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胞自噬,小RNA病毒,病毒复制
分子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姜慧慧,王洪梅,潘伟,侯佩莉,赵贵民[1](2019)在《细胞自噬与小RNA病毒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循环更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近年研究表明,细胞自噬能够参与小RNA病毒的感染过程,小RNA病毒感染细胞时,快速激活自噬途径,自噬可以通过递呈病毒抗原发挥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同时自噬体为部分小RNA病毒提供复制相关蛋白质和非细胞裂解性释放途径,促进病毒的复制。论文对近年来小RNA病毒感染和细胞自噬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小RNA病毒参与自噬调节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王丽丽,解希铭,刘苹[2](2019)在《不同分子结构溶聚丁苯橡胶的分子链形态及其与白炭黑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数均分子量相当的线型(L型)和短支链多臂形(B型)溶聚丁苯橡胶(SSBR)的分子链形态及其不同分子结构的SSBR与白炭黑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数均分子量相当的L型SSBR相比,B型SSBR的分子结构更加紧凑,分子尺寸较小,类似于球状,与白炭黑表面形成缠绕或包覆结构更为困难,导致其与白炭黑之间的相互作用点较少、相互作用较弱,表现为纵向弛豫时间较长、白炭黑分散性较差、结合橡胶质量分数较低。(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崔晓林,陆峰[3](2019)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联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小分子及其适配体间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ERS)因其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振动光谱技术,它能够提供待测物质详细的指纹图谱。其独特的纳米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可以使检测到的信号增强10~6倍以上,为生物医药领域内检测核酸、蛋白质、药物分子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也成为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热门选择。虽然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通过传统的SERS技术直接进行检测,分子发生作用前后的变化可以直接体现在SERS谱图上,但一般很难对图谱发生变化的分子机制进行解释。分子动力学(MD)模拟的引入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依靠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它可以准确预测分子间的结合模式和结合能力,直观地展现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过MD模拟观察分子发生改变的位点,结合SERS谱图变化,对分子相互作用进行解释。本实验以小分子茶碱和其适配体RNA相互作用为例,验证该联合方法的可靠性。我们将适配体RNA以静电吸附的作用(I~--Mg~(2+)-PO_2~-)固定在银胶表面,然后引入茶碱,可以观察适配体RNA结合茶碱前后SERS谱图变化。同时,我们利用MD模拟茶碱和适配体RNA结合的过程,准确预测出结合茶碱前后,适配体RNA碱基C9、A10、G11、C20、C21、C22、U23、U24、G25构象发生了改变,这就解释了SERS谱图变化,并对茶碱和其适配体RNA结合分子机制进行解释。最后我们通过阴性对照实验以及生物膜干涉技术(BLI)验证了茶碱与其适配体RNA之间确实存在较高的亲和力。本文首次提出SERS+MD的模式来研究小分子和其适配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后续探索分子间相互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连文慧,韩晓霞,惠歌,赵冰,赵雨[4](2019)在《基于拉曼光谱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中药小分子与细胞色素C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振拉曼光谱(RRS)能够选择性的增强生色团或与生色团相连接基团的振动,从而得到生色团的相关构象信息。RRS作为分子的特征指纹图谱,由于其对分子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十分敏感,故可用来研究血红素蛋白与药物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共振拉曼散射和分子对接技术,建立了一种在生理缓冲条件下研究丹参素钠(SAAS)与细胞色素C(Cyt c)结合模式的分析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确定SAAS和Cyt c的氨基酸残基的结合方式,明确SAAS和Cyt c的结合位点,为更好的研究SAAS的药效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曹茂启,王珏,罗骏,刘德见[5](2019)在《基于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算法在天然产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产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天然产物的功能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快速而低成本的手段,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基于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算法是其典型的代表。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基于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算法在天然产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赵子翰,郑义,冯章恺,孙琳,台桂花[6](2019)在《人参多糖与半乳凝素-3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参多糖具有降血糖、抗疲劳、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但其作用的靶分子尚不清楚。