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掺杂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杂原子掺杂,碳材料,氧还原反应,非贵金属电催化剂
掺杂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荣皓庆[1](2019)在《基于配合物的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系统由于其高效、无污染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氧还原反应(ORR)在此类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储存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阴极上的氧还原速率滞后严重制约了此类能源装置的发展。当前Pt基材料是氧还原反应中最先进的电催化剂,但其成本高、储量有限、耐久性与化学敏感性差严重限制了能源设备的发展,因此获取无铂或低铂的氧还原催化剂非常重要。本论文以金属配合物作为前驱体制备了几种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并研究了其氧还原催化性能。(1)以自制Co-MOF作为前驱体,以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为氮源,制备了一种氮掺杂碳复合材料(Co_3O_4@N/C)。该碳材料在0.1 M KOH溶液中表现出与商业Pt/C接近的ORR性能,其半波电位为0.8 V,同时该催化剂的寿命更好。良好的性能得益于Co_3O_4金属纳米粒子和氮掺杂碳层良好的协同作用。(2)以ZIF-8为碳源、植酸钠为磷源、十二硫醇为硫源,制备了一种氮磷硫叁掺杂的非金属碳材料(NPSpC)。该催化剂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且氮、磷、硫叁杂原子协同作用良好,使ORR催化活性位点更多且暴露充分。NPSpC催化剂在酸、中、碱性溶液中均表现出了接近于商业Pt/C的ORR性能和优于Pt/C的耐甲醇性和长期稳定性。(3)以九水合硝酸铁、泡沫镍、硝酸锌及2-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双金属氮掺杂的镍铁碳材料(NiFe@NPC)。该催化剂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均拥有优异的ORR性能和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催化剂具有双金属活性中心,并由氮掺杂碳层包覆,二者协同作用良好,使得催化剂更加稳定。(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雪梅,邓陶丽,徐小强,方璐[2](2019)在《叁价镨掺杂有机配合物的结构及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硝酸镨和邻菲罗啉为初始原料来合成配合物。在实验的过程中,首先探索硝酸镨与邻菲罗啉反应所需的条件后,在温度为100℃、pH值为5~6、水和甲醇混合液为溶剂,以及反应时间为48h的条件中,合成叁价镨离子掺杂配合物。然后对目标产物结构与荧光性能进行表征。在360nm的激发波长对样品进行荧光测试,出现了430nm的蓝紫色荧光发射峰与493nm绿色荧光强峰。(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于志敏,李德胜,姚远,柳鸣,林海[3](2019)在《铽配合物掺杂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荧光辐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获得直径约为200 nm,均匀且取向随机的Tb(BA)_3Phen掺杂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差式扫描量热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分析。荧光复合材料的激发光谱表明,有效激发波长范围为220~350 nm。在紫外激发下,Tb(BA)_3Phen/PAN复合材料呈现出强烈的绿色荧光发射。随着Tb(BA)_3Phen掺杂量的增加,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同时,静电纺纤维的发光强度可达体材料的5倍以上,进一步证实了静电纺纤维化对荧光体光辐射效果的增强作用。强烈的荧光发射和良好柔韧性能表明铽配合物掺杂PAN纤维在防伪识别、智能服装、光电显示等方面拥有特殊的优势和潜能。(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林楠[4](2019)在《基于近红外发光铱配合物的掺杂型与键合型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NIR-OLED)因其自发光、高效率、柔性显示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及在国防、光通讯及光导纤维等领域的潜在重要价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低成本及大面积柔性显示的近红外聚合物发光器件(NIR-PLED)开发,拟通过两种方式制备器件的发光层:其一,将近红外发光的铱配合物为客体材料,物理掺杂至主体聚合物材料(如聚乙烯咔唑)而制备掺杂型发光层;其二,将客体材料铱配合物通过Suzuki耦合反应共价键合于聚芴(PF)而得到键合型复合材料。同时,依托掺杂型和键合型复合材料的良好近红外发光性能及物理性能(如好机械加工性、高热稳定性及易湿法成膜等),期望开发出有优良电致近红外发光性能的NIR-PLED。