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装配式组合梁,对拉螺栓,剪跨比,单向往复荷载试验
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论文文献综述
伍凯,林诗琪,毛范燊,徐超,任利剑[1](2019)在《单向往复荷载作用下装配式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装配式部分包裹混凝土(PEC)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完成了12个试件的单向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剪跨比、混凝土厚度、对拉螺栓设置等对承载性能与变形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试件的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向弯曲破坏发展;在试验加载后期,部分试件出现腹板两侧混凝土破坏不对称现象,导致试件承受弯矩和剪力的同时,还受到了扭矩的作用;对拉螺栓不但能够提高型钢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防止受压钢翼缘的局部屈曲,而且能够发挥抗剪连接作用,保证型钢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对于小剪跨比试件,混凝土厚度对承载力的影响较大;混凝土厚度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因此大剪跨比试件的承载力受混凝土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迭加原理,提出了装配式PEC组合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平截面假定,提出了全截面塑性状态下的装配式PEC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了叁折线模型,建立了Vm-Mm的归一化关系。(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郭翔[2](2019)在《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节点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混凝土迭合柱是一种在钢管外围绑扎钢筋并在管内外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组合柱。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在H型钢的翼缘和腹板之间绑扎钢筋并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组合梁。由于它们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火防腐性能优良、节省造价等优点,已经应用在一些超高层建筑、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工程领域中。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钢管混凝土迭合柱和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构件的基本性能已开展了许多研究,同时也进行了少量钢管混凝土迭合柱刚接节点、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节点的试验和理论分析,然而对于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缺乏研究。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单调荷载作用下叁类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同时与钢梁连接节点进行了对比,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复杂接触对,确定了混凝土和钢材的本构关系模型,解决了网格划分和求解收敛的合理性,通过相关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准确性。(2)对叁类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连接节点进行了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全过程分析,获取了组合节点关键部位和重要组件的应力分布规律,揭示其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深入分析其不同组件在极限破坏下的应力状态。(3)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从材料参数、几何参数和荷载参数叁个方面对叁类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了影响节点受力性能的主要参数和影响规律。(4)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依据各类节点的破坏模式,分别提出了叁类装配式节点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的建议公式,并给出了合理的构造措施建议,如核心区外包钢板和设置端板加劲肋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和设计建议,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赵根田,郭雅茹,吴光兴,万馨[3](2019)在《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中长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PEC)组合中长柱的极限承载力,用Q235B和Q345两种钢材制作12个PEC中长柱,对其进行轴心受压承载力试验,试验主要考虑含钢率、混凝土强度等因素。研究分析了焊接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中长柱的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对试件的承载力和稳定系数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焊接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中长柱的破坏模式有混凝土被压碎、柱整体弯曲、柱翼缘局部屈曲;在试验长度范围内,PEC柱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含钢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含钢率越大承载力越高,高强度混凝土可以大幅提高PEC柱的承载力;按照迭加原理公式计算的PEC柱承载力基本都低于试验极限承载力,试验得到的整体稳定系数都高于按《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得到的稳定系数,偏于安全;高强度钢和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不能很好地发挥协同作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只起到填充作用,强度发挥很小。(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赵根田,王丽娜,狄昊[4](2018)在《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端板厚度和柱翼缘厚度对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PEC柱)-型钢梁端板连接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3榀PEC柱型钢梁端板连接框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出各框架试件的滞回曲线、极限承载力、转角延性系数以及初始刚度等抗震性能数据。试验表明:端板厚度由12mm增加到20mm,试件承载力增加2%,试件初始刚度提高22.44%,转角延性系数提高10%,耗能能力增加12.87%。柱翼缘厚度由12mm增加到16mm,试件最大承载力提高13.00%,初始刚度提高50.77%,耗能能力增加9.80%,但转角延性系数降低3.4%。增加柱翼缘厚度可以明显提高框架的极限承载力。端板和柱翼缘厚度越大,框架节点初始转动刚度越大。增加端板厚度可以明显改善框架节点的转角延性,增加柱翼缘厚度会降低框架的转角延性。为探究上述规律的一般适用性,以试验为基础,进行有限元模拟拓展分析,得到与试验类似结论。(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06期)
