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水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水文,白水湖,甘棠湖,南门湖
城市水文论文文献综述
吕兰军[1](2019)在《九江城市水文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取得显着成就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出现了诸如城市防洪排涝、供水紧张、水环境与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对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全国来看,城市水文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九江水文近些年来在九江城区开展了水质监测和低洼地段积水监测与预警,城市水文工作还处在探索之中。(本文来源于《2019(第七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7)
吕兰军[2](2019)在《九江城市水文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取得显着成就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出现了诸如城市防洪排涝、供水紧张、水环境与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对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全国来看,城市水文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九江水文近些(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报》期刊2019-08-31)
刘家宏,李泽锦,张颖春,梅超,王浩[3](2019)在《基于城市水文模型的海绵城市智慧管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绵城市智慧管控系统的建设,从调蓄设施智慧管控的角度,以萍乡市西门片区为案例,对海绵城市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城市水文模型的海绵城市智慧管控系统的作用,重点阐述了调蓄设施的智慧管控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结果表明:在30 a一遇2 h设计暴雨下,不同的调蓄设施起调点设置对地表径流量的控制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起调点的设置越靠后,地表径流总量控制率从66.6%减少至8.9%,峰值削减率从47.3%减少至20.8%;在两场雨峰位置不同的实际降雨的模拟情况中,采用不同的起调点策略可以更好的发挥工程效益,地表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是64.5%和82.6%,峰值削减率分别为52.1%和70.4%。对基于智慧管控系统的调蓄设施的优点和局限性做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对海绵城市智慧管控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包括分布式参数获取与数据库更新、易积水点的远程管控技术和风险预警技术等。研究成果对海绵城市建成后的城市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韩天雷[4](2019)在《浅谈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绵城市是构建"尊重自然、顺序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型理念。目的是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雨水资源化管理,减轻城市内涝,达到水生态与城市发展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模式。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水文地质勘查在城市海绵建设中的必要性,及城市水文地质勘查如何开展和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本文来源于《吉林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潘兴瑶[5](2019)在《海绵城市水文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地表降雨径流洪涝灾害及面源污染问题是威胁城市水安全运行的最主要问题。基于低影响开发措施的海绵城市建设对于防治城市降雨洪涝灾害与水环境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如何建设和建成什么样的海绵城市社会各界尚未达成一致,特别是缺少海绵城市水循环机理基础研究,对其水文效应缺乏全面理解,也没有专门的海绵城市水系统模型,因而制约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进程。本研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低影响开发各种分项技术的水文和环境效应的基础上,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提出建立描述海绵城市降雨、入渗、产流等复杂水循环过程的关键参数,构建适用于多尺度的海绵城市水系统模型,提出海绵城市水文效应模拟分析技术,并揭示海绵城市水文效应的内在机理,提出海绵城市优化管控技术与建设模式,研究成果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水问题研究与实践(2018年)》期刊2019-06-01)
李立,刘寿东,王咏薇,任侠,王恪非[6](2019)在《城市水文过程对气象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引入城市水文过程的WRF/SLUCM方案,以北京2010年7月4—6日高温热浪天气为背景,模拟了绿地灌溉、绿洲效应和人为潜热等水文过程对城市气象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绿地灌溉、绿洲效应和人为潜热等水文过程可导致北京城区13∶00(7月4—6日小时平均,下同)潜热通量升高最多约100 W·m~(-2),02∶00升高最多约15 W·m~(-2);感热通量13∶00降低最多约80 W·m~(-2);02∶00降低最多约5 W·m~(-2)。(2)城市水文过程可导致城区13∶00相对湿度增加最多约4%,02∶00约6%;地表气温13∶00降低最多约1.2℃,02∶00约0.4℃。(3)城市水文过程对北京城市热岛强度的减弱效果白天明显好于夜间,且在10∶00—14∶00出现了强度约0.8℃的冷岛效应。(4)水文过程会导致北京城区500 m高度以下白天大气温度最多降低0.5℃,相对湿度最多增加3%,但夜间影响较小。由于热对流运动的减弱,城区边界层高度降低约200 m;城区1 km高度以上水平风速增大,低层风速减小。(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余立坚[7](2019)在《城市水文监测工作及预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水文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为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效保证,为了进一步做好该工作,工作人员要重视采用先进的监测及预警技术,以此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2期)
