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风格论文-周晓岩

唱腔风格论文-周晓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唱腔风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祁剧,唱腔风格,传承

唱腔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岩[1](2019)在《祁剧的唱腔风格与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祁剧包含着浓郁的湖南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特色,在唱腔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值得进行广泛传播和永久传承的优秀艺术种类。因此,在当前我国大力倡导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的全新要求之下,更要重视对湖南祁剧的研究,要把握其独特的唱腔风格,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的方法,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代仍旧焕发勃勃生机。(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10期)

杨冯圆[2](2019)在《试论豫剧牛(得草)派艺术的唱腔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着名表演艺术家牛得草开创的"牛派"艺术,不仅是豫剧界独树一帜的流派,也是鹤壁的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它开创了豫剧丑角表演的新纪元,通过塑造一个个经典的丑角形象,把豫剧中"丑角"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把"丑角"推向了艺术的高境界。牛得草受教于京剧大师萧长华先生,一生认真践行"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美中取乐,乐中回味"的表演理念,通过把京剧中的"方巾丑"与自身倡导的"袍带丑"进行融合,逐渐把丑角打造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牛派",专注于丑角表演,改(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9年06期)

李梦琴[3](2019)在《胡琴伴奏对江西采茶戏唱腔的作用及其风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茶戏是客家音乐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劳动与感情故事。江西是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后发展至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客家采茶戏辐射地域之广,受众群体之多,颇为客家人所喜爱。伴奏是戏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确立着戏曲风格的基调,江西采茶戏主奏乐器为胡琴类弓弦乐器,在其配置上由最初普遍使用勾筒,到用二胡替代勾筒,再到中胡的加入,采胡、茶胡的产生,以及勾筒又重回舞台等等,都说明了采茶戏当中胡琴的重要地位。唱腔是戏曲中最为关键的灵魂部分,其艺术表现力需要伴奏的支撑和强化,江西采茶戏也不例外,在成就戏曲音乐的唱腔背后,作为主奏乐器的胡琴所产生之作用与影响不容忽视。在胡琴伴奏对唱腔旋律的作用上,一方面是以胡琴在唱腔中运用的过门音乐来体现,另一方面是由胡琴与唱腔之间的唱奏关系引申而出,以此理解胡琴伴奏通过对采茶戏唱腔的技术支持,起到了托腔保调和情绪烘托的作用。在胡琴伴奏对唱腔风格的影响上,由于胡琴自身伴奏方法、技巧的改变,以及琴师的演奏,促进了唱腔的板式、曲牌等变化,从而形成多元素的唱腔风格,并推动采茶戏音乐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江西客家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针对江西采茶戏的胡琴伴奏与唱腔,从胡琴伴奏在唱腔音乐中的运用以及两者关系的探究出发,作出关于胡琴伴奏对唱腔的作用、对唱腔风格的影响之分析研究。也为江西采茶戏的传播与推广,以及对弘扬本土传统音乐文化,乃至民族音乐文化尽绵薄之力。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是文章基础章节,阐述江西采茶戏的缘起与发展,以及艺术形式;第叁章从过门音乐和唱奏关系角度深入,阐释胡琴伴奏对江西采茶戏唱腔的重要作用;第四章以胡琴与采茶戏声腔的渊源作为切入点,分多个方面展现胡琴伴奏对江西采茶戏唱腔风格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高鹤[4](2019)在《琴歌《诗经》演唱风格借鉴昆曲唱腔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琴歌,又称"弦歌",是用古琴来伴奏的一种歌曲。《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叁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可见其历史的悠久。但由于唐宋之前记谱法不发达加之宋末浙派和明代虞山派琴家排斥琴歌,致使大量琴歌乐谱失传。虽有明代一些琴家搜集整理了明代以前的一些琴歌,还创作了不少琴歌,刻印了多种琴歌谱问世,但并没有有声资料流传下来让今人演(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9年05期)