赵根田,张宇鸣,曹芙波,狄昊[5](2017)在《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型钢梁端板连接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PEC)柱-型钢梁端板连接框架结构抗震性能,通过改变端板厚度和柱含钢率,对3榀端板连接复合框架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组合框架层间滞回特性、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节点转角延性、层间位移和屈服机制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框架的层间屈服机制为先期梁端截面形成塑性铰,后期柱根部屈服,实现了利用塑性屈服耗能的设计目标;节点域填充混凝土形成斜压带传力模式,满足了节点域薄腹板的抗剪需求;端板厚度由12 mm增加到20 mm,试件承载力增加2%,试件初始刚度提高22.44%,节点转角延性系数提高10.00%,耗能能力增加12.87%;柱截面含钢率由15.5%增加到19.4%,试件承载力提高13.00%,初始刚度提高50.77%,耗能能力增加9.80%,但节点转角延性系数降低3.4%。试件破坏时层间位移角均超过抗震规范弹塑性层间侧移角限值1/50,且试件承载力退化系数仍达到0.96,结构具有良好的屈服机制和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赵根田,朱宇,胡鳅文[6](2016)在《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弱轴方向偏压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7根PEC柱进行了弱轴方向偏心受压试验,主要考虑了翼缘宽厚比和偏心距这两种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降低;随着翼缘宽厚比的减小,偏压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有所提高;偏心距对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熊政[7](2016)在《H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心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是在焊接H型钢的腹板和翼缘板之间浇筑混凝土而组合成的一种新型结构构件。在型钢内填充混凝土能有效地提高板件的抗局部屈曲能力,焊接规则间距的横向扁钢可以增强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从而提高构件的延性。本文中把这种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简称为PEC柱。本文共设计了12根焊接普通H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组合短柱的轴压试验来研究这种新型组合柱的受力性能,旨在揭示在试件长细比、再生混凝土强度、再生骨料取代率、是否配置扁钢等参数变化的情况下H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组合短柱的破坏模式、破坏特点及极限承载力。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组合结构短柱最终的破坏模式主要是再生混凝土被压碎以及翼缘发生局部屈曲,而钢与再生混凝土能够很好的协同工作。同时,本文建立了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还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试验试件在单调加载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通过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相比较,验证了其分析模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深入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6-06-15)
胡鳅文[8](2015)在《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短柱弱轴方向偏压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短柱(PEC柱)是将横向系杆焊接在H型钢的翼缘板之间并内填混凝土的一种组合结构构件。横向系杆对混凝土起到了约束作用,内填混凝土能有效提高板件的局部屈曲能力。为了将这种新型构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程当中,本文对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短柱弱轴方向的偏压性能进行了研究。本文对7根PEC柱进行了弱轴方向偏心受压试验,主要考虑了翼缘宽厚比和荷载偏心距两种因素的影响,研究了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短柱的破坏模式、破坏特点和极限承载力;分析了荷载作用偏心距及翼缘宽厚比对试件的挠度和纵向位移的影响;并将弱轴偏心受压试验与强轴偏心受压试验试件的破坏模式以及荷载-纵向应变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拓展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对短柱承载能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组合短柱弱轴偏压最终的破坏特点为受压区混凝土压碎,受拉区混凝土产生裂缝,横向系杆间翼缘发生局部屈曲。达到极限承载力后,虽然混凝土保护层脱落,但由于横向系杆、翼缘及腹板对核心混凝土的共同约束作用,试件仍然能够继续承担很大的荷载,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稳定的后期承载能力。随着翼缘宽厚比的减小,PEC短柱的承载力不断提高。翼缘宽厚比由16.7减小到12.5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1.91%,由12.5减小到10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6.02%。随着偏心距的增大,PEC短柱的承载力不断降低。偏心距由40mm增加到60mm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降低了24.58%,由60mm增加到80mm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降低了9.82%。当含钢率一定,混凝土强度达到C40以上时,混凝土强度对PEC柱弱轴偏心受压的承载力影响不大,建议对混凝土强度与试件含钢率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期刊2015-06-16)