1、基于铱配合物的优良光致近红外发光性能考虑:利用苯并噻吩类主配体Hiqbt(Hiqbt=1-(benzo[b]thiophen-2-yl)isoquinoline)和溴代-席呋碱类辅助配体HL(HL=(E)-4-bromo-2-((phenylimino)methyl)phenol)在一定条件下与IrCl_3·3H_2O反应,合成得到了新型铱配合物[Ir(iqbt)_2(L)];除通过元素分析(EA)、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单晶X-射线衍射(XRD)等对其结构表征外,还分别就其光物理性质与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测试研究。2、通过近红外发光溴代-铱配合物[Ir(iqbt)_2(L)]的Suzuki耦合反应,得到铱配合物共价键合于聚芴(PF)的键合型复合材料Poly(PF-[Ir(iqbt)_2(L)]);同时,通过热重分析(TG)测试其热稳定性,并利用固体荧光光谱(PL)和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DR)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研究。3、基于上述合成的近红外发光溴代-铱配合物[Ir(iqbt)_2(L)]物理掺杂于聚合物聚乙烯咔唑(PVK)而尝试NIR-PLED器件创制:优化前的单层NIR-PLED-I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4 nm)/PVK(65%):OXD-7(30%):[Ir(iqbt)_2(L)]-(5%)(120 nm)/LiF(1nm)/Al(100 nm),电致发光性能表现为EL发射峰波长为707 nm,启动电压12 V,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065%,器件最大亮度为2.83 cd·m~(-2)。为了优化单层器件结构,加入了电子传输层1,3,5-叁[(3-吡啶基)-3-苯基](TmPyPB)以提高电子迁移率的单层优化器件NIR-PLED-II结构为ITO/PEDOT:PSS(40 nm)/PVK(65%):OXD-7(30%):[Ir(iqbt)_2(L)]-(5%)(120 nm)/TmPyPB(15 nm)/LiF(1 nm)/Al(100 nm);其器件性能为:EL发射峰波长为709 nm,启动电压是14 V,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391%,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70 cd·m~(-2)(驱动电压为21 V)。4、基于上述中铱配合物共价键合于聚芴(PF)的键合型复合材料Poly(PF-[Ir(iqbt)_2(L)])为发光层制备NIR-PLED器件,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40nm)/Poly(PF-[Ir(iqbt)_2(L)])(80 nm)/TPBi(40 nm)/LiF/Al;电致发光性能表明:高驱动电压条件下,主要发光位置逐渐向近红外区域(708 nm)转移,可实现近红外区域的EL发射峰强度不断增大,当驱动电压为8 V时,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0.06%。(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5-01)
郭萌[5](2019)在《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f轨道电子受到内层电子屏蔽作用,f-f的跃迁基本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发射光谱显示为锐线谱,发光强度高,色纯度良好。铕离子和铽离子分别代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其离子跃迁产生的发射谱带很窄,接近原子谱,峰形尖锐,说明铕离子和铽离子都是理想的发光离子,合成的配合物发光强度大,荧光色纯度高。近年来,科研者对稀土配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铕、铽的纯叁元配合物,通过对有机配体结构的调控来改变荧光性能,但因为稀土元素铕和铽的价格较高,昂贵的生产成本限制这类发光材料的广泛应用。因此,寻找到生产成本低且荧光性能良好的荧光粉是我们的新目标。稀土铕配合物的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纯度以及热稳定性等性能,主要和第一配体结构、掺杂离子和掺杂量有关。本论文详细研究了不同掺杂离子、掺杂量对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影响,以及第一配体与发光中心的能级匹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等摩尔比掺杂的叁元配合物Eu_(0.5)RE_(0.5)(TTA)_3Phen(RE=Gd,Tb,Y),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可知,掺杂配合物与纯叁元配合物Eu(TTA)_3Phen结构相似,没有生成新的化学键。比较掺杂配合物Eu_(0.5)RE_(0.5)(TTA)_3Phen(RE=Gd,Tb,Y)和纯叁元配合物Eu(TTA)_3Phen的荧光性能,发现等摩尔比的掺杂Gd~(3+),Y~(3+)均可以提高配合物Eu(TTA)_3Phen的发光强度,荧光寿命也有所延长,综合两种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和生产成本,最终以Y~(3+)作为单核配合物Eu(TTA)_3Phen的最佳掺杂离子。(2)合成了不同摩尔比例Y~(3+)掺杂的叁元配合物,表征了掺杂配合物Eu_xY_(1-x)(TTA)_3Phen(x=0.4,0.5,0.6)的发射和激发光谱、荧光寿命、热稳定性等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Y~(3+)的掺杂量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得以提高,荧光寿命、热稳定性和色纯度几乎没有变化。当Eu~(3+):Y~(3+)=1:1时,配合物Eu_(0.5)Y_(0.5)(TTA)_3Phen发光强度最佳,表现为Eu~(3+)的特征发光,继续增加Y~(3+)的掺杂量,配合物荧光性能开始下降。