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问题论文-魏齐,任重,柳玉鹏,刘煊尊

复仇问题论文-魏齐,任重,柳玉鹏,刘煊尊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仇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军,空军基地,军事基地,伊斯兰革命卫队,美国军事,阿萨德,苏莱曼,美国陆军,反导系统,美国空军

复仇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魏齐,任重,柳玉鹏,刘煊尊[1](2020)在《透视伊朗对美“复仇”的四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当地时间1月8日凌晨,在代号“烈士苏莱曼尼”的行动中,伊朗分两波向美国驻伊拉克的两个军事基地发射了十多枚弹道导弹,以报复美国暗杀苏莱曼尼。那么,遭袭的两个基地究竟对美军多重要?伊朗使用了什么武器袭击美军基地?美伊两军在中东地区的实力对比如何?下一(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20-01-09)

鱼非[2](2019)在《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阮海阔与哈姆莱特复仇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鲜血梅花》是余华在1989年创作的一篇以武侠为框架的复仇小说,讲述了阮海阔在不知晓杀父仇人是谁的情况下,背负着象征父亲曾经的荣耀的梅花剑,踏上了为父报仇的道路。《哈姆莱特》,原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同样是为父报仇,并且一开始也不知道杀父仇人是谁。但阮海阔与哈姆莱特的复仇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一、身份背景比较《鲜血梅花》开篇就交代了一代宗师阮进武的离奇去世,他的儿子阮海阔在母亲自焚毁屋的"逼迫"下,不得已选(本文来源于《情感读本》期刊2019年21期)

陈茜[3](2019)在《论刑事被害人近亲属心理救助问题——以张扣扣复仇杀人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张扣扣案一经报道,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张扣扣由被害人近亲属到被告人的身份异变,也折射出了我国对刑事被害人近亲属心理救助缺失的问题。做好被害人近亲属的心理救助,并建立完善的救助制度,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避免血亲复仇的悲剧再次出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5期)

陈志珂[4](2019)在《复仇型犯罪视角下中国死刑废除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国内外要求废除死刑制度的呼声高涨,死刑制度的废除成为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因仇恨引发的复仇型犯罪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仍保留死刑的国家之一,从国情以及传统复仇文化和道德观念来综合分析中国死刑废除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可提供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9年03期)

渡边雅男,高晨曦[5](2015)在《自然的复仇与人类史的课题——基于马恩文本对环境问题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蕴含着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建立在人类史从自然史中不可逆转地分离出来的认识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目的性活动的局限,预见了改造自然收益无法补偿代价的前景。更重要的是,他们指出,由于现实中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复合权力结构所固有的不平等特征,所谓自然的复仇又不是平等地施加于人类全体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必须以改造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作为不可忽略的前提条件。(本文来源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文君[6](2015)在《中国刑法史上的亲属复仇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中国刑法史上的亲属复仇问题入手,探讨了亲属复仇的历史并且提出了自己对于亲属复仇问题的看法及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31期)

李娟娟[7](2014)在《宋代复仇问题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高度宣扬礼制,重视孝义伦理。复仇观念得到儒家文化的理论支持,一直在传统道德领域大受赞赏。它从单纯的情感本能,转化为个人孝义的体现。随着国家公权力的强大,规范复仇行为的准则被逐步纳入律法体系,这有助于进一步审视礼法关系。在法律体系的建构中以礼入法,使礼制与法律文化的碰撞迸发了激烈冲突。不同时期的复仇法律时紧时松,自统治者至民间舆论的复仇态度也都不断变更。法律缺失和司法腐败使复仇现象循环反复。立法上对复仇的纵禁反复,是影响社会意识的短期因素,司法审判上宽纵复仇则产生长效作用。宋初统治者宽赦减免复仇者,对复仇思想在宋代的发展便有较大影响。审析宋代相关复仇事例可以看到,儒家孝义思想的影响力在这个时代仍然不容忽视。无论是从复仇者的手段与观念,还是国家官员对复仇案件的审理,甚至统治者的处理态度,都不难发现宋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对复仇持赞成态度。由于复仇问题是中国古代社会礼法矛盾的外化,尝试以复仇的法律处置为切入点,查看中国古代礼法矛盾的消融,以及二者如何成为维护古代社会秩序的共同规范。复仇情结深植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解读这一独特的复仇文化,不仅是深刻把握古代社会特质的契机,也是理解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复仇意识形态的突破口。(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4-05-01)