王聊杨[9](2014)在《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梁柱节点易于处理等优点,在国外已有工程应用。近年来,我国开始了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端板连接是典型的半刚性连接,国内外对钢结构端板连接已有较多研究,对于焊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结构端板连接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对其受力性能、破坏次序、破坏模式等认识还比较模糊。为了清楚的认识其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结构端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本文进行了6个焊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试件的循环加载试验。在循环加载试验中探讨了端板厚度、柱翼缘宽厚比、加背垫板构造措施等对连接性能的影响。观察各个试件试验的破坏过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得到了6个试件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剪切变形骨架曲线、关键部位的应变分布等试验结果。分析了试件的滞回性能、极限承载力、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等相关抗震性能指标。通过试验研究认为焊接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的破坏模式有:梁翼缘和腹板屈曲并形成明显塑性铰、端板断裂、核心区柱翼缘鼓曲撕裂;端板厚度和柱翼缘宽厚比是影响节点承载力、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节点的抗弯承载力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柱翼缘宽厚比的减小而增大;端板厚度由12mm增加到18mm,试件的总耗能Wt提高了24.66%,由18mm增加到24mm,试件总耗能Wt提高了7.65%;试验中所有节点的平均有效极限转角θu大于或接近0.03rad,位移角延性系数在3.38~6.50之间,设计的6个试件具有较好的延性。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端板连接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建立了试验试件的叁维参数化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之后对端板厚度、柱翼缘宽厚比进行参数变化,弥补了试验的不足。通过本文的试验研究,可为制定国家相关规范和指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期刊2014-06-10)
赵根田[10](2013)在《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的滞回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设计了以轴压比,含钢率,剪跨比等为主要参数的5个试件,通过试验揭示在这3种参数变化的情况下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的破坏特点及抗震性能。试验表明,在高轴压比下,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滞回曲线饱满,峰值荷载后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本文来源于《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3-08-10)
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管混凝土迭合柱是一种在钢管外围绑扎钢筋并在管内外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组合柱。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在H型钢的翼缘和腹板之间绑扎钢筋并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组合梁。由于它们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火防腐性能优良、节省造价等优点,已经应用在一些超高层建筑、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工程领域中。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钢管混凝土迭合柱和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构件的基本性能已开展了许多研究,同时也进行了少量钢管混凝土迭合柱刚接节点、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节点的试验和理论分析,然而对于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缺乏研究。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单调荷载作用下叁类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同时与钢梁连接节点进行了对比,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复杂接触对,确定了混凝土和钢材的本构关系模型,解决了网格划分和求解收敛的合理性,通过相关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准确性。(2)对叁类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连接节点进行了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全过程分析,获取了组合节点关键部位和重要组件的应力分布规律,揭示其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深入分析其不同组件在极限破坏下的应力状态。(3)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从材料参数、几何参数和荷载参数叁个方面对叁类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了影响节点受力性能的主要参数和影响规律。(4)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依据各类节点的破坏模式,分别提出了叁类装配式节点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的建议公式,并给出了合理的构造措施建议,如核心区外包钢板和设置端板加劲肋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弯矩-转角关系模型和设计建议,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论文参考文献
[1].伍凯,林诗琪,毛范燊,徐超,任利剑.单向往复荷载作用下装配式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2].郭翔.预制钢管混凝土迭合柱与预制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梁装配式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3].赵根田,郭雅茹,吴光兴,万馨.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中长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9
[4].赵根田,王丽娜,狄昊.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8
[5].赵根田,张宇鸣,曹芙波,狄昊.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型钢梁端板连接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
[6].赵根田,朱宇,胡鳅文.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弱轴方向偏压性能试验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6
[7].熊政.H型钢部分包裹再生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心受力性能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
[8].胡鳅文.H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短柱弱轴方向偏压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9].王聊杨.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钢梁端板连接的抗震性能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10].赵根田.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的滞回性能[C].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