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集分布论文-吕文凝

富集分布论文-吕文凝

导读:本文包含了富集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炭开采,残留物,分布特性,富集特性

富集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吕文凝[1](2019)在《煤炭地下气化残留物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富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地下气化是煤炭形式转化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地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其主要是通过煤炭的热作用和化学作用将煤炭从高分子的固态形式转换为低分子的气态形式,通过煤炭地下气化的方式进行煤炭开采会将残留物保留在地下原位。这种开采方法不仅经济效益高、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相对传统开采方式更加安全。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对使用该方法进行煤炭开采后的地下残留物的组成和分布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5期)

周晓宁,范川,黄景孟,汪国虎,周豹[2](2019)在《鄂东北梨木岭钼矿床元素异常分布与矿化富集规律对控矿断裂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鄂东北地区梨木岭矿床为近几年新发现的一脉型钼矿床,矿区内钼矿(化)体受北北东走向的断裂控制,已发现32条赋存其中。通过对矿区内元素异常的分布特征以及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探讨其对北北东向控矿断裂的指示意义,认为土壤测量元素异常的分布对北北东向控矿断裂的等距性分布以及左行平移性质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岩石测量元素异常分布显示北北东向控矿断裂普遍富集W-Sn-Bi(Ag)等高温元素,中温元素Mo-Cu-Pb-Zn由北西至南东方向则具有富集减弱的水平分带特征;目前工程控制钼矿化垂深600 m,钼矿化富集受断裂性质、岩石破碎变形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状况及围岩岩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主矿体品位厚度显示了明显的水平变化规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岩成矿的测年数据,认为北北东控矿断裂早白垩世脆性剪切变形作用是钼矿化富集的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魏伶[3](2019)在《白云鄂博矿区土壤养分与苔藓种类分布及其稀土富集能力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云鄂博矿区地处荒漠草原气候带,是我国重要的稀土矿产基地,由于长期的开采利用,造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苔藓植物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区重要的地表覆盖植物,在防风固沙、成土保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富集稀土及重金属的特殊生态功能。本研究调查了白云鄂博矿区(主矿、东矿、西矿)及矿区外围地区(满都拉沿线地区、百灵庙沿线地区、仁太和沿线地区、哈撒儿大营沿线地区)苔藓植物的群落组成和总盖度,并对苔藓植物藓丛下土和藓丛外土进行了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以期了解白云鄂博矿区土壤主要养分及矿质营养的特点,探讨苔藓植物种类、分布及其稀土元素富集能力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苔藓植物盖度范围为1.48%-3.42%,丛藓科的对齿藓属植物为优势属。(2)矿区土壤呈碱性,除全磷以外,有机质、全钾和全氮等均呈现矿区小于矿区外围的趋势,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为矿区大于矿区外围。(3)藓丛下土与藓丛外土的主要养分和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着,多数养分含量表现为下土高于外土,矿质元素表现为下土低于外土。(4)pH值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呈显着负相关,而有机质与多数养分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性。全钾与全氮,速效钾与碱解性氮、全氮均呈显着正相关,全磷与碱解性氮、全氮均呈显着负相关。S与Fe、Ca、Mn、Zn、Mg等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性,与B显着负相关。B与Zn、Fe、Ca、Mn之间均呈显着负相关。Fe、Ca、Mn、Zn、Mg两两之间显着正相关。而Cu与其他元素无明显相关性。(5)苔藓植物盖度与土壤中有机质、全钾、全氮显着正相关,与Mg、Ca、Fe和Mn呈显着负相关。不同区域苔藓植物物种数量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6)苔藓植物体内稀土元素总量与土壤中的全氮、碱解性氮、全磷有显着正相关性,与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Mg、Ca、Fe、Mn、Zn之间有显着正相关性。综上所述,苔藓植物能促进土壤主要养分的积累,尤其是有机质、全钾、全氮能显着增加苔藓植物的盖度。土壤主要养分对苔藓植物物种数和分布无明显影响。土壤中全氮、碱解性氮和全磷可促进苔藓植物对稀土元素的富集。矿区土壤中Mg、Ca、Fe、Mn含量过高不利于苔藓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苔藓对稀土元素的富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5)

