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户声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信贷市场,声誉,信号传递模型,分离均衡
农户声誉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涛,刘喜华[1](2018)在《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声誉信号传递效应研究——以费县农商行“信用户”评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使银行无法判断农户还款能力和意愿,往往会出现逆向选择。以费县农商行"信用户"评定为例,运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农户声誉在农村信贷市场的信号传递效应。结果表明,当农户声誉收益合理时,信号传递博弈存在分离均衡:高质量农户争取好声誉,低质量农户放弃争取好声誉,银行可以根据声誉信号筛选出还款能力强、还款意愿强的农户,从而减少农村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评论》期刊2018年12期)
刘丽,吕杰[2](2017)在《专用资产投资、声誉机制与农户土地流转履约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博弈方法,对农户土地流转履约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双方约定的惩罚额度、专用资产投资、声誉机制对农户履约选择有重要影响作用。当考虑专用资产投资因素及声誉因素时,农户土地流转履约条件的范围有所扩大,农户更倾向于履约。(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7年12期)
徐志刚,张炯,仇焕广[3](2016)在《声誉诉求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家禽养殖户污染物处理方式选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面临严峻的农村面源污染形势,政府现行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无法实现有效监督。构建自主治理制度,激励农户践行亲环境行为,将成为未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路径选择之一。如何有效规范农户污染处理行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声誉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在农村"熟人社会"场域下,农户声誉诉求对其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农户家禽养殖污染处理行为为例,利用全国8个省330户家禽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通过4个指标测度了农户社会声誉诉求的强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加权平均方法分别构建了农户声誉诉求的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应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声誉诉求对养殖户污染物废弃行为存在抑制作用的假说,并比较了现行政府规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声誉诉求对其亲环境行为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2政府引导对养殖户污染物废弃的抑制作用显着,而政府管制措施却未表现出显着影响。基于此,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个人对声誉关注程度越高,违反社会准则的成本就越高,个人就有越强的动机遵守社会规范、自我约束污染物废弃行为。"熟人社会"的农村社区中存在较强的社会规制作用和社区成员参与公共环境自觉维护的激励机制。第二,在强制性环境管制难以有效实现的农村环境下,政府通过引导和宣传诱致农户自觉践行亲环境行为,构建环境自我监督机制,或可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强化社区成员声誉效用和社会责任意识可成为乡村环境治理相关法律和公共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10期)
周慧光[4](2016)在《声誉资本、互惠与农户还款的自我执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在联保贷款中通过农户之间的担保机制实现对小组成员的监督管理,但是仅依靠外部监管是不够的,在联保契约中建立农户还款的自我管理机制可以减少银行的监管成本。笔者对契约自我执行机制文献分析后,采用激励机制模型对农户联保贷款小组中声誉资本和互惠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信贷员、联保小组组长和组员之间通过规定互动频率和信息交叉辨识等制度以及互惠和惩罚等行为建立了农户债务契约的自我执行机制。这些非契约行为在农户暗示履约还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6年12期)
丁振辉[5](2015)在《农户声誉和村镇银行经营思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村镇银行是服务"叁农"的主体,但面临着严峻的经营风险。文章认为农户声誉可以有效约束农户借款后的行为并对农户的贷后决策产生影响,在一个经典声誉模型基础上,文章实证证明农户每次借款后都能及时归还将有效提升农户声誉,反之将恶化农户声誉。村镇银行应该利用声誉机制加强日常经营管理,强化对农户声誉的评价工作、建立声誉信号的传播与共享机制、实现农户声誉评价的动态调整、区别不同客户群体声誉信号差异、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5年07期)
庞素琳,王石玉[6](2015)在《社会大数据信息下农户信用借款声誉计算模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户信用借款信息的处理是农户信用评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基于社会大数据信息研究农户信用借款声誉计算模型,分析对农户信用借款产生主要影响的七大因素: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距离、联保因子、还款能力、反馈评分和近期声誉,并对这七大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然后在分别考虑农户在历史上从未借款、首次还款、当期无新还款和当期有新还款这四种不同的情形,相应建立了社会大数据信息下农户信用借款声誉计算模型,并通过两个实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有效性的检验.实例分析表明,在社会大数据信息下,采用本文所建立的农户信用借款声誉计算模型对农户声誉值的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描述农户声誉值的变化趋势.由于这种变化趋势呈现较平稳光滑的变动,因此符合在具有社会管理功能前提下的声誉值变化特征,从而说明模型应用的有效性.该模型在实践中对农户信用借款声誉值的计算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4期)
侯英,陈希敏[7](2014)在《声誉、借贷可得性、经济及个体特征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和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10个省份1076户农户家庭实地调查数据,梳理出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四个潜在因素:农户的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农户声誉及借贷可得性,并构建了农户借贷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农户借贷行为及其潜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农户声誉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效应最强,借贷可得性次之,农户经济特征和个体特征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也较为显着,但低于农户声誉和借贷可得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4年09期)