李虞健,万嘉玮[5](2019)在《青阳腔横直曲牌的唱腔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阳腔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加强青阳腔的研究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青阳腔横直曲牌进行分析,进而对青阳腔横直曲牌唱腔的调式和旋法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青阳腔横直曲牌古朴明快、表现力丰富、灵活多样的唱腔风格,希望可以加深人们对青阳腔横直曲牌的认识,促进青阳腔的发展与传承。(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9年01期)

林宏斌[6](2018)在《解读闽剧的文化特质与唱腔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了闽剧的文化特质,对闽剧传统文化概况、闽剧的文化内涵以及闽剧的文化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全面总结了闽剧的唱腔风格,表明了闽剧唱腔在闽剧发展中的作用,旨在为闽剧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闽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闽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6期)

周友良[7](2018)在《《国鼎魂》唱腔设计的风格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剧相对其他滩簧类戏曲,风格较典雅细腻,《醉归》一折是它典型的代表。在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其他同属滩簧的锡剧、沪剧等剧种发展迅猛,剧种声腔也得到很好的发展。苏剧则由于剧团少、从业人员少等原因,坐失了声腔发展的良机,仅有的一套板腔体的“太平调”也停留在雏(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09-05)

邓群坚[8](2018)在《谈琼剧唱腔的艺术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好琼剧唱腔要掌握海南主要方言海南话的语音(又称琼剧语音),要熟悉双音腔、叁音腔和多音腔的运用,并且要掌握好音准、节奏、强弱、情感的处理以及乐队伴奏的基本手法和规律。只有这样,演唱的琼剧板腔才会出口成曲、字正腔圆。(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11期)

郭进怀[9](2018)在《论扬剧流派唱腔的风格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流派的产生具有着必然性,符合艺术与事物发展的规律。流派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戏曲艺术包括扬剧艺术概莫能外。就扬剧艺术而言,流派的孕育与形成伴随着扬剧的形成与发展,对扬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探求扬剧艺术规律必须理清扬剧流派的艺术特征。基于此,本文力求从学理层面梳理论证扬剧流派的产生与发展,从扬剧核心唱腔曲牌【梳妆台】窥探扬剧流派唱腔的不同风格特征。(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8年02期)

曹礼杰[10](2018)在《贵州花灯戏唱腔的形成及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地域特色明显的戏曲艺术,花灯戏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贵州、云南一带,形成了多种唱腔和多样的艺术风格。本文以贵州花灯戏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了贵州花灯戏的形成与发展、贵州花灯戏的唱腔类型及形成,最后进行了不同花灯戏唱腔风格的分析,希望能促进读者对花灯戏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1期)

唱腔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着名表演艺术家牛得草开创的"牛派"艺术,不仅是豫剧界独树一帜的流派,也是鹤壁的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它开创了豫剧丑角表演的新纪元,通过塑造一个个经典的丑角形象,把豫剧中"丑角"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把"丑角"推向了艺术的高境界。牛得草受教于京剧大师萧长华先生,一生认真践行"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美中取乐,乐中回味"的表演理念,通过把京剧中的"方巾丑"与自身倡导的"袍带丑"进行融合,逐渐把丑角打造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牛派",专注于丑角表演,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唱腔风格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晓岩.祁剧的唱腔风格与传承[J].参花(上).2019

[2].杨冯圆.试论豫剧牛(得草)派艺术的唱腔风格[J].中国戏剧.2019

[3].李梦琴.胡琴伴奏对江西采茶戏唱腔的作用及其风格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高鹤.琴歌《诗经》演唱风格借鉴昆曲唱腔探索[J].中国戏剧.2019

[5].李虞健,万嘉玮.青阳腔横直曲牌的唱腔风格[J].东西南北.2019

[6].林宏斌.解读闽剧的文化特质与唱腔风格[J].黄河之声.2018

[7].周友良.《国鼎魂》唱腔设计的风格特点[N].中国文化报.2018

[8].邓群坚.谈琼剧唱腔的艺术风格[J].艺术教育.2018

[9].郭进怀.论扬剧流派唱腔的风格特征[J].戏曲艺术.2018

[10].曹礼杰.贵州花灯戏唱腔的形成及风格[J].戏剧之家.2018

标签:;  ;  ;  

唱腔风格论文-周晓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