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渗滤液水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处理技术
渗滤液水质论文文献综述
吕景韩[1](2019)在《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及其处理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社会中,社会对垃圾处理工作的关注程度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而逐渐上升。对垃圾处理工作一定要合理安全地进行,否则会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且巨大的危害。而垃圾的渗滤液的处理是在垃圾处理过程中非常困难且需要重点观察的,分析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和相关处理技术工艺对其的影响,选择3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并对其进行处理的主要方法、特点进行简述。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进行择选时,必须要和垃圾渗滤液的特性进行结合,同时,要兼顾到处理的安全性,从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成效。(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08期)
陈霞[2](2019)在《垃圾渗滤液水质变化规律及腐殖土厌氧反应器处理渗滤液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渗滤液是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具有色度大、污染物含量高、可生化性低、毒性强和水质、水量随季节变化大等特点,因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水处理行业范围内的热点与难点。本文收集西安市碑林区东关南街仁厚庄压缩站的生活垃圾,通过垃圾填埋柱淋滤模拟试验,揭示了不同年降水量条件下渗滤液中污染组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变化预测模型;在厌氧生物滤池法和腐殖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腐殖土厌氧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基于试验数据,对腐殖土厌氧反应器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本文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不同降水量条件下渗滤液水质变化规律,以及腐殖土厌氧反应器的适用条件,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择及其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室内垃圾填埋柱淋滤模拟试验,发现在不同年降水量条件下,随着淋滤次数的增加,渗滤液的pH值均呈先下降而后缓慢波动上升,逐渐向略碱性方向发展的趋势;渗滤液中COD浓度变化曲线均经历初始上升、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及相对稳定四个波动阶段;NH_3-N浓度变化曲线均经历初始快速下降、中间回升、缓慢下降叁个波动阶段;试验初期BOD5/COD>0.45,表明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程度高,随着淋滤次数增加,可生化性逐渐变差;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推算得出渗滤液中COD和NH3-N 浓度预测方程分别为:C_(COD)=C_0e~(-K'_(COD)*W/S),C_(NH_3-N)=C_0e~(-K'_(氨氮)*W/S)(C_0代表污染物的初始浓度,k'_(COD)=-0.1161n(P)+0.9414,K'_(氨氮)=13.097P~(-0.696));渗滤液的COD和NH_3-N累计溶出量,均呈现初期较快增加,然后缓慢增加,最后基本稳定的趋势。(2)通过腐殖土厌氧反应器填料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粉土+腐殖土填料作为反应器的填料处理渗滤液较为合适,处理效果较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3)腐殖土厌氧反应器设计及运行试验表明结果,腐殖土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大约为22~30d,比一般的厌氧生物滤池快;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控制在15.99~17.32h范围内,可以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腐殖土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对渗滤液中COD、NH_3-N和TP的去除有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林林,王学锋[3](2018)在《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评价和周边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了XX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渗滤液和周边的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情况。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出水样和土样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垃圾渗滤液和周围的土壤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号池和中间采样点的渗滤液属于严重污染,2号池基本属于中度污染;1号渗滤池周围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以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居多,Ni、As和Cd贡献显着;2号渗滤池周围土壤存在着部分轻度污染,主要是由As和Cd贡献所致;麦田土壤存在着严重污染,可能是用渗滤液灌溉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由Ni、As和Cd贡献所致。(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8-09-28)
魏改霞[4](2018)在《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及其处理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对垃圾处理工作的关注程度逐渐加大。如果不能安全、合理的做好垃圾处理工作,将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垃圾渗透液是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选择垃圾渗透液的处理方法时,要结合垃圾渗透液的特性,考虑到处理的安全性,实现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8年08期)
