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同装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现实,基于移动视点的渲染,多画立体显示,虚拟装配仿真
协同装配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赵陆[1](2019)在《支持多人协同工作的真实感虚拟装配训练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医学、制造业、影视娱乐等方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虚拟装配技术作为VR技术在智能制造范畴中的重要应用,具有各方面的优势。比如在工业生产中,真实环境下的装配训练受到诸多限制,而虚拟装配系统则可以为用户创造一个接近真实环境的虚拟场景,很好地帮助用户实现模型的装配模拟过程。另外,虚拟装配系统还可以多次循环使用,并支持多个用户协作完成任务,大大地提高了训练效率。虚拟装配系统以其经济性、安全性、灵活性、高效性等特点,打破了传统装配环境中的时间、空间、硬件条件等限制,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此外,有些装配过程需要多用户、多工种的协作完成,因此,支持多人协同交互对于虚拟装配系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如何为用户提供协同装配虚拟环境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虚拟装配系统工作已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大部分系统在使用上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很多系统采用头戴式VR显示设备,虽然能增强用户的沉浸感,但同时也将用户和真实环境完全隔离,用户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还有一些投影式或者桌面式显示系统在多用户共场协同方面不能很好的满足多画面同时显示的需求,且用户沉浸感不强。本文研发了一种支持多人协同工作的真实感虚拟装配训练系统,改善了现有系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实现了装配模拟训练的目标。本文根据装配过程中多人协作的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整体设计。系统基于投影式VR立体显示,使用Unity 3D引擎和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平台,Maya作为建模工具,采用MySQL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与修改。系统使用了多种技术开发,包括多画立体显示技术、基于移动视点的渲染技术、Kinect位置与手势识别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真实的体验效果。本文详细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本系统充分考虑了多用户协同交互的体验感,主要做了以下设计:实现了模型的树图结构显示设计;实现了多用户基于不同位置视角渲染的多画立体显示;实现了多人协同交互。此外,系统还提供了用户登录与注册和装配过程学习功能。总的来说,本系统实现了装配系统中的多人共场协同操作和多视角画面渲染,力求在多用户协同工作模式下,为用户有效地节省活动空间,同时解决多用户参与下存在的网络通讯延迟问题,对多人共场协同系统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郭欢,周垚,金鑫,张之敬,尚可[2](2018)在《涡扇发动机机匣人机协同装配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发动机的装配需要先利用工艺零件对发动机进行试装,在试装的过程中对所要求的各处间隙值、同轴度等值进行测量、调节,试装流程长,装调复杂;且机匣较重,人工劳动强度大。为此研发了发动机人机协同装配系统,系统由夹持模块、检测模块、调整模块、装配力监测模块、控制模块、辅助模块等组成,可以对装配过程中的间隙等进行数字化检测、记录,简化了装配流程;采用可靠的结构辅助夹持、翻转机匣,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叁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叁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6材料、工艺与制造技术》期刊2018-08-22)
叶鑫,刘玉红,张之敬,吴飞飞,何理[3](2018)在《面向多种复杂零件的高精度人机协同装配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复杂叁维结构体及小刚度零件的自动装配是极其困难的,为了解决此类零件难以夹持以及夹持变形的难题,分别设计了针对复杂结构的本体件快换夹持器和针对小刚度零件的气囊柔性夹持器以及针对微小平板类零件真空吸附式夹持器,并融合高精度调整技术以及合理的检测技术设计了一台面向多种复杂零件的高精度人机协同装配系统。使用Abaqus仿真计算了气囊柔性夹持器对小刚度零件夹持变形的影响,零件特征面的弹性变形仅为1μm。通过装配间隙仅为3.2μm的轴孔对位装配实验,证明了该装配系统能完成零件间2μm~3μm高精度装配。该装配系统能够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装配的自动化。(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8年03期)
王肖明[4](2017)在《随机交货时间下装配系统协同供货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随机交货时间下多供应商-单制造商装配系统协同供货决策问题,综合运用系统决策理论与优化建模方法对装配系统多供应商协同供货进行研究。通过假设条件、对比决策、数例验证等,建立装配系统多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并进行最优性决策分析,实行叁重结算模式,降低了供应商的最优计划提前期与制造商期望成本,从而提升装配系统整体效益。供应链上游供应过程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造成供应商交货时间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多供应商协同供货为研究对象,建立装配系统协同供货决策模型,对比分析是否考虑协同供货的装配系统决策模型下供应链收益和最优决策值。通过数例分析,得出考虑协同供货的多供应商-单制造商供货模型比不考虑供货协同的装配系统决策模型可以获得更优的交货期以及供应链收益。构建叁重结算模式供货模型,优选各供应商并进行结算模式的划分,然后进行各主体最优决策分析,制造商负担的零部件库存的时间缩短,期望库存成本更低。最后进行数例验证与分析,由不同模式下的决策变量分析各模式的决策值及参数影响值,实现多供应商装配系统的决策变量分析,为随机交货时间下多供应商装配系统更好地实现协同供货提供重要依据与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5-01)