姚唯一[8](2014)在《基于农户声誉的农村信贷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叁农”问题的重要性,认为叁农问题已不再是局部性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农村金融抑制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自然也就成为了解决“叁农”问题的重要出发点。本文从金融抑制理论出发,分析认为现阶段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基于此,本文首先以信用贷款为起点,通过逐步的博弈推导证明了在有限次的重复交易中,抵押贷款更有优势。但是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我国农户普遍缺乏金融机构合意的抵押品,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需要。从抵押品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以下两种思路:一是扩大农户抵押品的范围;二是寻求可行的抵押品替代。笔者延续了上述第二种思路,从信号传递理论出发,以农户声誉(即农户获得的某种荣誉称号)作为信号进行抵押替代,通过博弈推导研究发现农村信贷市场存在叁种博弈均衡形式,分别是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和准分离均衡,且叁种均衡结果都与农户的声誉效益(包括正的声誉收益S和预期的声誉损失D)、行动成本和农户获得贷款后的投资收益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农户的声誉收益。并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农户的声誉收益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时,农户的荣誉称号是可以引致分离均衡的。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理论的可操作性,本文又选取了两个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基于农户声誉的农村信贷创新的对策和建议。为了使声誉机制能够更好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其信号传递和信用约束的作用,首先农户应该重视自己的声誉,主动增强农户自身的合作意识;其次,政府要努力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从法律层面上放宽对农户信贷抵押品的限制;最后,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灵活运用抵押方式,努力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在农户、政府和金融机构叁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农户声誉的信号传递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使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4-05-01)
汪凤桂,戴朝旭,欧晓明[9](2014)在《农户视角的农业龙头企业声誉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声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农户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声誉评价决定着农户与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持久性。通过对广东省5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个合作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及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农户在评价农业龙头企业声誉时,关注的维度依次是:与企业的合作结果、企业对农村社区的贡献、农企间的合同属性和企业对农户产品的质量要求,其中合作结果和对社区的贡献影响最大,通常认为重要的影响因子服务农户没有得到验证。农户更看重与企业的合作结果而非合作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张宁,吴春凤,刘聪[10](2014)在《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与政府声誉缺失——一个基于博弈框架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农户有效参与水利管理的合作意愿,本文基于博弈论的农户合作管理困境,首先对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单次静态博弈进行了合作意愿分析,得出农户在合作的单次博弈中必将陷入两难困境,导致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产生冲突,农户产生"搭便车"的倾向,且农户集体之间的合作难以达成。其次,基于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的研究假设,再次对农户所处的两难困境进行重复动态博弈分析,推演出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合作意愿主要来自政府的有效激励机制设计及承诺。最后,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500个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合作意愿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与农户合作博弈过程中的研究结论相符,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农户声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博弈方法,对农户土地流转履约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双方约定的惩罚额度、专用资产投资、声誉机制对农户履约选择有重要影响作用。当考虑专用资产投资因素及声誉因素时,农户土地流转履约条件的范围有所扩大,农户更倾向于履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户声誉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涛,刘喜华.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声誉信号传递效应研究——以费县农商行“信用户”评定为例[J].金融发展评论.2018
[2].刘丽,吕杰.专用资产投资、声誉机制与农户土地流转履约博弈分析[J].农业经济.2017
[3].徐志刚,张炯,仇焕广.声誉诉求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家禽养殖户污染物处理方式选择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
[4].周慧光.声誉资本、互惠与农户还款的自我执行机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5].丁振辉.农户声誉和村镇银行经营思路研究[J].兰州学刊.2015
[6].庞素琳,王石玉.社会大数据信息下农户信用借款声誉计算模型与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
[7].侯英,陈希敏.声誉、借贷可得性、经济及个体特征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
[8].姚唯一.基于农户声誉的农村信贷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4
[9].汪凤桂,戴朝旭,欧晓明.农户视角的农业龙头企业声誉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张宁,吴春凤,刘聪.农户参与式水利管理与政府声誉缺失——一个基于博弈框架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