郑敏[5](2017)在《铁碳微电解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水质改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渗滤液一直是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污染物成分复杂,单一工艺处理往往达不到排放的要求。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垃圾渗滤液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生化法与物化法结合成为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流工艺。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主要特点是可生化性差、污染物含量较低,且不能达标排放。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两级生化出水,从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结合的因素筛选到连续流实验的条件优化,系统的分析了生化出水的水质改善状况。以聚合铁碳球、活性炭铁屑、焦炭铁屑叁种铁碳组合材料为填料,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研究确定铁碳微电解的最优参数,结果发现叁种材料差异不大,最佳实验参数均为:进水pH值4,反应时间90min,铁碳质量比4:1,铁碳投加量为10g/150mL渗滤液。在最佳条件下对比铁碳微电解反应对垃圾渗滤液厌氧出水、好氧出水的处理效果。发现对垃圾渗滤液的两种生化出水的COD去除效率相似,对好氧出水的可生化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将叁种组合材料填充在小型反应器中,在上述最佳参数下对渗滤液进行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进水负荷对叁种填料的处理效果略有影响,在中浓度负荷下系统COD去除效果最高。在曝气条件下,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较明显。在进水中适量投加双氧水,可以有效提高微电解的去除效果,聚合铁碳球、活性炭铁屑、焦炭铁屑分别提高约15%、20%和20%。多级铁碳微电解串联运行处理时,级数越高,COD去除率越大,但随着级数的增长,COD去除率级间增长率下降。对比在四种条件下,以叁种材料为填料的反应器处理效果以及连续运行5天内铁碳微电解出水中的Fe2+的含量及沉淀后的总铁泥量,得出在连续运行试验中使用聚合铁碳球较适宜。在最佳状态下连续稳定运行30天,考察系统性能。渗滤液COD去除率保持在25%左右,出水pH维持在6-7.5。通过对进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做气GCMS、红外光谱分析以及进行XAD系列树脂分级,从分子结构及有机物组分角度说明经铁碳微电解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有机物总量减少,芳香类物质含量降低,腐殖酸腐化程度降低。用曝气生物滤池做验证实验时,发现进水不同的两组生物滤池的COD、氨氮去除率差异较大,铁碳微电解出水组的生物量远高于进水组。因此实验证实铁碳微电解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可生化性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的继续处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查正太,张文文,李亚峰[6](2016)在《浅谈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与处理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难度大,如何有效处理垃圾渗滤液是我国目前垃圾填埋场面临的一个难题。分析了渗滤液的水质特征以及危害性,归纳总结渗滤液常规处理办法,如物化法、生化法以及目前正在发展的膜技术等,介绍不同技术的特点,对我国渗滤液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6年13期)
李红,郑敏,刘庆梅,陶丽霞,刘丹[7](2016)在《联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渗滤液水质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厌氧-准好氧联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酸化期渗滤液的组成和演化规律,研究了酸化期渗滤液中无机阴离子、氨氮、重金属及有机物等的组成和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无机阴离子浓度在前60天中持续升高并达到最大值,之后,除CO2-3外,其他无机阴离子的浓度总体趋于稳定;UV254与COD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前40天内,UV254和COD迅速增加,UV254在第34天达到最大值46.94,COD在第41天达到最大值44 213 mg/L;氨氮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第119天达到最大值1 066 mg/L,第120天之后,氨氮积累现象得到缓解。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渗滤液各指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显示,COD和Fe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57;UV254和Mn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26。(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周浩[8](2016)在《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在迅速增涨,垃圾的处理与处置成为我国一项主要的环境问题。在过去数十年中甚至现在,卫生填埋仍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对于传统卫生填埋场而言,将垃圾同外界环境隔离开来,从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是其主导思想,这种操作方式使填埋场中的各种反应都处于完全失控状态,管理人员只能采取被动的措施来运行和管理填埋场。本课题分别应用好氧、准好氧及厌氧填埋结构,通过相同的回灌频率、模拟降雨并结合实验体系的液相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对原位回灌下不同类型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渗滤液的水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好氧型和准好氧型填埋场而言,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垃圾的分解速率相对较慢,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会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氨氮浓度较高,但是后期氯离子以及一些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会降到很低的水平。好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采用间歇式动力供氧,使垃圾发生好氧分解,降解速率快,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下降的速度很快,COD去除率达到97.3%,氨氮的浓度也很低,去除率为99.9%,但其中重金属的浓度和硝酸根离子,以及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会长期居高不下。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由于自然通风,使得垃圾体中同时存在好氧、厌氧和兼氧区域,其渗滤液的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介于好氧填埋场和厌氧填埋场之间,初期渗滤液有机污染浓度高,但下降趋势非常明显,VFA去除率达到99.2%,COD去除率达到98.3%。而且准好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能更快地进入渗滤液有机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的阶段,特别是氨氮的去除效果显着,达到99.9%。