汪花[4](2019)在《兴义市西南部喀斯特地区土壤砷的空间分布及迁移富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区属于典型的砷(As)地球化学异常区,除了人为源输入引起土壤As污染问题外,在碳酸盐岩沉积地质背景下,土壤As元素具有较高的本底值,加上喀斯特山区特殊地形及土壤质地的影响,在小尺度区域内土壤As的分布可能存在空间变异。因此,本研究以村级为单位进行小尺度采样,以贵州省兴义市西南部具有代表性的As异常区(典型喀斯特与亚喀斯特)为研究背景,以非喀斯特区作为对照区,通过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壤As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污染风险程度,并采用淋失比率、富集系数及质量平衡法探讨As在垂向上的迁移富集特征及其淋溶程度,结果表明:(1)典型喀斯特区与亚喀斯特区土壤As含量的算术均值分别为52.1 mg·kg~(-1)和33.5 mg·kg~(-1),变幅分别为14.5~140.0 mg·kg~(-1)和10.1~105.5 mg·kg~(-1),明显高于非喀斯特区。以贵州省土壤As背景值为参照,两个区域As超标率分别达到98.8%和93.9%。典型喀斯特区、亚喀斯特区及非喀斯特区叁者之间土壤As含量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土壤As的Moran’s I系数为0.55,统计量Z值为13.51,显着性大于1.96,在本采样尺度下存在显着的正空间自相关性(P<0.05),尤其是东北—西南向,结构性变异占主要优势,呈高高值(HH)或低低值(LL)空间聚集分布。As含量的高值(≥40 mg·kg~(-1))主要分布在典型喀斯特区,其次为亚喀斯特区,低值(≤15mg·kg~(-1))主要分布在非喀斯特区,As的空间异质性与岩性类型、土壤类型及海拔高度存在显着正相关,与地形起伏度呈正相关。(3)典型喀斯特区土壤剖面As的均值及变化范围分别为67.4 mg·kg~(-1)和60.6~72.0 mg·kg~(-1),As的淋失比率在0.48~0.50之间,其迁移模式主要呈正指数变化规律,而亚喀斯特区土壤剖面As的均值及变化范围分别为38.9 mg·kg~(-1)和20.1~30.9 mg·kg~(-1),As的淋失比率介于0.39~0.55之间,其迁移模式呈负指数变化规律。两个区域各土层之间As的相关系数达到0.685~0.996,呈强显着相关关系(P<0.01),土壤As的相对富集系数均小于临界值(2.0),呈无明显富集现象。(4)碳酸盐岩类型形成的土壤As含量均值为43.6 mg·kg~(-1),其中纯灰岩、白云岩形成的土壤As含量高于砂质灰岩和砂质白云岩,土壤As含量高与碳酸盐岩本底值高及碳酸盐岩风化成土As的相对富集有关。各土层As的质量平衡系数介于15.27%~89.59%之间,As的淋溶程度很可能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矿质元素的贫富状态及酸碱度有关,其中As与Ca、Mn、P、S元素存在极强正相关(P<0.01),与Al元素及pH值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P<0.01),与Mg元素呈弱负相关(P<0.05)。(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典型喀斯特区土壤处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和强生态危害水平的样点分别占40.24%和1.22%,亚喀斯特区土壤处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的样点占17.65%,其余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地累积指数表明,典型喀斯特区达到轻微、轻度污染水平的样点分别占34.15%和54.88%,而在亚喀斯特区分别占30.88%和20.59%。由此可见,典型喀斯特区土壤As的生态危害和累积程度强于亚喀斯特区。(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蔡立梅,王硕,温汉辉,罗杰,蒋慧豪[5](2019)在《土壤硒富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揭阳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0~20 cm)1 330个和深层土壤样(150~200 cm)331个,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处于0.02~2.01 mg/kg之间,几何平均值为0.48 mg/kg,是中国土壤Se平均含量的1.66倍。揭阳市土壤总体呈足硒及富硒特征,不存在硒过剩,极少区域土壤呈硒缺乏特征,表层与深层土壤表现基本一致,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普宁市、惠来县及北部边缘。表层土壤中Se富集面积达到52.03%,但在空间上分布零散,这可能与母质、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强富集区域集中分布于花岗岩与粉砂岩为母质的土壤区,而大部分由第四纪冲积物形成的土壤无富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Se的含量及富集水平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质。除此之外,土壤理化性质及海拔也是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富集的重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表层土壤Se与pH值呈极显着的负相关,并且分别与有机碳、Fe_2O_3及Al_2O_3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婕[6](2019)在《白洋淀多介质中PFASs的分布特征和生物富集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省第一大内陆湖,有“华北明珠”之称。