阮冬梅[8](2013)在《关于东西方法律对复仇问题的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复仇问题在东西方文化都有着天然的相似,但是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在各自历史地理条件下,顺着各自的路径进行着演绎,其中稳定而精华的就是本位观和价值取向。以复仇问题为端可以折射出东西法文化的差异,品析东西方法律各自独有的性格。东方社会重视群体利益,法律传承伦理道德文化传统,是以道德为本位观和以情法为出发点。西方社会追求个体权利秉承自然权利传统,崇尚法律以法律为出发点。但是似乎东西方法律又有着根本性的相同,这一点在复仇问题上表现明显。(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3年36期)

贾秀凡[9](2012)在《《左传》中复仇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严谨的史学风格和可信的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春秋时期,邦国之间的战争淡化了“大家族”观念,而内部的争权夺势则恶化了“小家族”之间关系,通过从《左传》中统计出来的49个复仇案例,可以明显看出来春秋时期的复仇不同于之前强烈的血亲复仇,强调个人之利益、自尊等世俗问题。根据其复仇的起因以及形式把春秋时期的复仇分为亲属复仇、利益复仇、自尊复仇和鬼魂复仇四种类型。亲属复仇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的吴楚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为的推崇使复仇氛围浓厚;春秋时期人的私欲外化以及供不应求现象促使利益矛盾尖锐,增大了仇恨产生的机率;传统的西周礼乐文明曾经塑造了贵族的品质,而这遭受到一批人有意无意地践踏,较强的自尊心不足以忍受侮辱;春秋时期人文思潮并没有根本上革新传统的鬼魂信仰,这是鬼魂复仇的基础,《左传》中详细的鬼魂复仇呈现出鬼魂可以通过梦境和现实两种形式出现,并且梦中的鬼魂多抽象化和恐怖化,潜伏一段时间后借助外力实现复仇。通过对比可知,《左传》中存在为父兄、族人、自己、夫妻、姊、姊夫复仇,并且复仇必须向伤害着本人复仇。对于复仇,民众潜意识里普遍存在仇和报等量关系原则和私仇不及公事的原则。国家对复仇在程序和调人职位的设置上,都体现出国家对于情于理复仇认同的态度,并把它纳入到国家的正规管理。《左传》中的复仇有四个特点:第一,复仇内涵上,亲疏关系对复仇程度影响微弱;第二,复仇手段上,以借力复仇为主;第叁,复仇阶层上看,多记载贵族阶层中的复仇,鲜见下层民众的复仇;第四,复仇思想上,由以前的复仇双方都针对本人转变为斩草除根。通过警卫系统和礼制文明阐明反复仇策略,认为复仇与反复仇存在相互推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2-06-30)

李贵鑫,孙颖[10](2011)在《中日复仇问题刍议——以忠孝观念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复仇问题自古以来便存在于社会之中,它随着社会文明的进化而发生着改变。中日两国属于东亚文化圈,虽然日本在封建社会建立伊始,大量学习中国唐朝的律令制度,但在处理复仇行为的问题上却与中国略有不同。中日两国在处理复仇行为的问题上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日两国由于各自国内形势不同,对于社会伦理道德核心内容忠孝观念的宣传角度不同,从而使得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民众在复仇行为的问题上产生出不同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1年26期)

复仇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鲜血梅花》是余华在1989年创作的一篇以武侠为框架的复仇小说,讲述了阮海阔在不知晓杀父仇人是谁的情况下,背负着象征父亲曾经的荣耀的梅花剑,踏上了为父报仇的道路。《哈姆莱特》,原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同样是为父报仇,并且一开始也不知道杀父仇人是谁。但阮海阔与哈姆莱特的复仇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一、身份背景比较《鲜血梅花》开篇就交代了一代宗师阮进武的离奇去世,他的儿子阮海阔在母亲自焚毁屋的"逼迫"下,不得已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仇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魏齐,任重,柳玉鹏,刘煊尊.透视伊朗对美“复仇”的四大问题[N].环球时报.2020

[2].鱼非.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阮海阔与哈姆莱特复仇比较[J].情感读本.2019

[3].陈茜.论刑事被害人近亲属心理救助问题——以张扣扣复仇杀人案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

[4].陈志珂.复仇型犯罪视角下中国死刑废除问题研究[J].时代报告.2019

[5].渡边雅男,高晨曦.自然的复仇与人类史的课题——基于马恩文本对环境问题的解读[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5

[6].文君.中国刑法史上的亲属复仇问题[J].法制博览.2015

[7].李娟娟.宋代复仇问题刍议[D].厦门大学.2014

[8].阮冬梅.关于东西方法律对复仇问题的认知[J].法制与社会.2013

[9].贾秀凡.《左传》中复仇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

[10].李贵鑫,孙颖.中日复仇问题刍议——以忠孝观念为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1

标签:;  ;  ;  ;  ;  ;  ;  ;  ;  ;  

复仇问题论文-魏齐,任重,柳玉鹏,刘煊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