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柴油机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爆柴油机,F-T柴油,DOC,CDPF
柴油机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陈东东,张翠平,张瑞亮[1](2019)在《DOC+CDPF对燃用F-T柴油的防爆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排气后处理设备对燃用F-T柴油的防爆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以发动机台架试验为平台进行防爆柴油机11工况点试验,对比分析在燃用F-T柴油的防爆柴油机上安装催化型连续性再生颗粒捕集器(DOC+CDPF)前后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1 400 r·min–1和1 800 r·min–1负荷特性试验,对比分析防爆柴油机燃用0#柴油和F-T柴油时DOC+CDPF对尾气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在防爆柴油机加装进排气阻火器和水洗箱的基础上,在11工况点下,使用DOC+CDPF耦合设备时,可使CO、NOx和PM排放分别平均降低100%、8.5%和81.5%。DOC+CDPF装置能够对燃用F-T柴油的防爆柴油机的排放性能明显改善,但燃用0#柴油时的NOx和PM排放降低率比燃用F-T柴油时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9年11期)
景桂荣[2](2019)在《运用中柴油机油的性能指标分析机车的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机油的性能指标对机车质量的影响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22期)
丁技峰,王增全,刘江伟,于宝金[3](2019)在《高强化柴油机性能优化耦合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高速大功率柴油机高速性能较差的情况,运用发动机喷油系统模拟软件AVL HYDSIM和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软件AVL BOOST进行耦合计算,找出了原机性能较差的原因,并通过优化喷油器针阀直径、喷孔数、喷孔直径和柴油机供油提前角,改善了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整机性能。对优化后的柴油机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柴油机在满足机械负荷和热负荷限制要求的前提下,标定点燃油消耗率降低8%。(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2期)
陈贵升,吕誉,沈颖刚,陈春林,廖凭皓[4](2019)在《高原环境下增压柴油机耦合DPF的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T-Power建立带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的增压柴油机一维仿真模型,研究了DPF在不同海拔下对增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海拔下DPF的工作特性,并采用3种不同型式的载体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高原环境对增压柴油机低转速工况性能影响较小;高原环境下,增压柴油机中、高转速的动力性、经济性下降明显;中、高转速工况下,随着海拔升高,增压柴油机碳烟和CO排放均增加,NOx排放降低;不同海拔下,DPF对增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影响较小,海拔为0 km与4 km条件下DPF对增压柴油机原始排放均影响较大;DPF压降随海拔上升而增加,高原环境对低转速工况下DPF捕集效率影响较小,中、高转速工况下,DPF捕集效率随海拔上升而增加;不同型式载体的DPF工作特性随海拔变化的表现具有一致性,高目数和非对称结构载体有利于降低DPF压降和增大载体容灰量.(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文,王兰红,孙柯,白书战,李国祥[5](2019)在《DO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小型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无后处理的小型柴油机原机和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技术的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状态,测试排气管和DPF出口处NO_x排放中NO的体积分数。试验结果表明:与搭载DOC+DPF+SCR后处理的柴油机相比,原机的扭矩提高5~10 N·m,油耗无明显变化;原机NO_x排放中全部为NO,搭载DOC+DPF+SCR后,NO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排温在500℃时,体积分数降至84%左右;相比于原机,搭载DOC+DPF+SCR后处理系统的小型柴油机在非道路稳态循环(non-road steady cycle,NRSC)试验中CO的比排放降低了97%,HC的比排放下降了86%,NO_x的比排放下降了70%,PM的比排放下降了80%。(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9年05期)
卢伟,吕毅[6](2019)在《电磁阀电流对单缸电控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单缸电控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中电磁阀电流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对电磁阀电流驱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利用GT-suite软件对驱动电流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最优的电流;利用选取的电流对某单缸电控柴油机进行排放性能测试分析,确定最佳供油提前角;利用选取的最佳供油提前角对发动机缸内压力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气缸燃烧压力峰值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选取的电流和供油提前角组合合理。(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9年05期)
