.1 植物景观改造 |
5.5.2 生态修复营造 |
5.5.3 铺装 |
5.5.4 建筑及小品 |
5.5.5 服务设施 |
5.6 经济技术指标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Ⅱ 表录 |
附录-Ⅲ 图录 |
(2)台卡式健康宣教卡应用于患者自留化验标本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效果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漏检率比较 |
2.2 两组自留标本合格率比较 |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
3 讨 论 |
(3)IKAP理论延续护理模式运用于膀胱灌注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遵医行为现状及护理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2.2. 1 调查方法 |
1.2.2. 2 健康教育模式 |
1.2.2. 3 质量控制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
3 讨论 |
(5)骨科健康教育模式及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
1.1 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
1.2 医护合作模式 |
1.3“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 |
2 健康宣教形式的改变 |
2.1 个体化健康教育形式 |
2.2 小组化健康教育形式 |
2.3“十化式”健康教育形式 |
2.4 义诊形式 |
2.5 扩大式 |
3 健康宣教方法的研究 |
3.1 语言教育方法 |
3.2 文字教育方法 |
3.3 实践教育方法 |
3.4 电化教育方法 |
3.5 综合教育方法 |
4 展望 |
(6)健康教育卡用于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卡片的制作 |
1.2.2 卡片的运用 |
1.2.3 个性化的宣教 |
1.2.4 使用健康教育卡的注意事项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提高健康行为的依从性和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
3.2 提高危险因素知晓率, 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 |
3.3 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 |
(9)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设计 |
五、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一章 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基本问题 |
一、意志品质的概念发展与内涵特征 |
(一)意志品质在哲学中的内涵及发展 |
(二)意志品质在心理学中的内涵及发展 |
(三)意志品质的一般界定及特征 |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生成机理 |
(一)生成意志品质的内部结构系统 |
(二)生成意志品质的影响因素 |
(三)意志品质内化、外化的生成机理 |
三、大学生意志品质在实践过程中的呈现 |
(一)意志品质在大学生动机冲突中的呈现 |
(二)意志品质在大学生确定目标中的呈现 |
(三)意志品质在大学生执行决定中的呈现 |
(四)意志品质在大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呈现 |
(五)意志品质在大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呈现 |
(六)意志品质在大学生面对成功时的呈现 |
第二章 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理论资源 |
一、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理论指导 |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意志品质培育的价值指向 |
(二)主客体统一的塑造:马克思主义意志品质培育的内核特性 |
(三)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马克思主义意志品质培育的内源动力 |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方法借鉴 |
(一)积极意志品质的塑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 |
(二)消极意志品质的对抗:挫折理论与挫折教育 |
三、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依循 |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 |
(二)革命文化中关于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 |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关于意志品质培育的思想 |
第三章 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诉求 |
一、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条件 |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提出了新挑战 |
(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锚定了新坐标 |
(三)“时代新人”为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规定了新方向 |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时代意义 |
(一)巩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
(二)涵育大学生持续奋斗的精神 |
(三)增强大学生不屈不挠的动力 |
(四)鞭策大学生前赴后继成就事业 |
三、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实践难点 |
(一)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如何与群体时代特征相适应 |
(二)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如何与主体性发展相互促进 |
(三)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效果如何与人才全面发展要求相符合 |
(四)大学生个人意志品质如何与集体意志、国家意志高度统一 |
四、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具体内容 |
(一)新时代大学生应具有毫不退缩的勇气 |
(二)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 |
(三)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责任担当的自觉 |
(四)新时代大学生应具有坚韧不拔的干劲 |
(五)新时代大学生要保持宠辱不惊的稳健心态 |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现状考察 |
一、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研目的及总体思路 |
(二)调研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
二、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现状 |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二)从量表数据看大学生意志品质五个维度的差异 |
(三)从量表数据看大学生意志品质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
(四)大学生对意志品质认知、认同、实践的情况 |
三、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现状 |
(一)访谈实施及案例描述 |
(二)从访谈案例看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现状 |
(三)从访谈案例看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问题 |
四、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问题的归因 |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完善的影响 |
(二)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干扰影响 |
(三)高校意志品质培育机制不健全的影响 |
(四)中国式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 |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实践创新 |
一、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引导与自觉共恰的原则 |
(二)坚持目标与规律统一的原则 |
(三)坚持系统与部分协调的原则 |
(四)坚持认知与实践对接的原则 |
二、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路径选择 |
(一)以理想信念为先导多维教化 |
(二)以群己互励为重点促进感化 |
(三)以实践锻炼为关键深入内化 |
三、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的优化机制 |
(一)优化体制机制,提升意志品质培育的引导力 |
(二)资源整合机制,增强意志品质培育的支撑力 |
(三)培育运行机制,有力回应意志品质的现实要求 |
(四)跟踪评价机制,完善意志品质培育的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10)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要求 |
1.1.2 青春期阶段初中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 |
1.1.3 篮球运动的特点符合培养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特点 |
1.2 应用价值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质健康 |
2.1.2 心理健康 |
2.1.3 意志力 |
2.1.4 核心自我评价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国内外关于篮球运动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篮球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
2.2.3 国内外关于中学生意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 |
2.2.4 国内关于篮球运动对中学生意志力影响的研究 |
2.2.5 国内关于篮球运动对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影响的研究 |
2.3 综述小结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 |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前测横向对比结果 |
4.1.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前后测纵向对比结果 |
4.1.3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后测横向对比结果 |
4.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
4.2.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意志力水平的影响结果 |
4.2.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影响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开展的必要性 |
5.1.1 篮球运动有效促进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
5.1.2 篮球运动有效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
5.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分析 |
5.2.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形态影响的分析 |
5.2.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机能影响的分析 |
5.2.3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分析 |
5.3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意志力水平影响的分析 |
5.3.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影响的分析 |
5.3.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果断性影响的分析 |
5.4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影响的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篮球训练课周次安排日程表 |
附录2 八年级篮球训练课教案(节选) |
附录3 中学生意志力量表 |
附录4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自制健康教育卡的应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园景观提升研究 ——以铜川市劳动公园为例[D]. 刘玉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台卡式健康宣教卡应用于患者自留化验标本中的效果分析[J]. 邓文卿,于蕾. 临床医药实践, 2019(10)
- [3]IKAP理论延续护理模式运用于膀胱灌注患者的效果研究[D]. 王小青. 新乡医学院, 2016(05)
- [4]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模式在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 唐会莲,潘琼华,岑琴,何小霞,冼敏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8)
- [5]骨科健康教育模式及方法的研究进展[J]. 沈文霞,宁余音. 全科护理, 2014(02)
- [6]健康教育卡用于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体会[J]. 董燕,王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3(04)
- [7]自制健康教育卡的应用体会[J]. 甘艺红,兰文俊. 实用医药杂志, 2003(12)
- [8]“社区居民高血压综合防治”课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 沈文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01(05)
- [9]新时代大学生意志品质培育研究[D]. 常睿.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10]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涛. 扬州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