白洋淀处于雄安新区,是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水源,对新区承担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白洋淀作为“华北之肾”,在新区的发展建设中可以作为生态湿地改善新区生态环境,同时提供优质水产品;可以作为新区水库,蓄水供水;还可以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中,为新区面貌添彩;同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随着白洋淀流域内的经济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白洋淀,使白洋淀水域遭到严重污染。已在白洋淀水域内检出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和多溴联苯醚,还有其他污染物,如抗生素和重金属,这些污染物可能危害水生生物乃至白洋淀流域内居民的健康。目前,有关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在白洋淀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现状的研究较少。PFASs是一类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材料,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给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风险。本文主要研究白洋淀叁种环境介质(表层水、表层沉积物、鱼)中的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全氟烷基膦酸(PFPAs)、全氟烷基次膦酸(PFPiAs)以及多氟烷基膦酸二酯(diPAPs)五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同时探究PFASs在水-沉积物中的分配规律,以及PFASs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效果。通过对白洋淀环境介质中的PFASs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发现大多数样品(表层水、表层沉积物、鱼)中均未检测出PFPAs、PFPiAs和diPAPs,只在两个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到6:2diPAP,且检测浓度小于定量限,因此对PFCAs和PFSAs进行了详细分析。表层水中,枯水期检测到的主要物质的平均浓度顺序为:全氟己基磺酸(PFHxS,1214 ng·L~(-1))>全氟辛基羧酸(PFOA,417 ng·L~(-1))>全氟辛基磺酸(PFOS,33.9 ng·L~(-1))>全氟戊基羧酸(PFPeA,25.4 ng·L~(-1))>全氟丁基磺酸(PFBS,20.5 ng·L~(-1)),∑PFASs浓度范围为1193~3462 ng·L~(-1),为丰水期的1.1~3.1倍。经过分析发现主要的PFASs污染物已由PFOA变为PFHxS,可能是因为近年来PFHxS作为PFOS的替代品大量使用,同时发现白洋淀南部的PFASs污染情况明显加重,这可能是因为出现新的污染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表层水中PFASs的浓度与总有机碳(TOC)含量之间无显着相关性。沉积物中∑PFASs浓度范围为1.97~13.3 ng·g~(-1)(平均浓度6.53 ng·g~(-1)),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检出物质为PFHxS(平均浓度3.59 ng·g~(-1))和PFOS(平均浓度1.19 ng·g~(-1))。沉积物中的PFASs浓度与TOC含量之间无显着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不同粒径范围的沉积物组分中的PFASs浓度,发现中等粒径的沉积物(74~180μm)中吸附了较高浓度的∑PFASs。分析PFASs在水-沉积物中的分配情况,发现碳链长度和官能团的不同均影响PFASs的分配。鱼类中,不同种类鱼的PFASs浓度不同,黑鱼(肉食性)中∑PFASs的浓度较高。在同一种鱼的不同组织中,肝脏中∑PFASs的浓度最高(最高352 ng·g~(-1)),其次是胃、鱼鳃和肌肉,各组织中主要检出物质是PFOS和PFHxS。所检出物质中,肝脏对大多数PFASs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而PFPeA在鳃或肌肉中的富集浓度更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稳定氮同位素比值(δ~(15)N值)与肌肉、胃和肝脏中的PFOS浓度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6(p<0.01,p<0.05),与胃组织中的∑PFASs浓度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1.000,p<0.01)。通过计算生物富集因子(BAF),发现长链的全氟癸基羧酸(PFDA)、全氟十一烷基羧酸(PFUnDA)和全氟十二烷基羧酸(PFDoDA)可能具有显着的生物富集效应,PFOS具有潜在性生物富集效应,而PFPeA、PFOA、全氟壬基羧酸(PFNA)和PFHxS的生物富集效应很小。经过平均每日摄入量(ADI)值的计算,白洋淀鱼类中PFOA(0.33 ng·kg~(-1)·d~(-1))和PFOS(7.08 ng·kg~(-1)·d~(-1))的ADI值均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食品链污染物小组(CONTAM专家组)推荐的TDI值(PFOS:150 ng·kg~(-1)·d~(-1),PFOA:1500 ng·kg~(-1)·d~(-1)),表明白洋淀鱼类肌肉中PFOS和PFOA的含量还未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白洋淀叁种不同环境介质中PFASs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白洋淀环境介质中存在中等甚至较高水平的PFASs污染,本文为白洋淀的污染治理和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但对于影响PFASs在环境介质中污染水平的因素还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1)