我们前期工作显示,人参多糖能结合并且抑制半乳凝素-3(简称Gal-3)。Gal-3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已经成为某些肿瘤的标志物并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靶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人参多糖与Gal-3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人参多糖中含有不同种类和结构的多糖,为了研究分子互作的构效关系,我们首先对其系统地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系列结构均一的级分;然后采用酸水解、酶解等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结合高效液相(HPLC)、离子色谱(HPAEC)以及核磁共振(1D/2D NMR)等仪器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参多糖各级分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红细胞凝集阻抑、荧光偏振、等离子共振(SPR)、生物膜干涉(BLI)、微量热涌动(MST)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各种人参多糖与Gal-3的亲和力,以及对Gal-3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结构类型的人参多糖级分活性差别很大,RG-I型果胶是主要的活性成分,其中级分RG-I-4抑制Gal-3的活性最强;2)RG-I-4的高活性主要来源于侧链与侧链以及侧链与主链之间的协同作用;3)不仅含有半乳糖基的RG-I型果胶能结合Gal-3,不含半乳糖基的HG型果胶也能结合Gal-3;4)含有半乳糖基的多糖主要结合在CRD的S-face,即经典的糖结合位点。而不含半乳糖基的多糖主要结合在F-face,即在经典结合位点的背面;5)HG型和RG-I型果胶具有协同结合/抑制Gal-3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HG和RG-I分子缔合导致更多的RG-I结合位点暴露于Gal-3的S-face。本研究结果明确了人参多糖中抑制半乳凝素-3的活性成分及其结构特征,有助于阐明人参多糖的活性机理,为开发低毒、高效、选择性好的Gal-3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期刊2019-10-24)
黄朝波,徐晗,杨明冠,李贞景,杨华[7](2019)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红斑红曲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对红曲色素的深入研究,其越来越多的功能活性被发现,但其某些致毒作用也使红曲色素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因此,阐明红曲色素在人体中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对深入研究其转运代谢及毒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光谱法是研究溶液中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用样量少、方法简单等优点,在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探究红曲色素在体内的转运机制和血液中与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首次用红斑红曲胺(Rubropunctamine, Rub)作为红曲色素的典型代表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相互作用。利用内源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探究不同浓度的Rub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采用Stern-Volmer方程、 Lineweaver-Burk函数和Van’t-Hoff方程对不同温度下BSA与Rub作用后在λ_(EX)/λ_(EM)(280.0 nm/340.0 nm)(λ_(EX)/λ_(EM)表示荧光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内源荧光强度值确定二者作用类型、结合位点数及相互作用机理,进一步利用圆二色谱定量测定了Rub的结合对BSA二级结构影响,最后运用软件Discovery Studio2.5对Rub与BSA的相互结合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1) Rub对BSA具有较强的内源荧光猝灭效果,在λ_(EX)/λ_(EM)(280.0 nm/340.0 nm)的荧光强度下降306.1,发射波长由338.6 nm蓝移到331.8 nm,同步荧光显示荧光猝灭主要发生在色氨酸残基上。(2)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_q为2.335×10~(12) L·(mol·s)~(-1),远大于此类型允许的最大扩散碰撞常数2.0×10~(10) L·(mol·s)~(-1),判定该猝灭是单纯的静态猝灭过程。利用Lineweaver-Burk函数计算得到静态猝灭速率常数K_q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该复合物在温度升高时变得不稳定。(3)利用等式lg[(F_0-F)/F]=lgK_0+nlgc_Q得到两者结合常数可达10~3 L·mol~(-1)以上,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且随着温度增加表观结合常数变小。(4)不同温度下Van’t-Hoff方程计算得到ΔH,ΔS,ΔG都小于0,则该相互作用能自发进行且氢键和范德华力是其主要的相互作用力。(5)圆二色谱测得BSA与Rub结合后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由29.4%降至20.2%;β-折迭由39.9%上升到50.7%;β-转角由6.5%下降到3.5%;无规则卷曲由24.2%上升到25.6%。(6)分子对接发现Rub结合点位于BSA中由Arg458, Asp108, Glu424和Ser428等氨基酸形成的口袋内,与Arg458有范德华力作用,与Arg144形成分子内氢键,影响到Trp213微环境。