邢香园,刘检华,唐承统,庄存波,伍伟民[5](2016)在《面向复杂产品装配的采购物料生产过程协同管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总装型企业外协配套物料的精细化管控难题,提出一种面向复杂产品装配的采购物料生产过程协同管理方法,设计开发了总装型企业采购物料生产过程协同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工作流管理技术为支撑,以总装物料需求为牵引,以过程协同控制为核心,基于采购物料协同控制过程模型,构建了贯穿采购物料生产过程的协同管控机制,实现了供需企业对采购物料生产过程的多层次、可视化协同管控。阐述了实做采购物料的内涵及生成算法,为总装企业物料质量控制与质量的追溯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目前该系统在某航天企业得到实例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6年04期)
江涛[6](2015)在《基于虚拟人技术的协同虚拟装配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训练是军事与航天工业中的重要课题,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航天领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借助虚拟现实设备,操作手可以在虚拟系统中,按既定的装配流程完成装配任务,获得接近真实的装配感受。从而降低测试发射的风险,减少资金的投入。针对我国航天任务越来越重,而平时工作中又缺少实装设备进行相关训练的情况,有必要建立协同虚拟装配系统,以提高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和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论文在研究虚拟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虚拟环境技术,通过物理引擎和交互区设计,完成了协同虚拟装配系统设计。主要内容有:①提出了协同虚拟装配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和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从系统整体逻辑框架出发,特别说明了系统具有的独特的功能模块,从虚拟人和虚拟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设计子系统需要的技术和需要解决的难题。②对系统涉及的虚拟人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人体运动捕获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优化了Vicon系统的硬件设计,减少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丢点数量,提高了系统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利用采集的实例数据创建了符合H-Anim标准的虚拟人模型和虚拟人姿态库。分析了现有虚拟人驱动技术,设计了基于分级几何统计模型的运动间插值算法,提高了系统合成的虚拟人运动的逼真度。设计了基于实例数据的逆运动学求解技术,将人体生理限制作为约束条件对逆运动学算法进行规划,提高了对虚拟人运动的实时控制效果。设计了判断运动数据对其时间的二阶导数的方法,有效减少了系统“误判”异常点的情况,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在虚拟人运动过程中,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模型发生扭曲等突变现象。③建立了虚拟环境和装配设备叁维模型,采用多细节层次和碰撞检测等技术,完善了虚拟场景显示设计,建立了流畅、逼真、立体感突出的叁维虚拟场景,实现了人员活动的立体场景逼真展示。并通过物理引擎和交互区设计,实现了虚拟人与虚拟环境、设备的交互,对集成的虚拟装配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实际应用模式的演练,验证了本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以某型号火箭为基础的教学训练中,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既能给操作手身临其境的装配体验,又能达到对其他人员教学的目的,为提高航天测试发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4-01)
牛余朋,路廷镇,成曙,齐世海,霍文彪[7](2014)在《导弹协同虚拟装配工艺规划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导弹维修过程中,装配工艺较复杂以及用二维图纸和文字描述不直观的问题,提出一种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叁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和装配过程仿真的装配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采用"演绎-归纳"法建立叁维装配工艺模型并划分其体系结构,根据不同维修阶段工作人员的互相配合设计了多名操作人员在同一虚拟场景中共同进行装配的方法,并进行人机智能交互的装配工艺可视化仿真。仿真结果证明:该模型实现了导弹整修车间由二维向全叁维数字化的转变,增强了信息化条件下的维修能力。(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4年08期)
肖利平[8](2014)在《装配供应链系统中的生产配送协同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个供应商、一个仓库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装配式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供应链系统的生产配送协同模型,在该模型中供应商的生产周期、仓库的订货周期和制造商的订货周期呈整数倍关系,采用自适应的差分进化算法求解该模型,并通过数值试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4年15期)