琚宜文,鲍园,李清光[7](2019)在《煤系气成因类型及其富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系气成因研究涉及煤层气的形成机理、运移和逸散、母质特性和形成环境等,并与盆地演化和资源评价等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天然条件下煤系气与产出水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分析、室内厌氧微生物降解煤岩和泥页岩生烃模拟实验、煤系生物成因气生烃模型校正以及数值模拟软件等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了不同成因类型煤系气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查明了不同成因类型煤系气成藏演化过程,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煤(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陈倩[8](2019)在《燃煤电厂周边农作物和根际土中汞的分布和富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电厂排放出的汞迁移到地面并通过农作物累积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国内外关于电厂周边农作物和根际土壤中汞的分布和富集特征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研究主要通过野外采集和测试电厂周边农作物各组织和根际土壤中汞的浓度水平,分析汞在农作物和根际土壤中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并结合室内盆栽实验探究N、P、S元素对汞在根际土壤中的分布和农作物中的富集的影响。开展燃煤电厂周边农作物和根际土壤中汞的分布和富集特征的研究对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采集的农作物样品主要分为蔬菜和水稻,将蔬菜分为以绿叶菜为主的A组和以茄果类为主的B组;将水稻分为C组分蘖期水稻和D组结实期水稻。研究结果表明:(1)农作物和根际土壤中汞的分布特征。农作物各组织中总汞的含量分布规律:根>叶>茎>果,并且蔬菜的根部总汞含量高于水稻。甲基汞在农作物根部的分布规律:C>A>D>B。根际土壤中的总汞的浓度范围为0.03-1.05mg/kg,其中蔬菜中1 1.90%的点位超过我国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0.3 mg/kg),未超过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4.0mg/kg),水稻的根际土壤中总汞含量均低于我国农用地风险筛选值。根际土壤中甲基汞的浓度范围是0.04-1.35ug/kg,水稻根际土壤中甲基汞的含量高于蔬菜根际土。农菜地剖面土壤中总汞浓度随剖面深度加深呈递减趋势。农作物生长环境发生改变,甲基汞的分布也会随之变化,C组根际土壤中甲基汞的含量为0.95±0.32ug/kg,高于D组根际土壤中甲基汞的含量(0.85±0.27ug/kg)。(2)农作物和根际土壤中汞的富集特征。蔬菜作物中,韭菜和辣椒根部对总汞的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分别为0.68、0.70,青蒜根部对总汞的富集系数为0.30。水稻作物中,D组水稻根部富集总汞能力(BF=0.31)较C组水稻(BF=0.25)更强。蔬菜和水稻均有较好的甲基汞富集能力,BF大于1。蔬菜作物中,青蒜根部对甲基汞的富集能力最强,达到53.81,远高于其他蔬菜(BF 2.48-8.73)。水稻中,C组甲基汞富集系数(BF=12.28)远高于D组(BF=4.10)。(3)农作物和根际土壤中汞的分布和富集影响机制。蔬菜富集汞的能力与根际土壤中汞的分布密切相关,蔬菜根部总汞和甲基汞与根际土壤中总汞、甲基汞、有机结合态汞、残渣态汞呈显着正相关,与溶解态和可交换态汞呈显着的负相关。水稻根部甲基汞的分布与根际土壤中的甲基汞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溶解态和可交换态汞呈显着负相关(P<0.05)。水稻和青蒜(盆栽)生长过程中,土壤中残渣态汞和氧化物结合态汞均有所下降,可能向其他叁种形态转化,从而更易被农作物吸收。盆栽实验发现,适量的氮元素的添加会促进青蒜对总汞和甲基汞的累积,硫元素的添加会抑制青蒜对甲基汞的富集,可能硫元素的添加降低了汞的生物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志良,刘俊,朱允华,胡劲松,谢红艳[9](2019)在《湖南湘江铜锈环棱螺中5种重金属元素富集和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湘江水体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研究了Pb、Cd、Zn、Mn、Cu在7个江段的铜锈环棱螺器官的积累和分布特征,用金属污染指数评价了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湘江中游铜锈环棱螺各器官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明显,Pb富集于壳,Cd主要富集于内脏团和外套膜,Zn、Cu含量各部位相对稳定,Mn含量无规律;7个采样点铜锈环棱螺的Pb、Cd、Zn、Mn、Cu的平均富集系数为0.19、7.51、5.64、0.74、11.22,铜锈环棱螺对Zn、Cd、Cu的富集作用明显;铜锈环棱螺可作为水域Zn、Cd、Cu污染的生物修复物种或指示生物物种.金属污染指数显示,松柏镇、霞流镇和霞湾江段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污染.因此,湘江中游污染治理中应重点关注松柏镇、霞流镇、霞湾等位置污染情况,以期减少对该流域人民的生活、生产与健康的危害.(本文来源于《湖南生态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会虎,胡友彪,吴海燕,黄晖,徐宏杰[10](2019)在《淮南煤田石炭-二迭系煤中有害元素分布与富集赋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调查分析淮南煤田石炭—二迭系有害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赋存特征,采用ICP-MS对张集矿、潘叁矿和顾桥矿共159件样品的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了11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特征,利用聚类图谱探讨了有害元素的富集赋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As外,绝大多数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地壳丰度,除Ba和As外,绝大多数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中国煤、美国煤和世界;采用地壳丰度作为对比值所得到的富集系数严重偏离了煤中有害元素的分布特征,与中国煤、美国煤和世界煤相对比较,Cd高度富集,Cr、Cu、Ni、Pb、Sn、Ti为轻度富集至富集;不同煤层有害元素的富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Cd、Cr、Pb、Ni、Sn易出现富集,Cd为典型富集的有害元素,在8煤、7煤、6煤、5煤和4中出现高度富集;不同矿井主采煤层中有害元素富集程度存在差异,明显高度富集的有害元素为Cd、Ti;原煤灰分中的酸性组分超过灰成分的80%,灰成分指数平均碱酸比为9. 64%,煤中有害元素主要为陆源碎屑来源,部分存在自生矿物; As、Ni赋存富集于黄铁矿中,Ba、Mn可能赋存富集于碳酸盐矿物中,Cr可能吸附富集于粘土矿物中、Pb、Sn、Ti可能与硫酸盐矿物有关,Zn、Cu可能赋存在闪锌矿中,Cd可能赋存富集于黄铁矿和吸附富集于粘土矿物中,其富集程度与沉积环境和煤层稳定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9年03期)

