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硝化颗粒污泥,缺氧-好氧,亚硝态氮积累率(NAR),溶解氧(DO)
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1](2019)在《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17~19℃),通过接种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于缺氧-好氧连续流反应器中,研究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启动及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颗粒污泥系统的亚硝态氮积累率(NAR)平均超过95%,成功启动了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将好氧区溶解氧(DO)由(3±0.2) mg·L~(-1)提高到(4.5±0.2) mg·L~(-1),探究DO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DO下,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仍能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平均NAR大于95%.另外,通过改变进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探究HRT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8.4 h)会加快污泥颗粒在系统中的循环,使破碎的颗粒污泥不能及时重组,致使污泥颗粒沉淀性变差,造成污泥颗粒的流失.HRT增加到12.2h时,颗粒污泥系统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稳定运行.在运行末(166 d),氨氮去除率和NAR分别为86.7%和96.2%.(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铭川,徐新阳,王琳[2](2018)在《好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处理养殖废水及N_2O释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好氧颗粒污泥可通过特殊的厌/好氧空间结构实现短程硝化,而短程硝化和好氧颗粒结构都可能导致温室气体N_2O释放.试验研究了处理养殖废水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性能,及利用微电极探针定量分析N_2O过程释放特性.稳定运行期间,COD与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8%和94.4%,短程硝化效率可达88.9%.根据微电极探针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厌氧和好氧阶段N_2O生成量分别占46.4%和53.6%,但短程硝化系统的N_2O释放主要来源于曝气吹脱作用;系统内N_2O中氮的释放量占进水氮的比例为2.1%,好氧颗粒污泥并未显着强化N_2O释放.(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梁东博,卞伟,阚睿哲,王文啸,赵青[3](2018)在《不同温度下应用比值控制实现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连续流反应器中接种成熟好氧颗粒污泥(AGS)处理低氨氮污水,通过控制溶解氧(DO)和出水氨氮(NH_4~+-N)的浓度,研究了控制DO/NH_4~+-N(R值)实现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短程硝化的可行性和不同温度(30、20、10℃)条件下实现短程硝化系统对R值的需求.结果表明,通过比值控制,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可以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在30、20、10℃条件下,系统实现短程硝化所需要的R值分别为0.50(±0.05)、0.35(±0.03)和0.20(±0.02).因此可知,温度越低,系统实现短程硝化所需要的氧抑制越强.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实验表明,通过比值控制,氨氧化菌(AOB)得到一定的富集,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相对数量逐渐减少.基于比值控制和污水水质的特点,选择短程硝化的方式有所不同,低氨氮废水选择半量亚硝化,而高氨氮污水则选择全量亚硝化.(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李冬,郭跃洲,曹美忠,张泽文,李帅[4](2018)在《好氧/除磷颗粒对亚硝化颗粒污泥启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采用R1、R2、R3叁组相同的SBR反应器接种污水厂回流污泥,比较了添加好氧颗粒、除磷颗粒对亚硝化颗粒污泥启动及稳定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1(0~22 d)阶段,R1、R2、R3均用了19 d启动亚硝化.在S2阶段(23~56d),R1不添加颗粒污泥,R2、R3分别添加20%好氧颗粒和20%除磷颗粒诱导亚硝化絮状污泥颗粒化,R1、R2和R3分别在76、42 d和56 d平均粒径达到412、468、400μm,均成功实现颗粒化.在S3阶段(57~108 d),进水氨氮负荷和COD负荷分别由0.4 kg·(m~3·d)~(-1)提高到0.5 kg·(m~3·d)~(-1)和0.2 kg·(m~3·d)~(-1)提高到0.5 kg·(m~3·d)~(-1),R1、R2反应器中颗粒粒径增加明显,但R3发生了污泥膨胀.在运行末期(108 d),R1和R2的平均粒径分别达到689μm和893μm.接种好氧颗粒和除磷颗粒均能快速实现亚硝化污泥的颗粒化,并且接种好氧颗粒的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能适应较高C/N比进水,耐冲击负荷,能长期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陈月,郭亮,孙美[5](2017)在《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泥碳源的反硝化出水处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降解以污泥水解液为碳源的反硝化出水中残留的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试验采用接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对污泥碳源的反硝化出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系统NH_4~+-N的平均去除率为80.3%,而总无机氮(TIN)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并未去除,反应器中发生了NO_3~--N和NO_2~--N的积累,蛋白质的平均去除率为9.8%,叁维荧光测定结果显示,出水中的酪氨酸类和色氨酸类蛋白物质分别降低6.6%和15.6%;将反硝化出水与污泥水解液混合,NH_4~+-N平均去除率提高到98.3%,TIN和S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9.1%和56.6%,糖类和蛋白质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61%和64.02%。经过好氧颗粒污泥的处理,反硝化出水中的TIN、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实现了反硝化出水中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的进一步去除。(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9期)
高军军,钱飞跃,王建芳,陈希,沈耀良[6](2017)在《利用好氧颗粒污泥持续增殖启动高性能亚硝化反应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亚硝化颗粒污泥(NGS)的持续增殖能力,向柱状序批式反应器(SBR)内接种极少量种污泥,在130 d内,将氨氮容积负荷(NLR)从0.74 kg·(m~3·d)~(-1)提高到6.66 kg·(m~3·d)~(-1),成功使反应器内污泥浓度(MLSS)从0.1 g·L~(-1)增长至11.8 g·L~(-1),对应的亚硝态氮累积负荷从0.4 kg·(m~3·d)~(-1)升至4.9 kg·(m~3·d)~(-1).当NLR低于4.44 kg·(m~3·d)~(-1)时,反应器内粒径<200μm的污泥数量明显增多,颗粒平均粒径大幅减小.当NLR继续提高时,颗粒平均粒径的增长过程遵循修正的Logistic模型,其比增长速率k值约为0.022 9 d-1.在运行期间,较高的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浓度能够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起到联合抑制作用,这使得出水中亚硝态氮累积率(NAR)始终高于80%.上述实验结果将为工业化高效NGS反应器的启动操作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9期)
