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后继党论文-柳彦,金平

共产主义后继党论文-柳彦,金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产主义后继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继党,政治转轨,政党组织,组织创新

共产主义后继党论文文献综述

柳彦,金平[1](2012)在《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的政治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是指在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上继承了前共产党的左翼政党。伴随着东欧的全面转轨,后继党在组织体系层面进行了局部调整,以期适应制度变革的要求。但随着转轨进程的深入,组织创新成为后继党实现转型发展的进一步要求。(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王毅,王志连[2](2012)在《前南各国共产主义后继党的转型:矛盾、困境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南各国共产主义后继党的转型,既体现与中东欧其它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转型类似的规律与过程,也具有其特殊性。前期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这些政党的转型过程充斥着自相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出现的新的问题和趋势,又使其在意识形态、欧洲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陷入两难;与此相关,经济层面的长期落后与政治层面的新民粹主义兴起又给它们造成新的压力。前南各国共产主义后继党的转型之路漫长而曲折。(本文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期刊2012年03期)

王志连,姬文刚[3](2010)在《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概念、演变与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是指东欧各国原执政的共产党在组织上的主要继承者。政治剧变过程中,原执政的共产党在组织上普遍发生了巨大裂变,因此,界定与辨识共产主义后继党的概念和范围成为比较困难的问题。剧变以来的20余年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几经沉浮,大致形成了四个发展阶段。影响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发展演变的因素主要有历史遗产、经济转轨进程、社会阶级与阶层分化状况、政党制度与政党格局、与其他左翼政治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党自身建设状况等六个方面。(本文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期刊2010年05期)

贺蕊玲[4](2010)在《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的执政经历告诉我们,在政治经济转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左翼政党要争取和维护执政地位,就必须做到:适应时代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积极参与政治转轨;提出正确的经济纲领政策,取得良好的经济业绩;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积极改善与其它左派政党之间的关系,实现左翼团结;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0年10期)

贺蕊玲[5](2010)在《剧变后的中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东欧国家的"共产主义后继党"中,除捷摩共未执过政外,其它均作为各自国内左翼力量的主体,与其他政治势力轮流执政,在有的国家实现了两度执政或连续执政。"共产主义后继党"已成为中东欧各国主流政治生活的有机部分,对中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项国[6](2010)在《前南地区民族主义对共产主义后继党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南地区共产主义后继党是前南各国原执政的共产党的继承者和剧变后左翼政治力量的核心,研究前南各国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族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既关系到国家秩序的形成与稳定,也关系到经济发展以及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而由来已久、盘根错节的前南地区民族主义无疑又是东欧乃至世界民族问题中的典型个案。在前南地区共产主义后继党发展演变过程中,民族主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前南地区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形成、演变发展出发,围绕前南地区呈现的民族主义态势及其特点以及民族主义对共产主义后继党影响冲击这条主线进行整体分析和客观评价。笔者力求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在借鉴和吸收中西方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前南地区民族主义呈现的态势及对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本文认为,前南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演变受到民族主义的严重影响,民族主义的爆发也利用了政党政治的多元化,两者之间成了相辅相成的发展共同体。民族主义表现出的强大力量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混乱局面,其原因错综复杂,有历史的宿仇更有新添的怨恨,有内部的纷争也有外部的干涉。前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解体后新生的若干共产主义后继党在抛弃原有的共产主义理想之后,转向西方民主主义和“回归欧洲”道路,但是在民族主义冲击之下步履艰难,无论是眷顾历史还是面向未来都会带给他们无尽的烦恼。自身的原因和发展的畸变,再加上西方“民主化”的干涉,使得这个“先天不足”的“南斯拉夫民族”平添了更多的混乱,留给我们的却是若干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0-06-01)

贺蕊玲[7](2010)在《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东欧各“共产主义后继党”已经完成了政党转型,作为各自国内左翼力量的主体,与右翼势力轮流执政,在有的国家实现了两度执政或连续执政。“共产主义后继党”已经成为中东欧各国主流政治生活的有机部分,对中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在其执政的纲领、政治制度背景和执政方式上都与前共产党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又有别于西方传统政党,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上,中东欧各“共产主义后继党”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最佳选择。在执政的政治制度背景上,中东欧各“共产主义后继党”是在多党议会民主制的体制下执政,但其又有别于成熟的西方多党议会民主制。具体来讲,中东欧各“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政体背景发生了由“议行合一”到“叁权分立”的变化,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议会民主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表现出自己的特点:(1)议会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2)选举制度复杂混乱;(3)议会和政府频繁更迭;(4)司法独立有时得不到保障;(5)立法与行政关系充满矛盾。中东欧各“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政党制度背景发生了由一党制或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到多党制的转变。在从一党执政向多党竞争转变的过程中,中东欧国家的政党政治呈现出了这样几个基本特点: (1)党派构成复杂数量众多;(2)左右翼两大阵营的政党格局已经形成;(3)普遍实行联合执政;(4)各政党之间的紧张关系趋于缓和。在党政关系和执政方式上,中东欧各“共产主义后继党”发生了从直接执政到间接执政的变化。在选举阶段,各政党作为实现执政的工具,只能采取民主竞争的方式,而不允许采取暴力手段。在选举结束后,与其它政党一样,各“共产主义后继党”不干政,也不许干政,采取间接执政方式。总的来看,中东欧国家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经过实际运作逐渐得以巩固,但短期内完成政治制度转型的过程,给这些国家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留下了不少隐患,离建立完善而稳定的西欧式多党议会民主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东欧各“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发展演变及其执政经历告诉我们,在政治经济转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左翼政党要争取和维护执政地位,就必须做到:(1)适应时代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积极参与政治转轨;(2)提出正确的经济纲领政策,取得良好的经济业绩;(3)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改善社会福利;(4)积极改善与其它左派政党之间的关系,实现左翼团结;(5)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本文来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期刊2010-03-01)