梅超[8](2019)在《城市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区域降雨特性、下垫面条件和承灾体特征发生显着变化,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灾害损失加剧,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是城市洪涝灾害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前城市洪涝模型主要分为以水文学方法为主和以水动力学方法为主两大类,前者通常难以模拟地表淹没过程,而后者对城市洪涝过程的水文学机制考虑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城市水文过程和水动力过程模拟原理,阐述了水文与水动力过程、一二维水动力过程间的耦合机制,研发了城市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基于城市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分别构建了北京市中心城区城市雨洪模型和乐家花园片区海绵措施评估模型,基于模拟分别开展了城市雨洪风险评估和海绵措施综合评估等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阐述了城市水文过程和水动力过程模拟的基本原理,评估了TELEMAC-2D模块的适用性和单纯二维水动力城市雨洪模拟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自然-社会”二元信息的城市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城市地表产流、社会水循环排水量、地表汇流及绿色基础设施水文过程等的模拟方法;解析了城市水动力过程模拟的基本原理,分别阐述了 EXTRAN模块和TELEMAC-2D模块求解的基本原理,基于算例证实了TELEMAC-2D在城市洪涝淹没模拟中是适用的,基于北京市大红门片区城市雨洪模拟讨论了单纯二维水动力城市雨洪模拟的局限性。(2)解析了模块间结构和过程耦合机制,研发了水文水动力过程耦合的城市雨洪模型。分类梳理了城市水文与水动力过程的耦合机制,提出了城市水文过程与水动力过程的空间耦合方法,确定了城市一、二维水动力过程的时空耦合方法及相应的流量交换计算公式;在解析关键耦合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水文和水动力过程耦合计算流程,明确了关键程序的设计思路,开发了模型计算程序,形成了城市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3)提出了“城市-街区-设施”多尺度城市雨洪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了北京市中心城区城市雨洪模型,评估了北京市中心城区多尺度雨洪风险。考虑城市不同尺度雨洪风险评估的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城市雨洪“城市-街区-设施”多尺度城市雨洪风险评估方法;在城市尺度,基于风险评估指标及其加权综合进行了北京市中心城区雨洪风险区划;在街区尺度,基于模拟得到的淹没水深分析了6种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情景下的雨洪风险,结果表明,2a、5a、10a、20a、50a和100a共6种重现期设计暴雨情景下,北京市中心城区积水面积分别为47.17、59.87、68.11、83.46、100.93和110.39 km2;在设施尺度,基于模拟得到的淹没设施水流流速和水深,结合人车失稳临界流速公式,评估了 10个代表性积水点行人和车辆的失稳风险。(4)构建了乐家花园片区海绵城市措施评估模型,基于多情景模拟评估了乐家花园片区海绵城市措施的水文响应、成本效益和减涝效果。设置了7种海绵城市情景,分别计算了不同海绵城市情景的全生命期成本;考虑研究区降雨特征和海绵城市建设需求,设置了2a、5a、10a、20a、50a和100a共6种重现期设计暴雨情景和绿色屋顶(GR)、透水铺装(PP)和植草沟(VS)及其组合共7组海绵城市情景,进行系列“降雨-海绵措施”情景组合模拟,系统分析了不同海绵城市情景在不同设计暴雨条件下的水文响应规律;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以径流峰值减控率和径流总量减控率作为控洪效益指标分别进行海绵措施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海绵措施的“经济-有效性”随着降雨重现期增加而减小;基于模拟评估了组合海绵措施情景的雨洪淹没减控效果,结果表明,GR+PP+VS海绵城市情景下,2a~100a—遇设计暴雨条件下,乐家花园片区雨洪淹没面积分别减少21.4%、14.7%、6.6%、3.9%、1.7%和1.2%。(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4-03)
张雅洁,张倩,王向飞[9](2019)在《沧州市城市水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城市水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水害加剧、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等城市水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沧州城市水文为例,阐述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沧州市存在水资源短缺、内涝严重、水环境污染等主要水问题,并提出构建节水社会、涵养地下水资源、降水积水监测、改善水域水质、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等对策措施,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1期)
殷勇,黄敏,龙斌[10](2019)在《浅谈萍乡市城市水文洪涝淹没预警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洪涝防御水平、水资源环境容量和水资源管理都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城市水文洪涝灾害成为目前城市建设的主要难点。针对这种现象,以萍乡市为例,结合萍乡市降水与洪水特点,通过产流机制、暴雨预警系统的建立,提出萍乡市城市水文洪涝淹没预警系统建设方案。(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1期)
城市水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取得显着成就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出现了诸如城市防洪排涝、供水紧张、水环境与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对城市水文监测与分析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全国来看,城市水文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九江水文近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水文论文参考文献
[1].吕兰军.九江城市水文实践与思考[C].2019(第七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2019
[2].吕兰军.九江城市水文实践与思考[N].人民长江报.2019
[3].刘家宏,李泽锦,张颖春,梅超,王浩.基于城市水文模型的海绵城市智慧管控[J].水利水电技术.2019
[4].韩天雷.浅谈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文地质勘查工作[J].吉林地质.2019
[5].潘兴瑶.海绵城市水文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综述[C].北京水问题研究与实践(2018年).2019
[6].李立,刘寿东,王咏薇,任侠,王恪非.城市水文过程对气象环境影响的模拟分析[J].气象科学.2019
[7].余立坚.城市水文监测工作及预警[J].科学技术创新.2019
[8].梅超.城市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9].张雅洁,张倩,王向飞.沧州市城市水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地下水.2019
[10].殷勇,黄敏,龙斌.浅谈萍乡市城市水文洪涝淹没预警系统[J].陕西水利.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