田强,高深,赵磊,王志宇,张武高[7](2019)在《PAO基润滑油对柴油机颗粒排放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增压中冷高速柴油机上,利用DMS500快速响应颗粒分析仪,比较研究了包括聚α-烯烃(PAO)基全合成润滑油在内的多种润滑油对柴油机颗粒数量排放性能的影响,在不同负荷与转速下进行考察,并重点分析了润滑油工作温度和灰分含量影响,从而概括出PAO润滑油典型工况下的颗粒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发动机负荷增加,发动机颗粒数排放峰值降低;转速增加,颗粒数排放峰值升高.较高的工作温度有利于降低PAO润滑油的颗粒排放峰值;润滑油的灰分含量越低,颗粒排放量越少,尤其在小负荷工况下;润滑油的基础油成分对发动机颗粒排放影响显着,PAO基润滑油在高工作温度、高发动机负荷下的颗粒排放性能优异.(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宫宝利,姚实聪,彭乐高,崔连波,胡君[8](2019)在《喷油压力和EGR策略对柴油机瞬变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喷油压力和EGR策略对柴油机恒转速增转矩的瞬变工况下累积烟度和烟度峰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分段轨压策略中,在490N·m负荷时,增加喷油压力,累积烟度和烟度峰值的下降幅度最大;在EGR率为5%时,全程原机喷油压力策略对瞬变过程中的烟度峰值影响较小;在EGR率为5%的20%~100%恒转速增转矩瞬变工况下,提高起始负荷和采用全程原机喷油压力策略,均能有效降低烟度峰值;在20%~100%恒转速增转矩的瞬变过程开始后的1.5s关闭EGR阀,能有效降低烟度峰值,结合分段轨压策略,能进一步降低烟度峰值。(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石天翔,王金龙,余凯,肖进[9](2019)在《生物乳化柴油在柴油机上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柴油、生物柴油和生物乳化柴油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剂掺混比例对发动机燃烧特性、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0%负荷下,生物乳化柴油的放热率高于生物柴油,与柴油接近,而生物乳化柴油的气缸压力比柴油低。负荷特性下,生物乳化柴油的滞燃期较长;随着负荷的增大,各种燃油的滞燃期差异变小,燃烧温度和燃烧持续期均有明显降低。随着生物乳化柴油中水和丁醇的含量增加,柴油机所能达到的最大功率有所降低。增加生物柴油的B100掺混比例,会增加NOx排放,降低烟度、CO和HC排放;增加生物乳化柴油的水和丁醇掺混比例,可降低NOx排放和烟度,但CO和HC排放略有增加。EB10的放热率峰值最大,气缸压力曲线与经济性最接近柴油。(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胡琳芳,马超,张文通,于迪,刘俊[10](2019)在《两种柴油机润滑油润滑性能台架试验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款矿物型柴油机油和一款合成型柴油机油的润滑性能进行台架试验的比较研究,通过台架柴油机相关参数(输出功率、油耗量、机油温度)、油品理化指标、磨损指标的变化对比来评价两款柴油机油润滑性能的高下。(本文来源于《电力设备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柴油机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机油的性能指标对机车质量的影响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柴油机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东东,张翠平,张瑞亮.DOC+CDPF对燃用F-T柴油的防爆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J].中国测试.2019
[2].景桂荣.运用中柴油机油的性能指标分析机车的质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3].丁技峰,王增全,刘江伟,于宝金.高强化柴油机性能优化耦合计算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4].陈贵升,吕誉,沈颖刚,陈春林,廖凭皓.高原环境下增压柴油机耦合DPF的性能仿真[J].内燃机学报.2019
[5].孙文,王兰红,孙柯,白书战,李国祥.DO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小型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9
[6].卢伟,吕毅.电磁阀电流对单缸电控柴油机性能的影响[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9
[7].田强,高深,赵磊,王志宇,张武高.PAO基润滑油对柴油机颗粒排放性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8].宫宝利,姚实聪,彭乐高,崔连波,胡君.喷油压力和EGR策略对柴油机瞬变性能的影响[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
[9].石天翔,王金龙,余凯,肖进.生物乳化柴油在柴油机上的性能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
[10].胡琳芳,马超,张文通,于迪,刘俊.两种柴油机润滑油润滑性能台架试验比较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