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钦珍(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广西桂平537200)
【摘要】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积累运用。”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品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感悟课文蕴涵的情感。
【关键词】读;感知;理解;感悟;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学生的读书实践。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积累运用。”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品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感悟课文蕴涵的情感。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中的多种形式的读,代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多过的情节分析式的逐字逐句的讲读。在读中让学生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让学生有所感悟,在读中读中积累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花。为阅读教学的课堂创造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兴趣激入,读中感知全文
初读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始终以整体为主轴,随着教学程序连带部分一步步推进,这是初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有意训练学生初读要快速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初读时训练学生获取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要因文而异,努力使学生产生读的欲望,教师巧妙灵活的点拔不但使学生对读书产生了兴趣,而且正因为这个兴趣至使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知。从而达到了初读的效果。如《四个太阳》一课,刚开始我板书这课题时,有一位同学就问老师:“老师,我们平时见到天上只有一个太阳,现在天上怎么会有四个太阳?这四个太阳是什么样的?”学生这一问就问得好,我因势利导说:你们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快快读课文吧。学生一听求知的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课文,认真地阅读起来。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哪段写了哪一种太阳,用横线划出来。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高举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四个太阳是……”。这样学生从整体感知出发,了解了课文的大意,非常巧妙地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为品读课文作下了铺垫。因此在初读教学中教师灵活转变,巧妙地点拨导读就打开阅读教学成功的一步。
2.图文结合,读中自知词意
传统的教学,有许多的课文的词语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才明白,而现在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课文中的字、词、句、段都是让学生读中明、读中悟。毕竟答案就在文中。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时,能适当的加上图片的展示,Flash动画配音朗读,让学生边看边读,边读边想,边听边悟,学生品读的效果更佳了。如第五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成语“五彩缤纷”,在初读课文时,有一位女同学提出不理解这个成语,我就微笑着鼓励这位学生说:“你看看课文插图,然后再往下读好吗?答案就在下文呢。”学生信以为真,边看边读下去,果然不出所料,这位学生品读完第2自然段后,微笑着对我说:老师,我懂得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了。“表示很多种颜色的意思”;这时我为了让学生把握住这难得的读书方法就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呀?”“我是读了这句话中知道的: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向她举起一个大母指。结合课文课件出示各种景物图片让学生欣赏后再读,学生不但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读完还做频频点头的动作呢。如《燕子》课文中有一句话“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句话中的“赶集”这一词在五六十年代时经常使用,表示到集市上买卖货物,可如今“赶集”含有大伙儿一块儿去交流物资的意思。先让学生品读理解这句子的意思,“草、叶、花像人们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了什么呢?再让学生Flash动画(一树树的鲜绿,花儿艳开的画面)再让学生朗读课文,闭眼想象“花、草、木”都争先恐后地来迎接春天景象,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了此词的含义所在:树木繁茂,花草茂盛,给春光带来了无限的热闹和生机。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赶集”这一词作者的匠心独运。图文结合,读中自知词意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3.花样的品读,读中乐,乐中悟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只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文章的感情是读出来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把作者的情操在读中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情感语言,在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把握课文的感情内涵,弃去那些繁琐的分析,注意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去品读课文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能力,感受作者遣词造句之美妙,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领悟文章的情感。品读就是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欣赏,在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如《花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语言很美。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抓住鲜花的形态特征巧妙地来描写。我让学生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先自由朗读这段话。这时我结合课件,相机欣赏各种花开的样子,看看这些盛开的花朵,学生不由自主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并边读边做动作,有的学生吹起了小喇叭,有的学生则绽开了自己甜甜的笑脸,也有的学生在舒展自己的筋骨。学生好像也融入花的世界。这时也有同学举手说:“这花太美了,我也知道太阳花在上午7点——8点钟开放,我也知道……”看到这样的课堂氛围,谁能说这不是一种读中真正的享受呢?通过读让学生感悟到不但花的美,还感悟出大自然的美。在学《太阳是大家的》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件和多种形式的品读,学生感悟深刻。太阳做好事的第二小节,同学们读出开心快乐的语气;太阳走了,读出依依不舍、难过的语气。读后我让学生交流感想。有的同学说:“我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太阳是全世界,世界是大家的,因此全世界的人应该团结友爱。”也有的同学说:“太阳把的她的光和热无私的献给了人类,我要向太阳学习……”由此可见,花样的品读,让学生在乐中读,读中悟,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其义自见,那不正是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的效果吗?
4.抓爱好,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作为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一个人语言积累多少,就是我们常说的“肚子里有多少墨水”,这不仅反映一个人的语文水平,还与人的文化积淀、内在气质、为人品德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大量增加学生的阅读。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抓住时机,尽量让学生在读中多一点积累。《荷叶圆圆》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用拟人手法以及优美的语言,生动得描绘了夏日河塘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学时,教师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朗读展示活动,让每一个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展示朗读,比一比谁读的更好,互相提提意见。然后全班相互交流。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我提出要求:“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那个小伙伴的一段课文。读完后再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学生争先恐后地开始介绍,一个孩子绘声绘色地说:“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教师立即给予肯定,并让全班同学学着她的样子,读一遍课文。另一个孩子说:“荷叶圆圆的,绿绿的。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的放声歌唱。呱,呱,呱!”由于他加上了自己的表情,说的话活灵活现引起了大家的一阵掌声和笑声。教师马上适时的加以点拨:“他介绍的好吗?好在哪里?”学生立刻有了自己的发现:“他把小青蛙是怎么唱歌的都介绍出来了。“呱,呱,呱!”“他的声音很粗。呱,呱,呱!真像一只大青蛙。”“他的表情好,显得很神气,就像一个大歌星!”教师也笑着说:“那大家都来像他这样当一次大歌星吧!”于是大家一起兴致勃勃地读课文。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充分的感悟,入情入境后,教师播放轻快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学生在音乐中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在选择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情感的参与;在背景音乐中,学生入情的背诵,文字的美、情感的美又一次陶冶着他们的心灵,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了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了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学生在动听的朗诵中进行了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朗读、品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感悟课文蕴涵的情感,同时结合自己的见解、体会,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畅谈感受,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说。让我们共同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读中感悟,读中生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和小学语文书.
[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
[3]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