(3)基于羟醛酯缩合反应机理合成了有机配体1,5-二苯乙烯基乙酰丙酮(Dsacac)并将其作为第一配体,分别合成纯的叁元配合物Eu(Dsacac)_3Phen和Eu/Y不同摩尔比的掺杂配合物Eu_xY_(1-x)(Dsacac)_3Phen(0.4,0.5,0.6),分析了Eu(Dsacac)_3Phen和Eu_xY_(1-x)(Dsacac)_3Phen的结构、稳定性、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非荧光离子Y~(3+)可以提高配合物Eu(Dsacac)_3Phen的发光强度。(4)比较了掺杂配合物Eu_(0.5)Y_(0.5)(TTA)_3Phen和Eu_(0.5)Y_(0.5)(Dsacac)_3Phen两者的荧光性能,发现配合物Eu_(0.5)Y_(0.5)(TTA)_3Phen的发光强度和色纯度明显优于配合物Eu_(0.5)Y_(0.5)(Dsacac)_3Phen,进一步要论了第一配体与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方式。以上结果显示,配合物Eu_(0.5)Y_(0.5)(TTA)_3Phen更符合我们对荧光粉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段显英,陈林[6](2018)在《质子化水簇配合物掺杂GO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含有质子化水簇的化合物[Cu_4(dpdo)_(12)][H(H_2O)_(27)(CH_3CN)_(12)][PW_(12)O_(40)]_(3)(dpdo=4,4′-联吡啶氮氧化物)(1)与氧化石墨烯进行掺杂复合得到石墨烯掺杂复合材料(1-GO1),并通过红外、热重、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和表征. 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分析表明,在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前后,1-GO1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扫描电镜图示分析表明,复合物1分散在氧化石墨烯的片层状结构中;质子导电性能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1-GO1表现出了优于1的质子导电性能:在温度为100℃,相对湿度为35%~98%的条件下,质子电导率达到了10~(-2)~10~(-3)s?cm~(-1),是优良的高质子电导率固体导体.(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余盛萍,黄德林,黄兴隆[7](2018)在《Zn掺杂对量子点Cd_6Se_6及其配合物Cd_6Se_6-(OPMe_3)_6结构和性质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有机配体叁甲基氧膦OPMe_3吸附到掺杂量子点ZnmCdnSe_6(m+n=6)上形成吸附产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金属原子Zn和Cd与配体OPMe3中的O原子形成Zn-O和Cd-O配位键,其吸附能、电荷分布、HOMO、LUMO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性质随着掺杂Zn原子的增多而逐渐变化。研究表明向Cd6Se6中掺杂Zn原子使其电子吸收光谱出现蓝移,随着掺杂原子的增多,蓝移现象就越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樊国栋,郭萌[8](2018)在《钇掺杂的铕叁元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机理,合成了新型含有β-二酮结构的有机配体1,5-二苯乙烯基乙酰丙酮(Dsacac),并将其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协同配体,分别合成Eu(Ⅲ)单核稀土配合物(Eu(dsacac)3phen)和Eu/Y不同质量比掺杂配合物(EuxY1-x(dsacac)3phen),分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非荧光离子Y3+可以提高配合物的发光强度。(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李秋平,俞家辉,汪美玉[9](2018)在《稀土Eu~(3+)配合物原位掺杂纳米硅球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合成纳米硅球的过程中掺入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有机配体分子与稀土铕盐,通过有机配体分子的配位作用与水解-缩聚效应,将Eu~(3+)原位共价地包裹到硅球中,制备了具有稳定荧光性能的纳米硅球,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在pH=5~9的弱酸碱体系中荧光均较为稳定。(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庞孟媛[10](2018)在《基于Tb~(3+)配合物的物理掺杂与共价键合类绿光材料的研究及其PLED器件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Tb3+色纯度绿光基础上的稀土功能性材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论文设计合成系列含稀土离子Tb3+的纯绿光配合物,再分别通过物理掺杂或共价键合于有机大分子基质而得到有Tb3+色纯度绿光的高分子杂化材料。同时,基于材料的结构表征、荧光性质分析及热稳定性鉴定等,选择PVK(聚乙烯咔唑)为基质的高分子材料Poly(NVK-co-2)(50:1)作为发光层,得到高效及纯绿光的PLEDs(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器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合成了叁种有双齿结构的咪唑-二酮(Heb-PMP、HQ、HPMIP)作为第一配体;并合成得到叁种起协同作用的第二配体(4-VB-PBI、4-VB-FBI、VBCz DPO)。