富集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鄂东北地区梨木岭矿床为近几年新发现的一脉型钼矿床,矿区内钼矿(化)体受北北东走向的断裂控制,已发现32条赋存其中。通过对矿区内元素异常的分布特征以及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探讨其对北北东向控矿断裂的指示意义,认为土壤测量元素异常的分布对北北东向控矿断裂的等距性分布以及左行平移性质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岩石测量元素异常分布显示北北东向控矿断裂普遍富集W-Sn-Bi(Ag)等高温元素,中温元素Mo-Cu-Pb-Zn由北西至南东方向则具有富集减弱的水平分带特征;目前工程控制钼矿化垂深600 m,钼矿化富集受断裂性质、岩石破碎变形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状况及围岩岩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主矿体品位厚度显示了明显的水平变化规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岩成矿的测年数据,认为北北东控矿断裂早白垩世脆性剪切变形作用是钼矿化富集的主导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富集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吕文凝.煤炭地下气化残留物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富集特性[J].化工管理.2019

[2].周晓宁,范川,黄景孟,汪国虎,周豹.鄂东北梨木岭钼矿床元素异常分布与矿化富集规律对控矿断裂的指示[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9

[3].魏伶.白云鄂博矿区土壤养分与苔藓种类分布及其稀土富集能力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4].汪花.兴义市西南部喀斯特地区土壤砷的空间分布及迁移富集特征[D].贵州大学.2019

[5].蔡立梅,王硕,温汉辉,罗杰,蒋慧豪.土壤硒富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6].刘婕.白洋淀多介质中PFASs的分布特征和生物富集效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7].琚宜文,鲍园,李清光.煤系气成因类型及其富集分布[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8].陈倩.燃煤电厂周边农作物和根际土中汞的分布和富集特征[D].浙江大学.2019

[9].李志良,刘俊,朱允华,胡劲松,谢红艳.湖南湘江铜锈环棱螺中5种重金属元素富集和分布特征[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9

[10].刘会虎,胡友彪,吴海燕,黄晖,徐宏杰.淮南煤田石炭-二迭系煤中有害元素分布与富集赋存特征[J].地球与环境.2019

标签:;  ;  ;  ;  

富集分布论文-吕文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