(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杜冰,孙庆业[9](2016)在《混凝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水质的生态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强碱性工矿垃圾渗滤液,并通过毒性试验研究了处理前后渗滤液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小球藻增殖的影响。混凝沉淀的结果表明,以聚合氯化铝、硫酸铝钾和叁氯化铁单独作为混凝剂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混合使用均能有效去除强碱性工矿垃圾渗滤液中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污染物,其中叁氯化铁配合聚丙烯酰胺的去除效果最佳。毒性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的混凝沉淀处理方式对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的根系活力无显着影响;在将渗滤液p H预先调至7、每升投加固态聚合氯化铝1.5 g和聚丙烯酰胺0.5g条件下,处理后出水对黑麦草萌发及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增殖影响最小,生态安全性最高。(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路文圣,李俊生,蒋宝军[10](2016)在《营养物添加对生活垃圾降解及渗滤液水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微生物营养物质添加对生活垃圾降解及渗滤液水质的影响,在厌氧填埋的生活垃圾中分别加入维生素C、氯化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铵及氯化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铵的混合物,考察各垃圾层的沉降高度和渗滤液COD、氨氮的质量浓度.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C、氯化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铵及氯化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铵的混合物均能够加速生活垃圾降解,其中维生素C加速垃圾降解的效果最好.同时,生活垃圾降解速率越快,产生渗滤液的COD和氨氮质量浓度越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渗滤液水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垃圾渗滤液是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具有色度大、污染物含量高、可生化性低、毒性强和水质、水量随季节变化大等特点,因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水处理行业范围内的热点与难点。本文收集西安市碑林区东关南街仁厚庄压缩站的生活垃圾,通过垃圾填埋柱淋滤模拟试验,揭示了不同年降水量条件下渗滤液中污染组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变化预测模型;在厌氧生物滤池法和腐殖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腐殖土厌氧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基于试验数据,对腐殖土厌氧反应器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本文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不同降水量条件下渗滤液水质变化规律,以及腐殖土厌氧反应器的适用条件,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择及其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室内垃圾填埋柱淋滤模拟试验,发现在不同年降水量条件下,随着淋滤次数的增加,渗滤液的pH值均呈先下降而后缓慢波动上升,逐渐向略碱性方向发展的趋势;渗滤液中COD浓度变化曲线均经历初始上升、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及相对稳定四个波动阶段;NH_3-N浓度变化曲线均经历初始快速下降、中间回升、缓慢下降叁个波动阶段;试验初期BOD5/COD>0.45,表明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程度高,随着淋滤次数增加,可生化性逐渐变差;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推算得出渗滤液中COD和NH3-N 浓度预测方程分别为:C_(COD)=C_0e~(-K'_(COD)*W/S),C_(NH_3-N)=C_0e~(-K'_(氨氮)*W/S)(C_0代表污染物的初始浓度,k'_(COD)=-0.1161n(P)+0.9414,K'_(氨氮)=13.097P~(-0.696));渗滤液的COD和NH_3-N累计溶出量,均呈现初期较快增加,然后缓慢增加,最后基本稳定的趋势。(2)通过腐殖土厌氧反应器填料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粉土+腐殖土填料作为反应器的填料处理渗滤液较为合适,处理效果较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3)腐殖土厌氧反应器设计及运行试验表明结果,腐殖土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时间大约为22~30d,比一般的厌氧生物滤池快;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控制在15.99~17.32h范围内,可以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腐殖土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对渗滤液中COD、NH_3-N和TP的去除有明显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滤液水质论文参考文献
[1].吕景韩.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及其处理技术探讨[J].节能.2019
[2].陈霞.垃圾渗滤液水质变化规律及腐殖土厌氧反应器处理渗滤液效果试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王林林,王学锋.X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评价和周边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C].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8
[4].魏改霞.垃圾渗滤液水质特性及其处理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
[5].郑敏.铁碳微电解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水质改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6].查正太,张文文,李亚峰.浅谈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与处理工艺[J].广州化工.2016
[7].李红,郑敏,刘庆梅,陶丽霞,刘丹.联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渗滤液水质变化规律[J].环境工程学报.2016
[8].周浩.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9].杜冰,孙庆业.混凝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水质的生态毒性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10].路文圣,李俊生,蒋宝军.营养物添加对生活垃圾降解及渗滤液水质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