自组装得到系列新的稀土配合物[Ln(eb-PMP)3(4-VB-PBI)](Ln=La,1;Ln=Tb,2;Ln=Gd,3)(Heb-PMP=4-(2-ethylbutanoyl)-3-methyl-1-phenyl-1H-pyrazol-5(4H)-one,4-VB-PBI=1-(4-vinylbenzyl)-2-(pyridin-2-yl)-1H-benzo[d]imidazole);[Ln(Q)3(4-VB-PBI)](Ln=L a,4;Ln=Tb,5;Ln=Gd,6);[Ln(Q)3(4-VB-FBI)](Ln=La,7;Ln=Tb,8;Ln=Gd,9);[Ln(Q)3(VBCz DPO)](Ln=La,10;Ln=Tb,11;Ln=Gd,12)(HQ=4-(3,3-dime thylbutanoyl)-3-methyl-1-phenyl-1H-pyrazol-5(4H)-one,4-VB-FBI=1-(4-vinylbenzyl)-2-(furan-2-yl)-1H-benzo[d]imidazole,VBCz DPO=9-(4-vinylbenzyl)-3,6-bis(diphenylphosph oryl)-9H-carbazole)和[Ln(PMIP)3(4-VB-FBI)](Ln=La,13;Ln=Tb,14;Ln=Gd,15)(HPMIP=4-isobutyryl-3-methyl-1-phenyl-1H-pyrazol-5(4H)-one)。光物理性能研究表明:均可高效敏化稀土离子Tb3+的色纯度绿光。选取MMA、NVK、ST做共聚合单体,合成了系列高分子材料Poly(MMA-co-X)、Poly(NVK-co-X)和Poly(ST-co-X)(X=1-3)、Poly(MMA-co-Y)(Y=4-12)、Poly(MMA-co-Z)(Z=13-15)和Poly(MMA-@-Z)(Z=13-15),(MMA=甲基丙烯酸甲酯,NVK=N-乙烯基咔唑,ST=苯乙烯);与有机小分子配合物相比,荧光寿命及量子产率均有提高,且热稳定性和成膜性也得到改善。其中Poly(NVK-co-2)(50:1)的CIE坐标为(0.335,0.580),荧光寿命为763μs(λem=546nm),量子产率41%。选取Poly(NVK-co-2)(50:1)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的发光层,设计的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30 nm)/Poly(NVK-co-2)(40 nm)/BCP(10 nm or 20nm)/TPBI(30 nm)/Li F(1 nm)/Al(100 nm)(PEDOT:PSS=聚二氧乙基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BCP=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TPBI=1,3,5-叁(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器件性能表明:在BCP的厚度为20 nm,电压为12 V时,电流效率为24.63 cd/A,外量子效率为7.81%,功率效率为6.45 lm/W;较之前含稀土离子Tb3+的PLEDs文献报道有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掺杂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以硝酸镨和邻菲罗啉为初始原料来合成配合物。在实验的过程中,首先探索硝酸镨与邻菲罗啉反应所需的条件后,在温度为100℃、pH值为5~6、水和甲醇混合液为溶剂,以及反应时间为48h的条件中,合成叁价镨离子掺杂配合物。然后对目标产物结构与荧光性能进行表征。在360nm的激发波长对样品进行荧光测试,出现了430nm的蓝紫色荧光发射峰与493nm绿色荧光强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掺杂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荣皓庆.基于配合物的杂原子掺杂碳材料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2].刘雪梅,邓陶丽,徐小强,方璐.叁价镨掺杂有机配合物的结构及发光性能[J].山东化工.2019
[3].于志敏,李德胜,姚远,柳鸣,林海.铽配合物掺杂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荧光辐射特性[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9
[4].马林楠.基于近红外发光铱配合物的掺杂型与键合型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9
[5].郭萌.稀土掺杂铕有机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6].段显英,陈林.质子化水簇配合物掺杂GO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J].河南科学.2018
[7].余盛萍,黄德林,黄兴隆.Zn掺杂对量子点Cd_6Se_6及其配合物Cd_6Se_6-(OPMe_3)_6结构和性质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8].樊国栋,郭萌.钇掺杂的铕叁元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8
[9].李秋平,俞家辉,汪美玉.稀土Eu~(3+)配合物原位掺杂纳米硅球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8
[10].庞孟媛.基于Tb~(3+)配合物的物理掺杂与共价键合类绿光材料的研究及其PLED器件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