(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曹茂启,王珏,罗骏,刘德见[8](2019)在《分子对接技术在天然产物小分子与靶标蛋白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产物小分子配体与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很多生物学过程的核心,精确预测其相互作用的模式在现代药物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分子对接技术在天然产物小分子与靶标蛋白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张莉,樊华华,刘鸣华[9](2019)在《同手性和异手性相互作用对超分子聚合物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手性分子是生命体的重要构造基元之一,对维系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独特作用,因此理解手性特别是超分子手性在超分子结构和功能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手性超分子聚合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助于理解DNA、蛋白质等生物功能分子的多级次手性结构组装行为。本文从手性构造基元自组装形成手性螺旋结构出发,介绍了对映体混合物中手性相互作用(同手性作用、异手性作用)对超分子聚合物的结构、生长的调控作用,及手性基元之间的选择性对超分子聚合物的生长和功能的影响,为理解超分子体系中的手性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颜爽,高山山,周平坤[10](2019)在《DNA损伤介导组蛋白H1.2与Mfn2相互作用诱发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组蛋白H1.2在DNA损伤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NA损伤后组蛋白H1.2被释放至细胞质,并转位于线粒体通过激活BAK蛋白,进而介导细胞色素C释放并启动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但H1.2激活BAK蛋白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跨膜GTP酶。Mfn2在调控线粒体融合、转运,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凋亡等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为了研究Mfn2在调控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制,我们质谱分析电离辐射后Mfn2的相互作用蛋白。有趣的是,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的质谱结果表明其与组蛋白H1.2存在相互作用。Mfn2是否是组蛋白H1.2诱导的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直接分子靶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下述研究。材料和方法:①质谱筛选Mfn2的相互作用蛋白;②免疫共沉淀验证组蛋白H1.2与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的相互作用;③免疫荧光验证Mfn2与H1.2细胞共定位情况;④细胞分级确定Mfn2与H1.2相互作用位置;⑤RNAi干扰检验Mfn2与H1.2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①质谱结果表明组蛋白H1.2可能是Mfn2的相互作用蛋白;②免疫共沉淀证实Mfn2与H1.2存在相互作用;③Mfn2与H1.2相互作用发生并共定位于线粒体;④Mfn2与H1.2的相互作用在DNA损伤诱发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综上,DNA损伤后,组蛋白H1.2由细胞核转位于线粒体并与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相互作用,传递凋亡信号,进而诱发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我们的研究发现mfn2是组蛋白H1.2诱发凋亡的直接线粒体靶标蛋白,阐述了DNA损伤介导的H1.2出核诱发细胞凋亡的新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分子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数均分子量相当的线型(L型)和短支链多臂形(B型)溶聚丁苯橡胶(SSBR)的分子链形态及其不同分子结构的SSBR与白炭黑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数均分子量相当的L型SSBR相比,B型SSBR的分子结构更加紧凑,分子尺寸较小,类似于球状,与白炭黑表面形成缠绕或包覆结构更为困难,导致其与白炭黑之间的相互作用点较少、相互作用较弱,表现为纵向弛豫时间较长、白炭黑分散性较差、结合橡胶质量分数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姜慧慧,王洪梅,潘伟,侯佩莉,赵贵民.细胞自噬与小RNA病毒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9
[2].王丽丽,解希铭,刘苹.不同分子结构溶聚丁苯橡胶的分子链形态及其与白炭黑的相互作用[J].合成橡胶工业.2019
[3].崔晓林,陆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联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小分子及其适配体间的相互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4].连文慧,韩晓霞,惠歌,赵冰,赵雨.基于拉曼光谱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中药小分子与细胞色素C的相互作用[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5].曹茂启,王珏,罗骏,刘德见.基于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算法在天然产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9
[6].赵子翰,郑义,冯章恺,孙琳,台桂花.人参多糖与半乳凝素-3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2019
[7].黄朝波,徐晗,杨明冠,李贞景,杨华.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红斑红曲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8].曹茂启,王珏,罗骏,刘德见.分子对接技术在天然产物小分子与靶标蛋白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
[9].张莉,樊华华,刘鸣华.同手性和异手性相互作用对超分子聚合物的调控作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
[10].颜爽,高山山,周平坤.DNA损伤介导组蛋白H1.2与Mfn2相互作用诱发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