贺蕊玲[8](2010)在《波兰“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发展演变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共产主义后继党"即由原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改建而来的波兰社会民主党。该党及以其为主体改组而成的民主左派联盟党,于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两次执政,成为波兰可与右翼势力相抗衡的最重要的左翼政治力量。但2005年以来,民主左派联盟党在两次议会选举中遭遇惨败,处于边缘化地位。回顾其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期刊2010年01期)

王志连,姬文刚[9](2009)在《捷克与斯洛伐克共产主义后继党发展演变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欧诸多共产主义后继党中,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左派党的发展演变颇具独特性: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坚持不更名易帜,成为整个东欧地区惟一保留共产主义名称并长期保持议会第叁大党地位的后继党;民主左派党虽转变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但并未像波兰、匈牙利等国的后继党那样,成为本国左翼阵营的主导力量。两党的政治命运也大相径庭。捷克和斯洛伐克共产主义后继党发展演变的独特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期刊2009年03期)

张捷[10](2009)在《捷克与斯洛伐克共产主义后继党发展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捷克—摩拉维亚共产党与斯洛伐克民主左派党是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欧地区诸多共产主义后继党中,捷摩共和民主左派党的发展演变颇具独特性。两党源于同一个政党——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但在剧变后走上了极不相同的发展道路:捷摩共坚持保留共产党名称,成为东欧地区唯一不改名易帜的共产主义后继党。剧变以来的20年中,捷摩共遭受着各方面打压,政治上长期被孤立,但在议会始终保持了第叁大党的地位,成为东欧地区唯一长期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共产主义政党;民主左派党与东欧绝大多数共产主义后继党一样,走上了社会民主主义道路,但是并未成为本国左翼政坛的主导力量,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在经历了2002年议会大选的毁灭性打击之后,民主左派党内外交困,一蹶不振,最终被合并到方向党之中,从而结束了作为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历史。本文首先介绍了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的概念、类型以及适应性战略,以此为基础,对捷摩共和民主左派党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重点考察了两党不同的政治定位、差强人意的政治表现和出人预料的政治结局,并对两党的转型战略及其绩效、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内部和外部制约因素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共产主义后继党在政治选择、政治表现和政治结局等方面所存在的重大差异,实际上是历史与现实、内部与外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为根本的原因应当从各自政党的内部去寻找。深入研究捷摩共和民主左派党的发展演变,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剧变后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状况,全面把握东欧地区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势,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6-01)

共产主义后继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南各国共产主义后继党的转型,既体现与中东欧其它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转型类似的规律与过程,也具有其特殊性。前期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这些政党的转型过程充斥着自相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出现的新的问题和趋势,又使其在意识形态、欧洲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陷入两难;与此相关,经济层面的长期落后与政治层面的新民粹主义兴起又给它们造成新的压力。前南各国共产主义后继党的转型之路漫长而曲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产主义后继党论文参考文献

[1].柳彦,金平.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的政治转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王毅,王志连.前南各国共产主义后继党的转型:矛盾、困境与挑战[J].科学社会主义.2012

[3].王志连,姬文刚.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概念、演变与影响因素[J].科学社会主义.2010

[4].贺蕊玲.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J].学术论坛.2010

[5].贺蕊玲.剧变后的中东欧国家“共产主义后继党”[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项国.前南地区民族主义对共产主义后继党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0

[7].贺蕊玲.中东欧“共产主义后继党”执政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

[8].贺蕊玲.波兰“共产主义后继党”的发展演变及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0

[9].王志连,姬文刚.捷克与斯洛伐克共产主义后继党发展演变比较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9

[10].张捷.捷克与斯洛伐克共产主义后继党发展演变研究[D].山西大学.2009

标签:;  ;  ;  ;  

共产主义后继党论文-柳彦,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