钱飞跃,刘小朋,张念琦,王晓祎,王建芳[7](2016)在《协同调控C/N负荷提升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养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启动SBR反应器,通过协同调控进水碳、氮负荷比值,成功获得了具备短程亚硝化功能的自养型颗粒污泥。基于对粒径分布、胞外聚合物(EPS)和功能菌动力学活性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影响污泥性状与功能演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氨氧化菌(AOB)活性(μ_(NH_4-N))的持续增强和对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μ_(NO_3-N))的有效抑制,反应器对亚硝态氮(NO_2~-N)的累积速率可达1.34 kg·(m~3·d)~(-1)。污泥平均粒径由1.4 mm增至2.2 mm,颜色变为红棕色,沉降性能明显改善。得益于EPS的不断累积,颗粒污泥在高选择压条件下(沉淀时间3 min),仍能有效截留、固定AOB。曝气反应期间,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对NOB的选择性抑制也是实现稳定亚硝化反应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刘瑞婷[8](2016)在《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系统氧化亚氮减量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亚氮(N20)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00倍,并且N20光解生成的氮氧化物会对臭氧层产生威胁。目前的研究表明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是N20重要的人为产生源,因此有必要对污水处理工艺N2O的减量策略进行研究。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具有沉降性好、生物量高、微生物多样性丰富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污水处理工艺。本论文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减少N2O释放的操作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很多环境条件都会对生物系统中N20的生成产生影响。由于目前实验通常采用单因子考察方式,使其很难比较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本实验采用Plackett-Burman (PB)多重实验设计对系统中影响N20释放的显着因素进行了筛选,实验共对七个因素(其中包括温度,C/N比,进水方式,pH,曝气速率,铜离子浓度和曝气方式)进行了平行考察。发现其中除了铜离子浓度和C/N比,其他五种因素均对N2O的释放有重要影响。(2)为了优化反应系统中N20的释放,实验采用响应面方法分析了当前实验室环境下利于N20减量的操作条件。对温度、pH和曝气速率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在N2O释放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当在温度、曝气速率和pH分别控制在22.3℃、0.20 m3/h和7.1时,N2O释放量最低。接下来的验证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随后对不同缺氧/好氧时间比下污泥的长期研究中发现,其内部微生物结构和活性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反应器呈现出不同的处理效果。随着缺氧段时间增长,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下降。但是在缺氧/好氧时间比增加到一定值后,硝化菌活性又开始出现上升现象。好氧段中溶解氧浓度很高,N20的产生量也有限。缺氧段也可产生N20,并且其产生量与亚硝态氮浓度和硝化细菌的活性相关。而缺氧-好氧的转化阶段会出现N20的释放高峰。(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18)
管蕾,信欣,李娇,江世林,李崇蔚[9](2016)在《常温下部分亚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低碳高氨氮的废水很多,猪场沼液、污泥消化液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处理这类废水时,往往由于碳源不足,不能达到反硝化细菌脱氮的条件,致使其脱氮效率较低,需投加碳源来获得良好的脱氮效果,因此增加了的运行成本。所以,低碳高氨氮废水的处理成为废水处理界的难点。(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期刊2016-04-22)
李嫄媛[10](2016)在《SBR中好氧颗粒污泥反硝化聚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近些年来在SBR反应器中利用好氧颗粒污泥进行反硝化聚磷的研究情况,重点关注了反硝化聚磷颗粒污泥的培养方式和影响颗粒污泥性能的因素,可以为好氧颗粒污泥反硝化聚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08期)
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好氧颗粒污泥可通过特殊的厌/好氧空间结构实现短程硝化,而短程硝化和好氧颗粒结构都可能导致温室气体N_2O释放.试验研究了处理养殖废水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性能,及利用微电极探针定量分析N_2O过程释放特性.稳定运行期间,COD与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8%和94.4%,短程硝化效率可达88.9%.根据微电极探针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厌氧和好氧阶段N_2O生成量分别占46.4%和53.6%,但短程硝化系统的N_2O释放主要来源于曝气吹脱作用;系统内N_2O中氮的释放量占进水氮的比例为2.1%,好氧颗粒污泥并未显着强化N_2O释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冬,郭跃洲,劳会妹,曹美忠,张杰.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稳定运行[J].环境科学.2019
[2].张铭川,徐新阳,王琳.好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处理养殖废水及N_2O释放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梁东博,卞伟,阚睿哲,王文啸,赵青.不同温度下应用比值控制实现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J].环境科学.2018
[4].李冬,郭跃洲,曹美忠,张泽文,李帅.好氧/除磷颗粒对亚硝化颗粒污泥启动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8
[5].陈月,郭亮,孙美.好氧颗粒污泥对污泥碳源的反硝化出水处理效果[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高军军,钱飞跃,王建芳,陈希,沈耀良.利用好氧颗粒污泥持续增殖启动高性能亚硝化反应器[J].环境科学.2017
[7].钱飞跃,刘小朋,张念琦,王晓祎,王建芳.协同调控C/N负荷提升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J].化工学报.2016
[8].刘瑞婷.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系统氧化亚氮减量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6
[9].管蕾,信欣,李娇,江世林,李崇蔚.常温下部分亚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C].第十叁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2016
[10].李嫄媛.SBR中好氧颗粒污泥反硝化聚磷的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16
标签:亚硝化颗粒污泥; 缺氧-好氧; 亚硝态氮积累率(NAR); 溶解氧(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