丁兆兵[9](2013)在《价格契约下基于VMI的两级装配系统协同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供应链上游层面VMI模式为研究对象,考虑实施VMI前后采购零部件的价格变化,对供应商利润和制造商成本造成不同的影响,通过构建成本利润模型,探讨上游层面实施VMI的价格契约条件,文中最后得出了实施VMI的价格范围,在该范围内供应商和制造商双方能够实现双赢,该研究为上游层面VMI模式的顺利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刘梦麒[10](2013)在《基于VMI-Hub模式的装配系统协同运作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供应链中供应环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供应链装配系统的协同运作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本文以供应链装配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系统动力学、系统决策理论、随机优化理论和优化智能算法等一系列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决策相结合,从全局出发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基于VMI-Hub模式的装配系统协同运作决策问题。首先,提出了基于VMI-Hub的装配系统协同运作组织模式。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研究VMI-Hub物流组织模式和协同运作方式,明确基于VMI-Hub的典型运作模式的运营主体,构建其主要的物流协同运作流程和方向模型,探讨VMI-Hub模式物流协同运作的驱动力和VMI-Hub模式的价值体现。其次,分析了基于VMI-Hub的供应链装配系统协同运作绩效,对装配系统中的传统批对批补货模式、“循环取货”的批对批补货模式以及基于VMI-Hub的协同补货运作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模,并采用算例对叁种情况下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出VMI-Hub运作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了VMI-Hub模式下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与运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VMI-Hub模式下,伙伴关系对信息共享有显着地正向影响,伙伴关系对装配系统运作绩效也有显着地正向影响,信息共享对装配系统运作绩效有正向影响。再次,在VMI.Hub运作模式下,引入生产库存控制模型(Automatic Pipeline, Inventory and Order Based Production Controlling System,APIOBPC S),构建了PI-APIOBPCS系统,其能有效地消除了库存偏差;进一步构建了PID-APIOBPCS系统,数值分析显示其不仅能消除由“生产时间估计误差”所造成的库存偏差,而且能够抑制生产率和库存水平波动扩大。然后,构建了基于VMI-Hub装配系统协同补货决策模型。在对原模型转化为一个一维的寻优问题后,求解出了最优的订货批量和各供应商零部件的最优订货点。为了使得VMI-Hub能进行协同补货,提出了惩罚和奖励机制,数值分析说明通过调整各供应商的惩罚因子和奖励因子可以显着提高供应商协同补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装配系统的服务水平。最后,引入管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VMI-Hub库存责任期,从VMI-Hub的库存水平控制与“责任期设定”两个维度考虑,研究了考虑责任期的VMI-Hub库存控制决策模型。从时间的维度上建立了供应商和制造商的主从博弈模型,分别针对双方的决策模型求最优解,得到供应商和制造商在分散决策下的最优决策点,并将其与集中决策下整体绩效的最优决策进行了一定地分析和比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3-06-10)
协同装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往发动机的装配需要先利用工艺零件对发动机进行试装,在试装的过程中对所要求的各处间隙值、同轴度等值进行测量、调节,试装流程长,装调复杂;且机匣较重,人工劳动强度大。为此研发了发动机人机协同装配系统,系统由夹持模块、检测模块、调整模块、装配力监测模块、控制模块、辅助模块等组成,可以对装配过程中的间隙等进行数字化检测、记录,简化了装配流程;采用可靠的结构辅助夹持、翻转机匣,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同装配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赵陆.支持多人协同工作的真实感虚拟装配训练系统[D].山东大学.2019
[2].郭欢,周垚,金鑫,张之敬,尚可.涡扇发动机机匣人机协同装配系统[C].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叁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叁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6材料、工艺与制造技术.2018
[3].叶鑫,刘玉红,张之敬,吴飞飞,何理.面向多种复杂零件的高精度人机协同装配系统[J].导航与控制.2018
[4].王肖明.随机交货时间下装配系统协同供货决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5].邢香园,刘检华,唐承统,庄存波,伍伟民.面向复杂产品装配的采购物料生产过程协同管理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6
[6].江涛.基于虚拟人技术的协同虚拟装配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15
[7].牛余朋,路廷镇,成曙,齐世海,霍文彪.导弹协同虚拟装配工艺规划系统[J].兵工自动化.2014
[8].肖利平.装配供应链系统中的生产配送协同问题[J].物流技术.2014
[9].丁兆兵.价格契约下基于VMI的两级装配系统协同模型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
[10].刘梦麒.基于VMI-Hub模式的装配系统协同运作决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